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合集下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一、目的:(1)保护地表环境和水环境,控制环境污染;(2)恢复和完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3)改善土地景观,提升环境质量。

二、实施规范:1、前期准备:(1)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前,应当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明确修复技术措施选择原则;(2)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和修复需要,设计完善的生态修复设施和技术;(3)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之前,需要做充分的危害风险评估,确定修复项目的安全和可操作性;(4)合理的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安全、经济、可操作性;(5)组建有完备的保护和恢复计划,对可能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的冲击给予有力的防护。

2、施工实施:(1)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尊重和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合理安排修复空间;(3)利用当地植物,建立一个有机的生态结构,同时利用有利的当地物种;(4)积极采用新兴的技术手段来保护优质的生态环境,例如应用生物复合技术等;(5)积极采用植被恢复技术,搭建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系统;(6)采用新型修复设备和技术,降低施工风险,改善现场环境;(7)选择可持续的修复技术,尽可能使修复质量和寿命最大化;(8)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

三、生态修复后期监测:(1)采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各种生物指标,检测生态修复的效果;(2)定期监测水文、土壤、空气、生物和植被的动态变化;(3)确保生态修复的持续维护。

四、安全措施:(1)建立合理的安全危险评估机制,确保行为和结果的安全性;(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矿山植被恢复工程的质量;(3)采用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实施项目的安全可靠;(4)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生态修复工作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5)采取安全监督措施,避免植物恢复工程发生质量问题。

五、其他:(1)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确保本次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全部程序符合法规定;(2)遵守山地施工及环境污染控制规定,保持林地范围和其他非林地;(3)重视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创新,不断优化生态修复技术措施;(4)重视剩余土地的恢复,建立优质的植被体系。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大规模的无序开采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如何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和实践研究。

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广泛。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等生物资源,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目的。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工程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清洁、修复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

3. 水体修复技术水体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和净化,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实践研究1. 贵州董匝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实践研究贵州董匝矿区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导致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通过引进适合的植物,采用人工造林和改良土壤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

2. 河南马鞍山地区的土壤生态修复实践研究河南马鞍山地区的土壤长期的农业耕作和矿山采掘,造成了土壤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进耐污染的植物,采用活化土壤的方法,成功的实现了土壤的生态修复。

三、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和实践研究的思考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之适应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

同时,需要加强矿业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环保意识,遏制无序开采的矿山,减少矿山对环境的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研究和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矿山环境恢复工作的进展和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土壤微生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 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 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 生态恢复。
土壤酶修复
利用土壤酶的催化作用将 有毒物质分解为无毒或低 毒性物质,促进生态恢复 。
03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CHAPTER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案例一
01
山西某铁矿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案例二
02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案例 •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未来发展
01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CHAPTER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破坏
矿山开采导致大量土地 塌陷、裂缝、土壤侵蚀 等,破坏了政策 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义务,加强监管力 度。
推广普及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矿山生态 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共 同参与。
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 技术和经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进全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生态 修复功能,实现矿山土壤 和水的净化,降低重金属 污染。
联合修复技术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多种修复技术,针对不同 矿山环境问题,制定综合 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解决多种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 水体污染、地形破坏等。同时,还需要克服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难题。
机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1. 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将矿山地区的裸露土地进行复垦和改良,从而恢复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后通过适宜的种植和植物的引入,恢复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 水体修复:矿山通常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构建湿地和沉淀池来净化废水,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生物来加速水体的恢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修复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多样性物种。

可以通过引入濒危物种、构建人工栖息地和保护区域来提供适宜的生境,促进物种恢复和保护。

4. 土地再利用:在矿山修复完成后,可以将修复后的土地重新用于农业、林业或其他合适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5. 社区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应该与当地社区进行密切合作和沟通,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需求。

社区参与可以增加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修复的成功。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应该是系统、科学和可持续的。

通过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
再利用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实现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修复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采矿业开始关注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一、土地修复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会受到破坏和污染。

土地修复技术旨在恢复土地的肥沃性和植被覆盖,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常见的土地修复技术包括:1. 植被恢复:通过重新植被来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

这可以通过播种草籽、栽种树木等方式实施。

植被可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

2. 土壤修复:采用土壤改良剂和有机物质来改善受损的矿区土壤。

这些改良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以及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二、水源修复技术矿山开采会导致水源的污染和流动性的改变。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影响的水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源修复技术:1. 水质净化: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受污染的水源,以去除悬浮颗粒、溶解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方法包括膜过滤、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等。

2. 水体重建:通过改变水流模式和重建湿地等方式来恢复受污染的水体。

这有助于改善水质、增加水源的存储和净化能力,并提供栖息地给水生生物。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矿山开采会直接破坏和削弱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受影响的生物群落和修复生态平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 保护区设立:在矿山周围或附近建立保护区,禁止采矿和其他破坏性活动,以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2. 人工繁育与放归:通过人工繁育和放归野生动物,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并帮助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为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方法:1. 社区参与:与当地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计划。

这有助于提升社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促进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目录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2)1. 矿山的生态现状分析 (3)1.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1.2 矿山生态现状评估 (4)2. 生态修复技术原理与策略 (5)2.1 修复技术原理 (6)2.2 修复策略制定 (8)3. 具体修复技术应用 (9)3.1 植被恢复技术 (10)3.2 土壤改良技术 (12)3.3 水资源管理技术 (13)3.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4)二、生态保护措施 (15)1.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7)1.1 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8)1.2 生态保护标准的制定 (19)2. 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20)2.1 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期规划 (21)2.2 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22)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管 (24)3.1 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4)3.2 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监测与评估 (26)4. 生态教育与宣传 (27)4.1 生态教育的推广与实施 (28)4.2 生态保护的宣传与普及 (29)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果展示 (30)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32)1.1 国内外成功案例对比研究 (33)1.2 成功案例中的关键技术与措施分析 (34)2.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实例展示等 (35)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地质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善矿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条件,减轻矿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具体方法包括:削坡、填坑、堆石、植被恢复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区的裸露面积,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水文修复主要针对矿山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建设拦沙坝、沉砂池等措施,减少矿山排水对下游水体的污染。

还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方式,降低矿山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植被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种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多种植物,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植被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为矿山提供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科学的技术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展开讨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矿山开采对土壤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土壤的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土壤修复方面,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案:1. 植被恢复:通过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土壤的固化和有机质的累积,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同时,植被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剂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的自然恢复能力。

3. 微生物修复: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

这些微生物菌株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水体修复技术方案矿山开采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水体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体修复技术方案:1. 湿地修复:湿地是天然的水体净化器,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和水量调节能力。

通过恢复和建设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矿山附近的水体,提高水质。

2. 沉积物处理:矿山开采会导致水体中沉积物的积累,这些沉积物中往往富含有害物质。

通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沉积物进行处理和分离,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具有吸收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的能力,通过引入适应环境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三、矿山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案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对矿山废弃物的处理也是矿山生态修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案:1. 废弃物填埋:对于一些无法有效处理的废弃物,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研究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采矿过程中,矿山地区的地表被移动,原本生态系统也被破坏,因此需要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

本文将介绍矿山生态修复的工程和技术措施。

1.森林生态工程森林生态工程是一种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它主要目的是在矿山采矿和运输过程中保护土壤和水和还原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建设栽植各类乔木防风林,借助其根系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2)栽植草地固定土地,增加土壤稳定性和营养物质。

(3)随着滨海地区河海交界带的破坏,种植沼泽区生态树木,稳定土地并还原河流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工程是指保护地下水和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工程。

这种技术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域深度,建立湿地法,以稳定和领略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建立人工湿地,增加湖泊或河流的水体含氧量。

(2)在湿地中引入珍稀植物和动物来升级当地生态系统,并提高吸收污染的能力。

3.中心环境修复工程中心环境修复工程是指对采矿过程中大量破坏的矿区进行修复工程,以还原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中心环境修复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进行填白操作,恢复矿山地区土地形状和植被。

(2)尽可能使用再生料填充、天然草皮覆盖和植物生长等技术手段帮助实现矿区星际生态系统恢复。

4.废弃矿山回填工程废弃矿山回填工程是指对矿坑中的废混合物进行回填,填平矿坑并恢复矿山地区生态系统。

回填工程包含如下工程措施:(1)进行矿床探查,挖开工厂并对其中的土壤和残骸进行处理;(2)使用紫色红色草、干燥草等植物进行覆盖,增加植物繁殖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进行土壤整治和物质回收,它可以帮助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1.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是保持各生态元素稳定和提供生态系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维护和恢复矿山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植被恢复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采用不同的植被收获方式,如一般种植、抚育、直播、人工喷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摘要:环境可以成为污染从人的活动无论是通过无意释放事件,如今工业,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

这产生了既要限制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要修复现有污染的热点地区。

整治是长期给予了一个特定环境清洁车厢(如土壤或水体),以减少特定污染物的水平,到可接受的浓度。

植物修复是一个补救机制,可以用来清理环境污染物的范围它涉及到土地用途的植物,可以容忍和污染,甚至在某些类型的茁壮成长环境,以减轻负担的具体污染。

关键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can be from human activity whether polluted by inadvertently released in just happen, now the zijin mining of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r as a result of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such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ZiJinShan copper wet sour water leakage occurs the copper. It has to restrict acces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repair pollutants existing pollution hotspots. Regulation is given a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leaning cars (such as soil or water), in order to reduce levels of pollutants, specific to acceptable levels. Phytoremediation is a remedy mechanism, which can be used to clean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t involves the use of land plants, can tolerate and pollution, even in some types of thrive environment.Keywords:mine and surrounding area;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phytoremediation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为国家提供重要战略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

矿冶活动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因采矿累计占用、破坏土地达743 万hm2,且每年仍以4万hm2 的速度递增,而全国受矿业影响的土地复垦率却只有13.3%,且其中主要是煤矿山相对较高的复垦率贡献,而金属矿山的复垦率相对较低,这与发达国家75%的复垦率相差甚远。

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由地球化学链、食物链进入生物体,给矿山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对矿区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就显得十分重要[1]。

1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实践1.1 矿山废弃地复垦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

矿山废弃地分布广,环境污染严重,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2]。

矿山废弃地隶属各种尺度的景观类型,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具有不同的生态重建途径。

影响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3].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系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类型、过程对效益的影响;②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⑧矿区未来空间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的划分;④矿区时空变动地貌的水土保持布局模式;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的方法[4]。

在废弃地上铺盖厚约20cm 垃圾及20 kg/m 石灰提高了尾矿pH值并降低了电导率,而且较有效地防止了下层尾矿的酸化,植物生长也较好。

煤矿煤矸石可作为废弃地的充填复垦材料,风化煤矸石的矿物化学组成与矿区黄土相近.煤矸石的汞、镉、铅、砷、氟等有毒元素的含量不超标,可利用进行复垦,治理废弃地恶化的生态环境。

2 矿区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动态2.1 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治理技术相比,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具有经济、对环境友好、能保持土壤生产力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矿山修复的研究热点。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者遗传工程培育植物体系来吸收、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污染物的技术总称。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提取技术(采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到植物地上部分,然后采用常规农业方法收获后进一步处理)、植物稳定技术(利用植物根系代谢活动将土壤活性重金属沉淀在土壤中或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富集在植物根部,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能,减少其环境危害)和植物挥发技术(利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挥发性重金属元素,然后通过叶片挥发到大气中)等。

2.2 矿区周边重金属中低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取决于超富集植物的发现和筛选。

目前,世界上共发现超富集植物有400 多种[5],但通常只能对一种重金属元素表现出富集能力,仅少部分可以超富集吸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金属。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陆续发现了Zn、Cd、As、Mn 的超富集植物多种,但能用于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尚不多见。

目前,国内外关于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涉及以下过程:(1)超富集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

一般认为超富集植物的根系可以分泌质子和其他特异性小分子有机物,且根际分泌物的种类和性质会因为重金属类型与浓度的变化会改变,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特定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和吸收。

但也有研究发现超富集植物的根际酸度与非富集植物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在土壤重金属的活化过程中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有限。

(2)植物体内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吸收转运过程[13]2.3 矿山废弃地重金属的植物修复2.3.1在铅锌尾矿上定居的雀稗、双穗雀稗、黄花稔和银合欢对铅(Pb)的吸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雀稗所吸收的Pb大部分被滞留在根部.使之较少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光合作用功能及生长,从而使植物对重金属Pb环境更具耐性[14];双穗雀稗和黄花稔所吸收的Pb较多地被转移到便于收获移走的地上部分,因而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木本植物银合欢所吸收的重金属Pb总量的8O 以上是积累在根、茎的皮和木质部及枝条部分,只有15 左右分布在叶片中。

因此,在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践中,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利用的优点。

重金属Pb、Zn、Cu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宽叶香蒲等四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且主要富集在植物的地下部分。

在废弃3000余年的湖北铜绿山古冶炼渣已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其中,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可用于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重建。

最近发现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可达体内组织的82.5~1218.4 mg/kg[11];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蚯蚓)技术理论和方法。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解决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我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王剑虹和麻密已构建了紫羊茅(Festucarubra)重金属抗性品种Merlin的cDNA文库,筛选出了在重金属胁迫下表达的两个基mcMT1和mc733。

构建了mcMT1的酵母表达载体,通过转化酵母基因组单一基因突变株ABDE1(对重金属敏感)及互补实验对mcMT1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具有重金属抗性功能。

利用RACE方法从大蒜(Alliun sativum)中克隆了植物络合素合酶的全长DNA.通过对镉敏感裂殖酵母M379和砷敏感裂殖酵母的转化,证实该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酵母对重金属镉和砷的抗性。

有关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最初由Wallace等(1974)报告,他们提出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用EDTA 时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metal-EDTA)提高了重金属的溶解度促进植物吸收[12]。

之后Blayllock等(1997)也陆续发表了EDTA能促进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观点。

把人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矿山地区土壤作为供试土壤,EDTA作络合剂;艾蒿作为供试植物,进行植物吸收镉的调查研究显示,施用EDTA的试验区与未施用EDTA的对照相比艾蒿体内的镉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从矿山土壤中镉的吸收量增加2倍以上,人为污染土壤中镉的吸收量增加1.5倍以上。

施用EDTA后,植物从人为污染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增加量小于矿山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增加量的原因是:虽然两个区镉浓度一样,但是人为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度相对高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其他土壤栽培中也得到证实。

被铅污染的土壤中EDTA处理的效果也很显著,EDTA施用以后栽培植物前后土壤中可提取的有效态铅从栽培前的1 700mg/kg下降到栽培后的350mg/kg,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残留态Pb含量是EDTA处理前后几乎没有变化(90mg/kg)。

以上结果表明,EDTA作为改良剂使用后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从而显著提高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效率。

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可以提高根际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根际微生物的活动以及促进根系发育来促进植物的重金属吸收。

还有,有机酸与土壤直接接触通过酸性化、络合、沉淀及氧化还原反应来促进植物的重金属吸收。

Krishnamurti等通过施用不同低分子质量有机酸(LMW0A)的试验,证明了与土壤中镉形成Cd-LMW0A络合物提高了土壤中镉的有效度。

但是,利用化学改良剂的植物修复技术施用了螯合剂而形成的溶解性金属络合物(metal-chelate)本身具有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还可以引发施用螯合剂后重金属溶脱引起的地下水污染[15],所以使用螯合剂时要慎重考虑。

特别是EDTA在自然环境中抗分解性强,土壤中的残留时间比较长,一部分EDTA流入地下水而污染水质。

以畜禽粪尿作为原料堆制而成的堆沤肥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植物需要的无机养分。

当这些肥料施用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既可提高土壤中的重金属溶解度充当螯合剂的作用,又可供应植物需要的养分,今后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技术中的环境亲和性化学改良剂,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