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模板

合集下载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试行)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2、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1、培养目标:
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5)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种类及工艺范围,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6)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某一工种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某一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7)掌握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生产一线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能力;
(8)熟练掌握一种CAD/CAM软件的使用技巧,具备熟练运用一种自动编程软件的能力;
·熟悉数控机床常用电机的种类及控制与调速知识;
·初步掌握PLC编程技术,具备编制简单PLC控制程序的初步能力;
·具备电气控制相关操作的初步技能。
188
+
8W
·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操作认识教学为主;
7
企业生产实习
1
公共文化课
1186
德育
186
12
2
2
2
2
2
2
2
2
·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顶岗生产实习;
·一线生产组织、管理实习;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教学;
2
语文
204
13

2024级五年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五年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当前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我校制定了2024级五年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等内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旅游学原理、旅游地理、旅游社会学、旅游经济学等,帮助学生建立对旅游行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运营管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旅游企业管理、饭店管理、景区管理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实践教学:开设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掌握实践技能。

二、实践教学:1.实习岗位选择:学校与众多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选择。

2.实习岗位指导:为学生安排专业导师,提供实习指导与辅导,确保实习收获。

3.实践项目参与:学生可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学生能力培养:1.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技能培养:通过举办旅游活动、调研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专业知识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毕业要求:1.专业技能: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2.团队合作能力:毕业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3.创新能力:毕业生应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2024级五年制旅游管理人才将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旅游事业中,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5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5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5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校拟定了5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能在各自领域承担中、高级技术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本方案采取“工学结合、理工交叉”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本方案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程为主,兼顾通识教育和选修课程。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

四、实践教学
本方案注重实践教学,采取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毕业论文
本方案要求学生在大专期间完成一份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察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评价体系
本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考试成绩、项目实践成果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七、总结
本方案在5年的教育过程中,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将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5603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高职专科三、学制五年四、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施工企业、监理部门、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部门。

主要就业部门:经营管理部、项目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招标代理部、造价咨询部、工程审计部等。

主要从事岗位: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根据广泛的社会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技能需求信息反馈,结合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确定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应用软件绘制建筑图纸、读懂施工图、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和投标报价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等。

职业能力:具有识读建筑、装饰、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识别建筑材料、安装材料、装饰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熟悉一般工程的施工工艺,具有对建筑、装饰、安装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具有编制与审核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具有根据施工图纸指导施工能力;具有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编制工程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六、培养目标能力目标:具有较高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具有理解、审核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知识目标: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测量、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五年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五年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关于修订XXXX级五年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现提出制定2019级五年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原则意见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充分考虑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4.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5.企业实习建议安排在第8、10学期进行。

三、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学分、64学时。

在第1、2学期开设。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64学时。

在第3、4学期开设。

3.体育与健康:12学分、192学时。

其中,1~6学期各2学分,每周2学时;7~8学期各1学分,每2周2学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职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代码:051200高职专业名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代码:460104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全日制五年三、毕业标准1. 学分要求。

所修课程的成绩合格,高职部分应修满133.5学分。

2.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CAD/CAM软件应用(中级及以上),数控加工类职业技能(中级)o四、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中职目标:本专业对接机械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中级工技能水平的生产第一线应用性技能人才。

高职目标:本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面向龙岩市及周边地市,9.教学学时(学分)比例服务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用自动化设备完成自动控制、加工和维护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五、职业范围与核心岗位核 心能 力.中高职职业能力分解表 中职 (1) (2) (3) 虹(4)(5) (1)能识读零件图; 能阅读和绘制零件图; 能阅读和绘制简单机床电气 能使用普通车床加工零件; 会用数控车或数控钦加工零件。

具备简单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能力; (2) 具备简单机械产品加工能力;(3) 具备电器设备基础知识;高职(1) 能识读装配图;(2) 能阅读和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3) 能合理编制产品加工程序; (4) (5) (1) (2) 能正确安排产品批量生产工艺规程; 能设计机床夹具。

具备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能力;具备产品加工制造能力;(3)具备产品批量生产工艺设计能力; 机械加工技术、金属加工、铁削加工技术 专业技术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名称通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红旗不倒学习绘制二维曲线、实体建模、装配、数CAD/CA 控编程与仿真加工及后置处理技术和程序M 自动仿真验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CAD/CAM编程蔺基础知识,具有CAD/CAM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一)教学进程表及时间分配表能够利用CAD/CAM 软件进行一般 复杂程度冬件的设计与制造,完成 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数控编程与 仿真等。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

五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第一部分:中职阶段一、培养目标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中级技术人员。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工艺学•电子测量技术2. 专业核心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系统设计•RF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信息工程实践3. 通识教育课程•政治经济学•体育健康教育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训,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课程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室建设学校配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室,提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评估与考核1. 考试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习报告等综合评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指导。

以上为中职阶段的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殊应用场合1. 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针对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可以增加以下条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增加与企业合作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

•引入行业专家或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使学生更接近实际工作环境。

问题与解决办法问题: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技能和实际工作需求不符。

解决办法: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模板2

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模板2

级五年制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幼儿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机关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或幼儿园骨干教师。

职业岗位群:幼儿园管理人员与教师岗位;公共事业教育部门幼儿教育管理岗位;社区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岗位;与儿童相关企业的管理岗位。

二、培养要求1. 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通过学习现代管理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具备运用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能力,熟悉学前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初步具备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素质或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职业素质。

2.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3. 在文化与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掌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学前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计算机一般知识与技能。

4. 在身心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地工作。

5. 在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运用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学前教育管理创新意识、良好的学前教育管理素养与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力;能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1.了解并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

2.理解并掌握幼儿教学模式,掌握幼儿教学的基本原则,能够独立设计幼儿教案并进行教学。

3.掌握进行幼儿知识和教学技能。

4.掌握幼儿游戏理论、幼儿游戏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能够独立设计幼儿游戏。

5.能够制作、使用常用教具,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五年制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幼儿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机关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或幼儿园骨干教师。

职业岗位群:幼儿园管理人员与教师岗位;公共事业教育部门幼儿教育管理岗位;社区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岗位;与儿童相关企业的管理岗位。

二、培养要求
1. 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通过学习现代管理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具备运用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能力,熟悉学前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初步具备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素质或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职业素质。

2.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3. 在文化与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掌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学前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计算机一般知识与技能。

4. 在身心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地工作。

5. 在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运用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学前教育管理创新意识、良好的学前教育管理素养与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力;能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
1.了解并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

2.理解并掌握幼儿教学模式,掌握幼儿教学的基本原则,能够独立设计幼儿教案并进行教学。

3.掌握进行幼儿知识和教学技能。

4.掌握幼儿游戏理论、幼儿游戏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能够独立设计幼儿游戏。

5.能够制作、使用常用教具,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
1、学制:五年。

2、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毕业学历或当年中考应届学生。

五、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本专业必修课程共开设门,其中主干课程为:
2.各学期教学环节与周数分配表
3.课程设置及周学时安排表
注:(1)▲为院统一考试课程。

(2)Δ为系部考试课程。

(3
)无任何标记的为考查课程。

(4)限定性选修课指必须选修的课程,非限定性选修课指自由选修课程。

(5)军事理论课、公共安全教育及公共艺术三门课程安排在新生军训期间,每晚3学时,在学期授课安排中不予体现。

六、实践教学环节
八、毕业条件
学生达到学院对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具备要求的技能,取得一项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各学科成绩合格,毕业(设计)论文获得通过,方可毕业。

九、说明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专业负责人负责初审,提交教务处终审。

制定部门:
审核部门:教务处 批 准 人:刘金伟
制定日期:2008年8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