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六、轨道交通工程现行标准规范大全(百度网盘搜云知雾语加好友获取规范)

序号
规范标号及名称
001
001. 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002
002. GB503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003
003. GB50308-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004
004. GB50578-2010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022
022. CJT310-2009 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023
023. CJT311-2009 城市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牵引电机技术条件
024
024. CJT353-20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贯通道技术条件
025
025. CJT354-20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技术条件
034
034. CECS429-2016 城市轨道用槽型钢轨闪光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035
035. CECS430-2016 城市轨道用槽型钢轨铝热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036
036. CECS453-2016 轻质泡沫土轨道交通填筑技术规程
030
030. CJT482-2015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球型钢支座
031
031. CJT497-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伸缩装置
032
032. CJT500-2016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
033
033. JGJT17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017
017. CJJT162-2011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
018
018. CJJT180-20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精品模板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轨道交通规范汇总

26
DB11/T 1166-201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27
DB11/T 1167-2015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28
DB11/T 1345-201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规范
29
DB11/T 646.1-201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则
30
DB11/T 646.2-2016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环境质量要求
42
DB31/T 47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建筑室内 结构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43
DB31/T 752-2013
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44
DB31/T 854-2014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标准
45
DB31/T 902-201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2部分:视频 安防监控子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3部分:实体 防护与入侵报警子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4部分:化学 监测子系统
31
DB11/T 646.3-2016
32
DB11/T 646.4-2016
33
DB11/T 646.5-2016
6
CECS 430-2016
城市轨道用槽型钢轨铝热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7
CJ/T 236-2006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
8
CJ/T 285-2008
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橡胶隔振器
9
CJ/T 286-2008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橡胶减振器
10
CJ/T 311-200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常用标准规范目录-2011.5.13

城市轨道交通常用标准规范目录1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2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19934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1-20055 《电磁兼容》GB/T17626-20066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 GB/T17625-20077 《电子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20078《绝缘配合第2部分: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311.2-2002 9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1供电类:1《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GB10411-2005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19934《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85《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19922变电类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4《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T401-2002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21-973二次远动类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6-2001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 GB14285-20064《远动设备及系统》GB/T 18657-20025《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GB/T 15153-20006《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TB10117-20087《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3-20058《地区电网电调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 DL/T 5002-20059《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3730-200210《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T2887-200011《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 16435.1-199612《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60870-5-103-199713《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 IEC60870-5-102-199614《远动网络传输规约》IEC60870-5-104-199715《保护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DL/T667-199916《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4943-200117《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254-20081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8567-200619《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5-200820《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 9386-200821《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15532-200822《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4943-20012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1-200224《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Part 3:Programming Languages》IEC61131-3 -200025《Protective Provisions against the effects of stray currents caused byd.ctractionsystem》 EN50122-2-199826《Railway Applications Software For Railway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s》prEN50128-20014电力类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50034-20043《铁路电力管理规则和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3号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96-19965设备类1《电力变压器》 IEC60076-20002《3~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 3906-20063《10~35kV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403-20004《高压交流断路器》 GB1984-20035《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402-2007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L/T404-2007 7《交流低压成套开关设备》GB7251-20058《额定电压1kV以上52kV及以下的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60298-949《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IEC60517-9410《电压互感器》 GB1207-200611《电流互感器》 GB1208-200612《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459-200013《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15145-2008 14《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200215《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03-200616《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199017《镶嵌式电力调度模拟屏通用技术》 DL/T411-19916接触网类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2073-201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试验方法》TB/T2074-20103《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 TB/T2809-20054《绝缘子试验方法》 GB/T775.1-775.3-2006 5《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GB/T14846-20086《Railway applications—Fixed installations》EN 50122-1-1998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9《电力牵引接触网》IEC60913-19887试验调试运行维修类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7261-200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3《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式》 GB/T10233-2005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2074-20105《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8防雷类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9防灾类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16806-2006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10建筑类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2《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4《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011年7月1日实施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02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11暖通类1《采暖通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设计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标准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高效、舒适的基础。
其中包括轨道线路的设计标准、车辆技术标准、信号控制技术标准、通信信号技术标准等。
在轨道线路的设计标准方面,需要考虑线路的曲线半径、坡度、车站设置间距、站台长度等因素,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出行。
同时,车辆技术标准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确保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信号控制技术标准和通信信号技术标准则是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标准是保障乘客和运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安全标准包括轨道交通设施的结构安全、运营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
轨道交通设施的结构安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设施的牢固和稳定。
运营安全则包括列车运行安全、设备运行安全、乘客安全等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标准是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设计标准包括车站设计、线路布局、列车编组、站台设置等方面。
良好的车站设计能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性,合理的线路布局能提高运营效率和减少运行成本,合理的列车编组和站台设置能提高运输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标准是为了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和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服务标准包括列车运行的准点率、列车运行的频次、车站设施的完善程度、乘客信息的及时性等方面。
良好的服务标准能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00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2008北京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57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部《二○ ○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 ○八年三月四日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任务,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部分设计、研究、建设、运营方面的单位共同编制的。
原《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是由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自1999年5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已经过去八年。
实践证明,在国内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良好的贯彻和运用。
近几年来,在轨道交通制式方面,直线电机、低地板(70%)车、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已建成运营。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及时吸收到标准中来,对标准中的一些参数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样本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都市轨道交通建设应依照线网规划,根据建设线路客流特性、运量级别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拟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都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都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有关技术特性宜按表1规定拟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设计运能,应依照各设计年限客流预测,对客流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拟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行。
后期实行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有关交通调查成果为基本,并应保证其成果时效性和可用性,不适当不不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她有效办法。
客流预测办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有关参数,应预先通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根据都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都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拟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有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本,预测各条线路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有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内容简介: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项目,为及时全面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标准服务,编者们将截止到2009年5月涉及轨道交通建设各个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等汇编成册,供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等单位使用。
限于篇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未收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GCG 101-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 103-2008三种经济定额。
一、综合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二、基础类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GB5655-85)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GJJ/T119-200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
地铁客运服务标志(GB/T18574-2001)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地下铁道标志(GB5845.5-86)
地铁限畀标准(CJJ96-2003)
三、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四、勘察规划标准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Y220-95)
五、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446-2008)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B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81-2006)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
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CJ/T170-2009)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CB/T50438-2007)
六、产品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l4227-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趴4892-2006)
轻轨交通车辆能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I’287-2008)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车通用技术条件(CB/T20908-200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14894-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10411-2005)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T16275-2007)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2758-2004)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cJ/r236-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CB/T20907-2007)
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橡胶隔振器(CJ/T285-2008)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橡胶减振器(CJ/T286-2008)
城市公共交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综合统计报表地铁(CJ/3046,4-1995)
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地铁(CJ/T5-1999)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GB/T2248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