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电视艺术概论知识点
电视艺术概论笔记

电视艺术概论考试要点一、绪论部分艺术的三个定义:1、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其定义可以置换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苏珊·格朗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3、克莱尔·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与苏珊·格朗异曲同工。
比较而言,情感论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一个艺术作品可以没有思想和哲理,但不能没有情感。
情感、理念、感性形式,构成艺术。
电视艺术的概念:电视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主要是传播的功能。
电视艺术,则是被电视传播的那种艺术形态。
电视艺术的定义: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视的功能: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儿,作为一种物质手段,一般说来,它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信息传播功能,二是新闻纪实功能,三是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视听语言:人类崭新的语言—视觉语言—图像语言—视觉文化—影像文化。
视觉思维:镜头与画面、蒙太奇、长镜头、听觉语言、叙事。
视觉文化:文字与印刷文化、视觉文学、新的视觉的精神绣斑。
蒙太奇的定义: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方式。
镜头组接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隐喻蒙太奇。
二、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经历了“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剧单行本”时期、“电视连续剧”的产生、多种样式电视剧并存的时期。
1、“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诞生(1958年——1966年)“直播”是指演员表演、电视传播、观众收看同时进行。
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为《一口菜饼子》。
这类电视剧的主要特征:遵循戏剧的模式,以戏剧的美学观为其支撑点。
这时期电视剧的特征:一是它的时效性——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动态和党的方针、政策;而是它的纪实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2、“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嬗变(1978年——1982年)1978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步电视单本剧——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三家亲》。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精编版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1引论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在与材料、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的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造塑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视节目的类别:内分法:新闻类教育类文艺类服务类外分法:综艺节目主持人节目受众参与节目平分法: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电视艺术分类:电视文学类电视艺术类电视戏剧类电视综艺类问题:为什么说电视艺术是电子时代的主要艺术形态由于电视具有传播手段的先进性,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以及内容形式的的多样性,使得电视成为传播国内外大事的新闻窗,传播各类文化科学的知识库,以及传播各类文艺节目的百花园。
这样,电视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世纪——电视文化的新时代首先:电视艺术给电影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再次:电视艺术的发展几乎将戏剧艺术逼上了“绝路”最后:电视艺术给文学这一古老的文化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2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兼容性:诸家所长,集于一身电视艺术是兼容性极强的的艺术,它综合各家艺术之所长,集于一身,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样式,使之具有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特征。
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态,它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诸多艺术在综合、沉淀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
因此任何新的艺术样式都流淌着古老艺术的血液,但同时又是独立的、自立门户的艺术品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定: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具多种艺术兼容美学特质的、独立的艺术新品种。
首先: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其次:电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兼容再次:电视艺术史诸多艺术元素的兼容还有:电视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兼容多样性:尺幅荧屏,大千世界电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电视艺术题材的多样性其次:电视类别的多样性再次:电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还有:电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另外:电视艺术结构的多样性参与性:屏幕内外情感交融电视艺术的的参与性是由什么决定的?首先:电视的传播共性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其次:特殊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再次:特殊表达方式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当代性:现代理念,当代意识电视艺术的当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真正的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其次: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再次: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3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
电视艺术概论 大纲

第一章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的艺术形态学定位1. 识记:影响较大的几种艺术分类法(本体论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功能论方法)2. 领会:电视艺术在艺术门类中的归属3. 应用:电视艺术与其它艺术样式的关联与区别(二)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1. 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运动性,视听综合性2. 领会:技术基础、媒介方式和传播特性,是决定电视艺术存在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电视艺术本质特性的根本原因3. 应用:深入理解运动性和视听综合性,是形成电视艺术其它艺术特性的基础第二章电视艺术思维三、考核知识点(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三)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四、考核要求(一)电视艺术思维本质1.识记:电视艺术的本质性思维成分2.领会:各种艺术样式中,艺术思维与艺术语言之间的对位关系、表里关系3.应用:电视艺术思维本质与电视艺术语言方式之间的关系(二)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1.识记:电视艺术思维活动中,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2.领会: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的综合,符合人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视听思维组合进行的基本规律3.应用: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以电视艺术视听形象为基础,因此与传统艺术视听思维有明显区别(三)视听思维的运用1.识记:电视艺术的基本视听原理2.领会:电视艺术的各个环节创作,都应遵循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规律3.应用:电视作品的文字底本创作中,如何运用视听思维;前期摄录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对视听思维的运用(四)电视艺术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1.识记:电视艺术视听思维与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不同2.领会:电视艺术视听思维对现实普通视听思维、传统艺术视听思维的借鉴3.应用:电视艺术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的组合,所产生的新的思维规律第三章电视艺术语言三、考核知识点(一)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二)轴线规则(三)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四)叙事段落的构建四、考核要求(一)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1.识记:景别的概念和基本划分2.领会:景别与叙事情绪、节奏的关联3.应用:不同景别镜头之间的组接依据和组接要点(二)轴线规则1.识记:如何确立轴线,轴线一侧的三角形机位设置体系。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知识点(1)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知识点(1)1. 20世纪是电影的世纪。
2. 中国灯影戏从13世纪开始,就逐渐向南亚、波斯和欧洲传播。
3. 从1877年开始,美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具贡献的发明家爱迪生先后发明了留声机和可以连续拍摄的摄影机。
4.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的诞生日。
这一天,法国导演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内,向公众放映了他所拍摄的电影。
5. 卢米埃尔喜剧片《水浇园丁》情景片《火车到站》6. 中国电影的最早放映是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一开始就把西洋艺术媒介和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京剧结合起来。
首部中国故事短片电影《难夫难妻》(1913)由郑正秋、张石川编导7. 关于梅里爱:1897年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戏剧纪录片式的电影美学观念;开辟了摄影棚拍片的新天地;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8. 法国电影在1910年之前是世界电影的霸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电影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电影新霸主。
9. 20世纪2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主要流派:印象派电影、先锋派电影。
其中,先锋派电影分为达达主义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如《机器舞蹈》;超现实电影如《一条安达鲁狗》(人本化努力地回归真实)10.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德国电影两大主流风格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
由梅育等人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开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先河。
另一部表现主义电影名作《疲惫的死》。
在苏联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下,德国出现无产阶级电影有声电影诞生于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11. 电影基地的定点和定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电影称霸全球电影市场。
法国百代公司(最早的电影王国),最为叫座的几块招牌是文学片、艺术片、喜剧片和爱情片。
12. 美国的好莱坞:目前最大的电影基地或电影制作与发行中心,全球电影中心,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的大本营。
自考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特征
实用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
6
艺术发展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艺术发展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7
艺术影响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8
艺术家
艺术家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9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体验
自考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序号
章节/主题
考试要点
1
绪论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和研究方法
2
艺术本质
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与审美本质
3
艺术与经济、政治等的关系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之间的关系
4
艺术分类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11
艺术风格与流派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12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格调”、“品位”,以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3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
14
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电视艺术定义: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电视艺术的类别:a)电视文学类——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在屏幕上营造文学的意境,抒发深沉的思想情感,给观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
b)电视艺术片类——运用电视艺术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兼容其他艺术样式所构成的,着重体现屏幕艺术美的电视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舞蹈艺术片、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民俗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电视文化艺术片等。
C)电视剧艺术类——依据戏剧的构成方式,或电影的时空转换,通过电视的传播媒介,制作方式和艺术手段,独立制作的、充分电视化的屏幕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
d)电视综艺类——以文艺演出为基本构成形态,但经过电视艺术的二度创作,其总体结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均具有电视艺术独特的审美形态,具有电视艺术形式美的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等。
e)电视纪实艺术类——运用自然朴实的手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记录具有原生态的生活内容。
也就是屏幕上的非虚构的艺术形态。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等。
3电视艺术确立的依据:理论依据:从艺术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动因出发(1)电视的创造性。
体现在电视可以表达出多样性的、有意义的作品。
电视艺术作品的存在决定了电视艺术观念和体系的存在。
作为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从艺术产生“游戏说”的观念上来讲,电视艺术作品是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
(2)电视艺术作品的审美性。
能够使人获得充分地艺术体验。
(3)电视艺术作品的形象性。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艺术概论A卷填空1.1908年12月17日在法国上映了第一部无声电影,这部电影是有拉菲特兄弟拍摄的,是《吉斯公爵被刺》。
2.电影蒙太奇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
3.影视作品中,所有的声音可以分成三个种类:人声、音响、音乐。
4.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5.新德国电影的四大导演分别是:文德斯、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施隆多夫6.影视影像的特征包括了视觉直观性、客观具体性、间接虚幻性、表意符号性。
7.电影蒙太奇手段的叙事蒙太奇中,主要包含了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
8.影视影像技术中长镜头的出现打破了蒙太奇理论一统影坛的话语权,弥补了传统蒙太奇技法的不足。
名词解释1.美国新好莱坞电影:①.1967年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是新旧好莱坞的界石。
②.新好莱坞电影出现了价值观念和叙事模式的巨大变化,深入美国社会阴暗角落,提出尖锐的批评和抗议。
③. 由对外部世界的临摹,转向对内心领悟的开拓。
④.崇尚真实,运用实景捕捉不完美的现实。
⑤.改变封闭结构,力图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
2.场面调度:①.场面调度一词出自法文,意思是:摆入画面之中。
②.场面调度最早产生于戏剧,用于舞台导演实践。
③.场面调度是处理演员舞台位置的特殊技巧。
④.导演根据规定剧情,通过调度,精心安排演员活动,使之在场景中的位置转换准确协调,以达到导演预期的艺术效果。
⑤.今天场面调度成为导演对电影画面空间所出现的一切影像构成元素有机控制的重要手段。
简答题1.声画关系中,声音和图片的三种不同关系三种基本艺术形式,①.最基本的声画关系是声画合一。
②.有生活逻辑关系么声画分立。
③.由编导主观假定,不一定具有生活逻辑的声画对位。
适当举例2.对于蒙太奇的意义的解释①.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思为“装配、安装”。
在影视艺术中,指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②.蒙太奇分为狭义蒙太奇和广义蒙太奇,狭义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技巧手段。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电视艺术概论复习重点1引论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1.1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造塑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1.2电视节目的类别:内分法:新闻类教育类文艺类服务类外分法:综艺节目主持人节目受众参与节目平分法: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1.3电视艺术分类:电视文学类电视艺术类电视戏剧类电视综艺类问题:为什么说电视艺术是电子时代的主要艺术形态由于电视具有传播手段的先进性,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以及内容形式的的多样性,使得电视成为传播国内外大事的新闻窗,传播各类文化科学的知识库,以及传播各类文艺节目的百花园。
这样,电视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世纪——电视文化的新时代首先:电视艺术给电影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再次:电视艺术的发展几乎将戏剧艺术逼上了"绝路"最后:电视艺术给文学这一古老的文化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2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2.1兼容性:诸家所长,集于一身电视艺术是兼容性极强的的艺术,它综合各家艺术之所长,集于一身,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样式,使之具有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特征。
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态,它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诸多艺术在综合、沉淀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
因此任何新的艺术样式都流淌着古老艺术的血液,但同时又是独立的、自立门户的艺术品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定: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具多种艺术兼容美学特质的、独立的艺术新品种。
首先: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其次:电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兼容再次:电视艺术史诸多艺术元素的兼容还有:电视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兼容多样性:尺幅荧屏,大千世界电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电视艺术题材的多样性其次:电视类别的多样性再次:电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还有:电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另外:电视艺术结构的多样性参与性:屏幕内外情感交融电视艺术的的参与性是由什么决定的?首先:电视的传播共性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其次:特殊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再次:特殊表达方式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参与性当代性:现代理念,当代意识电视艺术的当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真正的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其次: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再次: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3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3.1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艺术概论知识点一、1、电视剧的类型及举例①就电视剧的题材而论,有电视现代剧《新星》、《雪野》,电视历史剧《杨家将》、《上党战役》,电视战争剧《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电视传记剧《诸葛亮》、《少帅传奇》,电视爱情剧《小巷情话》、《家风》,儿童电视剧《窗台上的脚印》、《爸爸,我一定来》。
②就电视剧的样式而论,有电视短剧《黄昏的故事》、《水呦,纯洁的水》,电视单元剧《多棱镜》、《吉祥胡同甲5号》,电视系列剧《包公》、《济公》,更有电视小品、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等等。
③就电视剧的风格而论,拥有了电视喜剧《不该将兄吊起来》,电视悲剧《丹姨》,电视悲喜剧《女友》,电视轻喜剧《夏天的故事》,电视歌舞剧《金房子》,戏曲电视剧《喜脉案》,电视政论剧《新闻启示录》,电视纪实据《新岸》,电视报道据《朱伯儒的故事》,电视荒诞剧《虎打武松》,记者电视剧《女记者的画外音》,作家电视剧《今年在这里》。
④90年代以后,除去主旋律电视剧,《渴望》开创了室内剧和伦理剧的先河,《我爱我家》掀起系列剧和情景喜剧的浪潮。
继港台剧《戏说乾隆》之后,《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系列大兴戏说之风。
《刑警本色》、《黑洞》反腐加警匪正如火如荼。
《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好评如潮的同时又引起学者们对历史剧的强烈反思和批评,琼瑶的《情深深雨蒙蒙》演绎着永远的言情,还有追求艺术感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
2、通俗电视剧通俗剧是指以反映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为主的电视剧。
此外,通俗电视剧的称谓还源于与“高雅电视剧”的区别。
①首先,创作目的不同。
通俗剧的创作主要是给大众提供一种消遣和娱乐,故而,并不承担过于沉重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
高雅电视剧是屏幕上的艺术品,创作目的是通过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反映,使观众更好地把握历史、感受人生,使人的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得以净化和升华。
②其次,反映生活不同。
通俗剧,表现的多是男欢女爱、打斗搏杀的内容。
也就是说,要设法满足大众的精神欲求。
高雅电视剧,即便也不乏悲欢离合、恩怨纠葛的故事,但在叙述之中,更深蕴着深沉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③再次,表现形式不同。
通俗剧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和“程式化”,诸如人物善恶分明,内容悲欢离合,结局善有善报。
它追求的是程式而不是风格。
高雅电视剧形式上则追求“现实感”和“真实性“,为了反映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理解,从而导致了形式上的独创性和风格化。
通过对“通俗“和”高雅“的比较,我们得知,所谓通俗剧,主要是指——以反映大众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以一定的程式化和模式化为主要形式,以给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明白晓畅,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的大众文化文本。
通俗剧是电子时代大众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标志,因为它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应该说,通俗剧也是一种文化——通俗文化;这也是一种情趣——大众情趣。
3、通俗电视剧的特征通俗剧,有着与其他类型电视剧,特别是高雅电视剧不同的创作特征和审美特点。
作为大众文化的最杰出代表,通俗剧有以下特征:①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和平民意识。
世俗精神和平民意识并非一个概念,但二者紧密相连,世俗精神是一种人世关怀,大众文化从平民意识出发,从平民角度去体验,大众文化的世俗精神就是把大众自己融入世俗社会,并热爱它。
通俗剧反映是大体是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世俗的需求和世俗的梦幻。
其目的是使大众在社会生活中难以得到的东西,他们的欲望和期盼,在世俗的故事中得到精神的补偿和情感的慰藉。
②强烈的戏剧性。
通俗电视剧与戏剧的关系更紧密些,几十集甚至上百上千集的电视剧,完全靠层出不穷的戏剧冲突,一个接一个的矛盾来支撑,如《渴望》、《阿信》、《黑洞》等等。
戏剧性的实质是超越日常性,超越平淡的生活,这是人们永远的心理需要。
③情节、人物类型化、模式化。
好莱坞、香港影片长盛不衰的另一法宝就是类型片生产,大获成功的《泰坦尼克号》不过是灾难片、爱情片、悬念片等类型片的集大成而已。
类型化、模式化既是电影、电视作为现代商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广大观众的需要。
就拿影视剧的结局来看,大团圆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和千篇一律的类型。
大团圆结局是广大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
大团圆结尾为大众以信心,给大众的梦抹上甜美色彩。
④消费性。
影视文化产品既然作为一项文化工业来生产,也就理所当然地进入社会消费行列。
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大众文化的主体,影视作品更是被消费对象。
实际上,影视文化的消费性更表现在经济因素以外,比如时间消费和精神消费。
比较有代表性的我国大片《秦颂》、《刺秦》、《还珠格格》等,历史和文化本身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消费,人物形象、音乐、故事都不过是消费材料。
此外,惊险、离奇、刺激的场面,也是影视文化重要的消费因素,即视觉消费和心理消费。
⑤娱乐化。
通俗剧既然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娱乐性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属性。
娱乐,本是一种主观性的生命体验,是生命主体的一种内在的情感感受,甚至是一种生理的自然需求。
通俗剧恰恰是为了满足生命和生理的娱乐本能而构制的。
由于作为大众文化文本的通俗剧,往往以愉悦大众为原则,通俗剧的消遣性和娱乐性也就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争议的焦点。
⑥商业化。
通俗剧的批量生产,主要是为了纳入流通市场。
由于这种商品属性,使它不得不服从市场的规律,在这种商品的运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它的消费者——大众对通俗剧的特殊口味和消费需求。
通俗剧与商业的强有力的联姻,使得它能够迅速地弥漫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大众的心目中卷起波澜,甚至成为街头巷尾饶有兴趣的日常话题,从而建立起大众文化的强大霸权,主宰着世俗生活的节奏和色彩,左右着大众的消费取向和审美情趣。
⑦制作标准化、技术化。
通俗剧天然地具备了技术化特征。
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制作手段先进,更表现在它的制作方式已经完全纳入了大工业程序化的生产流程。
这样就保证了通俗剧生产的迅捷,使它能像工业产品那样纳入程序化、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阶段,进入市场的竞争机制。
⑧形式的通俗和幽默。
这是必然的,既是大众文化,当然应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不管是《渴望》里生活化的语言,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里调侃的语言,都是生动活泼、大众易懂且喜欢的形式。
这种平民化的影视语言、形式,有一种轻松感和亲近感。
4、通俗剧的类型①伦理剧。
这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它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
伦理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其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
如《渴望》,可以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家庭伦理剧,该剧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塑造了是非分明、善恶昭彰的人物形象。
从故事本身来看,并没有新鲜东西。
但是,它反映了市民生活、世俗情绪和大众心理,所以仍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②言情剧。
这是一种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看似世俗实为崇高的情感,特别是那种崇高的“大奉献、大牺牲、大隐忍“的爱情,更能激发大众的情感波动和灵魂的震撼,从而使大众情感世界得到慰藉、净化和升华。
言情剧永远不败的代表是琼瑶,从70年代开始她就一直是影视言情剧的常青树,至今无人能敌,近年的《情深深雨蒙蒙》又曾创下央视收视率的新高。
③喜剧。
所谓电视喜剧,也就是产生笑的效果的通俗剧。
它需要在完成喜剧性构思的基础上,塑造喜剧性的人物,发觉生活中的可笑现象,然后给以夸张的艺术处理。
如《编辑部的故事》,它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系列性的通俗喜剧。
它以富有喜剧特征的表演,极具幽默情趣的台词的主要表现方式,嘲笑了众多不合理的尴尬人生和社会现象,使我国通俗喜剧的创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④警匪剧。
警匪剧往往以惊险紧张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善恶昭彰的人物命运来结构故事;采用案发、推理、侦破、追逐枪战、匪徒惨败身亡、警方大获全胜为逻辑结构,达到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
今年,警匪剧与反腐反贪的社会大主题联系起来,构筑成荧屏上一道极其耀眼的风景,《刑警本色》、《黑洞》、《黑冰》,等掀起了收视高潮。
⑤怪异剧。
这是一种以“说神论怪“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其中的情节都带有某种怪异性,并多以妖魔鬼怪、龙蛇狐仙为主人公,实际上是一种成年人的童话。
如《西游记》,作品营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曲折、离奇,想象丰富,语言诙谐,充满了浪漫色彩,把大众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得到一种世俗的审美满足。
⑥武侠剧。
武侠剧又称“功夫片“、”武侠片“,故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主要还是表现中国功夫的神奇和伟大。
如早期的《海灯法师》,是一部典型的”功夫片“,演员均系我国武术名将,武术功底扎实,在表演中打得逼真动人。
⑦戏说剧。
5、对通俗剧的思辨①梦幻与现实。
通俗剧的产生根源,在于大众心理深层的欲望或要求。
将其进行改装和伪造,将难于启齿的愿望化作浮华艳美的图像。
因此,如何将通俗剧从平庸的世俗梦幻中解救出来,给大众以清纯的格调、高雅的情趣,则成为批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事实上,作为艺术形态的电视剧,无论是“通俗“还是”高雅“,它所关注的都应该是社会的现实存在,大众的生存状况,人们的心理欲求,只不过是表现的形式和方法不同。
通俗剧应该使大众在世俗梦幻中情感得到宣泄之余,感受到现实中的心灵震撼,情感波涛,生活激浪和人生况味。
②商品与艺术。
既然是商品,就需遵循市场法则,从而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
创作者可以用其盈利。
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甚至不惜降低和损害作品的艺术质量和品位。
通俗剧是商品,同时更应该是艺术品。
它除去根据商品交换规律运作外,还需要遵循艺术的规律进行创作。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通俗剧,在对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的审视和表现上,都应该有独特的视野、发现和表达。
③娱乐和审美。
通俗剧,当然要给大众提供消遣和娱乐,这本是正当的人性需求。
但是娱乐本身也有高尚、卑俗之分,通俗剧的娱乐性不仅体现在感官和情绪的表层快感,更表现为心理和情的深层美感。
通俗剧的娱乐性,向大众心灵渗透的不只是愉快本身,更多的是与愉快交融在一起的审美情趣。
④俗与雅。
通俗剧,作为大众文化文本,当然要力求通俗,只有通俗易懂,老幼咸宜,才便于一般大众接受。
优秀的通俗剧,在内容上并不回避饮食男女和风花雪月,问题在于不能完全沉醉于这种世俗的梦幻,而应该像高雅电视剧那样,透过这种表层形态,进而去拥抱现实、正视人生,对社会存在给予认真的关照。
正是这种关照,才有可能使得通俗剧的“大俗“,注入某些”大雅“的精髓,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外俗内雅“的作品,获得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1、情感是专题节目的生命线。
①台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曾令观众泪洒衣衫,电视剧《渴望》曾令观众牵肠挂肚。
②具体的节目《母亲,别无选择》体现了母子情,《半个世纪的爱》弥漫着深沉的爱情,《重逢的日子》表现了百感交集之情,《壁画后面的故事》中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西藏的诱惑》中对理想、对艺术的执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