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对策

合集下载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引言: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1. 重污染源:兰州市工业结构以化工、冶金、能源等重污染行业为主,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固体问题严重,直接导致大气污染的加剧。

2. 交通尾气排放:兰州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导致尾气排放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

此外,道路施工、燃油质量不佳等问题也进一步加重了交通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3. 道路扬尘:施工、运输、道路修建等都会导致大量的扬尘,这些扬尘颗粒物污染了空气,使兰州市的大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4. 兰州地理条件:兰州位于干旱地区,缺乏降水,空气湿度偏低,自然条件下大气污染易于积累和扩散。

二、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建议1. 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应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避免污染物排放。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减少重污染行业的比重,促进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同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减少拥堵现象。

4. 加强道路扬尘管理:加强对施工、运输等行业的扬尘治理,建立完善的扬尘管理制度,并对施工车辆和建筑工地进行强制性排放控制,减少扬尘的产生。

5. 积极开展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的大气污染事件,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6.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污染的绿色技术和设备,提升兰州市的产业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

7. 增加生态绿地建设:增加兰州市的绿地面积,建造城市公园和植被覆盖区域,提高兰州市的空气湿度,帮助净化大气。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在当今社会,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诸多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为显著。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危害更加严重。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大气中,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其次,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它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大气污染也会对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破坏生物多样性。

再者,大气污染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一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温室气体,它们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而颗粒物等污染物则会影响大气的辐射平衡,改变气候模式,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对建筑物、文物古迹等造成腐蚀和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人类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

面对如此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

在能源结构方面,我们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工业生产,要加强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强制安装和使用废气处理设备,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在交通运输领域,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质量,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水平。支持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培育环保产业。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环保法规和监管体系,推进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普及,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实现环保法规全面落地,加强环保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行为。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在中国,大气污染成为了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要全面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面临很多挑战,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挑战
1. 产业结构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以重工业为主,排放的污染物也更多。这是制约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重污染产业占比,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4. 强化大气污染源头治理
综上所述,要全面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执行,强化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只有全面、系统性地推进这些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大气污染防治。
4. 排放源头难以管控
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很多污染源是分散、小规模的,难以监控和治理。需要通过加强企业监管、实施排污许可证等手段,从源头上治理大气污染。
二、对策
中国需要用减少重污染产业占比、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减少燃煤、燃油等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治理技术滞后
由于大气污染的复杂性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复杂度,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治理技术的水平,推广治理技法律已经颁布多年,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许多企业仍然存在污染排放等违法行为。需要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环保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

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

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以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宜宾市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宜宾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出发,探讨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和对策,以期为宜宾市的大气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一、宜宾市大气污染现状宜宾市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过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宜宾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宜宾市的污染物排放量在过去十年中呈上升趋势,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尤其在冬季取暖期间,大气污染更为严重,PM2.5和PM10浓度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宜宾市空气质量最主要两大指标。

可见,宜宾市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1. 工业排放:宜宾市以化工产业为主,工业企业废气直接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排放已经成为宜宾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尾气也成为宜宾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机动车的燃烧排放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3. 生活燃烧:生活燃烧是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

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也对宜宾市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4. 地理环境:宜宾市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象条件不稳定,容易形成“大气污染云”,加剧了大气污染问题。

宜宾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燃烧以及地理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宜宾市大气污染严重的现状。

1. 加强排放管控:对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管控,推行“超低排放”技术,对高污染行业逐步淘汰和整治,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2. 推行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力度,推动宜宾市向清洁能源转型,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大气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它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对策。

本文将从减少污染源、加强监管、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等方面,探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对策。

一、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管理与监管,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强制性措施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应该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

此外,应该加大在农田施肥和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管理,防止农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二、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确保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有效执行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测和执法力度。

同时,要建立违法行为的举报机制和惩罚机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治理。

三、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是实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长期目标。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投资环保技术和设备,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循环型产业转型。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培育和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同时,应鼓励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消费观念。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来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包括减少污染源、加强监管、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等方面。

这些对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提要: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就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要想在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就要在每个公民的心中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通过保护环境减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更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终还是保护人类自己。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其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1.伤害人体的健康。

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2.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3.对儿童的危害。

如对肺功能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尘,其次是二氧化硫,且细小颗粒的尘对人体危害最大。

从全国的情况看,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近几年约下降了一半,但是,对人体真正产生危害的细颗粒尘却呈上升趋势。

4.腐蚀物体。

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

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5.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

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是指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在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改进燃烧方式和改变燃料构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调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合理的大气环境规划等。

1.控制污染源(1)加强大气检测,大众媒体监督在控制污染源方面,首先应加强检测预报工作,进行公众舆论监督。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PM2.5污染、臭氧污染、酸雨等。

其中,PM2.5是细颗粒物污染,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呼吸道有很强的渗透性,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管理、推进污染源减排、改善工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管理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其次,推进污染源减排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具体措施包括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放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监督煤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排放情况。

再次,改善工业结构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推动工业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减少能源浪费,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探索新的能源消费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最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

总之,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但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推进污染源减排、改善工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大气污染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大气污染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近年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各国不断研究大气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气排放。

尤其是燃煤和化工等行业,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雾霾等污染现象。

2. 交通尾气排放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尾气排放成为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高密度的城市交通,尾气排放量巨大,包含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3. 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在一些地区,燃煤仍然是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

燃煤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导致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采用生物质燃烧的情况,其中也包含有害气体的排放。

二、大气污染防治对策1. 减少工业排放为了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和管理。

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大对企业的监测力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如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2.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为了减少交通尾气排放,可以鼓励和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其便利性和效率。

同时,鼓励使用环保型电动汽车,并逐步淘汰老旧和高排放的机动车。

此外,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交通方式。

3. 加强燃煤管控为了减少燃煤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应实施更严格的燃煤管理措施。

加强对燃煤企业的监管,建立燃煤企业环保责任制,促使其减少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

与此同时,推广清洁燃煤技术,安装脱硫和除尘装置,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

4. 提倡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作为减少大气污染的根本解决办法,应得到广泛推广。

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排放的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对策
摘要近期,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与重视,大气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一旦受到严重的破坏,将会不可逆转的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的概况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相应的原因结合实际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对策,旨在为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来源防治对策
作者简介:陈玥竹,云南大学法学院2012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熊嘉辉,云南大学法学院2012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92-02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近期,我国各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主要呈现为悬浮颗粒物污染,全国一些大城市近期均有雾霾天气的出现,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且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于此同时二氧
化碳污染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物也居高不下。

生产和生活用煤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形成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二氧化硫。

在一些城市中,除了来自燃煤的污染外,当地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和其本身的地理条件也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

大气环境是人类以及地球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破坏的整治是个相当漫长而且效果微乎其微的过程,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忽略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我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环境的加
速恶化,但实际上从经济代价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要比大气污染的防治付出的更多,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而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原因
(一)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各种废气进入大气环境从而导致了大气环境的恶化,我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煤炭的不完全燃烧。

当今,在许多中小城市里,生活居民的取暖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燃煤,而且用来燃煤的自家锅炉、炉窑陈旧、燃煤率低,而且一些企业的炉窑缺少脱硫装置、除尘的效率低下,使粉尘逸散,这些都是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第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我有固有的高能耗、低产出、资源导向型的基础经济结构以及我国重化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的企业结构,使得排放进入自然环境的污染
物危害很大,直接威胁着大气环境,还有一些诸如焦化、建材、金属冶炼、造纸厂的乡镇企业,其设备原始、排放污染物严重,也成为了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汽车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

与2011年底相比,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826万辆,增长3.67%。

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但是在给人民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排出的尾气治理工作实施不到位,致使其排出的co、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增加,加重了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

(三)其他废弃、尘和恶臭污染
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炉窑工业所排放的颗粒以及废弃物都对大气具有很大的污染影响,近年来,从各个省市以及各个行业所指定的标准就可以看出,如上海市2008年颁布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

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现如今虽然垃圾到处可见,但是大都分为两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物,也有的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不管怎样的分类,普遍存在
一些问题,比如市民对于垃圾的分类不清,导致扔垃圾时不顾这些,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我国的一些技术又达不到先进国家的标准要求,会导致其产生的气体污染环境,从而造成废气和恶臭的大气污染。

(四)相关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是企业环保排污设备问题,对于企业来讲,一是因为企业成本的限制无法购买合格的排污设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企业虽然已经购买了排污设备,但由于节约排污设备运行中的投入而将其视为摆设。

这些企业只把自己暂时的经济利于放在了首位,却把环境保护置之不理,使得企业派出的浓烟、飞尘到处可见。

其次,相关法律规定不健全;虽然我国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赋予有关的环保部门一些执法权利,以及分管相应环保事宜的具体法条,使得在检查、治理一些一起肆意的排污行为过程中,分工不清,导致企业会打“擦边球”,这也是我国目前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需要以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出发点,这就需要从宏观上对排污企业的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等各数据做具体的分析调差,并由此来制定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罪合理的方案:首先,调整企业的工业布局,宏观上制
定工业园区,各类企业按照排放污染物来确定需要搬迁的企业,应当尽量减少来自中心城市的上风向污染源,把工业园区尽量建立在市郊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同时合理利用并重点保护市区内的环境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健康的损害;其次,在工业园区与城市军民生活区之间,要保留数公里的距离,并在此间加大绿化项目以及对植树造林的投入,从而加快自然界的循环,减轻对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后,对于那些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治理成本高的企业要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关闭、转型以及搬迁等措施,不能在为了经济利益而付出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

(二)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的。

其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颗粒物以及烟尘。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应该改善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比如使用二次能源及天然气等,还应重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其次,毋庸置疑,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当前应大力推广洗煤选煤工业,大力投入生产和使用,以降低对大气中排放的烟尘和废弃,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再次,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仅为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非常大。

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国工业锅炉的质量很低,其对于能源的燃烧率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仅仅次于电站锅炉而位居第二,我们应对低效率
的锅炉加以改造,以及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锅炉自身的设备基础,从而提高对能源的利用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区域集中供热
上面已经叙述了,目前在中小型城市中居民的燃煤炉灶,小型化工企业的矮小烟囱是我国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必须在这些中小城市集中供热供暖,减少家庭个人的锅炉燃烧,比如可以发展比较集中的的供暖站,从而代替居民个人家中的锅炉、炉灶对煤的燃烧。

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北方中小城市家庭在冬季的室内温度,也极其有效地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对防止大气污染而言,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措施。

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可见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

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同时也能净化我们的大气。

(五)提高环保宣传,加大环境管理执法力度
努力加强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起普通的民众,更应该注重对企业主环保意识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
以及设备,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资。

环保部门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环境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提高环保执法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与素质,确保有效实施环保行政执法。

与此同时,环保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将各种具体的法规落实到实处,也同时保护了环保法律的权威。

大气污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调动各方的力量去防治大气的污染,加大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注释:
http:///news/20120718/936214.html/.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沈颖青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