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
植物保护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学: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一门既是基础理论,又具应用价值的科学。
2.有害生物: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环境的生物。
从植物保护上讲,则是指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一般将其概括为病、虫、草、鼠。
3.生物灾害:指有害生物大量繁殖、蔓延或扩散,严重危害目标植物,给人类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现象。
4.前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几乎平行的头式,适用于捕食动物或其他昆虫。
5.下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的头式,适用于咀嚼植物性食料,是比较原始的头式类型。
6.纵脉与横脉:多数昆虫的翅面上有很多凸起或凹陷的线条,称为翅脉,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其中从翅基到边缘的翅脉称为纵脉,连接两纵脉之间的短脉称为横脉。
7.体外消化: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刺吸汁液时,先将唾液注射到植物或动物的组织中,把构造复杂的养分分解成简单的成分,如把淀粉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然后才能把营养吸入体内,这一过程称为体外消化。
8.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9.多型现象:是指同一种昆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机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种不同个体的现象。
10.翅的连锁器:为了保持前后翅行动一致而将昆虫的前后翅连为一体的特殊构造。
11.性二型现象:性二型是指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使得人们能够以此为根据判断一个个体的性别现象。
12.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3.保护色: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二、填空1.昆虫触角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柄节、梗节、鞭节2.蜻蜓的触角为刚毛状,蜜蜂触角为膝状3.螳螂前足属于捕捉足,蝗虫后足属于跳跃足4.节肢动物门5.上唇、下唇、上颚、下颚、舌6.捻翅目雄虫的前翅类型均为平衡棒。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一、名词解释题1.真菌生活史:2.有效积温法则:3.综合治理:4.侵染循环:5.病原:6.症状:7.侵染循环:8.多胚生殖:9.植物病害:10.失毒温度:11.植物检疫:12.变态:二、填空题1.园林植物病害常见的病症有、、、、2.由菌丝平行组织成的绳索状物为。
3.昆虫的胸部着生和,是_ __的中心。
4.病原物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借、、、和传播。
5..棉铃虫属于目科昆虫,在我国1年发生代,以在越冬。
6.马尾松毛虫一年发生代,以在内越冬。
7.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需要、和三大条件。
8.按照昆虫蛹的形态特征,可以将蛹分为、、三种类型。
3.昆虫体壁是由、、三部分组成。
9.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_ __,运动器官是和。
10.大青叶蝉属于目叶蝉科昆虫,是以在枝干的表皮下越冬。
11.蟋蟀的头式是,触角状,口器是,后足是,前翅是。
12. 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____只能辩别光的强弱和方向。
13.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14. 松梢螟为害松树,引起侧梢,使树冠,主要是幼虫蛀食15. 线虫腹部器官包括和_ _。
三、选择题1.桃树生长期防治桃疮痂病使用的药剂为( )A、波尔多液B、锌铜波尔多液C、硫酸锌石灰液D、石硫合剂2.蝶类昆虫的触角是( )A、丝状B、羽状C、刚毛状D、球杆状3.昆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区在( )A、7~40℃B、8~40℃C、0~40℃D、8~45℃4.下列那个目的昆虫的变态属于完全变态( )A、螳螂目B、直翅目C、缨翅目D、脉翅目5.下列那种害虫是对内检疫对象( )A、桃蛀果蛾B、梨小食心虫C、梨虎D、苹果蠹蛾6.梨黑斑病在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的是病菌的()A.黑色霉状物B.褐色霉层C.白色霉层D.粉红色霉层7.在苹果生长期,苹果轮纹病在果实和枝干上造成侵染,?其侵染源来自()A.病果实B.病枝干C.病叶D.病残体8.要避免苹果锈病发生,在距苹果园多大距离内不能栽植桧柏()A.1.5公里B.2.5公里C.5公里D.15公里9.葡萄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呈水渍状,淡褐色仅圆形或不规则形,?渐扩大成具有环纹的大斑,病部着生灰白色小粒点。
最新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7、生物性病原: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13、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18、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20、跗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园林树木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⒈园林树木:凡适合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统称为园林树木。
⒉园林树木种植资源的特点①种类繁多②分布集中③特色突出④独放异彩⒊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是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和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园林树木的总称。
⒋种质资源的外延包含:①种与品种②器官与组织③细胞与分子⒌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的内容:1树种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的保护2资源再生能力的保护3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资源的两面性: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树木资源的保护及保存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⒍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①引种驯化②育种应用植物分类的等级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的种或物种是植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与种的界限是生殖隔离。
亚种:是那些在形态上已有比较大的变异且具不同分布区的变异类型。
是种内变异类型,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域上存在。
变种:形态特征上有显著变化,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
变型: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品种:二植物的命名-双名法一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类:一般高6m至数十米,具明显主干。
2灌木类:树体矮小,茎干多从地面拔地而起。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自身站不起来。
4铺地类:自身站不起来又无攀附能力,但其枝条均铺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长出不定根,如铺地柏、矮生栒子。
二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1依据气候因子分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树种。
2依据水分因子分类:耐旱、耐湿、中生树种。
3依据阳光因子分类:喜阳、喜阴、中性植物。
4依据空气因子分类:抗污染、抗风、防尘、卫生保健树种。
5依据土壤因子分类:耐瘠薄、海岸(抗盐)树种。
三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形树木。
如雪松、龙柏、榕树、龙爪槐观花树木。
如梅花、腊梅、月季、牡丹、白玉兰观叶树木。
如银杏、鸡爪槭、黄栌、七叶树、椰子观果树木。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bfa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c.png)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第一篇: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
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 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园林植物的生长、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
下面是一些园林植物保护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生长、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它包括园林植物的生理特性、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等内容。
2. 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是什么?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在于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园林植物的质量和数量,维护园林景观的美观和生态平衡。
3. 园林植物保护的方法有哪些?园林植物保护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修剪、清除病虫害植物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
4. 如何识别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识别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干、花果等部位,注意病虫害的症状和特征。
例如,叶子上出现斑点、凋萎、卷曲等症状可能是叶片病虫害的表现。
5. 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有哪些?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
种子繁殖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繁殖,扦插繁殖是将植物的枝条或叶片插入土壤中生根,嫁接繁殖是将两个不同的植物接合在一起。
6. 如何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浇水等。
其次,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控制。
7. 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它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 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什么?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园林植物学期末考试必备

1、园林是以必然的地块,对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等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空间环境,供人们游憩的场所。
2、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埋散布,习性,栽培繁衍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3、园林树木配置中存在几下几个问题:①种类单调②木本地被用的少③春天花木多,其它季节少④设计类似⑤植物造景少。
配置原则:知足功能要求的原则;种间关系处置原则;适用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4、园林树木存在两种分类方式:自然分类系统(系统分类法)与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的分类系统: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方式。
5、物种又称为“种”,植物分类学家又以种(物种)作为分类的起点,把种定为分类的大体单位。
“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
种又分为变种、变型和亚种。
6、三大速生树种:桉树、杨树、松树7、海岸三大绿篱树种:大叶黄杨、罗汉松、珊瑚树8、水生植物:沉水植物:黑藻、苦藻、、、主如果水草类挺水植物:荷花、芦苇、水葱等浮水植物:睡莲、浮萍、菱角等9、乡土树种:土生土长的树种或是经长期引种完全能够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树种。
长处:最能表现地方特色,最适宜本地风土,最抗灾害性气候,最经济节约。
外来树种:已适应或大体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长处:丰硕城市植物景观,提高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基调树种:充分表现地方特色并普遍应用的树种原则:普遍种植,历史长的乡土乔木树种10、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的绿地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数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11、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外温度的现象(风速小于6米每秒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12、植物检索表:按照二歧分类法的原理,常见的有定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定距式长处:将相对性质的特性都排列在一样距离,一目了然,便于应用缺点:若是编排的种类过量,检索表必将偏斜,而浪费很多篇幅突出特点:同号同位平行式长处:排列整齐美观缺点:相对来讲利用起来不是一目了然突出特点:同号相斜,左侧对齐13、园林观赏树木的常常利用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竹类、棕榈类等②按照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形类、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枝干类等③按照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固植树类(园景树、孤赏树)、抗污染树种、花灌木、盆栽及造型类、室内装饰类庭荫树:梧桐、国槐、毛白杨、栾树、油松、合欢、女贞行道树:悬铃木、银杏、国槐、毛白杨、元宝枫、合欢、梧桐垂直绿化类:蔷薇、藤本月季、金银花、叶子花、紫薇绿篱树种:花椒、构骨、火棘、小叶女贞、南天竹、蔷薇木本地被植物:六月雪、八角金盘、常春藤、铺地柏孤植树:雪松、油松、云杉、樟树、广玉兰、桂花14、适合春天观花的植物:梅花、报春、海棠、丁香、樱花、含笑、玫瑰、紫荆、锦带花等适合夏日观花的植物:荷花、牡丹花、木槿、蛇目菊、草石竺、睡莲、飞燕草、霞草等适合秋季观花的植物:菊花、孔雀草、牵牛花、百日草、紫茉莉、木芙蓉、紫薇等适合冬季观花的植物:水仙、瓜叶菊、仙客来、君子兰、蟹爪兰、腊梅、梅花等15、现代四大鲜切花:现代月季、康菖蒲、菊花、香石竹16、北方常见竹如何区分,其有什么特点与其它竹类不同?金镶玉竹:其骨干外观形态独特,色泽鲜明,靓丽,竹姿优雅,竹影迷人。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病原:2、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4、侵染性病害:5、症状:6、病症:7、生物性病原:8、子实体:9、锁状联合:10、病毒:11、病害流行:12、致病性:13、侵染过程:14、侵染循环:15、隐症现象:16、潜伏侵染17、诱发抗病性:;18、下口式:19、昆虫年生活史:20、跗肢:21、多胚生殖:22、补充营养:23、龄期:24、单寄生:25、植物检疫:26、孤雌生殖:27、耐害性:29、生物防治:30.两性生殖:31.趋性:32.变态:33.致病性:34.重寄生:35.病程:36.初侵染:37.内吸作用:38. 药害:39. 多型现象:40. 性二型现象:二 .判断题1.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的。
()2.大部分植物病原病毒致死温度在55℃-70℃之间。
()3. 所有锈菌都能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
()4.接合孢子是有性孢子。
()5.再次侵染就是指植物病原菌的第2次侵染。
()6.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差异很大,常见的叶斑病的潜育期一般为7-15d。
(7.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力越强。
()8.为了方便,可以用手直接拌种、配药。
()9.22℃-40℃昆虫最适温度范围.()10.膜翅是昆虫翅质地的常见类型.()11.昆虫的气门大多为8对.()12. 虫龄应为蜕皮次数加1 . ( )13. 肉食瓢虫主要捕食蚜类.蚧类.螨类.粉虱等()14.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区称保护区.( )15.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几乎不溶于水()16.用含5万单位的井冈霉素水剂, 加水稀释成50单位浓度使用,则稀释倍数是10000倍( ) 17.一般作物的生长期比休眠期耐药力好( )18.高温下植物易发生药害. ( )19.百草枯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20.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杀虫剂.()三.选择题1.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A蝗虫 B 蚊子 C 蝼蛄D臭蝽2 .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A蚜虫B臭蝽C枯叶蛾D菜粉蝶3.蜜蜂的后足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
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
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
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
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
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③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
2.植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
因此矮化、丛生、小叶和黄化是诊断植原体病害时必须掌握的症状特点。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要点(问答)
1.消除侵染来源2.园林技术防治3.抗生素治疗
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与传染途径
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由患病寄主经机械方式或病株与健株细胞的有机结合传播到无病植株,主要包括汁液传播、花粉传播、嫁接传播等。
介体传播: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多数植物病毒在自然界是经生物介体进行传播的。
传播病毒的介体有昆虫、螨类、真菌、线虫及菟丝子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1.铲除侵染源,建立无病苗圃和无病种子基地。
2.消灭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真菌、螨类等传毒介体。
3.对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
4.对感染病毒的植株或处于休眠期的种子、鳞茎、球根等,进行热处理使病毒丧失活性。
5.弱毒疫苗的应用: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先侵染植物,可保护植物免受后来强毒株系的危
害。
6.培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利用。
植物线虫病的防治要点
1.在引种和调运种子、苗木的过程中严格实行植物检疫。
2.选用高抗性或免疫的品种、实行轮作或间作,施用有机肥等措施。
3.采用温水或药剂处理种植材料。
4.采用药剂或热蒸汽处理土壤。
5.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线虫、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可采用加强检疫、人工拔除、与非寄主轮作、施用除草剂等措施。
2.在花卉和树木播种前,彻底清除混杂在种子和土壤中的菟丝子种子是防治菟丝子病害的主要措施。
而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种植地,冬季要深耕,使菟丝子的种子深埋在土层中,不能发芽,可减少侵染源。
生长季节在花圃、苗圃、花坛和绿地发现菟丝子,应及时清除,防止蔓延。
使用五氯酚钠化学防治或“鲁保一号”生物制剂喷雾,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在冬季将受害寄主植物的枝条及寄生物一并砍除,使寄生物来年不能重新萌发,这是防治桑寄生病害的唯一有效措施。
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病原物的致病性
1.致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组织的破坏和毒害,从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害的能力。
2.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a)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b)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
c)产生对寄主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
植物的抗病机制(问答题)
1、结构抗病性:即植物利用组织和结构的特点阻止病原物接触、侵入与在体内的扩展、破坏。
先天性的防御结构:如植物表面密生的茸毛,或很厚的蜡质层等。
后天性的防御结构:如在病部形成木栓层或坏死斑等。
2、生化抗病性:即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先天固有生化抗性:如葱蒜类、松柏类分泌的挥发性物质。
后天诱导生化抗性:如生理代谢途径的改变。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1.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
2.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
3.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
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第一,观察症状。
侵染性病害往往后期有明显病症出现,并且症状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出现,症状的发生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二,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呈点发状,而非侵染性病害无明显发病中心,呈片发状;
第三,侵染性病害在一个特定地点,通常只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寄主上;而非侵染性病害则在多种寄主上发生类似症状。
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病症出现,多半是真菌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可以通过肉眼或显微
镜观察识别,这些病症往往呈粒状、粉状、霉状等;
2.细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白色菌脓溢出;
3.病毒病害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化等;
4.植原体病害往往表现为丛枝、花器异常、矮缩等;
5.植物寄生性线虫具有口针;
6.寄生性种子植物有明显的病症。
病害诊断的程序
第一,症状观察。
第二,病原物的显微观察。
第三,病原性的确定
柯赫氏法则
(1)在害病植物上都发现有这种生物;
(2)该微生物能够从植物组织上分离培养,并纯化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2)相同。
第六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技术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等方法
2.选用健壮无病的繁殖材料:不少病害依靠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传播侵染。
3.清洁田园
4.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
5.园林植物的合理轮作
6. 加强植物栽培管理
波尔多液
配方:硫酸铜、生石灰和水100ml。
配制方法:取2个容器,分别用一半的水配成硫酸铜液和石灰水,然后同时倒入第3个容器中,边倒边搅。
注意事项:
1)现配现用,容器最好选用陶瓷或木桶,不要用金属;
2)是保护剂,对白粉病或锈病效果差(粉锈宁);
3)不要与石硫合剂直接混合使用,以防药害。
石硫合剂
配方:生石灰:硫磺:水=1:2:10(15)
配制方法:用60—70°C的水将硫酸搅成糊状;生石灰放入铁锅中调成石灰乳,煮沸;将硫磺糊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
煮沸40—60分钟。
注意事项:
1)是良好的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有效,也可杀虫杀螨;
2)高温高浓度易产生药害,宜单独使用;
3)休眠季节可用3~5波美度,生长季节用0.1~0.3波美度。
颜色:黄—橘黄—橘红—砖红—红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