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名解 2

合集下载

眼科重点

眼科重点

一、名解(5×2):1、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

临床上通常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皮层的神经传导径路。

2、眼压:眼球内部的压力,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

3、暴盲: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疾病。

4、近视: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5、远视:睫状肌处于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6、弱视: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这种视力低下的眼球,称弱视眼。

7、老花(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的调节力逐渐衰弱,近视力减退,造成阅读与近距离工作困难的生理现象。

8、睑腺炎: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又称麦粒肿。

9、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又称散粒肿。

二、简答/论述(3×10/1×20):1、五轮学说:肉轮胞睑(睑结膜)属脾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前巩膜球结膜)属肺风轮黑睛(角膜)属肝水轮瞳神(瞳孔)属肾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单纯性(非增殖期)1期:有微血管或并有小出血点2期:黄白色渗出,红色出血斑3期:白色棉绒斑或并有出血斑。

增值期4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并有玻璃体出血5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6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3、葡萄膜炎: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的炎症,它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

*1)前葡萄膜炎:(1)体征①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②角膜后壁沉着物③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带状变性④房水闪辉⑤房水细胞⑥虹膜改变⑦瞳孔改变⑧晶状体改变⑨玻璃体及眼后段改变(2)鉴别①急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为主,分泌物多,眼痛较轻,视力无变化,瞳孔大小正常,且能传染流行,无前房炎性反应。

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视网膜动脉阻塞和视网膜筋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的阻塞引起的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表现为无痛的视力下降甚至盲目。

眼科临床考试知识点总结

眼科临床考试知识点总结

眼科临床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眼科解剖学1.眼睛结构:眼球由角膜、虹膜、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结构组成。

2.结膜:结膜是眼睛的外层膜,覆盖在角膜和眼球表面,有保护眼球、分泌泪液等功能。

3.角膜:角膜是透明的,无血管,呈弯曲的锥状面,是眼睛的前部,视觉的第一个光学成像元件。

4.虹膜:虹膜是位于角膜后方的一块有颜色的圆环,其中央为瞳孔。

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5.晶状体: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是调节眼睛焦距的器官,即使眼睛调节能力。

6.玻璃体:玻璃体填充在眼球后部,与晶体和视网膜相连,是保持眼球形状和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7.睫状体:睫状体分泌房水,调节眼压,并且是晶状体的支持器。

8.视网膜: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内部的感光组织,可以感受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输到大脑中形成视觉。

二、常见眼病1.白内障:晶状体因蛋白质沉积而混浊,并导致眼球中的光无法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在疼痛、视力下降和多影等症状。

2.青光眼:由于房水排出障碍而导致眼球内压增高,可能造成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以及视野缺损。

3.白内障和青光眼均有复明的治疗方法:白内障除使用药物外,手术治疗极为常见,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术完成。

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创口增加或辩证治疗。

4.结膜炎:结膜炎是结膜炎症的一种,常可表现为泪液增多,出现刺痒与充血。

5.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的粘连发生的消失,引发的眼球内压过大使得眼球前后出现偏离,最终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三、常见眼疾病检查方法1.裸眼视力检查:测试患者没有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情况下的视力状况,可以初步判断近视、远视、散光等情况。

2.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等情况,可以发现视网膜及视神经的异常情况。

3.角膜地形图:通过电脑成像技术,观察角膜形态,判断角膜的曲率和长度。

4.眼压检查:通过测量眼球的内压来检查是否有青光眼的情况。

(完整版)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非常给力版

(完整版)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非常给力版

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2.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3.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4.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5.电光性眼炎(雪盲):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6.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颚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线。

7.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标weiss环。

8.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

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9.霰粒肿:霰粒肿(chalazion)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lipogranuloma)。

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

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10.翼状胬肉:一种慢性结角膜病变,因其形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11.角膜营养不良: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

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

在患者出生后或青春期确诊。

12.角膜云翳:角膜炎时。

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眼科学名词解释重点及大题重点

眼科学名词解释重点及大题重点

名词解释重点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角膜周边与巩膜根部的连接处,为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可见Sche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视网膜睫状动脉:由睫状后短动脉直接发出或通过血管环发出,绕过玻璃体的內缘至视网膜,分布于视盘及其附近的视网膜视路(visual pathway):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包括视网膜光感受器-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直接光反射消失而集合反射存在,可见于神经性梅毒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出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的现象。

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泪道:泪液排出的通道,包括上下眼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泪膜:泪液在结膜囊均匀地分布,形成一层液体的薄膜。

睑腺炎: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上睑下垂(ptosis):上睑提肌和Mu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翼状胬肉(pterygium):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外侧的睑裂区神经麻痹性角膜炎(neuroparalytic keratitis):三叉神经受损导致的角膜失去知觉的反射性瞬目造成的损伤角膜软化病(keratomalacia):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可导致角膜干燥、坏死、穿孔甚至造成粘连性角膜白斑的疾病白内障: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变等,使晶状体发生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变得浑浊,患者多有原发病的表现。

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浑浊。

(完整word版)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给力

(完整word版)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给力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给力)前葡萄膜炎的诊断至少必须具备的体征是眼科学考试:房水闪辉1.关于虹膜囊肿的叙述,错误的是:以原发性多见2.交感性眼炎一般较多发生在穿通性眼外伤后的:2~8周3.有关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多数需抗生素治疗4.对Behcet病而言,错误的是:不发生关节炎5.关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错误的是:仅累及眼部6.关于中间葡萄膜炎,叙述错误的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应首选细胞毒性制剂7.与葡萄膜炎继发的青光眼无关的是:虹膜红变8.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Ⅰ级核为硬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9.最常见的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10.眼的屈光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视网膜11.视觉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失明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

其中全球第一致盲眼病是下列的哪个:白内障12.以下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应用的药物哪项是错误的:阿托品13.青光眼中心视野的损害表现不包括下列的哪项:颞侧视岛14.角膜感觉神经十分丰富。

其支配的神经为:三叉神经第1支15.黄斑中心凹处的细胞组成:只有视锥细胞16.正常成人玻璃体腔容积约为:4.5ml17.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的血液18.巩膜最厚处位于:视神经周围19.能引起生理性瞳孔缩小的是:光反射、近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20.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次层右互相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21.睑缘炎主要分为(眦部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鳞屑性睑缘炎)三种。

22.我国眼球突出的正常值为(12~14)mm、两眼相差不超过2mm。

2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

24.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角膜缘)和(血管网)。

25.瞳孔直径(2.5~4)mm。

26.C/D正常值为(0.3~0.5)。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眼科学基础一、.眼球的构成.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眼科学重点总结

眼科学重点总结

解剖结构一、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二、眼的组织解剖(1)3层球壁:①外层(纤维膜):由前部透明的角膜(透明,无血管,富含神经末梢,上皮再生能力强)和后部乳白色的巩膜(乳白色,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有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又被球结膜覆盖)共同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

②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为一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

虹膜由前面的基质层和后面的色素上皮层构成。

瞳孔括约肌司缩瞳作用。

瞳孔开大肌司散瞳作用)、睫状体(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

锯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为睫状体后界)和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③内层(视网膜):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2)3种内容物:①房水: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

②晶状体: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③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4/5。

(3)3个明腔:①前房: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

②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

③玻璃体腔。

(4)3个暗腔:①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三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②视网膜外一层与内九层之间的腔③玻璃体上腔。

三、角膜的解剖分层:①上皮层:鳞状上皮,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胶原纤维,④后弹力层:内皮细胞的基底膜,⑤内皮层。

四、视网膜分层(1)最外层为视细胞层它包括两种视细胞,即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它们构成视觉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解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解

1.白内障(cataract):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2.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它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3.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3类。

4.睑腺炎(hordeolum):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又称麦粒肿。

外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变态汗腺;内睑腺炎:睑板腺。

5.眼压: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我国人正常眼压值在10-20mmHg之间。

双眼眼压差别不应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大于8mmHg。

6.葡萄膜炎(uveitis):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可至失明。

7.前葡萄膜炎(anterior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

其中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病多发病。

8.角膜后沉降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形态和意义:1.白色尘埃状或小点状-急性炎症;2.羊脂状-特殊类型虹睫炎;3.色素性-慢性或炎症恢复。

9.调节: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0.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

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1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敏锐度。

12.正视: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内障(cataract):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2.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它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3.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3类。

4.睑腺炎(hordeolum):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又称麦粒肿。

外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变态汗腺;内睑腺炎:睑板腺。

5.眼压: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我国人正常眼压值在10-20mmHg之间。

双眼眼压差别不应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大于8mmHg。

6.葡萄膜炎(uveitis):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可至失明。

7.前葡萄膜炎(anterior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

其中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病多发病。

8.角膜后沉降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形态和意义:1.白色尘埃状或小点状-急性炎症;2.羊脂状-特殊类型虹睫炎;3.色素性-慢性或炎症恢复。

9.调节: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0.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

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1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敏锐度。

12.正视: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13.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14.非正视眼(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15.老视(presbyopia):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下降。

大约在45~50岁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6.斜视(strabismus):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异常引起。

17.弱视(ambly pia):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8.眼球震颤(ny stagmus):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

眼球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9.眼球贯通伤(perfo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

以刀、针、刺伤较常见。

20.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由于角膜缘的遮挡,正常情况下我们直接看不到前房角,但是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活体上观察到前房的结构。

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外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21.房角:是虹膜根部和角膜缘所夹的空隙。

22.黄斑:是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这个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而在解剖学上这个区域的中央凹陷,临床上成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23.睑内翻: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常伴发倒睫。

24.睑外翻: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25.上睑下垂: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26.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27.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28.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29.远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30.散光astigmatism: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31.角结膜干燥症:又称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32.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内。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33.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34.血-房水屏障: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35.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36.泪膜: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37.上睑下垂: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苗勒氏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影响外观甚至视功能。

38.角膜葡萄肿:若粘连性角膜白斑面积大,而虹膜粘连广泛则可能堵塞房角,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就称为角巩膜葡萄肿。

39.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近困难。

是一种生理现象。

40.交感性眼炎:一眼受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另一眼发生同样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葡萄膜炎,称交感性眼炎。

41.Accommodation:(调节)晶状体可改变其对光线的聚集程度,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一过程称为调节42.Retinal detachment:(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43.Behcet病Behcet病即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是国内葡萄膜炎中常见的类型。

44.干眼症干眼症即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45.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眼球穿通伤。

眼底镜检查的“四右四左”原则站在被检查者左(右)侧,用左(右)手持眼底镜,用左(右)眼观察被检查者的左(右)眼。

角膜的解剖分层:①上皮层:鳞状上皮,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胶原纤维,④后弹力层:内皮细胞的基底膜,⑤内皮层。

眼外伤的急救原则:复合伤—救命保眼,化学伤—清水冲洗,开放伤—预防加重。

眼外伤的初期处理原则:①慎重去除组织,②分期处理破裂,③尽量不做眼摘,④及时合理用药。

结膜病1.结膜炎症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等2.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区别:起源眼睑动脉弓睫状前动脉颜色鲜红深红部位近穹隆愈明显近角膜缘明显移动性+ —肾上腺素反应+ —疾病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3.结膜炎急性者切忌包扎、禁止结膜下注射4.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特征——异物感、烧灼感、3-4d达高峰、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治疗——局部冲洗结膜囊(大量)、滴眼液点眼,涂眼膏全身口服头孢类抗生素预防隔离、消毒5.眼表疾病的治疗原则:眼表重建6.结膜炎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局部为主滴眼液点眼、冲洗结膜囊必要时辅以全身用药7.结膜炎预防: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和衣袖擦眼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隔离,患者用过的盥洗用具必须采取隔离并消毒处理。

医务人员检查后要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对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卫生宣传、定期检查、加强管理8.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

其特征为:潜伏期短,病情进展迅速,结膜充血水肿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约有15%~40%患者可迅速引起角膜混浊,浸润,周边或中央角膜溃疡,治疗不及时,几天后可发生角膜穿孔,严重威胁视力。

9.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潜伏期2~5天者多为产道感染,出生后7天发病者为产后感染。

双眼常同时受累。

有畏光、流泪,结膜高度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之外,可有假膜形成。

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有“脓漏眼”之称。

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病例可并发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

10.急性\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由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春秋多见,散发或流行,潜伏期1-3天,传染性极强,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异物感、烧灼感,3-4d达高峰,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治疗原则:1. 局部:冲洗结膜囊(大量)、滴眼液点眼,涂眼膏2. 全身:口服头孢类抗生素3. 预防:将患者隔离、消毒其接触物11.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特征: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沙眼性角膜血管翳、Herbet小凹、Arlt线后遗症和并发症:睑内翻和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混浊12.流行性角结膜炎特征:腺病毒、水样分泌物、充血水肿、滤泡和结膜下出血、伪膜、角膜上皮下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13.春季角结膜炎:持续性瘙痒、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愈合后不留瘢痕1.维生素C为(酸)性物质,用于(碱)性烧伤。

4. 常见眼烧伤的强碱有(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

5. 睫状体挫伤后,由于(睫状体)损伤和(睫状体)脱离,可引起低眼压。

6.前房出血的常见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

7.挫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是虹膜根部和(睫状体)的离断。

临床上可见到(“D”字)型瞳孔,如离断较大或在睑裂处,可有(单眼复视)出现,需手术治疗。

1.角膜水平径小于(10)mm为小角膜。

2.角膜的感觉神经由(睫状长神经)支配。

3.泪道由(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