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0308 《梁宁 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 1

认识用户,先读懂他们的情绪
一个人需要时间和思考,才能调用后天学的知识 但是,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愉悦 愤怒
满足
恐惧 不爽
01 同理心训练
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 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
加在一起的确定性满足,就会成瘾。
从一无所有,到整个世界
得到《梁宁 · 产品思维30讲》 学习笔记
世界如此精彩,我们当然不能置身局外。 希望这一年,世界在你眼前展开,一切清晰与分明起来。 愿你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建立确定性,并与人彼此依赖。 愿你向这个世界交付你的价值,并且获得回报。
梁宁 · 产品思维30讲
序 发刊词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
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 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根据观察和判断,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付确定性 运用交互的能力,在连接和迭代中,深化与用户的关系
01
同理心训练
愉悦 / 不爽 用户潜意识
愤怒 / 恐惧 角色化生存
01 同理心训练
01 同理心训练
存 能资 角 感 在 力源 色 知
01 同理心训练
01 同理心训练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关系 服务用户,本质是让用户满足
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 这些不爽的感觉,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做让人愉悦到爽的产品 或是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恐惧是人的边界和动力,也是产品痛点
01 同理心训练
01 同理心训练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要顺应潜意识
人的每个动作,70%是潜意识的选择 一旦让用户思考,就会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梁宁产品思维读后感

梁宁产品思维读后感读完梁宁的产品思维,就像是在产品的世界里逛了一圈,还顺便被一个超级导游拉着,把那些藏在角落的宝藏都给挖了出来。
梁宁说的“痛点、痒点、爽点”这几个概念,真的是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以前看产品,就觉得这个好用,那个不好用,但说不出个所以然。
现在明白了,原来一个好产品得精准地戳到用户的痛点,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如说,那些能够解决上班族没时间做饭又想健康饮食的外卖平台,就死死地抓住了“没时间做饭”这个痛点。
痒点呢,更像是一种心里痒痒的感觉,可能不是特别必需,但就是能勾起人的兴趣。
像一些精美的手账周边,对于手账爱好者来说,看到就忍不住想拥有,就是挠到了他们的痒处。
爽点就比较直接啦,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感觉“哇塞,好爽”。
比如短视频平台,手指轻轻一划,就能看到各种有趣的内容,这种即时满足感就是爽点。
还有她提到的用户画像,感觉就像是给用户画一幅超级详细的自画像。
以前觉得用户不就是那些用产品的人嘛,但现在知道了,得把用户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消费心理等等。
就像相亲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对方一样,做产品也得对用户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用户真正喜欢的产品。
比如说一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手环,要是不了解老年人的视力可能不太好、操作要简单等特点,那做出来的产品可能就会无人问津。
再说说产品的迭代。
这就像是养孩子,不能生出来就不管了,得根据它的成长情况不断调整。
梁宁强调产品要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忽略。
比如说,有些APP一开始功能很多很杂,用户用起来反而觉得不方便,后来根据用户的吐槽和建议,慢慢精简优化,才开始越来越受欢迎。
这就告诉我们,产品得跟着用户的脚步走,不能闭门造车。
另外,梁宁对于产品经理的理解也很独特。
产品经理可不是简单地指挥别人干活的人,更像是一个全能选手。
得懂技术,这样才能知道哪些功能在技术上可行,哪些是天方夜谭;得懂设计,知道怎么让产品看起来美观又易用;还得懂用户心理,这样才能做出有人情味的产品。
梁宁《产品思维》笔记心得

《梁宁产品思维30》第一课Key point: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听完课激动不已,特别同意那句:产品能力就是人生的底层能力。
这世界上有一种“爽”叫做终于有人把我心中那个模糊的概念说清楚了。
首先我先谈谈我对“产品”这个概念的理解: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造者所锁在保险箱里的东西,而是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沟通的媒介。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如同创业一样,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不断创造自身最小化产品的过程。
比如: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实习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如果你能将实习经历写成系统性的总结报告,让更多人了解就可以把它当作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对于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就算作产品了,会做PPT这项技能不是产品,但是你能通过这项技能做出课件、模板、海报甚至产品发布会的展示作品,那就是产品。
这些产品就是一个人才华展示的载体,你的才能通过产品传播出去,供他人欣赏,品味并及时获得反馈,然后就可以继续做出更好、更优秀、更复杂的产品,这就是产品的迭代,它会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更新,这也是一个人能不断进步的原因。
其次,以我本人为例,虽然我目前不是产品经理,但是我曾经代表公司参与过几个大型的系统开发,对我而言,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整个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我作为唯一较为了解客户需求的员工,要不断与技术进行反复的沟通,现在想想,确实是在做一个产品经理在干的活儿,整个过程也是很曲折,正如梁宁老师所说那样,不断的推翻先前已经证明的结论,重新去定义产品,反复不断,最终才能确认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方案,而整个系统而言,也是不断通过实际运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更新迭代。
尽管过程很艰辛,但当系统完成后,我内心所感受到的那种充实和满足感无以言表,我想这就是梁宁老师说的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梁宁《增长思维30讲》 15000字 读书笔记

梁宁《增长思维30讲》好句摘录人生的分野,企业的分野,就是在一个一个作决定的路口。
人是会被情境裹挟的,人是会集体心流的,人是会逻辑自洽越想越对的。
我们大量事后来看荒谬的决策,在当时那个作决策的场景中,在场所有的人,都会无比真诚和无比确信地认为,我们作出的决策是对的。
心理能量有尽头,不要把所有的问题归在意志力上。
节能是生物的本能,意志力是靠不住的,靠模式才有可能。
只是很少有人会从日常生活,或者竞争的惯性里,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其实拥有的自由度,以及如何让这个自由度成为自己人生的变量。
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认为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她说:“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
”《三体》里有一句话:生命从海洋登上陆地,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一个里程牌,但那些上岸的鱼再也不是鱼了。
发刊词增长能力,就是持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増长能力,就是持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作决定,不是直觉,不是玄学,它其实首先是技术,然后才会上升为艺术。
无论阶段,创始人其实都有三个痛苦:战略的痛、产品的痛、组织的痛。
好像我们天天都在作决定,其实不然。
大多数时候,我伺只是在做惯性的动作。
就像那句有名的话,用战术的努力,回避做战略上真正的思考这门课会给你三个东西:第一,一张全景作战地图。
∙它也是商业世界的全景图,草莽玩家、腰部玩家、头部玩家、顶级玩家,你能清楚看到各种玩家的位置、打法和能力限制,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进攻。
第二,四个増长关卡。
∙增长有四个重要的关卡:机会拿捏、模式取巧、组织扩容、战略借势。
第三,几十个真实案例。
模块一地图企业在生死进退中增长怎样判断是维持还是增长?#理论∙维持•如果你的年营业额、利润的增长,和国家GDP增长水平基本相当,甚至低于GDP的增长水平,这种状态就是维持。
∙增长•有GDP增长率的2倍属于惯性增长;•爆发式增长能超过GDP增长率的4倍。
•在成熟市场,这样的增长,是可以依靠管理实现的。
梁宁产品增长思维30讲资料讲解

一对双胞胎的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在 2010 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 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年后,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投资人也在挖他。
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 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新来 过。
这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 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这就是点线面 体。
销售。一年后,瑞星重回市场第一,年收入 7亿,利润 3亿多。 • 2008 年,周鸿祎的 360利用免费策略和 3亿网民的互联网传播效应,击败了瑞星,成为行业老大。而
当时360刚完成两轮融资,约 3亿人民币。
瑞星赢了江民,它是用一个点赢了另外一个点。但之后的十年,它依然只是一个点,没有发生变化。 而360战胜瑞星,是周鸿祎利用 PC互联网崛起这个面战胜了王莘利用的 PC硬件厂商,是一个面战胜了 另一个面。
触发防御。
19
警惕“集体人格”或“角色”的误导”
• 一些初级的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用一个词:“应该”。他们认为用 户应该这么做。
• 比如一个母亲就应该如何,他就应该具备某种能力,某些知识,因 此他选择时的权重持续就应该如此。
• 但母亲其实只是一个角色,你认为她们“应该”的选择只是对“集 体人格”的预期。只有很大压力下,人才会按照角色行事。
梁宁产品增长思 维30讲资料讲解
导言: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PQ
为什么产品能力是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完整版)

板报侠
导言: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PQ
为什么产品能力是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
01
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 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9
爽和不爽:微信红包VS支付宝红包
板报侠
• 2015年春节,微信和春晚合作,摇一摇有红包,一举让微信支付 的用户量过亿。
• 除夕一万,微信红包的用户量达到1.04亿人。摇一摇,摇红包的互 动,一亿人摇了100亿次。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基本上人人有奖。
• 有需求,才会摇。看着别人摇了,自己也跟着摇,摇了几十次,突 然间得了一个红包。这感觉,就是爽。
8
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这种感觉叫“爽”
板报侠
• 拉动人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 俄罗斯方块中,消掉一行、两行叫愉悦。当摞了很高,就等一个四格长条,越等越危险,越等越焦灼,突然长条掉
下来,一下子四行消除了,这种感觉叫爽。
11
发现自己的天分密码
板报侠
人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可以持续 给予满足感,人可以一直话时间在这里,不厌 其烦。 我们都知道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时间久了,你 就会与众不同。
为什么让你照着PPT练习3次,你就会痛苦。而 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 乐此不疲。 为什么你打扫卫生很痛苦,而有人不厌其烦, 一天扫三次? 为什么同一个点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悦?
10
《梁宁.产品思维30讲》1——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梁宁.产品思维30讲》1——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作者xxxx------------------------------------------日期xxxx《梁宁.产品思维30讲》1——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几乎所有互联网大佬、新品牌的创业者,都自称产品经理。
那么多成功者都在强调的“产品能力”,到底是什么?其实,产品能力是一种人生的底层能力。
第一次得知梁宁其人,是从刘江峰的微信里,知道了她的微信:梁宁-闲花照水录,知道了这位互联网才女。
梁宁在得到开课,《梁宁.产品思维30讲》,作为一个to B大神产品经理(自封的)学习to C大神产品经理的产品思维,我将进行同步共享学习心得。
01 发刊词|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1、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
拥有产品能力,能让你有一种踩在地上的自信和踏实感。
【Megan注:很多能力之所以称之为底层能力,因为它们是核心的可迁移能力。
作为一个To B的产品经理,不断的突破自我的边界,做品牌练就演讲能力,做解决方案练就PPT和逻辑思维能力,项目拓展和运作锻炼客户买点包装、客户心理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和竞争管理能力,项目管理+销售管理则是利用流程(经验固化)、协作提升对资源的全盘把控,市场洞察加深对行业、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了解。
而在这基础上最终究的最底层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的可迁移能力——来自颠覆哈佛的“密涅瓦大学'的启示2、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3、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
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
在一片纷杂里,你会知道自己该放弃哪些点,抓住哪个点,慢慢建立起掌控。
4、这个过程里,你会碰到数不清的diss,被各种吐槽,被指着脸批评,还有数不清的推倒重来。
梁宁产品思维读后感

梁宁产品思维读后感读完梁宁的产品思维,就像被人拿着小锤子,在我那有点迷糊的脑袋上敲了几下,一些之前混沌的概念突然就清晰了起来。
首先啊,梁宁讲的用户画像那部分真的很绝。
以前我看产品,就觉得,哎,这不就是个东西嘛,有人用就行。
但是她告诉我们,得把用户当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不同情绪和痛点的人。
就好比是去相亲,你不能只看表面的条件,还得了解人家心里的小九九。
你得知道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你的产品,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的时候,还是悠闲地在沙发上消磨时光的时候。
这就像是给用户画一幅超级细致的肖像画,从他们的头发丝到脚趾头,从他们的开心事到烦心事,都得摸得一清二楚。
还有那个关于痛点和痒点的分析。
痛点就像是你牙疼的时候,恨不得马上拔掉那颗捣乱的牙齿,这时候如果有个产品能快速解决牙疼,那就是抓住了痛点。
而痒点呢,更像是看到一件超级好看的衣服,你心里痒痒的,不买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我就突然明白了为啥有些产品看起来没什么实际用途,但是大家还是趋之若鹜,原来是挠到了痒点。
这就像是在人的心里轻轻挠了一下,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说产品的五层模型。
最底层的感知层就像是人的外貌,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
但是越往里走,就越能发现产品的本质。
从角色框架层到资源结构层,再到能力圈和最核心的存在感,就像是剥洋葱一样。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产品不能只在表面做做文章,还得有深层次的内涵。
就像一个人,光有好看的皮囊可不行,还得有有趣的灵魂。
一个产品如果只注重外观设计,而内部结构混乱,资源配置不合理,那肯定是走不远的。
梁宁在书里提到的很多案例也特别有趣。
那些成功的产品和失败的产品,就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给我们上课。
看着那些案例,我就像是在看一场产品界的“大戏”,有喜剧也有悲剧。
成功的产品像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而失败的产品就像是演砸了的小丑,灰溜溜地下台。
这些案例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产品思维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产品的眼光都变得犀利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无所有,到整个世界得到《梁宁·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序发刊词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
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
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根据观察和判断,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付确定性
运用交互的能力,在连接和迭代中,深化与用户的关系
01
同理心训练愉悦/不爽愤怒/ 恐惧
用户潜意识角色化生存
怎样观察判断一个人或产品?•日常对接大多基于角色,无法建立深层关系•资源结构让我们走向不同系统、不同角色•存在感是触发情绪和行动的开关
•为了强化存在感,人们会去扩充能力圈
存在能力资源角色感知
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靠什么满足,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让你持续满足,什么让你永远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乔布斯改来改去,朝同事发脾气,
不是因为他要追求卓越,而是因为极度不爽。
满足
一个人需要时间和思考,才能调用后天学的知识
但是,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认识用户,先读懂他们的情绪愉悦不爽
恐惧
愤怒
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
加在一起的确定性满足,就会成瘾。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关系服务用户,本质是让用户满足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
这些不爽的感觉,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做让人愉悦到爽的产品或是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恐惧是人的边界和动力,也是产品痛点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要顺应潜意识人的每个动作,70%是潜意识的选择
一旦让用户思考,就会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放弃角色化预期,发现真实的用户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
但是只有做到去角色化,才能做好产品
01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趋势痛点痒点爽点两套用户画像产品的场景
,
1、产品抓手: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2、用户画像: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时满足了吗?
3、市场规模: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4、竞争分析: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5、趋势判断:谁为我赋能,我为什么能在竞争中胜出?
6、找到场景: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
7、起好名字: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哪个名字?
人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做成一件事,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
而是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巅推动千钧之石
如果从没享受过线性周期回报
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切入点在怎样的线上
这条线在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痛点人的恐惧爽点
即时满足
痒点
虚拟自我
第一套用户画像模型
第一只羊/头羊/狼
先要让第一只羊活下去,让它得到即时满足;
然后出现头羊管羊群,代表着开始拥有网络效应;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是向B端收费,那B端就是“狼”。
第二套用户画像模型
大明/笨笨/小闲
大明对需求非常了解,笨笨有大概的需求,但不明确,小闲没有需求,就是来打发时间的。
百度服务大明,淘宝服务笨笨,腾讯服务小闲,
“场”是时间和空间“景”是情景和互动
入口只是“场”,能触发情绪的“场”才是“场景”
消费品如果没把场景考虑进去,那它就是不合格的
03
系统能力确定性效率迭代关键任务
可
我们看到的所有结果
都是系统能力的产物
给你泥土和水,你能做出一个苹果吗?
几乎每个人都会茫然,但是苹果树可以。
用泥土和水做出苹果就是苹果树的系统能力
确定性与整体流程
做产品不能只想着改变世界要能提供“确定性”的服务
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
依赖是一种真实的长期关系。
小米的效率革命
效率是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
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
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快速迭代。
微信的迭代
从好的内核开始,做好微小迭代成就你的产品和人生
首个版本要功能简单,直指人心;迭代次序很重要,
前一个动作要成为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产品人的微观体感不同,会让产品迭代成不同的样子。
系统生死线
领导力的核心,是甄别关键任务然后动员大家穿越生死
知足常乐、自求多福,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但是如果你不甘心,有强悍的愿景,还有另外的道路。
0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地图峰值/终值激励成瘾机制名字和口碑
如何构建完整的用户体验?•存在:战略能力,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能力:用户会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依赖我们?•资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角色:框架的设定,决定着资源的关系、规则……•感知:颜色、声音、嗅觉……
存在能力资源角色感知
用户体验地图
让自己以用户视角来思考好产品从好故事开始
用户研究,重要的不是收集数据,用数据证明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峰值/终值/忍耐底线
人们评价体验的核心要素最高峰和结束时的感觉
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先保障不压到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集中资源,打造体验峰值、营造美好的终值
所有的体验过程,肯定都会有各种小bug 但是峰值和终值好,你的回忆便是好的
在迪士尼,峰值一定是某个刺激游戏;
终值是累了一天,晚上看花车和烟火秀,大家一边休息,一边仰着头说:“好美啊”。
上瘾机制/ 激励系统
确定的、不确定的爽点合在一起构成了用户的情绪曲线
最火的游戏是最懂得激励用户的游戏。
你最难忘的人,是激励你最久,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人。
名字和口碑
名字是最先给用户的体验强大的名字带有强烈的情感判断一个名字是不是有力,在于能在对方心中召唤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个有文化资产的名字,
能从长久的文化情感中借势
“我买了个陆地巡洋舰”、“我开霸道”,是不是很有感觉?“我开兰德酷路泽、普拉多”,是不是完全没概念?
名字/口碑
口碑是你把那些事做过头
然后别人口口相传时会说的话
就像名字是给别人使用的一样,
口碑也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他要说的话。
05
创新模式用户价值交叉视角三级火箭价值网
增
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我们需要的要素可能已经成熟正在另外某个领域被使用着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
就看这个已经存在的未来,会不会撞到你眼睛里。
搭建高频头部流量第一级火箭
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第二级火箭
完成商业闭环第三级火箭
三级火箭:互联网降维打击
免费杀毒工具小米手机免费脱口秀
安全浏览器安全网址导航零售场景得到App
流量广告收入某个高利润品付费内容
成败价值网
找到新崛起、新展开的价值网用颠覆式创新,登上新大陆
特斯拉刚启动,不到传统汽车厂商的1%。
也许开始很小,但这个趋势一旦开始就不可逆。
按照存量竞争的逻辑,强者为王、厚黑学、找靠山、向权力寻租、崇拜资源……这些成为了我们的成功学。
家里没什么背景,人不够狠,心也不黑,不懂办公室政治,不会抱大腿的人,在旧有的竞争模型里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的。
还好我们赶上了互联网代表的新经济,服务好你的用户,不用怕那些大佬。
愿你伟大时代,置身局内。
看到时代的浪潮,
不再抱怨波涛滚滚的凶险,
而是能看到,大海的本身就是资源。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扫码或登录得到App,了解更多
PPT学习笔记由涛说PPT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