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历史文化
阳泉历史文化

藏山藏山,古名盂山。
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障中,造化神奇,独钟灵秀。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婴舍去已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
1 概述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
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
在绵延起伏的八百里太行山脉中,有一座集北国雄奇与江南秀色于一体的“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藏山。
藏山即因春秋时藏匿晋国一代忠良之后赵氏孤儿而得名,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2 地理位置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
3 旅游景区藏山祠规模宏大,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组成,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
其主体建筑文子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有十景,奇丽壮观。
在藏山入口处,有“龙凤松”。
龙松弯曲盘虬,若跃跃腾飞;凤松袅娜亭立,欲凌空翱翔。
龙凤松活灵活现,游人至此,伫足观赏,莫不啧啧赞叹。
山中“饮马池”,相传为程婴赵武落难藏山时的饮马之处,至今山泉汩汩,清澈见底,颇为奇异。
山峰南北对峙,壁崖如削,名曰“二嶂”。
南嶂耸然笔立,名为“笏峰”,因远望似“笏板”而名。
峰东山路崎岖,攀登而上,可达“南天门”。
北嶂石削为屏,崖下深邃,依崖建造殿堂,“正殿”祠奉赵武。
东侧有“报恩祠”,祀程婴、韩厥、公孙杵臼;西侧山腰有“藏孤洞”,为天然石洞,僻静幽深,风雨不侵,洞前立有石碑,记载藏孤之事。
“报恩祠”旁,“梳洗楼”凿崖而建。
登楼俯视,如临深渊。
藏山庙东去山麓有“滴水崖”,崖上岩洞,深邃莫测,洞内积水成潭,水色泓碧,名曰“藏山庙龙潭”,亦称“黑龙潭”。
阳泉十大民俗文化

阳泉十大民俗文化一、藏山历史文化当年,赵盾门客程婴携孤儿赵武,为躲避佞臣屠岸贾的追杀,藏匿于此洞,一躲就是十五年,这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
晋灵公时,宠信佞臣屠岸贾。
赵盾屡次劝说国君,反遭迫害。
晋景公三年,屠岸贾假借君命,欲灭赵氏。
韩厥闻知,告于赵盾子赵朔,劝其逃亡。
朔不肯,并以“不绝赵氏”相托。
屠岸贾率众攻赵于下宫,杀赵盾子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赵族。
赵朔妻庄姬(晋公主)身怀有孕,避祸宫中,生下一男婴,名叫赵武。
屠岸贾闻讯入宫搜孤,未逞。
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相谋救孤,取程婴之子代替赵孤,结果公孙杵臼与假孤遭遇害,程婴与真孤藏匿山中。
越十五年,晋景公十七年。
得韩厥助,迎立赵孤,灭屠岸贾一族。
程婴为报公孙杵臼,自刎。
赵武为之祭祀哀悼。
西汉元年成时,刘向撰《说苑》《新序》,在《复思》《节士》篇中,均有赵氏孤儿的详细记叙。
并对赵氏孤儿的事迹予以极高评价:“程婴,杵臼可谓信交厚士矣!”“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 元代纪君祥创作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利用戏剧形式,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光彩照人形象,揭露了权奸屠岸贾阴险、狡诈和凶残的本质,使之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藏山也逐渐发展成景区。
二、盂县狮子舞(liondance)。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在豫北当地人俗语称:“玩狮”,至今在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
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
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三、棒槌火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观赏.塔火,是用黄土和成泥以及砖垒砌成高约一米五左右,再用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的木棒槌贴成圆孔形状而造成的,因而称之为"棒槌火".这种塔火,一炉要装一百五十到二百斤碳块,而且每天装一次.装好点燃后,燃烧的火苗就从无数个圆孔里喷出来.塔火的顶部,随着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黄泥作成兔猴虎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铁铸成狮子,老虎,宝塔,元宝等造型。
介绍阳泉演讲稿

介绍阳泉演讲稿阳泉,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素有"山西第一阳"之称。
作为阳泉市的一名文化工作者,我深感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介绍阳泉这座美丽城市的风土人情。
首先,阳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阳泉就有人类的聚居和活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阳泉曾是古代著名的商贸重镇,也曾是军事要塞。
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岳麓书院、岳麓山、橘子洲头等,这些都是阳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阳泉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
阳泉的自然风光以山水为主,有着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如岳麓山、橘子洲头、橘子洲等。
这些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尤其是岳麓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其险峻的山势、秀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阳泉的一张名片。
再者,阳泉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
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历史文化遗产。
阳泉的文化底蕴深厚,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体验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阳泉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近年来,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阳泉的文化旅游品质和吸引力,使阳泉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总而言之,阳泉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阳泉这座美丽的城市,欢迎您前来阳泉,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共同分享阳泉的美好时光!。
阳泉的名人古迹写作

阳泉的名人古迹写作
【原创版】
目录
1.阳泉市的历史背景
2.阳泉市的名人
3.阳泉市的古迹
4.阳泉市的文化影响
正文
阳泉市位于我国山西省东部,地处华北平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本文将围绕阳泉的名人古迹展开叙述,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城市的风采。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阳泉市的历史背景。
阳泉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古代阳泉属于赵国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名人和古迹。
在阳泉市,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属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
赵奢是赵国末年的一位名将,他曾率领赵军大败敌国,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此外,还有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医学家、工程师等多位名人,他们的成就不仅为阳泉市增添了光彩,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在阳泉市,除了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外,还有许多古迹值得一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迹当属赵家垴遗址。
赵家垴遗址位于阳泉市平定县,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重要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外,还有众多寺庙、古塔、石窟等古建筑,如建于唐代的龙门寺、建于明代的华严寺等,都是阳泉市的宝贵文化遗产。
阳泉市丰富的历史名人和古迹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
些历史名人的事迹激励着阳泉人民不断奋发向前,而这些古迹则成为了阳泉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我的家乡山西阳泉 (修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阳泉经历了快速的发 展和变化,经济实力 不断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
我为能生活在
我相信,在未来的
这样一个美好 的地方而感到 自豪和幸福
日子里,阳泉一定 会继续保持其独特 魅力和活力,迎来
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6章节
教育与科技
教育与科技
1
教育与科
技
2
3
阳泉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阳泉市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学 校的硬件设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吸引了更多的优 秀教师来阳泉任教
同时,阳泉的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许多企业和科研 机构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 为阳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7章节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01
未来,阳泉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
THANKS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展望未来
-
2 自然环境 4 社会生活 6 教育与科技
第1章节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1
2
3
4
阳泉,位于山西省 东部,是山西省的 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也是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的城
市
阳泉有着丰富的文 化遗产,其中最著 名的当属"阳泉三 绝":阳泉砂锅、 阳泉剪纸和阳泉评
此外,阳泉还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如:金钱豹、猕猴、党参、连翘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阳泉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
第3章节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1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 工业基础,阳泉的经济发展迅 速
阳泉传统文化的简介

阳泉传统文化的简介
阳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流淌着远古的文明和辉煌。
这里有古代的文明,也有现代的活力;有远古的文明,也有现代的文化。
阳泉,在岁月的长河中,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她的风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光旅游。
阳泉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阳泉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已经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生产和原始制陶生产。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东进古国——盂邑之战、第一个古国——盂县之战、第一次古国——平阳之战等都发生在阳泉境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曾率军在此与秦国进行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汉时期这里又先后出现了“平定郡”、“平氏县”等郡县制国家建制;到了唐代,这里先后出现了“晋阳”、“天福”、“代州”等州县制国家建制;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山西十大名州县”之首——盂县。
—— 1 —1 —。
我的家乡阳泉

我的家乡阳泉
我的家乡阳泉
经济发展
近年来,阳泉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国家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支 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的深入推进,阳泉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阳泉市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和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阳泉市还加快 发展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我的家乡阳泉
我的家乡阳泉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相信阳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随着国家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持续支持以及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的深入推进,阳 泉市将继续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推动经济转型升 级和提质增效取得更大成果 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的家乡阳泉
总之,阳泉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 魅力的城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文化底蕴,有着美丽的自然 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繁 荣的经济和良好的教育发展,有 着优美的环境和宜居的生活条件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阳泉市 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美丽 、宜居的城市!
我的家乡阳泉
社区建设
阳泉的社区建设也是其城市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社区环 境整洁,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和 谐。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传 统的庙会、舞狮等民俗活动,也 有现代的健身、舞蹈等娱乐活动 。社区的居民们互帮互助,亲如 一家,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 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阳泉 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 ,阳泉市还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 低碳生活,鼓励市民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阳泉市的环境一定会更加优美 、宜居
阳泉介绍-阳泉简介PPT(经典版)

抿疙斗
抿圪斗是山西的一种面食,因煮熟后形如蝌蚪, 被当地人称作“抿蝌蚪”,阳泉人“蝌蚪”的发音 是“圪斗”,所以就叫作“抿圪斗”。
撒
阳泉,特别是阳泉乡间人们的早餐一年四季是 撒。撒是以小米和玉米面作为原材料制作的一 种食物。撒类似于糊糊,但还是有别于糊糊的。 糊糊是稀稀的玉米面粥,制作时把玉米面用凉 水和起来,然后倒入沸水中加热至熟即可。
3、旅游景点
藏山
古名盂山。国家级AAAA风景区,坐落在太行 山西麓,山西省东大门的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 里处苌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东临石家 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 西柏坡,造化神奇,独钟灵秀。
4
美食文化
平定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平定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 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 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 肉质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 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 油。
阳泉
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 城市的中间位置,相距均为100公里。阳泉又处于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带,还位于环渤海 与长江三角洲的两大经济区的合理运输扇区内,经 天津、青岛、黄骅港可东出渤海。 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有藏山旅游景区, 有冠山书院,有石评梅故居,有梁家寨温泉,还有 以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体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
糊嘟
在阳泉,有一样别具风味的面食叫“糊嘟”。糊 嘟是人们用玉米面做出来的一种面食,原本是 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 和软硬适中老少咸宜的口感,经过了厨师的改 进已光荣地进入到阳泉的很多餐厅饭店,有些 饭店还把糊嘟作为特色主食隆重推出,受到阳 泉人的青睐。
飘抿曲
阳泉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 于山西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 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起,置入各 色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飘起如云,故又称 “飘抿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泉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古代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
阳泉
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末期,赵
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
的军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
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
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阳泉市郊区西
南舁乡西南舁村与五里庄村交界处曾经有人发现大量动物化石。
唐虞夏商时,今阳泉
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
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
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
秦属太原郡。
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
东汉,上艾县属
冀州常山国。
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
西晋沿用曹魏旧制。
东晋十
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
北魏时南北分属并
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
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
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
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
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
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四
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
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
元属冀宁路。
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
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
辖山西省。
近现代
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
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县、平(定)东县和平(定)西县,盂县分置盂(县)平(山)县、盂(县)阳(曲)县、盂(县)
寿(阳)县;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东、平(定)西二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以北各
县属晋察冀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平定、盂县逐渐恢复原建置;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
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
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
1949年8月1日山西省恢复建制,同时设阳泉专区。
阳泉专区辖榆次、平定、寿阳、祁县、太谷、介休、平遥、昔
阳、和顺、辽县、榆社、盂县、灵石共13个县及阳泉工矿区。
同年8月20日,山西省委报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同意,阳泉专区改名为榆次专区。
新中国建立后,阳泉市(初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市建置)数度由晋中(榆次)地区(专署)代管,平定县、盂县则属晋中(榆次)地区(专署)。
先后置城区、郊区和矿区。
1983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由山西省直辖的下辖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的城市。
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
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市,由省直辖。
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
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
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
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
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
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古迹
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
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狮垴山百团大战纪念碑
古母亲河--桃河
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
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
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
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
现代旅游
桃河之水
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
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城市广场
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
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
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其他
盂县藏山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
关帝庙
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
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
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
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
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
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综合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
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
这是
中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
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市中心一景
千。
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
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
“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
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
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
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
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
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交通建设
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
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
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
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
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
东
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
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
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
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
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邮电通讯发
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
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
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