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观察法
合集下载
观察法的应用课件

观察法的应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观察法概述 • 观察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观察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观察法的实践技巧 • 观察法的案例分析
01
观察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直接感知和记 录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表现 等,以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
心理状态,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
观察自己的价值观
03
通过观察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选择,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的价值观,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
05
观察法的实践技巧
确定观察目标与范围
总结词
明确观察目的和范围是观察法实施的首要步骤,有助于确保观察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开始观察之前,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目标,例如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员工的工作流程等。同时 ,需要界定观察的范围,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以避免无效的观察和遗漏重要信息。
依据。
竞品分析
通过观察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 促销策略等,了解竞品的优劣势, 为企业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提供参 考。
消费者需求洞察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使用习惯、反馈意见等,深入了解 消费者需求,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 方向。
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消费者反馈意见收集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 买频率、购买渠道等,了解消费者的 购买行为特征,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 提供依据。
设计观察工具与记录方法
总结词
适当的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是确保观察结果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详细描述
根据观察目标和范围,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观察工具,如记录表、录音设备、摄像机等。同时,确定合适的记录方 法,如实时记录、事后回忆等,以确保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目录 CONTENTS
• 观察法概述 • 观察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观察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观察法的实践技巧 • 观察法的案例分析
01
观察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直接感知和记 录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表现 等,以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
心理状态,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
观察自己的价值观
03
通过观察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选择,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的价值观,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
05
观察法的实践技巧
确定观察目标与范围
总结词
明确观察目的和范围是观察法实施的首要步骤,有助于确保观察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开始观察之前,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目标,例如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员工的工作流程等。同时 ,需要界定观察的范围,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以避免无效的观察和遗漏重要信息。
依据。
竞品分析
通过观察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 促销策略等,了解竞品的优劣势, 为企业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提供参 考。
消费者需求洞察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使用习惯、反馈意见等,深入了解 消费者需求,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 方向。
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消费者反馈意见收集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 买频率、购买渠道等,了解消费者的 购买行为特征,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 提供依据。
设计观察工具与记录方法
总结词
适当的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是确保观察结果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详细描述
根据观察目标和范围,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观察工具,如记录表、录音设备、摄像机等。同时,确定合适的记录方 法,如实时记录、事后回忆等,以确保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教学课件_5 精品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一)按是否借助一定的观察仪器来分: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二)按是否参与到观察对象活动之中来分: 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 (三)是否事前有统一设计且有一定的观 察项目和要求来分: 结构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
第二节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一)制订观察计划: (二)编制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何时? 何地? 如何? 为什么?
(三)观察 (四)记录(实地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 记、理论笔记) (五)整理观察材料
• 例子——“美术馆美术教育”课题观察记 录 详见教材第42页
第5讲: 观察法
第一节 观察法的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 观察法的特点与分类
一、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 觉。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 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 (3)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一定的观察对象对 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第五讲访谈法与实地观察法

广东医学院
林丽霞
2009.11
做好集体访谈后的工作
(1)及时整理会议记录。 )及时整理会议记录。 (2)回顾和研究会议的情况。 )回顾和研究会议的情况。 (3)查证有关事实和数据。 )查证有关事实和数据。 (4)做必要的补充调查。 )做必要的补充调查。
广东医学院
林丽霞
2009.11
集体访谈的优缺点
广东医学院
林丽霞
2009.11
访谈的程序
访谈的准备 进入访谈
题目转换
访谈的控制
对问题的追问 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结束访谈(1-2个小时为宜 个小时为宜) 结束访谈 个小时为宜 访谈记录
广东医学院
林丽霞
2009.11
访谈提问的技巧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一 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 第二,提问有序。特别在研究变迁问题时按先后顺序 第三,适时追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把握方向和焦点 减少题外话 减少题外话。 第五,把握方向和焦点,减少题外话。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避免“先进,落后,自由,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避免“先进,落后,自由,保 守”等字眼。 等字眼。 第七,根据访谈对象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第七,根据访谈对象特点 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广东医学院
林丽霞
2009.11
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
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类。 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类。 (1)重点访谈 重点访谈又称为集中访谈, 重点访谈又称为集中访谈,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问题 的访谈。 的访谈。 (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又称为临床式访谈, 深度访谈又称为临床式访谈,它是为搜集个人特 定经验的过程、动机及其情感资料所做的访谈。深 定经验的过程、动机及其情感资料所做的访谈。 度访谈常用于个人生活史调查研究。 度访谈常用于个人生活史调查研究。 (3)客观陈述式访谈 ) 客观陈述式访谈又称非引导式访谈, 客观陈述式访谈又称非引导式访谈,是让访谈对 象客观地陈述对自己和周围社会的考察结果, 象客观地陈述对自己和周围社会的考察结果,在这 一类型访谈中,访谈者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 一类型访谈中,访谈者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
第五单元观察法.ppt

你留意过吗?
• 当石英钟的电池用完时,其秒针一般指在 什么位置?
在拔掉洗脸盆或浴缸底部出水口塞子的 时候,水是怎样往下流的?
观察“三要”
• 1、观察要具备好奇心。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
强烈的好奇心。” 发明大王爱迪生则说:“谁丧失了好奇心,谁就丧
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
• 2、观察要仔细
据说能看见 9张脸的智商有 一百八十
课堂思考:
• 据报载,英国一猎人举枪向一只雉鸡射击, 枪弹明明击中雉鸡,它竟然大摇大摆地从 猎人眼皮底下飞走,留下的只是几根鸡毛! 雷丁大学的科研人员听到这一新奇趣闻后,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价买下了那几根鸡 毛,开始了新的研究。想想看,他们究竟 想发明创造什么?
组合法
异物组合:
硝酸钾+木炭+硫磺=火药 收音机+录音机=收录机
同物组合:
母子被、双色笔
主附组合:
闪光灯和照相机 铅笔和橡皮
重组组合:
电话的话筒和座法
• 顺序转换法 学会有计划、有次序地顺序查看
• 求同找异法 找出其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
间的关系
观察下列6个数字中有哪一个数字 与其他5个数字不同?有什么不同?
2、9、5、3、6、8
你看见婴儿了么?(还看到什么呢?)
狮 子 在 哪 里?
你 看 到 了 几 张 脸
观察法
巴浦洛夫: “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
• 用敏锐的眼光去看,用科学的思维 去想
• 仔细观察右图:
观察分类:
• 科学观察: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
感官考察现象或事物地方法,是有计划的知 觉过程。
• 随遇观察:是一种不自觉的观察,一般表
观察法PPT演示课件

采用这种观察法,对观察人员和观察手段都有 较高的要求。观察者事先要对观察对象有一定 的了解,要制订严格的观察计划,并能运用自 如地掌握观察工具。
5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 对象的活动)
参与观察 又称“介入观察”或“内部观察”。是观察法的一种,
与“非参与观察相对”。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参加到 被观察的对象所在的群体和组织中,作为其中一员, 共同生活,并参与日常活动。这种观察常用于人类学、 社会学、案件侦破和党政工作等观察研究中。例如, 过去常说的蹲点观察,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的优点:是了解情况细致、深入,能掌握第一 手材料,能发现一些未曾料到的情况、问题和经验, 还可以对某些不甚了解的问题追根究源,察明原委和 症结。 参与观察的缺点:是参与观察者一般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目的等,使观察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也称“实地观察”。它是相对于条件观察而言的。 自然观察的优点:在于它是在现实生活自然情境中进
行的,因此,它了解情况真实。 自然观察的缺点:是不能在必要时反复观察,难以为
确定情境事物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充分的资料,只 能观察到被观察者在活动中的某些外部表现,不能对 被观察者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 解它的过程。 自然观察的优点和局限性决定它只能作为搜集初级资 料的方法或其它观察法的补助方法。
6
非参与观察
又称“非介入观察”或“外部观察”。 是观察法的一种。与“参与观察”相对。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 从旁对正在发生的某种活动或观察对象 的活动,不干预其发展和变化,只在外 部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和活动进程。 一般非参与观察时间短,观察内容简单 而不深入。但作为了解面上情况、增加 感性认识、发现某些问题、搜集信息等 还是有益的、必要的。
5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 对象的活动)
参与观察 又称“介入观察”或“内部观察”。是观察法的一种,
与“非参与观察相对”。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参加到 被观察的对象所在的群体和组织中,作为其中一员, 共同生活,并参与日常活动。这种观察常用于人类学、 社会学、案件侦破和党政工作等观察研究中。例如, 过去常说的蹲点观察,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的优点:是了解情况细致、深入,能掌握第一 手材料,能发现一些未曾料到的情况、问题和经验, 还可以对某些不甚了解的问题追根究源,察明原委和 症结。 参与观察的缺点:是参与观察者一般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目的等,使观察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也称“实地观察”。它是相对于条件观察而言的。 自然观察的优点:在于它是在现实生活自然情境中进
行的,因此,它了解情况真实。 自然观察的缺点:是不能在必要时反复观察,难以为
确定情境事物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充分的资料,只 能观察到被观察者在活动中的某些外部表现,不能对 被观察者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 解它的过程。 自然观察的优点和局限性决定它只能作为搜集初级资 料的方法或其它观察法的补助方法。
6
非参与观察
又称“非介入观察”或“外部观察”。 是观察法的一种。与“参与观察”相对。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 从旁对正在发生的某种活动或观察对象 的活动,不干预其发展和变化,只在外 部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和活动进程。 一般非参与观察时间短,观察内容简单 而不深入。但作为了解面上情况、增加 感性认识、发现某些问题、搜集信息等 还是有益的、必要的。
第五章观察法课件

比如,儿童的依赖行为,选择十五分钟。
被用于研究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或经常性水平。 一般来说,被研究的行为或事件至少每十五分钟能出 现一次。
事件取样观察也是有选择的取样观察,但不同之
处:
1 、考察的不是时间区间,而是行为事件本身; 2、时间取样观察只能研究每十五分钟至少发生一 次的行为,但事件取样观察不受行为发生频率的 限制; 3 、获得的结果不同。前者是事件或行为是否存在, 后者则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
第五章 观察法
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设计 观察资料的编码技术 观察法的评价
第一节 观 察 法 概 述
一、 观察法的含义与作用 观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有目的、有意识且 长时期的一种知觉活动。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事物进行 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揭示该种事物 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爱因斯坦: “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 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 的‘真理性’也正在此。 ”
再比如,研究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选择不同年龄、 不同工种的工人。
例子:用参与观察法研究洗衣店工人的工间活动( 国外的社会学家)
观察实施阶段: ✓被观察者的“反应”——被观察时,改变习惯行为。 ✓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
✓观察者本人感官和记忆力的影响。 错觉、熟视无睹
资料处理阶段:研究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资料 的取舍,或者挑选有利的数据来构造自己喜好的理论。
呈现观察结果:对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做出结论和推论,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三节 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 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 小的行为单位,从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 统。
被用于研究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或经常性水平。 一般来说,被研究的行为或事件至少每十五分钟能出 现一次。
事件取样观察也是有选择的取样观察,但不同之
处:
1 、考察的不是时间区间,而是行为事件本身; 2、时间取样观察只能研究每十五分钟至少发生一 次的行为,但事件取样观察不受行为发生频率的 限制; 3 、获得的结果不同。前者是事件或行为是否存在, 后者则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
第五章 观察法
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设计 观察资料的编码技术 观察法的评价
第一节 观 察 法 概 述
一、 观察法的含义与作用 观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有目的、有意识且 长时期的一种知觉活动。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事物进行 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揭示该种事物 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爱因斯坦: “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 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 的‘真理性’也正在此。 ”
再比如,研究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选择不同年龄、 不同工种的工人。
例子:用参与观察法研究洗衣店工人的工间活动( 国外的社会学家)
观察实施阶段: ✓被观察者的“反应”——被观察时,改变习惯行为。 ✓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
✓观察者本人感官和记忆力的影响。 错觉、熟视无睹
资料处理阶段:研究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资料 的取舍,或者挑选有利的数据来构造自己喜好的理论。
呈现观察结果:对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做出结论和推论,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三节 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 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 小的行为单位,从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 统。
第五章.观察法

• • • •
作用: 1、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科学始于观察) 2、检验理论 3、获得比较充实、表客观的事实材料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 • • • • • 1、目的性 2、客观性 3、能动性 4、直接性 5、情感性 6、重复性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 • • • • • • 1、优点 (1)在教育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2)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比较高 (3)教育观察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4)可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收集资料 (5)能避免其他研究方法在被研究者自陈时的误差 (6)花费少,方便易行
凭借自己的感官考察, 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
间接观察 : 是指以某 一种东西为中介而获 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资 料信息的方法。
的有关资料的一种方
法。
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分为参与 观察和非参于观察 • 1.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 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观察,故又被称为局内观察。 • 2.非参于观察:指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任 何活动,完全一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故又称局外观察。
缺点
• • • • • 1、无法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只适用于研究外在行为,无法直接了解人的内心活动 3、观察本身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 4、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5、难以用数量表示
四、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严密的组织计划:时间、顺序、过程、对象、 工具、记录方法、设计表格(目的:提高准确 性、可靠性) 记录次数与观察的全面性——排除偶然情况 下的反应 观察同伴交往中爱哭的孩子 2、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对观察的问题有清楚的认 识,否则观察者视而不见,见怪不怪
观察法教学课件 PPT

• 另一位研究者把自己 装扮成伦敦得一个穷 困潦倒得人,像游民一 样漂泊流浪了好几个 星期,后来用所观察得 资料完成《穷困潦倒》 著作。
1979年,以为33岁得妇女化装成85岁得老人进行 私访,了解老人在美国得处境,她到过14个州,足迹遍 布100多个城市得大街小巷,3年后伤痕累累,感情受到 严重摧残,写成《一个真实、令人厌恶得故事》,描述 了当时美国老年人得悲惨情景,并要求这个国家改变 对待老年人得方式
6、2 观察研究法得类型
6、2、1 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 6、2、2 参与观察与局外观察 6、2、3 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6、2、4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6、2、1 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 (1)实验室观察(laboratory observation)
有设备:录音机、摄像机、单面镜等); 一个引用很多得实验室观察得例子:
表6-2 学生自学时间得利用状况
• 班级
人数
• 观察日期
• 观察内容
(实际观察人数) 时间 估计人数
项目 无 约1/4 约1/2 约3/4 全部 具体人数
1、读课本
。
2、做作业
。
3、瞧小说
。
4、打瞌睡
。
5、闲 聊
。
6、其 它
。
(2)无结构观察(non-constructed : observation)
6、2、3 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1)结构观察(constructed observation): 指按照一定得程序,采用明确得观察提
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研究对象进行得观察。
表6-1 书店观察表
• 1、观察开始得时间: 时 分
观察结束时间: 时 分
• 2、个人细节:男 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 ▪ 叙述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
行为表现。 ▪ 取样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
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棘轮来 搜集研究资料。 ▪ 评价观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
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 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从外部作为
旁观者进行观察。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 要求。
▪ 有结构观察: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观察 表格,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 其优点是:(1)可获得大量确定和翔实的观察资料; (2)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其缺点是:(1)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观察设计; (2)观察缺乏弹性。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无结构观察: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 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内容,亦无 具体的观察记录表格。 其优点是:(1)简便易行; (2)灵活,适应性强; 其缺点是:(1)所搜集资料比较零散; (2)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 适用条件: (1)观察者自身条件。观察者有较充足的时间,能够和观察对象建 立和谐关系,能客观、中立的记录信息,需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 (2)观察对象条件。观察对象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与观察者的差 异程度。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界定问题 进入情景 记录资料 分析资料 呈现结果
第五讲 观察法
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讲座大纲
▪ 观察法概述
▪ 观察法的概念和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法的特点 ▪ 观察法的类型
▪ 主要的观察策略
▪ 参与观察策略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 观察法设计的一般程序
▪ 观测法的实施 ▪ 观察法的评价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不足: (1)研究费时费力; (2)搜集的资料琐碎,不容易系统化; (3)研究的信度不高; (4)研究推论的范围有限; (5)研究对观察者的素质和技巧要求较高。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概念:研究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的维度,有选择的在某些时 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事先拟定的 记录表上。
(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 (2)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频率是多少? (3)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 适用条件 (1)只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平均来说至少要每15分钟能 出现一次。 (2)只适用于容易被观察到的一些外显行为,不适用于内隐或隐蔽 性行为。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界定问题 编制记录表 记录资料 分析资料
界定问题: (1)观察什么?观察谁? (2)观察行为或时间的操作定义是什么? (3)观察的数量? (4)观察多少次?每次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呈现结果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 优点: (1)观察目的明确具体; (2)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 (3)能获得量化的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可推论性强; (5)省时省力; ▪ 不足: (1)研究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对所观察的内容非常熟悉。 (2)难以获得有关行为发生情景的信息; (3)难以揭示行为的相互关系、作用及因果关系。
实验观察法
(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
(2)可重复进行;
(3)能深入考察观察对象 各方面的心理特征。
所观察到的行为并不一定能 推广到自然情景中。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 划分依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
▪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 划分依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中。 ▪ 参与观察:观察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并通过与
▪ 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
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心理活动和
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
感官或仪器
观察的目的和计划 观察的时间和场所
客观对象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观察法的特点
▪ 目的性。 ▪ 直接性,观察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 ▪ 以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基础。 ▪ 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
进入情景: (1)事先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规范; (2)与观察对象建立并保持和谐关系; (3)避免被观察对象同化;
记录和分析资料: (1)客观中立的记录; (2)隐蔽的进行记录; (3)事后立即进行记录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 优点: (1)研究者在开始研究前不必使用特定的假设; (2)能较深入的了解观察活动,并及时发现新的研究信息; (3)可以搜集到观察对象动态的活动资料。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观察法的类型
▪ 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划分依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 制条件下取得。狭义的观察法是指自然观察法。
优点
缺点
能搜集到观察对象在日常生
自然观察法 活中真实、典型和一般的行 为表现
(1)研究者处于被动状态
(2)难以揭示观察对象在 特定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概述 主要观察策略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评价
▪ 参与观察策略
▪ 特点: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中的活动中去。 ▪ 适用情景: (1)通常用于进行探索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2)用于搜集较为完整并且具有深度的资料,目的在于对研究现象 的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较全面的直接的了解和较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