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2009年05月25日星期一 21:46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mfcu: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fcu,k:设计要求强度值

fcu,min: 同一验收批强度最小值

1、非统计法:mfcu≥1.15fuc,k

fcu,min≥0.95 fcu,k

2、统计方法: mfcu-λ

1

Sfcu≥0.9 fcu,k

fcu,min≥λ

2

fcu,k

Sfcu=每组试验值的方差

(N=10-14: λ

1=1.7 λ

2

=0.9)

(N=15-25: λ

1=1.65 λ

2

=0.85)

(N=25组以上: λ

1=1.6 λ

2

=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

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第3.0.3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

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

第3.0.4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考虑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组数。第3.0.5条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第3.0.6条当检验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的混凝土强度时,其试件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应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相同。

第四章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第一节统计方法评定

第4.1.1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

σo——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

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

第4.1.2条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fcu,i——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注:上述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得少于15。

第4.1.3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

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当的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取=0.06fcu,k;

λ1,λ2——合格判定系数,按表4.1.3取用。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

表 4.1.3

第4.1.4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

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

第二节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4.2.1条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所保留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第三节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判断

第4.3.1条当检验结果能满足第4.1.1条或第4.1.3条或第4.2.1条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不合格。

第4.3.2条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对不合格的结构或构件必须及时处理。

第4.3.3条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或构件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推定。

第4.3.4条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附录一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标号可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附表 1.1

二、当按TJ10—74规范设计,在施工中按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u,k(N/m㎡)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由附表2.1确定。

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

附表 2.1

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

附录三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

(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可根据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按附表3.1划分。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附表 3.1

(二)在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N≥25;

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No——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

(三)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

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m㎡)。

(四)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在混凝土搅拌地点连续地从15盘混凝土中分别取样,每盘混凝土试样各成型一组试

件,根据试件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m㎡)。

2 当不能连续从15盘混凝土中取样时,盘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进行统计,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

其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试件组数。

附表四

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表

注:本标准中,混凝土强度的计量单位系按1kgf/c㎡≈0.1N/m㎡换算。

附录五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无锡市住宅设计室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科研所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北京市第一建筑构件厂

上海市混凝土制品一厂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科研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综合加工厂

沈阳市建筑工程研究所

上海铁路局第一工程段

主要起草人:韩素芳、陈基发、杜益彦、耿维恕、钟炯垣、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2009年05月25日星期一 21:46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mfcu: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fcu,k:设计要求强度值 fcu,min: 同一验收批强度最小值 1、非统计法:mfcu≥1.15fuc,k fcu,min≥0.95 fcu,k 2、统计方法: mfcu-λ 1 Sfcu≥0.9 fcu,k fcu,min≥λ 2 fcu,k Sfcu=每组试验值的方差 (N=10-14: λ 1=1.7 λ 2 =0.9) (N=15-25: λ 1=1.65 λ 2 =0.85) (N=25组以上: λ 1=1.6 λ 2 =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1

评 定 计 法 定 / / / / / 评定方法 统计方法(二) 非统计方法 m? cu -λ 1 ×S ?cu λ 2 ×? cu,k 1.15 ?cu,k 0.95?cu,k / / 17.20 14.25 评定 公式m?cu-λ1×S?cu ≥? cu,k ?cu,min≥λ2? cu,k m?cu≥λ3?cu,k?cu,min≥λ 结果/ / 合格合格 强的格定数试件 组数 10 ~ 14 15 ~ 19 ≥ 20 砼 强 度 合 格 判 定 依 据 非 统 计 方 法 m?cu≥λ3?cu,k λ1 1.15 1.05 0.95 ?cu,min≥λ4?cu,k 统 计 方 法 (二 m? cu -λ 1 ×S ?cu≥?λ20.90 0.85 ?cu,min≥λ2?cu,k

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2

BY-013 40 BY-024 39.1 BY-035 40.1 BY-046 39.3 BY-014 39.8 BY-025 38.9 BY-036 40.1 BY-047 39.7 BY-015 40 BY-026 39 BY-037 39.2 BY-048 40.1 BY-0 16 39.9 BY-0 27 39.9 BY-0 38 40 BY-0 49 40.2 计 标准值(MPa ) ?cu,k 标准差(MPa) S ?cu 试块组数 n 平均强度值 m ?cu 最小强度 值(MPa ?cu,min 统方 评定 / / / / / 计 法 定 35 0.71 48 39.59 37.4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1单位工程名称2#间冷塔施工单位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强度等级C15 W/ F/ 养护方法标养 统计日期2013年07月01日~07月28日结构部位基础工程(环基垫层) 混凝土试块强度代表值(MPa) 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BY-001 17.3 BY-002 17 BY-003 17.4 BY-004 17.1 BY-005 17.2 以下无 统计标准值(MPa) ?cu,k 标准差(MPa) S?cu 试块组数 n 平均强度值 m?cu 最小强度值(MPa) ?cu,min 非统计方 法评定 15 0.18 5 17.2 17 统计方法 评定 / / / / / 评定方法 统计方法(二) 非统计方法 m? cu -λ 1 ×S ?cu λ 2 ×? cu,k 1.15?cu,k 0.95?cu,k / / 17.20 14.25 评定公式m?cu-λ1×S?cu≥?cu,k?cu,min≥λ2?cu,k m?cu≥λ3?cu,k?cu,min≥λ4?cu,k 结果/ / 合格合格 砼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10~14 15~19 ≥20 砼强度 合格判 定依据 非统计 方法 m?cu≥λ3?cu,k λ1 1.15 1.05 0.95 ?cu,min≥λ4?cu,k 统计方 法(二) m? cu -λ 1 ×S ?cu ≥?cu,k λ20.90 0.85 ?cu,min≥λ2?cu,k 依据标准GB/T 50107-2010 会签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统计日期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GB50107-2010 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3210624780.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正确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中的若干概念 齐丰商砼李国志(正高职高级工程师)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必须做好三个环节的控制。除切实搞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又称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外,还要对半成品和成品在出厂交付使用前,进行验收,即进行合格性检验评定,又称验收控制。 通过验收环节,对商品混凝土生产方而言,是使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予出厂,防止给使用者造成实在或潜在的危害。在混凝土生产控制措施不够健全或原材料控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检验的验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使用方而言,现场试块强度是评定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并进行验收的依据。 一、强度类型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的目的大体有两个,因此所得的强度也有两种。 1.标准养护强度 对用于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验收批)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视其是否达到该等级混凝土应有的强度质量,以评定其是否合格。这种强度的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应强调的是,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作为结构混凝土强度验收的依据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取样制作并进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的试块标养强度只是商砼供应方用于评定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作为生产控制用的,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结构强度验收的依据。 2.同条件养护强度 对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拆模、构件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的要求,而需要确定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以便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强度的试块一般均置于实际结构旁,以与结构同样的条件对其进行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强度。又因其多用于控制施工工艺,故简称施工强度。 这两种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应注意它们的差异以免混淆。 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行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条例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第3.0.3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 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 第3.0.4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

砼试块强度评定方法[1]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92)中所规定的对砼强度的验评,与《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是完全一致的,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即使用的是商品砼,由于缺少历史数据来计算标准差s,因此也就无法采用方差已知的“第一统计方法”来进行对砼强度的验评。现场都是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的规定,用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来进行对砼的验评。 要对砼强度进行验评,首先必须要确定砼验收批的划分。在GBJ107-87的“若干问题介绍”中曾强调:对砼的验收批不宜划分得过大,也不宜划分得过小,而“对于施工现场的现浇砼,则应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所确定的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0-88)规定,一个单位工程应由若干个分部工程组成,而每一个分部工程又由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而且非常强调:对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多层及高层房屋工程中的主体分部工程必须按楼层(段)划分分项工程”。这就一方面说明了对位于基础与主体两分部中的同等级砼,不能混在一起进行统计、计标,而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在主体分部中,按层(段)划分砼批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GBJ301-88规定的砼分项四条“保证项目”中,就有一条是规定要用统计或非统计方法来进行对砼试块强度的验评,这样,在砼强度等级相同,砼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是用统计方法还是用非统计方法验评砼强度,其决定因素就是砼试块的数量n;当n≥10组时就可用统计方法,否则只能用非统计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评定砼,如果砼分项出现不合格,则必须要进行处理。其处理及处理后的验评,又必须按GBJ300-88第3.0.5条的规定办理。 对一幢房屋建筑来说,每层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大,就高层住宅而言,每层的砼量一般都在3~400m3左右,根据每100m3 、每一工作班、每100盘砼至少要留置一组试块的规定,一般而言,每层留置3~4组试块也就符合最起码的条件了,换句话说,按一般留置砼试块的做法,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只有3~400m3砼的各层,留设左试块达到10组以上,这样,在验评砼时就不可能采用统计的方法,所以,GB300-88对主体分部中按层划分分项的规定,使砼分项的验评,出现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在砼试块n不足10组时,就得按非统计的方法即按以下的公式验评砼强度: {mfcu}≥1.15fcu,k fcu,min≥0.95fcu,k 批根据这组公式,要使砼(砼分项)合格,其所含砼试块的平均值mfcu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值fcuk的1.15倍才行。这对C40及以上高强度等级的砼来说,难度将会很大。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砼批(砼分项)不合格的结果。这是张长清同志乃至负责工程管理和验收的一大批同仁,在工作中疏忽的问题,我今天将它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如何解决砼分项因按非统计方法验评时使试块强度出现不合格的问题?我认为办法有二个。 其一是,现场监理人员在工程开工预备会(或叫第一次会议)上就慎重其事告诫承包商,要他们必须要牢固树立在主体分部中必须要按层(段)划分项的观念,强调在每一砼分项中,对同一强度等级的砼,尽可能留足10组以上试块,使之砼分项达到按统计方法验评的条件。我想,只要承包商的现场管理人员意识到留置10组试块的重要意义,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其二是要提醒商品砼供应商,如果砼批(砼分项)不合格,吃亏的是他们。因此,要告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说明:本内容摘自《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 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 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表格(1).

SG-029 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及标 号配合比(重量 比) 塌落度 (cm) 养护 条件 同批混 凝土代 表 数量 (m3) 结 构 部 位水水泥砂石子 外 加 剂 试件组数 n= 合格判定系数 1 =

3= 2 = 4=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最小值 fcu ,min = 前一检验期强 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 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 件弯拉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mf cu = Mpa f cuk*0.7 弯 拉 强 度 试 弯 拉 强 度 试 标 准 差 未 知 mf cu = Mpa f cu,k+1*sf cu 非 统 计 方 法 mf cu = Mpa 3*f cu,k =

= mf cu f cuk*0.7 f cu,min= Mpa f cuk-0.7 = f cu,min f cuk0.7 件 大 于 10 组 件 小 于 10 组 统 计 方 法 = mf cu f cu,k+1*sf cu f cu,min= Mpa 2*f cu,k= f cu,min 2*f cu,k mf cu 3*f cu,k f cu,min= Mpa 4*f cu,k= f cu,min 4*f cu,k 验收评定结论: 根据《混泥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的“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或“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达到合格标准 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审核人:(签 字) 评定 人: (签 监理 工程 师: (注

(签字) 月日年月日字) 年月 日 册方 章) 年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监监制

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1 / 5 混凝土试块强度计算公式 同一验收项目、同强度等级、同龄期(28天标养)配合比基本相同(是指施工配制强度相同,并能在原材料有变化时,及时高速配合比使其施工配制强度目标值不变)、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混凝土为一验收批。 合格评 定方法合格评定条件 1、m fcu≥f cu,k+ 0.7σ0 2、f cumin≥f cu,k- 0.7σ0当强度等级≤C20时,fcumin≥ 0.85 f cu,k 当强度等级>C20时,fcumin≥ 0.90f cu,k。 式中: 统计 方法 2 / 5 (一)fcu,min——同批三组试件抗压强度σ 0数据总批数;最小值(N/mm2 );[注]:

在确定混凝土强备注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按下式确定:σ0= 其中Δf 粗,I——以三组试件为一批,第i批混凝土强度的极差;m—m fcu ——同批三组试件抗压强度平—用以确定该验收批均值 (N/mm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度批标准差(σ 0)时,准值;其检验期限不应超过σ 0——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标准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差,可依据前一个检验期的同类混验收批总数不应少于凝土试件强度数据确定15批 1、m fcu-λ 1Sf cu≥ 0.90 f cu,k 2、f cu,min≥λ 2f 3 / 5 cu,k 式中: 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组数 n≥10组时,n组混凝m fcu——n组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土试件强度标准(Sf cu)均值(N/mm2 );按下式计算:fcu,min——n组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最Sf cu= 小值(N/mm2 );

统计 方法λ 1、λ 2——合格判定系数,按右式中:fcui——第i组混表取用;凝土试件强度。 (二)Sf cu——n组混凝土试件强度标准差合格判定系数(λ 1、λ(N/mm2 ); 当计算值Sf cu< 0.06 f 4 / 5 cu,k时,取 Sf cu= 0.06 f cu,k2)表nλ 110~15~1424≥25 1.701. 651.60λ 20.90. 851、m fcu≥ 1.15 f cu,k一个验收试件组数n=2~9组;当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试件仅有一组时,则该组试件强 度应不低于强度标准 的115%。 2、f cu,min≥

混凝土强度评定新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GB/T50107-2010为国家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GBJ107-87同时废止。 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一、总则 1.0.1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 2.1.2 龄期自加水搅拌开始,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按天或小时计。 2.1.3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本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1.4 合格性评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合格与否所做的判定。 2.1.5 检验批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用于合格性评定的混凝土总体。 2.1.6 检验期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 2.1.7 样本容量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2.2 符号 m f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S fcu--------标准差未知评定方法中,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σ0------标准差已知评定方法中,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λ1,λ2,λ3,λ4-----合格评定系数 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 n----样本容量 三、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 3.0.2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方法在28天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为5%。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答: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用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又分一、二,但一、二适用的条件不同,一、适用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二、适用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一、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2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cu≥?cu,k+0.7σ0 (5.1.2—1) ?cu,min≥?cu,k-0.7σ0 (5.1.2—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cu,min≥0.85?cu,k (5.1.2—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cu,min≥0.90?cu,k (5.1.2—5) 二、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3 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cu,k+λ1●S?cu (5.1.3—1) ?cu,min≥λ2●?cu,k (5.1.3—2) 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淮差S?cu 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 2.5N/mm2。 λ1、λ2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表5.1.3选。三、非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2.2 当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λ3●?cu,k (5.2.2—1) ?cu,min≥λ4●?cu,k (5.2.2—2) λ4取0.95。混凝土强度等级<C60,λ3取1.15,≥C60,λ3取1.10。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强度等级不同,量也不同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 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 .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 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 2 3.2 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P.O 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 1 1.9 2 3.41 0.54 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 1 1.67 3.09 0.51 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 1 1.63 2.90 0.50 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 1 1.2 2 2.61 0.45 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 1 1.87 3.48 0.54 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 1 1.68 3.1 2 0.51

砼强度3种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方法(一) 标准差已知方法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三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cu f m ≥cu,k f +0.70σ cu,min f ≥cu,k f -0.70σ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cu,min f ≥0.85cu,k f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cu,min f ≥0.90cu,k f 式中 cu f m —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N/mm 2),精确到0.1(N/mm 2); cu,k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精确到 0.1(N/mm 2); 0σ—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 2 ),精确到0.01(N/mm 2);按下列公式计算。当0σ计算值小于2.5N/mm 2 时,应取2.5 N/mm 2 。 cu.min f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N/mm 2),精确到0.1(N/mm 2)。 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计算: 0σ= 式中 c u ,f — 第i 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N/mm 2) ,精确到0.1(N/mm 2); n — 前一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

注:上述检验期不应少于60d 也不宜超过90d ,且在该期间内样本容量不应少于45。 方法(二)标准差未知方法 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cu f m ≥cu,k f +cu 1f S λ? cu,min f ≥2cu,k f λ? 式中 cu f S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N/mm 2),精确到0.01(N/mm 2 );按上列公式计算。当cu f S 计算值 小于2.5N/mm 2时,应取2.5 N/mm 2。 1λ,2λ—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取用。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系数 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u f S = 式中 n — 本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 方法(三)非统计方法评定 当用于评定的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可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cu f m ≥3λcu,k f ? (5.2.2-1) cu,min f ≥4λcu,k f ? (5.2.2-2) 式中 3λ,4λ—合格判定系数,按表5.2.2取用。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_5010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 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3210624780.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2) 3基本规定 (4) 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5) 4.1混凝土的取样 (5) 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5) 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6) 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7) 5.1统计方法评定 (7)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9) 5.3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9) 本标准用词说明 (10) 引用标准名录 (11) 附:条文说明 (13) 3

混凝土强度计算(统计法及非统计法)旧规范非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计算(统计法及非统计法)旧规范非统计法评定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计算 (3)统计评定 ①、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mf cu ≥f cu,k +0.7σ f cu,min ≥f cu,k -0.7σ0 同一验收批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30)+0.7×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30) -0. 7×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min ≥0.85 fcu,k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0.8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15)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min ≥0.90f cu,k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0.8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30) 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值,按下列公式确定: σ0=∑△f cu,i 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第i 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 —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按统计法评定,此时,验收批混凝土的强度必须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m fcu —λ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合格判定系数×验收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s fcu的计算值小于0.06 fcu,k 时,取s fcu=0.06 fcu,k ) ≥0. 9×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30)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合格判定系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如C30) 验收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s fcu应按下式计算: 1 s fcu≥0.9 fcu,k f cu,min ≥λ2f cu,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