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

合集下载

刑法分则复习第四章

刑法分则复习第四章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重点罪名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遗弃罪;拐骗儿童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普通罪名过失致人重伤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猥亵儿童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虐待被监管人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破坏军婚罪;虐待罪;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一、故意杀人罪(一)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和特征故意使他人的生命在自然死亡之前终结的行为,是侵犯人身权利罪中最严重也是最古老的犯罪。

(一)构成要件: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①行为对象必须是“他人”吗?自杀行为是否成立本罪?教唆他人自杀呢?②“他人”必须是活人吗?2、客观方面:非法提前终结他人生命的行为。

①思考:劝他人坐飞机,飞机坠毁导致他人死亡的如何处理?②安乐死问题-消极安乐死与积极安乐死3、犯罪主体是14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司法认定1、自杀案件的处理(1)因合法行为、正当行为、错误行为、轻微违法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不构成犯罪;因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或其亲属自杀的,应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适用法定刑或从重处罚的情节;(2)强迫、欺骗他人自杀,构成故意杀人罪;(3)相约自杀:两个以上有责任能力的人互相约定共同自杀的行为,应根据自杀的提议、过程、结果等区别对待。

2、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1)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2)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4)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5)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3、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及时归还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2. 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A.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B. 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法定的危害结果D. 行为人的行为被司法机关发现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任何伤害答案:ABC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遂于某日深夜潜入李某家中,用铁锤击打李某头部,致使李某重伤。

张某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既遂?答案:1.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因为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重伤的危害结果。

四、简答题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0年法宣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套题及其答案(含答案)

2020年法宣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套题及其答案(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盗窃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同犯罪人乙共同犯盗窃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A.一般自首B.特别自首C.坦白D.立功正确答案:C2、(单选题)正当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C.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正确答案:D3、(单选题)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A.死刑缓期二年执行B.有期徒刑15年C.死刑立即执行D.无期徒刑正确答案:D4、(单选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不认为是犯罪。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B.社会危害性不大的C.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D.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正确答案:A5、(单选题)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A.免除处罚B.减刑C.假释D.缓刑正确答案:D6、(单选题)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不得定罪处刑。

A.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B.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C.人民陪审员多数不认为是犯罪的D.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正确答案:A7、(单选题)农村留守妇女刘某日晚上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被同村无业青年张某强奸了。

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反抗,刘某摸到了身边的剪刀向张某捅了过去。

这个行为造成了张某大出血,经过抢救张某挽回了性命,但经鉴定构成重伤。

对此,刘某()。

A.构成了故意杀人(未遂)B.属于正当防卫C.属于防卫过当D.构成了故意伤害正确答案:B8、(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处罚B.以挪用公款罪处罚C.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D.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D9、(单选题)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2023年刑法习题第四章

2023年刑法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1.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C.“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D.“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2.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

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

甲成立不作为犯罪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

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

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

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

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

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3.甲(十五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4.甲(十五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5.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

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

"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

刑法第四章习题2

刑法第四章习题2

二、单项选择题1.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B〕。

A.不法侵害已经开始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C.不法侵害尚未结束D.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实施2.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D〕。

A.不法侵害行为B.已经着手的不法侵害行为C.第三者D.不法侵害者本人3.李某在林区行走,遇到猛虎的侵袭,危及生命,李某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将猛虎打死。

李某的行为属于〔C〕。

A.非法狩猎罪B.正当防卫C.紧急避险D.防卫过当4.不符合时间条件要求的防卫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C〕。

A.事前防卫B.事后防卫C.防卫不适时D.防卫过当5.某甲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将前来制止不法侵害的公安人员当成犯罪分子的同伙加以伤害。

甲的行为属于〔A〕。

A.假想防卫B.防卫挑拨C.防卫不适时D.防卫过当6.实施正当防卫的起因是〔B〕。

A.为了保护合法利益B.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C.防卫行为没有造成损害D.有不法侵害行为人存在7.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油车向正在驶过来的一列客车冲去,乙见状将甲击毙。

油车随后翻下路边小沟爆炸烧毁。

乙的行为是〔A〕。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8.甲看见仇人乙在跑,便开枪将其击毙。

而乙此时正在持枪追杀丙,但甲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甲的行为〔C〕。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意外事件C.属于成心杀人罪D.属于防卫过9.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D〕可能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B.不能明显小于C.可以等于D.必须小于10.甲乙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甲因身强力壮,乙抵挡不住,转身逃跑。

甲紧追不放并将乙打倒在地,乙迫不得已,掏出匕首将甲刺伤,乙的行为是〔A〕。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成心犯罪D.紧急避险三、多项选择题1.对正在进行的〔ABD〕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杀人B.强奸C.盗窃D.绑架2.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A.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C.防卫行为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实施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3.刑法中的避险不适时是指〔AC〕。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单选题同仇人丁。

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1、甲、乙、丙三人夜间去建筑工地偷木材。

到工地后,发现在一间房子里有一名老工人凶器将丁杀害。

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在值班,于是他们商量由甲上前把值班室的定为()。

房门锁住,不让老工人出来,由乙、丙两人 A.杀人预备去搬木材。

在搬木材时,因声音较响,引起 B.杀人未遂老工人警觉,他想出门来察看一下,由于值 C.不构成犯罪班室门被锁,老工人无法出门。

甲、乙、丙 D.杀人既遂三人搬完木材后即离开工地。

甲、乙、丙三正确答案: D人构成()。

5、甲、乙、丙在一起闲谈。

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A.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B.盗窃罪C.抢劫罪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

”丙听了,便D.抢夺罪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正确答案: C服,乙的行为构成()。

2、甲男现年15 周岁,得知丙欠其朋友乙 A.从犯5000 元赌债,因此,在乙不知的情况下, B.不犯罪私自将丙捆绑起来,丙反抗,于是甲男使用 C.主犯暴力将丙打成残废,问:甲的行为性质()。

D.教唆犯正确答案: BA.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B.非法拘禁罪6、甲将与其有私仇的乙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丙路过,见乙不省人事,遂将其所戴手表、C.无罪D.故意伤害罪钱物偷走。

本案中()。

正确答案: DA.甲、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盗窃罪3、甲教唆乙盗窃,但是,乙在盗得财物后 B.甲、丙构成共同抢劫罪被丙发现,乙为了抗拒丙的抓捕,使用暴力 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无罪将丙打成重伤,但甲对此毫不知情。

下列对 D.甲构成意伤害罪,丙构成盗窃罪甲乙二人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A.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7、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 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但是,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对甲不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炸, 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

第19讲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新版)

第19讲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新版)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第四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分析安全生产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判断矿山生产安全的犯罪主体、定罪标准及相关疑难问题的法律适用。

本讲要点:1、安全生产犯罪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犯罪及其刑事责任3、矿山生产安全犯罪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内容讲解: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于1997年3月14日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对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条文作出了重要修改和补充。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刑法》关于安全生产犯罪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严惩安全生产犯罪的决心。

《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原有的两条规定作出了修改,同时增加了两条新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原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刑罚作出了修改。

随着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增多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构成公众(人员)聚集场所重特大事故和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事故的犯罪时有发生。

但是,因为原《刑法》中没有相关规定,以致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于法无据。

为了严惩这两类犯罪分子特别是隐瞒事故犯罪分子,《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和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关于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事故罪和瞒报、谎报事故罪的两条规定。

一、刑法的基本理论(一)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刑法的性质和任务,贯穿于刑法始终的指导刑掣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

1997年修订的《刑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在总则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分别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章刑法试题答案

第四章刑法试题答案

有( )。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主刑包括( 有期徒刑 拘役
无期徒刑 拘留
)。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附加刑包括 没收财产 罚金
剥夺政治权 罚款
( )。

下列属于刑罚执行机关的是( 检察院 法院
公安机关 监狱
)。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 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
进行行凶( )以及其他严重
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
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当,但是 当,但是 防卫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
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误以为存在而实际上并不 避险不适时 避险过当 非法避险 假想避险
存在危险时实施所谓的紧急避险
的,叫做( )。
紧急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 必须小于 可以等于 可以大于 不能小于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 同犯罪论处。 凡是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都 不是犯罪。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只起促进或帮 助作用,因此从犯都是帮助犯 。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用属地 原则。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 犯罪未遂不可能发生在犯罪预备 阶段。 自然人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 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才有可能 成为犯罪主体。
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整 客体
客体
客体
客体
体,刑法理论称之为( )。
对犯罪的时候( ),一律不 怀孕的妇女 不满18周岁 哺乳婴儿的 身患严重疾
得适用死刑。
的人
妇女
病的人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主犯
首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单选题1、甲、乙、丙三人夜间去建筑工地偷木材。

到工地后,发现在一间房子里有一名老工人在值班,于是他们商量由甲上前把值班室的房门锁住,不让老工人出来,由乙、丙两人去搬木材。

在搬木材时,因声音较响,引起老工人警觉,他想出门来察看一下,由于值班室门被锁,老工人无法出门。

甲、乙、丙三人搬完木材后即离开工地。

甲、乙、丙三人构成()。

A.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正确答案:C2、甲男现年15周岁,得知丙欠其朋友乙5000元赌债,因此,在乙不知的情况下,私自将丙捆绑起来,丙反抗,于是甲男使用暴力将丙打成残废,问:甲的行为性质()。

A.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B.非法拘禁罪C.无罪D.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D3、甲教唆乙盗窃,但是,乙在盗得财物后被丙发现,乙为了抗拒丙的抓捕,使用暴力将丙打成重伤,但甲对此毫不知情。

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但是,对甲不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由于触犯的罪名不同,所以甲乙不成立共犯,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A4、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

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

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杀人预备B.杀人未遂C.不构成犯罪D.杀人既遂正确答案:D5、甲、乙、丙在一起闲谈。

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

”丙听了,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乙的行为构成()。

A.从犯B.不犯罪C.主犯D.教唆犯正确答案:B6、甲将与其有私仇的乙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丙路过,见乙不省人事,遂将其所戴手表、钱物偷走。

本案中()。

A.甲、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甲、丙构成共同抢劫罪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无罪D.甲构成意伤害罪,丙构成盗窃罪正确答案:D7、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 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

A.过失杀人罪B.意外事件C.过失爆炸罪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正确答案:A8、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A9、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A.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C.幻觉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正确答案:D10、甲见他人贩卖毒品获得巨额暴利,遂起贩毒之意,但苦于无毒品来源,便制造了大量假鸦片出售给他人,获赃款2万余元。

甲的行为构成()。

A.贩卖毒品罪B.制造毒品罪C.投机倒把罪D.诈骗罪正确答案:D1、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A.二十年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二十五年有期徒刑D.死刑正确答案:D2、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B.构成本罪主观必须是故意C.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是指已经实施了恐怖活动犯罪或者将要实施恐怖活动犯罪的个人D.恐怖活动组织不包括在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恐怖活动组织正确答案:D3、《刑法修正案(九)》没有取消下列哪一罪的死刑?()A.强迫卖淫罪B.诈骗罪C.伪造货币罪D.走私武器、弹药罪E.战时造谣惑众罪正确答案:A4、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防卫不适时B.故意伤害罪C.正当防卫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5、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刑法修正案(三)》将“投毒”修改补充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条文更具体,所以缩小了构成此罪的范围B.《刑法修正案(三)》对构成投毒犯罪的处罚规定仍然保留了原条文的规定,即“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C.原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中的“投毒”罪,从内容规定上讲,是包括各种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目的和以从事恐怖活动为目的的以投放、邮寄、递送等方式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D.《刑法修正案(三)》规定的投放毒害性物质不仅包括了原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条文的“投毒”行为,而且范围更加广泛正确答案:A6、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

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

致丙轻伤。

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A.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B.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A7、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

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C.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D.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正确答案:B8、甲在盗窃时被75岁的老妇发现,老妇喊“捉贼”,被甲打了一耳光。

老妇上前夺被甲拿走的戒指时,又被甲推了一把。

老妇趁甲在翻其他东西时,拿起斧头向甲的脑袋砸去,致甲重伤。

老妇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B.故意伤害C.事后防卫D.正当防卫正确答案:D9、甲于2002年购买了一辆农用运输车,但一直没有依法办理和交纳养路费,2005年的某日,甲驾驶该车行驶至国道时,被交通局依法扣押,事后,甲为了将车子弄走,欺骗看管车子的交通局的工作人员说已经交纳了养路费和滞纳金10000元,随后将车子开走。

甲的行为性质是()。

A.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车子仍然归甲所有B.诈骗罪C.盗窃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A10、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

甲的行为应属于()。

A.不构成犯罪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犯罪行为正确答案:D1、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

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论处?()A.以诈骗罪论处B.以合同诈骗罪论处C.属于民事欺诈,不以犯罪论处D.以保险诈骗罪论处正确答案:A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A.某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B.某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C.某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D.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正确答案:B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正确答案:B4、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A.医疗事故罪B.故意伤害罪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D.非法组织卖血罪正确答案:B5、犯罪嫌疑人甲盗窃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同犯罪人乙共同犯盗窃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A.坦白B.一般自首C.立功D.特别自首正确答案:A6、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B.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7、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A.无期徒刑B.死刑立即执行C.有期徒刑15年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正确答案:A8、复员兵甲男在火车站候车,遇乙女后。

两人热情攀谈。

乙女称自己也在候车并建议出去走走,又称自己最喜欢当兵的。

至公园僻静处两人即拥抱、接吻随后发生了两性关系。

经查,乙女家就住本地,是个精神病患者。

甲某不知此情,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犯罪但应从轻处罚C.构成强奸罪D.构成奸淫罪正确答案:A9、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B.以挪用公款罪处罚C.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处罚D.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D10、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正确答案:B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正确答案:A2、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A.死刑立即执行B.有期徒刑15年C.无期徒刑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正确答案:C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A.某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B.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C.某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D.某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正确答案:A4、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