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牵引技术课件ppt

⑥初次电动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先应用徒手牵 引方法或试验性机械牵引,一般采用3kg左右2~ 3min间歇牵引的方法,在除去牵引重量后,对患者 的症状有必要进行再次评估,决定是否采用电动 牵引治疗。
返回
㈣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 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1.徒手坐位牵引 (图7-7)。
返回
㈠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⑴取坐位,根据目
的和要求不同,有2种坐 姿:
①颈椎中立位和前 屈位的牵引(图7-3)。
图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 (图7-4)。
图7-4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第二节 颈椎牵引
返回
一、颈椎牵引作用
⒈增大椎间隙 ⒉牵伸挛缩组织 ⒊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⒋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⒌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返回
颈椎牵引
二、颈椎牵引方法
㈠坐位重锤牵引 ㈡卧位重锤牵引 ㈢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㈣电动牵引 ㈤门框家庭牵引 ㈥冲气式气囊牵引 ㈦自我牵引。
放于患者枕后。
图7-8徒手卧位牵引法
返回
图7-9 徒手卧位牵引法
②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
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 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返回
㈣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 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1.徒手坐位牵引 (图7-7)。
返回
㈠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⑴取坐位,根据目
的和要求不同,有2种坐 姿:
①颈椎中立位和前 屈位的牵引(图7-3)。
图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 (图7-4)。
图7-4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第二节 颈椎牵引
返回
一、颈椎牵引作用
⒈增大椎间隙 ⒉牵伸挛缩组织 ⒊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⒋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⒌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返回
颈椎牵引
二、颈椎牵引方法
㈠坐位重锤牵引 ㈡卧位重锤牵引 ㈢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㈣电动牵引 ㈤门框家庭牵引 ㈥冲气式气囊牵引 ㈦自我牵引。
放于患者枕后。
图7-8徒手卧位牵引法
返回
图7-9 徒手卧位牵引法
②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
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 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牵引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05 解 除 肌 肉 痉 挛
02 扩 大 椎 管 容 积
06 • 促 进 炎 症 消 退
03 增 加 后 纵 韧 带 张 力
07 纠 正 腰 椎 小 关 节 紊 乱
04 预 防 、 松 解 神 经 根 粘 连
08 增 加 侧 隐 窝 的 面 积
贰 腰椎牵引方法
贰 腰椎牵引方法
(一)骨盆重锤牵引
1.牵引体位 • 患者仰卧硬板床,垫高小腿呈屈髋屈膝约
贰 牵引的治疗作用
2.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通过牵引可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荷,恢复正常对合 关系。
3.促进炎症消退 牵引可使脊柱制动,减少运动刺激,促进炎症,水 肿的消退和吸收。
贰 牵引的治疗作用
4.解除肌肉痉挛 间歇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促使正常活动的 恢复。 5.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牵引可使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得到牵伸,松解粘连的软组织改善脊 柱和四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6.早期制动和复位 在脊柱外伤时,牵引可起到早期制动和复位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
请问:
1 该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碍?
2 根据你所学的康复评定需对患 者进行哪些功能评定?
3 怎样设计患者的牵引体位及 牵引参数?
第八章 牵引技术
第三节:腰椎牵引
CONTENTS
壹 腰椎牵引作用
目 录
贰 腰椎牵引方法
叁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壹 腰椎牵引作用
壹 腰椎牵引作用
01 增 大 腰 椎 椎 间 隙
叁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临床应用
1.适应证 •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管狭窄
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无合并症的腰 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亦可用于脊柱前凸、 侧弯、后凸畸形,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
骨科牵引术PPT课件

牵引重量一般是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 增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36
1、工具
37
2、划线
38
3、消毒铺巾
39
4、定位
40
5.局部麻醉
41
6.切开
42
7.另外一侧定位
43
8.另一侧局麻
骨科牵引术
XXX
1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 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 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 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 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 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
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 维持量为3-5kg。
52
股骨髁上牵引
53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等。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 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 神经。
44
9、钻孔
45
10、置入颅骨牵引器
46
11、包扎
47
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 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 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 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 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 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 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 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 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 进行牵引。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36
1、工具
37
2、划线
38
3、消毒铺巾
39
4、定位
40
5.局部麻醉
41
6.切开
42
7.另外一侧定位
43
8.另一侧局麻
骨科牵引术
XXX
1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 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 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 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 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 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
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 维持量为3-5kg。
52
股骨髁上牵引
53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等。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 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 神经。
44
9、钻孔
45
10、置入颅骨牵引器
46
11、包扎
47
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 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 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 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 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 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 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 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 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 进行牵引。
牵引术及其护理 ppt课件

适用于少儿和老年人
8
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 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 盆骨折
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cm处 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 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 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kg 9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等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cm,由外
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皮温、皮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度, 肢体活动、感觉等。
倾听病人主诉:疼痛、麻木等 及时查明原因:包扎过紧?牵引力过大?
16
保持有效牵引
防止松散或脱落,加强固定 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体位安置符合要求:功能位、床位或床头抬高 牵引重量不可随意调节
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与预防 炎症肢体的制动与抬高
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防止骨骼病变
6
皮牵引
兜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
骨牵引
骨盆水平牵引 骨盆悬吊牵引
7
皮牵引
又称间接牵引,利用紧贴皮肤 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 牵引力。
特点:操作简便、无创性
缺点:不能承受过大拉力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牵引时间不宜过久, 2~4周
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 引 重 量 : 体 重 的 1/7, 约 7~8kg, 维 持 量 为
3~5kg。
10
跟骨牵引
适应症:胫腓骨骨折、髋关节与膝关节轻 度挛缩畸形的初期或辅助性治疗。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 由内向外进针。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kg。
11
牵引术及其护理
邓敏
1
牵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一幅壁画内 容显示古希腊人可能正通过躯干牵引术来缓解 病人的躯干性疼痛
8
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 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 盆骨折
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cm处 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 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 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kg 9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等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cm,由外
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皮温、皮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度, 肢体活动、感觉等。
倾听病人主诉:疼痛、麻木等 及时查明原因:包扎过紧?牵引力过大?
16
保持有效牵引
防止松散或脱落,加强固定 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体位安置符合要求:功能位、床位或床头抬高 牵引重量不可随意调节
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与预防 炎症肢体的制动与抬高
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防止骨骼病变
6
皮牵引
兜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
骨牵引
骨盆水平牵引 骨盆悬吊牵引
7
皮牵引
又称间接牵引,利用紧贴皮肤 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 牵引力。
特点:操作简便、无创性
缺点:不能承受过大拉力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牵引时间不宜过久, 2~4周
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 引 重 量 : 体 重 的 1/7, 约 7~8kg, 维 持 量 为
3~5kg。
10
跟骨牵引
适应症:胫腓骨骨折、髋关节与膝关节轻 度挛缩畸形的初期或辅助性治疗。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 由内向外进针。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kg。
11
牵引术及其护理
邓敏
1
牵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一幅壁画内 容显示古希腊人可能正通过躯干牵引术来缓解 病人的躯干性疼痛
牵引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严重屈膝受限
注意事项:
➢ 力量:稳定而柔和;有炎症或水肿时,更轻柔 ➢ 时间:10~20min ➢ 程度:不超过患者疼痛耐受范围 ➢ 作用点:准确落在被牵拉组织的张力最大点上 ➢ 疗程:取决于每次牵引的效果 ➢ 从小重量、间歇性牵引过度到持续牵引
其他注意事项:
➢ 牵引前宜进行热身活动 ➢ 牵引中患者局部应尽量放松 ➢ 牵引时呼吸应慢而有节律 ➢ 衣着应舒适、宽松,以免限制运动 ➢ 不能强迫关节超过其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 新愈合的骨折部位要加以保护 ➢ 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操作要小心 ➢ 避免牵引水肿组织和过度牵引无力的肌肉
注意事项 ✓ 牵引重量要适中 ✓ 牵引过程中患者应感觉舒适 ✓ 牵引重量在颈部,不在颞部 ✓ 牵引结束后,休息片刻
椎间盘
三、腰椎牵引
➢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 中部较薄,腰部最厚 ➢ 颈腰椎的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相反 ➢ 弹性作用,缓解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
脊柱运动幅度
牵引方法
➢ 牵引重量 ➢ 间断性和持续性 ➢ 体位: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或俯卧位、
侧卧位 ➢ 保持生理前屈
古希腊
Hippocrates 进行的牵引
治疗
固定第8、 9、10肋
下缘
胸廓牵 引带
四、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 已出现痉挛的肌肉 ➢ 活动范围刚出现受限的四肢关节 ➢ 按关节运动方向、持续一定时间的重力牵引
塑性延长 牵引力量稳定可控 不导致新的软组织损伤.
轻度屈膝受 限 中度屈膝受限
禁忌证:
1. 骨性关节强直 2. 新近骨折后 3. 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 4. 疼痛剧烈 5. 组织损伤征兆时
治疗作用
➢ 减轻椎间盘压力 ➢ 解除椎小关节负载 ➢ 促进炎症消退 ➢ 解除肌肉痉挛 ➢ 增加ROM ➢ 制动和复位
注意事项:
➢ 力量:稳定而柔和;有炎症或水肿时,更轻柔 ➢ 时间:10~20min ➢ 程度:不超过患者疼痛耐受范围 ➢ 作用点:准确落在被牵拉组织的张力最大点上 ➢ 疗程:取决于每次牵引的效果 ➢ 从小重量、间歇性牵引过度到持续牵引
其他注意事项:
➢ 牵引前宜进行热身活动 ➢ 牵引中患者局部应尽量放松 ➢ 牵引时呼吸应慢而有节律 ➢ 衣着应舒适、宽松,以免限制运动 ➢ 不能强迫关节超过其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 新愈合的骨折部位要加以保护 ➢ 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操作要小心 ➢ 避免牵引水肿组织和过度牵引无力的肌肉
注意事项 ✓ 牵引重量要适中 ✓ 牵引过程中患者应感觉舒适 ✓ 牵引重量在颈部,不在颞部 ✓ 牵引结束后,休息片刻
椎间盘
三、腰椎牵引
➢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 中部较薄,腰部最厚 ➢ 颈腰椎的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相反 ➢ 弹性作用,缓解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
脊柱运动幅度
牵引方法
➢ 牵引重量 ➢ 间断性和持续性 ➢ 体位: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或俯卧位、
侧卧位 ➢ 保持生理前屈
古希腊
Hippocrates 进行的牵引
治疗
固定第8、 9、10肋
下缘
胸廓牵 引带
四、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 已出现痉挛的肌肉 ➢ 活动范围刚出现受限的四肢关节 ➢ 按关节运动方向、持续一定时间的重力牵引
塑性延长 牵引力量稳定可控 不导致新的软组织损伤.
轻度屈膝受 限 中度屈膝受限
禁忌证:
1. 骨性关节强直 2. 新近骨折后 3. 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 4. 疼痛剧烈 5. 组织损伤征兆时
治疗作用
➢ 减轻椎间盘压力 ➢ 解除椎小关节负载 ➢ 促进炎症消退 ➢ 解除肌肉痉挛 ➢ 增加ROM ➢ 制动和复位
(参考课件)牵引技术

6
3、设备与用具
颈椎牵引椅
简易牵引带
牵引支架
7
4 、操作方法与步骤 (1)体位:一般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带分别托住下颌
和后枕部。仰卧位牵引适合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 折的患者。
8
(2)角度: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可
以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 位比较常用。使用时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
B. 前屈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神经根的刺激,可有效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后伸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椎动脉的刺 激,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新中医 2008年09期 <<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颈椎病的三维有限元分
析研究>>
C.病变阶段与牵引角度的关系:C1~4 0 ° C5~6 15 ° C6~7 20 ° C7~T1 25 ° 《康复医学 第4版》p221
9
(3)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 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达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时间过长容易产 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 等不良反应。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带有间歇牵引的牵引设备,牵引时间可稍长些,一 般不超过 40分钟。治疗每日 1~2 次, 10~14次为 1 个疗程。
结论 :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
适用的治疗方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3年11期 不同体位下腰椎牵 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范德辉
21
22
b.俯卧位牵引
力量组分成大、小剂量分别给予患者体重30%和60%的 牵引力进行治疗;时间组分成长、短时间组,分别给予20 和40min的时间进行治疗;体位组分成仰卧位、俯卧位组 进行治疗.体位组中,俯卧位牵引的疗效优于仰卧位,其余两 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时间、力量和体位,可优化物理治疗的效果.
3、设备与用具
颈椎牵引椅
简易牵引带
牵引支架
7
4 、操作方法与步骤 (1)体位:一般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带分别托住下颌
和后枕部。仰卧位牵引适合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 折的患者。
8
(2)角度: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可
以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 位比较常用。使用时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
B. 前屈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神经根的刺激,可有效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后伸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椎动脉的刺 激,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新中医 2008年09期 <<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颈椎病的三维有限元分
析研究>>
C.病变阶段与牵引角度的关系:C1~4 0 ° C5~6 15 ° C6~7 20 ° C7~T1 25 ° 《康复医学 第4版》p221
9
(3)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 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达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时间过长容易产 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 等不良反应。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带有间歇牵引的牵引设备,牵引时间可稍长些,一 般不超过 40分钟。治疗每日 1~2 次, 10~14次为 1 个疗程。
结论 :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
适用的治疗方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3年11期 不同体位下腰椎牵 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范德辉
21
22
b.俯卧位牵引
力量组分成大、小剂量分别给予患者体重30%和60%的 牵引力进行治疗;时间组分成长、短时间组,分别给予20 和40min的时间进行治疗;体位组分成仰卧位、俯卧位组 进行治疗.体位组中,俯卧位牵引的疗效优于仰卧位,其余两 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时间、力量和体位,可优化物理治疗的效果.
《牵引技术》ppt课件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师应该熟悉牵引技术和牵引装置。根据患者 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牵引方式并设置牵引参数。向患者 阐明牵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 预防方法。
2.调整好枕颌牵引套的松紧度,两侧悬吊带要等长, 作用力要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枕骨粗隆中下 部,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枕颌带的摆放位置,要注 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 发生意外。
上,胸腰部用胸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两侧,腰 部及下肢不固定,利用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 行牵引。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d倾角可达 70°~90°。牵引时间一般比较长,每日牵引 4h。
2.头低脚高位牵引 患者头低脚高俯卧于倾 斜的床板上,双踝固定于斜板上端,利用腰部 以上自身重量对腰椎进行牵引。牵引可从床面 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逐渐增加至70°~ 9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牵引过程中 还可用双手支撑,做腰部旋转、后伸屈曲等动 作,以增强牵引效果。
第六章 牵引技术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临床医学系 郭洁梅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一) 定义 牵引技术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
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 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 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为一般为20~ 30min;大重量牵引者牵引时间宜相应缩短至5~ 15min。门诊患者一般牵引1次/天,住院患者牵 引可2次/天。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 一般需要2~3个疗程。
牵引术PPT课件

.
10
护理措施
一、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持续牵引的病人往往活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整理 床单位,协助翻身等。应协助病人满足正常的生理需 要。
.
11
二、保持有效牵引
(1)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 以免影响牵引力。
(2)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 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cm。)
.
6
兜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
骨盆悬吊牵引
.
7
骨牵引
骨牵引是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骨圆针或牵引钳,使牵引 力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
8
骨牵引
.
9
护理问题
1、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2、保持有效牵引。 3、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4、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5、预防感染。 6、避免过度牵引。 7、预防并发症。
.
17
便秘:与长期卧床及水分摄入不足有关,鼓励病人多 饮水,进食高纤维食物。每日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
.
18
.
19
足下垂:腓总神经位置比较浅,容易受压,引起足下 垂,因此,下肢水肿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 止腓总神经受压。
压疮:长期牵引的病人无法自行翻身,皮肤长期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应指导家属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头低足高位的病人易发生坠 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每日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 有利于肺部扩张。协助病人翻身扣背。
(3)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牵 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已达到有效牵引。
.
12
三、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 过紧,牵引重物是否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常用牵引技术
颈 2. 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体位:患者取坐位,根据牵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调整牵
引角度,使颈椎处于中立位、后伸位或前
椎
屈位牵引。椅子高度以患者坐位双脚平放 地面为宜。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
牵
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引
牵引角度:一般认为采用颈椎前屈
技
10°~30°可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垂直(0°)牵引时最大应力作用于
颈 2. 颈椎重锤牵引 (3)电动颈椎牵引
患者坐位或取仰卧位,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牵引
椎 角度、重量和时间参数设置原则参照坐位和卧位重锤牵引。
牵 持续牵引重量和时间:重量约相当于患者体重的10%。
引 时间无论是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均在10~30min以内选
择。一般是15~20min,长时间的牵引会造成血供不良
11
颈 椎 牵 引 技 术
201日9/期12@/地16点
11
12
常用牵引技术
(1)徒手坐位牵引
颈
椎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后侧,前方上肢屈肘托
住患者下颌部,后方手固定在后枕部,双手同时发力支持
牵 患者头部重量,将患者头沿身体纵轴方向向上拔伸,并维
持20~30s。操作方法类似于临床检查颈部的提颈试验。
连、缓解肌肉痉挛等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用于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压迫、
纠正关节挛缩等。
201日9/期12@/地16点
3
201日9/期12@/地16点
4
牵引技术
(二)分类
(1) 根据治疗部位分为:脊柱牵引(颈椎牵引、腰椎牵引、 胸椎牵引)、四肢关节牵引。
(2) 根据牵引时患者体位分为:坐位牵引、斜位牵引(半卧 位牵引)、仰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
引
技 (2)徒手卧位牵引 患者取仰卧于治疗床,头颈部稍前屈。治疗师立于治疗
术 床头或坐位,用双手支持患者头部重量。上方手掌置于患
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治疗师双臂采用静力收
缩的方式施加牵引力量。要求治疗师站立姿势和手法必须
稳定,然后逐渐地、有控制地将重心向后倾倒,以此牵引
患者颈椎。
201日9/期12@/地16点
第五节 牵引技术
2019/12/16
YOUR LOGO
1
2
学习目标
掌握牵引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作用;常 用的牵引技术;
熟悉牵引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 项;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201日9/期12@/地16点
2
3
牵引技术
一、定 义:牵引(traction) 意为拉或拖的过程,是将牵拉力施加于患者身体, 以减轻或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松解关节粘
止牵引,以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术 床上重锤持续牵引:患者仰卧在水平床面上,颈部垫一个
普通枕头,床头安装滑轮,枕颌牵引带跨过滑轮与重锤相
连。重锤重量从3~4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重
量,最高可达7kg。牵引时间每次20~30min,1~2次
/d 。
201日9/期12@/地16点
15
16
常用牵引技术
和代谢产物堆积引起循环障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
间歇牵引重量和时间:间歇牵引重量可稍加大,可从
术
10kg左右开始,如患者无不适反应,以后可每天1kg递
增,最大不能超过20kg,当症状减轻后维持或逐渐减少
椎 牵
治疗颈椎疾患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
引
颈椎常用的牵引方法有颈椎徒手牵引、颈椎 重锤牵引、电动颈椎牵引和家庭牵引等。
技
术
201日9/期12@/地16点
10
常用牵引技术
1.颈椎徒手牵引:是治疗师用手对患者 颈部进行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 技术。临床常用的有徒手坐位牵引和徒
手卧位牵引。 分为徒手坐位牵引和徒手卧位牵引
(3) 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分为:水平位牵引、斜 位牵引、垂直位牵引。
(4) 根据牵引重量来源分为:滑轮重锤牵引,身体自重牵引 、徒手牵引、电动牵引。
(5) 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
(6) 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分为:持续牵引、连续牵引和间 歇牵引。
临床常用的牵引技术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 。
术
颈椎上段,增大前屈角度则最大应力位置
下移,前屈20°~30°时牵引可使第6、7
颈椎间隙增大最明显。
201日9/期12@/地16点
13
14
常用牵引技术
颈 2. 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重量:牵引重量约相当于正常成年人体重的10%,年老
椎 体弱者为体重的5%。一般首次牵引从3~5kg开始,椎动脉 牵 型从5kg开始或体重的1/15开始;每天增加重量1~2kg,
至症状改善后,并以此重量维持或逐渐减少重量,直到症状
引 缓解消失。如果没有改善,可继续逐渐增加重量,最大牵引
重量需视患者体质及对牵引的反应而定,牵引最大重量不得
技 超过20kg。颈椎牵引重量应根据治疗次数、患者体质强弱、 术 牵引时间长短以及采用持续牵引还是间歇牵引等因素来确定。
牵引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为一般为20~30min;大重量牵 引者牵引时间宜相应缩短至5~15min。门诊患者一般牵引1 次/天,住院患者牵引可2次/天。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 体征消失,一般需要2~3个疗程。
201日9/期12@/地16点
14
15
常用牵引技术
2. 颈椎重锤牵引 (2)卧位重锤牵引
颈
椎 床上斜面自重牵引:将床的头端升高约15cm形成斜面, 牵 在床垫和褥子之间铺上一层硬板。患者头枕10cm高的硬
枕,枕颌牵引带上端固定于床头,患者身体向床尾移动将
引 牵引带拉紧,借助患者身体下移趋势进行牵引。治疗初始 技 以30min为一单位,休息后逐渐延长牵引时间,睡前停
201日9/期12@/地16点
5
6
牵引技术
治疗作用 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
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促进炎症消退 解除肌肉痉挛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早期制动和复位
201日9/期12@/地16点
6
7
常用牵引装置
颈椎牵引装置
颈椎牵引带 其他牵引用具
201日9/期12@/地16点
7
8
常用牵引装置
腰椎牵引装置
腰椎牵引床 骨盆牵引带
固定带 衬垫和护垫
枕头 脚凳
201日9/期12@/地16点
8
9
常用牵引装置
骨盆和胸 廓牵引带 的使用
201日9/期12@/地16点
9
10
常用牵引技术
颈
颈椎牵引技术是通过牵引带沿颈椎纵轴方向 施加拉力以对抗体重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 以改善颈椎的生理功能,消除病理改变,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