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方苞的创作思路
事件本身
叙述顺序
叙述方式
方苞为文主张“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 《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以义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 文”。
②典型描写。课文除了第1段后面部分两个典型 事例之外,第3、4、5段详细描述了狱吏胥某、4 次杀人的郭四、杀人获赦又顶替他人杀人罪而乐 于入狱的李姓等3个案例,说明康熙朝狱治黑暗 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阅读文章 组内讨论 概括每段大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序)顺序结构——《狱中杂记》的叙述方式
2.对比方式 ①钱多钱少的对比。 ②官吏之间的对比恶吏、良吏)。 ③犯人之间的对比。 3.对话形式 记述时多采对话形式,时时设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 (共29张)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和译文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和译文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和译文狱中杂记方苞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社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 余叩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攵淝耙酝?鳎?菁?写耙源锲?E运氖以蛭拗???登舫6 ?儆唷C勘A合鹿芗??改缃员掌渲杏胍?持??啾 $致《??墩呦?囟?裕?浩???什灰咭印S ?谐煞?拭髌粼浚?揭怪校??擞胨勒卟V喽廿'?裕?蘅尚?埽?怂?匀菊咧谝病S挚晒终撸?蟮粱?簦?比酥库簦??芡??敬苏呤?灰欢??蛩嬗旭?黄滏樗溃?郧嵯导扒A ?糁。
了?患罢摺!?BR>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
”主梏扑者亦然。
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义)事件本身——《狱中杂记》的叙述内容
狱中黑幕 1.揭露瘟疫横行、死者甚众的原因。 2.揭露行刑者、主缚者Fra bibliotek主梏扑者手段的
狠毒和用心的险恶。 3.揭发奸吏(老胥、主谳者、胥吏、良吏)
贪赃枉法的行为。 4.揭露胥吏狱卒和奸民勾结牟利的事实。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谢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序)顺序结构——《狱中杂记》的叙述方式
1.点面结合
①文章开篇一句概括瘟疫的严重情况。接着借杜 君之口,继续概述往年更为严重的瘟疫及其原因。 本段末尾时,举出“余同系朱翁……遘疫死”与 “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号呼达旦”的实例,先面 后点,相互印证,令人信服。
②典型描写。课文除了第1段后面部分两个典型 事例之外,第3、4、5段详细描述了狱吏胥某、4 次杀人的郭四、杀人获赦又顶替他人杀人罪而乐 于入狱的李姓等3个案例,说明康熙朝狱治黑暗 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 单元《 狱中杂 记》课 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狱中杂记的原文及译文

狱中杂记的原文及译文狱中杂记的原文及译文狱中杂记的原文及译文【原文】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中。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
其骈死者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
而无辜者乃至此。
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
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
倘举旧典,可小补也。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狱中杂记翻译在线文言文

吾自入囹圄,已三月矣。
狱中之人,皆不幸者。
或因贪污而入,或因盗贼而囚,或有冤狱而招致此境。
然虽身处困境,吾亦未尝不思之、议之。
故作《狱中杂记》,以记吾心之所想,所感。
狱中之地,狭小而阴冷。
每至夜深,寒风呼啸,狱中之人皆瑟瑟发抖。
吾每夜皆以被裹身,方能抵御寒冷。
狱中之人,皆无家可归,无亲可依。
吾思及此,不禁感慨万千。
狱中之人,各怀心事。
或思及家人,或忆及往事,或担忧未来。
吾亦如此。
每至夜深人静,吾便独坐于囚室之中,沉思往事。
吾曾有一段美好的往事,如今却如梦一般,遥不可及。
狱中之人,皆身陷囹圄,心亦囚禁。
吾每见狱中之人,皆面容憔悴,眼神黯淡。
然虽身处困境,吾亦未尝不心怀希望。
吾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获自由,回归故土。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痛苦。
吾见一囚,因贪污入狱,悔恨不已。
吾见一囚,因盗贼而囚,痛苦不堪。
吾见一囚,因冤狱而招致此境,满腹冤屈。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痛。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期盼。
吾见一囚,期盼家人能早日来探望。
吾见一囚,期盼早日出狱,重拾生活。
吾见一囚,期盼冤屈得以昭雪。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动。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信仰。
吾见一囚,信仰佛教,每日念经祈福。
吾见一囚,信仰基督教,每日祈祷救赎。
吾见一囚,信仰伊斯兰教,每日念经赞美。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敬。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才情。
吾见一囚,擅长书法,每日挥毫泼墨。
吾见一囚,擅长绘画,每日丹青妙笔。
吾见一囚,擅长音乐,每日吹拉弹唱。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悦。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品德。
吾见一囚,宽厚仁慈,关心他人。
吾见一囚,诚实守信,坚守原则。
吾见一囚,勇敢坚强,不屈不挠。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佩。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智慧。
吾见一囚,聪明才智,善于分析。
吾见一囚,智慧过人,洞察人心。
吾见一囚,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服。
狱中之人,各有各的坚韧。
吾见一囚,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
吾见一囚,身陷囹圄,依然坚定信念。
吾见一囚,遭遇不幸,依然勇往直前。
吾心中不禁为之心动。
吾自入囹圄,已三月矣。
狱中杂记_文言文翻译

余自去年秋,因事陷囹圄,至今已逾半载。
囹圄之中,虽不得见天日,然心中所感,颇多可观者。
因录之,以俟他日之览。
狱中之所见,首为狱吏之苛。
狱吏者,皆小人,视囚犯如仇雠,动辄呵斥,稍不如意,则拳脚交加。
余每思,此辈之所以为狱吏,无非欲以威势压人,以权谋取利耳。
然观其言行,亦觉可悲。
彼等不知,威势虽可一时震慑,而人心不可长久压抑。
是以,狱中之人,虽身陷囹圄,而心志不屈,反能激发其内蕴之刚毅。
次为囚犯之态。
囹圄之中,囚犯众多,有富贵者,有贫贱者,有才子,有愚夫。
然而,无论何人,皆以诚相待,不以富贵骄人,不以贫贱自卑。
余曾与一囚谈诗,其人虽贫,然出口成章,吟咏之声,悠扬动听。
余问其故,答曰:“诗者,性情之抒也。
无论富贵贫贱,皆可寄情于诗,以抒发胸臆。
”余闻之,心甚敬佩。
再者,囹圄之中,亦有学之人。
余之所居,有一囚,年虽不富,然好学不倦。
每晨,必于狱中读书,不问风雨,不问寒暑。
余常往观之,见其专注之态,心亦随之而静。
余问其学,答曰:“学无止境,人生有限,唯读书可以广智,可以养性。
”余感其言,益发敬佩。
囹圄之中,亦有奇人异事。
一日,余于狱中闲逛,忽闻狱外传来歌声,清脆悦耳。
余寻声而去,见一囚于狱墙之外,手执笛子,吹奏一曲。
歌声悠扬,似有出尘之韵。
余问其故,答曰:“人生在世,难免有忧愁之事,唯有以音乐抒怀,方能排解心中之苦。
”余闻之,不禁感慨万分。
囹圄之中,虽为囚徒,然人性未泯。
有囚因家贫,无法养家糊口,乃变卖家产,以助狱中贫困之人。
有囚因患病,无人照料,其余囚犯,纷纷伸出援手,共同照料。
此等情谊,虽在囹圄之中,亦能感受到人间真情。
余于囹圄之中,虽受诸多苦难,然亦有所得。
得友,得志,得诗,得乐。
此乃囹圄之中,余之杂记也。
译文:我从去年秋天,因为一些事情被关进监狱,到现在已经超过半年了。
在监狱里,虽然不能见到阳光,但是心中所感受到的,有很多值得记录的。
因此,我记录下来,以备他日查看。
在监狱里所见到的,首先是狱吏的苛刻。
《狱中杂记》 知识清单

《狱中杂记》知识清单一、作品背景《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
方苞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在狱中他目睹了种种黑暗与腐败的现象,出狱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反映了清朝康熙年间的司法状况和狱吏的凶残贪婪,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二、主要内容1、监狱环境恶劣文中描述了监狱的狭小、拥挤、潮湿和肮脏。
许多犯人被关押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空气污浊,疾病流行。
“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2、狱吏贪赃枉法狱吏通过各种手段勒索犯人钱财。
如果犯人不给钱,就会遭受各种虐待;给钱的犯人则能得到较好的待遇。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3、司法不公司法审判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现象,无辜者被牵连入狱,有罪者却能逍遥法外。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4、犯人之间的悲惨遭遇犯人之间也存在着欺压和剥削的现象,强者欺负弱者,身体强壮的犯人能抢到较好的食物和住处。
三、艺术特色1、真实性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如实描绘了狱中种种黑暗现象,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犯人待遇的对比,如有钱的犯人能得到优待,没钱的犯人则备受折磨,突出了狱吏的贪婪和司法的不公。
3、细节描写文中对监狱环境、狱吏行为等细节的描写生动逼真,让读者如临其境。
四、主题思想1、揭露黑暗文章深刻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腐败和狱吏的残暴贪婪,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2、呼吁改革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引起社会的关注,推动司法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五、重点语句解析1、“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译文鉴赏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译文|鉴赏《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而且这篇散文记叙具体真切,富有说服力,行文简介有序,却不失生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狱中杂记》原文清代:方苞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
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
傥举旧典,可小补也。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
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
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狱中杂记一、选择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叩.所以叩:询问、叩问B.与饮食之气相薄.薄:迫C.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推恩:推行恩惠,开恩D.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表里:建立姻亲解析:D项“表里”这里意为“勾结”。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余叩所以B.矢溺皆闭其中C.或随有瘳D.文书下行直省解析:“矢溺”通“屎尿”。
答案:B3.对下列有关古代刑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极刑:这里指凌迟B.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绞缢:绞刑C.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刖:砍去双手D.惟大辟..无可要大辟:斩首解析:C项“刖”在古代是砍去双脚的刑法。
答案:C4.下列句中“或”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疾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B.蛟或.浮或没C.或.师焉,或不焉D.或.曰:六国破灭解析:A、C、D三项中的“或”均为不定指代词意为“有的人”,B项为“有时”。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B.吾辈无生理..矣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D.往岁.多至日十数人解析:A项都是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或发生。
B项古义为活的可能,今义为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古今异义。
C项古义为把……当作……,今义为“认为”。
D项古义到今义意义缩小。
答案:A6.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余叩所以..B.此所以..染者众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B、D三项意为“……的原因”,C项意为“用来……的”。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吏因以巧法。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救。
将出,日与其徒臵酒酣歌达曙。
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
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
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
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
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
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7.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意气扬扬,若.自矜诩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而刀刃若.新发于研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解析:A、B、C三项均意为“好像”,D项意为“如果”。
答案:D8.下列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B.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C.或叩以往事..无所事..,一一详述之D.居数月,漠然解析:“漠然”古义为“寂寞无聊”;今义为“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答案:D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谋故:阴谋B.吏因以巧法..巧法:利用法律条文舞弊C.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意色:神色D.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系狱:被关押在狱中解析:“谋故”意为“谋杀”。
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
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10.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B.复请之,吾辈无生理..C.止主谋..一二人立决D.其同事..者曰解析:“主谋”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C11.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无难,别具本章B.是.可欺死者,不能欺主谳者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D.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解析:A、B、D三项均为代词,意为“这”,C项是判断词。
答案:C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多潜易..之,增减要语潜易:暗中更改B.遂缚以出,不羁..晷刻不羁:不停留C.狱具..矣,胥某谓曰狱具:案件已经审判D.狱中人群..指曰人群:成群的人解析:“人群”在这里意为“人们都”。
答案:D三、课外阅读(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村落嫁娶图记[明]顾彦夫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
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
请曰:“君必为我记之。
”申请再三,遂臵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
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跨牛质矣。
”“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
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
从事迎而导之者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
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
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
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
”“去既远,又有林郁然。
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
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
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
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
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
②肩舆:轿子。
③妓:歌舞女艺人。
④茆茨:茅草屋。
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B.工.丹青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工:擅长。
答案:B14.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A.⎩⎪⎨⎪⎧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B 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报信的小孩;C 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迎亲;D 项,前一句写的是迎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
答案:C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 项与D 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答案:B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题应重点把握“家”(动词,居住)、“备”(完全、非常)、“谙”(熟悉)、判断句(也)。
(2)题应重点把握“苦”(苦于)、状语后臵句(以旦昼)、“盖”(伞)、“蔽日”(遮蔽阳光)等处。
(3)题应重点把握“而”(才)、“唯”(只有)、“或”(有的)、“须”(长胡须、有胡须)等处。
答案:(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
(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参考译文】某一年春天的二月,我去京都任锦衣卫官员。
周君拿出他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看他的神色,好像非常喜欢这村落图。
他请求我说:“您一定要为我写一篇记。
”他请求再三,我于是把图放在巾箱里带了回去。
从京城回来时已经是年末,我还不知道此图的底细(详细情况)。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他擅长画画。
他来拜访我,我拿此图询问他,说:“你懂得画,就好比我懂得书一样。
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在嫁女儿,无法准备轿子,用骑牛来代替行走。
一个老人牵着牛走,说明他重视自己的女儿,不让女儿自己驾驭牛。
妇女骑着牛就是这么回事儿。
”“而(图中)又有一个老人手持遮阳避雨的工具来护着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婚礼宜在天刚黑的时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