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合集下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水资源、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证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个可行的工程。

正文内容:1. 水资源1.1 水量充足: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大于6000亿立方米,为水利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1.2 水质适宜:长江水质较好,水源相对清洁,适合供应城市用水和灌溉农田。

2. 地质条件2.1 岩性稳定:三峡地区主要由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岩性坚硬、稳定,适合建设大型水利工程。

2.2 地质构造合理: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不存在大规模断裂和活动断层,有利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影响3.1 水库对洪水调节效果显著: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长江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保护下游城市和农田。

3.2 水库对航运的影响可控:通过合理的船闸设计和航道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航运的影响,保障长江航运的正常运行。

3.3 生态保护措施完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鱼类迁移通道、植被恢复和水质管理等,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4. 经济效益4.1 提供大量清洁能源: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4.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4.3 降低洪涝灾害损失: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降低社会经济风险。

5. 社会效益5.1 提供安全饮水: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为附近城市和农村提供安全饮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5.2 旅游和文化价值: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壮丽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

5.3 加强国家形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其建设展示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家形象。

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三峡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再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日宣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24时,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达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最高纪录,并首度成为世界上年度发电量最高的水电站。

三峡电站全年累计发电9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900多万吨原煤消耗,减少近一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每千瓦时电能对GDP的贡献按10元计算,三峡电站全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为国家带动创造了近一万亿元财富。

这也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三峡工程的业主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发展等。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范围,以及相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

二、项目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其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调节长江水流,提供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多种功能,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标和范围1. 目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功能,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运营。

2. 范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发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可行性评估1. 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质、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不利影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方面的效益。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航运能力、减少洪灾损失和增加电力供应等。

3. 社会影响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就业、移民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影响。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移民条件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五、风险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和社会调查等。

六、建设方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方案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发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建设方案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措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地理条件、工程设计、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一、地理条件1.1 水文地质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较大的水文梯度,这为水利枢纽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地质地貌条件:该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岩性坚硬,适合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1.3 气候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

二、工程设计2.1 水位调节功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备调节长江水位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并满足航运需求。

2.2 发电功能:水利枢纽配备大型水轮发机电组,能够有效利用水能发电,提供清洁能源,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2.3 船闸功能:水利枢纽配备船闸,方便航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三、经济效益3.1 水资源利用效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支持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3.2 能源产出效益:水利枢纽的发电功能可以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交通运输效益:水利枢纽的船闸功能可以提高航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环境影响4.1 水库蓄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会导致水库蓄水,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水库调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水轮发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枢纽的水轮发电对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建设鱼道和采取保护措施,可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3 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水利枢纽的建设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的三峡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1.2 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宜水利工程建设。

1.3 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水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2.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满足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需求。

2.2 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2.3 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显著,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生态环境及社会影响3.1 水利枢纽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生态补偿和保护措施进行调节。

3.2 水利枢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需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

3.3 水利枢纽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四、工程技术及安全保障4.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项复杂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可行性。

4.2 水利枢纽的安全保障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4.3 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应科学规范,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可行性分析及建议5.1 综合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5.2 建议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影响评估和管理。

5.3 水利枢纽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和安全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愿本报告对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巫山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考虑。

二、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发电站等组成。

该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上游地区的洪水问题、提供水电能源、改善航运条件等。

三、技术可行性1. 工程设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采用了先进的工程设计方案,结合了国内外的经验和技术,确保了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施工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适宜工程施工,有利于工程发展和质量控制。

3. 水电发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发电站具备良好的水电发电条件,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四、经济可行性1. 投资回报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投资庞大,但通过对水电发电、航运和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评估,估计可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2. 经济增长: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增加,对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3. 节约能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水电发电能够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五、环境可行性1. 生态保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 水质改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状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3. 水资源管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对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社会可行性1. 航运改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提高航运效率,促进区域贸易和物流发展。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

三峡工
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
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3.93×1010m3,水库面积1084km2。

它是一个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
段防洪标准由大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水电站是枢纽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电站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l05kW,总装机容量为1.82×l07kW,年均发电量8.468×1010kW?h。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
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峡水库显著改善了宜昌至重庆660km的长江航道,航道的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
约1×107t提高到5×107t,运输成本降低35%~37%。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的有效尺寸为280m×34m×5m (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研究性学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调查研究认识到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高了自己搜集资料能力,从地理角度综合分析认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一、基本情况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
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二、地理位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
—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
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8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三、修建历史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大坝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工程,耗时12年,总投资近1000亿人民币,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是人
力改造自然的象征。

四、主要功能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功能,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功能。

(一)防洪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发电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

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三峡电站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三)航运
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

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有7000万吨左右。

自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以来,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
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五、环境效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还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亿吨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尘、废渣,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

同时,三峡工程还可以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鳍豚和其他鱼类安全越冬。

而且,三峡库区水产养殖业日益发达,三峡大坝和库区都是旅游的热点。

三峡大坝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六、不利影响
(一)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二)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

三峡库区的史无前例的大移民,一大批工厂企业也进行大搬迁,各类问题丞待解决。

(四)地质灾害问题
尽管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解决库区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交通安全起到了不容质疑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