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枢纽

合集下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水资源、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证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个可行的工程。

正文内容:1. 水资源1.1 水量充足: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大于6000亿立方米,为水利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1.2 水质适宜:长江水质较好,水源相对清洁,适合供应城市用水和灌溉农田。

2. 地质条件2.1 岩性稳定:三峡地区主要由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岩性坚硬、稳定,适合建设大型水利工程。

2.2 地质构造合理: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不存在大规模断裂和活动断层,有利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环境影响3.1 水库对洪水调节效果显著: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长江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保护下游城市和农田。

3.2 水库对航运的影响可控:通过合理的船闸设计和航道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航运的影响,保障长江航运的正常运行。

3.3 生态保护措施完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鱼类迁移通道、植被恢复和水质管理等,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4. 经济效益4.1 提供大量清洁能源: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4.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4.3 降低洪涝灾害损失: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降低社会经济风险。

5. 社会效益5.1 提供安全饮水: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为附近城市和农村提供安全饮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5.2 旅游和文化价值: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壮丽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

5.3 加强国家形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其建设展示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家形象。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 航运
三峡工程将大大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三峡水库建成 后,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的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 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 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敢想敢干的三峡精神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大协作精神和社会义大协作精神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谱写了库区移民舍小家、为 国家,无私奉献的宏伟篇章,从而创造出被人 们赞颂的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 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 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精神。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二、三峡地理位置图
三、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目前是世 界上最大的水利枢 纽工程,枢纽主要 建筑物有大坝、水 电站、通航建筑物 等三大部分组成。
• 防洪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调蓄,可 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 到100年一遇,保障荆江河段的安全。并增加武 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长江中下游12.5万 平方公里平原地区的人民免除洪水威胁。

八年级上册的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三峡知识点三峡是长江上重要的水利枢纽和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电力工程。

八年级生活与技术课程中,会涉及到三峡的许多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三峡水利枢纽1. 三峡工程的作用及特点三峡工程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拥有发电、航运、水利防洪等综合效益。

它由大坝、电站、船闸等设施组成,具有综合效益显著,对保护下游沿岸城市的安全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三峡工程也存在着生态问题,比如水质变差、鱼类数量减少等。

2. 三峡大坝和电站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高度达181米,长度达2300米。

它被设计成了八成弯、两成直,比较适合长江流域的地形特点。

三峡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总装机容量达22500兆瓦,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清洁电力。

3. 三峡船闸三峡船闸是用于将船只从上游升降到下游水平面的工程,共有五级,总升降高度达113米。

它能够带动与加速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缩短物流时间,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三峡风景区1. 三峡旅游区的优势三峡不仅是一个水利枢纽,也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

三峡的优势在于季风气候、独特的地形和因水而生的生态环境。

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三峡主要景点三峡旅游区内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比如长江大峡谷、瞿塘峡、巫山小三峡等。

其中,长江大峡谷是三峡的核心景区,风光绝美,被誉为“长江第一峡”。

3. 三峡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三峡旅游区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有着大量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游客在游览三峡的时候,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水景,还可以观赏到众多珍贵动植物,比如长江江豚、镇江野豹等。

三、三峡文化1. 三峡历史文化三峡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区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峡及其周边地区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表明,三峡地区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地理条件、工程设计、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一、地理条件1.1 水文地质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较大的水文梯度,这为水利枢纽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地质地貌条件:该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岩性坚硬,适合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1.3 气候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

二、工程设计2.1 水位调节功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备调节长江水位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并满足航运需求。

2.2 发电功能:水利枢纽配备大型水轮发机电组,能够有效利用水能发电,提供清洁能源,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2.3 船闸功能:水利枢纽配备船闸,方便航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三、经济效益3.1 水资源利用效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支持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3.2 能源产出效益:水利枢纽的发电功能可以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交通运输效益:水利枢纽的船闸功能可以提高航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环境影响4.1 水库蓄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会导致水库蓄水,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水库调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水轮发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枢纽的水轮发电对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建设鱼道和采取保护措施,可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3 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水利枢纽的建设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可行性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理环境分析1.1 长江水系概况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水系复杂且水量丰富。

分析长江水系的地理特点、水量分布和水质情况,对于评估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三峡地区气候特点三峡地区气候多变,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分析三峡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于预测洪水频率和水库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1.3 地质构造分析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隐患。

分析地质构造对于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利工程设计2.1 水库容积计算根据长江流域的洪水特点和水库调度要求,对三峡水利枢纽的水库容积进行计算,确保其能够满足洪水调度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

2.2 水闸设计三峡水利枢纽的水闸设计需要考虑水流量、水位变化和船舶通行等因素,确保水闸的稳定运行和安全通行。

2.3 输电系统设计三峡水利枢纽需要建设大规模的发电设施,因此输电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对于电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效益评估3.1 水利枢纽对洪水防治的贡献通过对三峡水利枢纽的洪水调度和防洪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对于减少洪灾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经济效益。

3.2 水利枢纽对航运业的影响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对于航运业的影响,包括船舶通行能力、运输成本和航运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3.3 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评估三峡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包括发电量、电力供应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

四、环境影响评估4.1 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库蓄水后的生态改变、野生动植物迁徙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评估。

4.2 水利枢纽对水质的影响评估三峡水利枢纽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包括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分析。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的三峡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1.2 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宜水利工程建设。

1.3 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水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2.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满足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需求。

2.2 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2.3 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显著,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生态环境及社会影响3.1 水利枢纽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生态补偿和保护措施进行调节。

3.2 水利枢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需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

3.3 水利枢纽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四、工程技术及安全保障4.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项复杂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可行性。

4.2 水利枢纽的安全保障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4.3 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应科学规范,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可行性分析及建议5.1 综合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5.2 建议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影响评估和管理。

5.3 水利枢纽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和安全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愿本报告对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标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度、防洪减灾和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可行性角度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明确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地理条件分析1.1 位置优势: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节点。

1.2 气候条件: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

1.3 地质条件:经过地质勘探和评估,该地区地质稳定,适合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水资源调度分析2.1 防洪能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备强大的防洪能力,可以有效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保护沿岸城市和农田。

2.2 调水能力:枢纽拥有大规模的调水能力,可以调节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

2.3 水质保护:枢纽在调度水资源的同时,注重水质保护,采取科学措施减少水污染,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防洪减灾分析3.1 洪水控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对长江流域的洪水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洪水对沿岸地区的破坏性影响。

3.2 灾害预警:枢纽配备先进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预警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 灾后恢复:枢纽在发生洪灾后,能够迅速调度水资源,协助受灾地区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发电能力分析4.1 大规模发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具备强大的发电能力,可以满足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4.2 清洁能源:水电是清洁能源的代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3 经济效益:水电发电的成本相对较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发电能力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五、可持续发展分析5.1 生态保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水利枢纽的地理条件、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文内容:1. 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水资源的调配和运输。

1.2 地质条件:经过专业地质勘探,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3 气候条件: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2. 水资源利用2.1 水库调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通过调节水库水位,实现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解决干旱和洪水等水灾问题。

2.2 发电利用: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充分利用长江水流的动力,发电能力巨大,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2.3 水资源供应: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提供大量的水资源供应,满足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3.1 生态补偿: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生态补偿、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3.2 水生态保护: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合理调节水库水位,保护沿岸湿地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3.3 水质保护:水利枢纽建设将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

4. 经济效益4.1 发电收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发电收益,为国家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2 航运发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长江航运能力,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4.3 水资源利用效益:水利枢纽建设将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5. 社会效益5.1 水灾防治: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效防止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2 旅游产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为周边地区带来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1.1.1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干流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长度为4512km,占全江总长度的70.9%,流域面积100万km2。

集水面积大于5×104km2以上的大支流在其左岸汇入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右岸汇入的有乌江等。

奉节以
下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翟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悬岩峭壁,江面狭窄,水流湍急,险滩密布。

湖北宜昌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长度为955km,占全江总长度的15%,流域面积68万km2。

自枝城以下,即进入中下游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缓,
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并与众多大小湖泊相连。

汇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汉江;
南岸有清江,洞庭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水系的赣、抚、信、饶、修
五水。

全流域水量丰沛,折合单位面积年产水量约53×104m3/km2,是全国平均
的2倍,水量年内分配相对均匀而且稳定。

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度为896km,占全江总长度的14.1%,流域面积12万km2。

汇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
北岸有巢湖水系,淮河的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流入长江。

1.1.2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43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10亿m3。

三峡水库长度为570km~650km,水面平均宽度仅 1.1km,属河道型水库,库容系数不足4%。

三峡工程主要特征参数见表2-1。

表2-1 三峡工程特征参数表
项目特征值备注正常蓄水位175m 初期156m
汛限水位水位145m 初期135m 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m 初期140m 总库容393亿m3 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
防洪库容221.5亿m3 / 兴利调节库容165亿m3 /
百年一遇洪水
最高库水位166.9m 初期162.3m
最大下泄流量56700m3/s 初期56700m3/s
千年一遇设计
洪水
最高库水位175m 初期170m
最大下泄流量69800m3/s 初期73000m3/s
校核洪水(万年一遇加10%)
最高库水位180.4m / 最大下泄流量102500m3/s /
三峡电站
装机容量22500MW
单机700MW:左岸14台、
右岸12台、地下电站6
台,2台50MW机组最大水头113m 初期94m
最小水头71m 初期61m
保证出力4900MW 初期3600MW 电站保证率95% 初期97%
多年平均发电量≥900亿kWh /
船闸
类型双线连续梯级五级船闸/ 过闸船队吨位万吨级船队/ 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主体工程开工;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蓄水,6月10日蓄水到135m,进入围堰发电期;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进入初期运行期;2008年,三峡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
汛后进行了175m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至172.8m;2009年9月,三峡枢纽三期工程通过验收,除升船机外,初步设计中的各项目已全部完成,汛末从9月15日开始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至171.43m;2010年,三峡水库从9月10开始继续进行试验性蓄水,10月26日成功达到正常蓄水位175.0m。

三峡水利枢纽是一个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项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
工程。

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两岸地区的防洪标准将可以提高到百年一遇,减轻长江中下游洪水淹没损失和对武汉市的威胁,并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
件;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中、华东地区提供可靠廉价的电能,每年约替代
原煤4000~5000万t;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km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通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提高到5000万t,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同时,因三峡水库的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提高到5000m3/s以上,将大大改善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

另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1.2三峡水库大坝质量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大坝、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升船机、左岸电站厂房、右岸电站厂房、地下电站和茅坪溪防护大坝等建筑物。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坝轴线长为2309.5m。

泄洪坝段居河床中部,两侧为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茅坪溪防护工程是对水库右岸支流茅坪溪流域淹没
区进行保护的工程,由防护大坝和茅坪溪泄水建筑物组成。

茅坪溪防护坝与三峡大坝共同挡水,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与三峡大坝一致。

三峡水库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校核。

电站厂房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2008年,三峡水利枢纽所有泄洪设
施投入正常运用,泄流能力达到正常运行设计标准。

经国务院专家组验收,三峡
枢纽主体工程质量总体优良,具备了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同时长江干堤经过除险加固,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2010年7月16日后,三峡坝址上游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三峡水库于7月20日迎来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0000m3/s(与1877年以来的宜昌水文站实测资料相比为第三大洪峰:1896年71100m3/s、1981年70800m3/s),水库控泄40000m3/s,最高蓄水位为158.42m,下游沙市水位没有超警戒水位,枢纽建
筑物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测值均在设计范围内,枢纽工程运行安全正常。

2011年4月,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进行了第23次质量检查。

专家组认为,三峡大坝和茅坪溪防护坝运行稳定,电站厂房、水工
建筑物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船闸运行实现了安全、高效、畅通的目标。

2010年汛末成功实现了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表明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通航、供
水等功能全面达到设计要求,枢纽工程大坝、厂房、船闸等接受了高水位运行的检验。

1.3三峡水库的运行管理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以大型水电开发和运营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国际一流。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具体负责实施梯级枢纽(三峡—葛洲坝)的运行调度与通信管理。

根据水利部水函[2001]106文件、国三峡委发办字[2003]5号文件及相关调度规程的规定,三峡水库防洪调度需服
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调度指挥和监督管理,三峡集团公司负责防洪调度命令的执行、梯级枢纽的抢险、安全检测等工作。

每年汛期,三峡集团公司均成立由有关防汛、设计、航运等运行管理单位组成的调度协调领导小组,分工负责防汛、发电、航运、泥沙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图2-1 三峡水库流域示意图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