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合集下载

中国超级工程施工难度排名

中国超级工程施工难度排名

中国超级工程施工难度排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复杂地形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壮举的工程项目。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程建设也日益壮大,从跨海大桥到高速铁路,从高楼大厦到水利工程,无一不展现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

其中有些工程项目被称为“中国超级工程”,他们规模宏大、难度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时间的施工才能完工,堪称代表着中国现代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超级工程,并给出一个施工难度的排名。

一、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由三座大坝组成,分别是长江大坝、巴东大坝和瞿塘峡大坝,由其所形成水库的水位高度达到175米,装机容量为2千兆瓦。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水电和航运的双重功能,具有防洪、发电、通航和灌溉等多种功能。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的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工程项目位于长江干流,对施工周期和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该地形复杂多变,加上长江水位变化大,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再者,由于长江三峡地处东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变化较大,施工条件十分恶劣。

综上述,长江三峡工程的施工难度是极高的,堪称中国最难的超级工程之一。

二、青藏铁路工程青藏铁路工程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西藏自治区的一条高原铁路,全长1956公里。

该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难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奇迹。

该工程通过喜马拉雅山脉,穿越了450多个山洞,130多个桥梁和680多个涵洞,是全国雪域高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铁路工程的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由于该地处海拔高,气温低,氧气稀薄,施工人员在工程过程中很容易因缺氧而出现高原反应。

二是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波动大,频繁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三是青藏高原雪线较长,冰雪覆盖期长,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水利水电工程排名

水利水电工程排名

水利水电工程排名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能源开发和供水的工程,包括水电站、水库、河道治理、引水工程等。

水利水电工程的排名是评价不同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根据工程规模、投资额、效益、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排序。

下面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排名较高的项目。

一、全球排名前列的水电站1. 三峡水电站(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发电量约为1.1万亿千瓦时,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水电工程树立了新的标杆。

2. 坝址:洞庭湖坝(中国)、大坝:伊班巴(巴西)、罗克福尔斯(美国)二、全球影响力较大的水利工程项目1. 卡塔尔塔揽水泵站(沙特阿拉伯):该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水泵站之一,可以解决半岛地区的淡水供应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亚琛水道工程(德国):该工程是欧洲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莱茵河与沃梅河之间的运河,通过调节水位解决了德国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国内水利水电工程排名1. 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该工程通过引水方式,解决北京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被誉为中国水利史上的重大工程。

2. 乌鲁木齐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是解决该地区供水问题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当地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该工程是中国自北方引水,向江苏、山东等东部地区供水的重大水利工程,解决了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困境。

四、近年来新兴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1. 云南普洱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普洱市,是一座大型水电站,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

2. 青藏铁路水电站:青藏铁路上的水电站能够满足铁路运营所需的能源,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和灌溉水资源。

3. 首都国际机场西南区国际环保园供热工程:该工程利用地下水循环式供热系统,为北京首都机场西南区提供清洁高效的供热服务。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排名是根据项目的大小、投资、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其中包括国际上的重大项目和国内的重点工程。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排名情况介绍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排名情况介绍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排名情况介绍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排名,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排名,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排名一:三峡概况: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均居世界之最。

电站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加上两台5万千瓦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总工期17年。

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截至2014年年底,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其中,三峡电厂去年发电量达988.19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排名二:伊泰普概况:伊泰普大坝建在流经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之间的巴拉那河上,全长7744米,高196米。

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是世界上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巨型水电枢纽工程,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也由两国均分。

该水电站于1975年开始建设,1991年建成。

目前,伊泰普水电站共有20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

效益:发电是伊泰普水电站最重要的效益之一。

自建成以来,伊泰普水电站已在巴西和巴拉圭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巴拉圭全部用电需求,还能供应巴西全国30%以上的用电量。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米纳斯吉拉斯等主要工业区38%的电力来自伊泰普水电站。

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排名三:溪洛渡概况: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又一世界级巨型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上,也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开展了水坝建设。

本文将从古代水利工程开始,梳理中国水坝发展史。

古代水利工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的水坝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增加农业产量。

其中最著名的水坝是位于黄河下游的都江堰和蒲团堰。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通过修建水坝和渠道,将岷江的水引入成灌溉用水,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水坝的兴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民对水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在20世纪开始大规模修建水坝。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水坝建设的高峰期。

首个大型水坝的修建是在1954年开始的三峡水库工程。

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位于长江中游。

它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发电和航运。

三峡水库的建设经历了多年的规划和论证,最终在1994年动工,2003年开始蓄水。

三峡水库的建设对改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三峡水库,中国还修建了许多其他大型水坝。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为了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如龙羊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和银川水库等。

这些水库不仅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还可以发电和供水。

21世纪的水坝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在21世纪继续大力发展水坝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水坝项目是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缺水的问题。

该工程通过修建一系列水坝和引水渠道,将长江和其他南方河流的水引入北方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国还在西部地区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如青藏高原的昆仑山水电站和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等。

水利工程施工难度排名

水利工程施工难度排名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难度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要求等。

以下将根据这些因素,对水利工程施工难度进行排名:1. 引汉济渭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将汉江的水引入渭河,以解决陕西地区的缺水问题。

该工程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如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单机连续掘进、长大支洞施工难度世界罕见等。

此外,工程涉及的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攻克复杂地质难题,施工难度极高。

2. 银屯—凡平隧洞银屯—凡平隧洞是百色水库灌区工程中的最大控制性工程,全长2251米。

该隧洞所经区域地质松软,围岩强度低且破碎,洞内渗水严重,施工难度系数大。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采用悬臂掘进机开挖技术,克服了隧洞开挖的难题,使工程进度加快,施工质量和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3.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

该工程全长490.33公里,施工过程中需穿越14条发育断层以及下穿雷州青年运河等河道,施工难度极大。

4. 凉山州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凉山州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中的太和隧洞全长12.077公里,是该工程中最长的隧洞。

施工难度主要源于地质复杂、破碎裂隙多、地下水丰富及特定的昔格达地层和断层破碎带。

为提高施工效率,采用了长隧短打的方法,在隧洞一侧创建了4个施工支洞,将隧洞分成5个施工段,增加了作业面数量。

5. 李家岩水库大坝填筑工程李家岩水库大坝填筑工程是国家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成都市崇州市。

该工程大坝高达123米,总库容达1.71亿立方米。

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复杂现场条件、高环保要求、施工难度、地质灾害等挑战,如合理规划填筑顺序、维护运输道路、双班24小时作业以及运用无人驾驶碾压等四大核心技术。

6. 世界最高面板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在建最高面板坝,面板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预计使用混凝土总量为12万立方米。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成败原因及利弊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成败原因及利弊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其成败原因及利弊(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1002班吴辉学号201008020210)摘要:通过三门峡和都江堰的比较,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三门峡和都江堰的利弊,看到其本质,反思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积累经验,扬长补短,造福子孙后代关键字:三门峡;都江堰;原理;原因;利弊引言黄河常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又被称为“黄金河流”。

然而黄河又是一条水旱灾害严重的河流,从公元前602 年至1949 年的2500 多年间,黄河决溢了1590 余次,改道26 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领导人对治黄非常重视,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重大措施。

本文回顾了三门峡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的历史及建设过程中运用的科学原理,并反思其经验教训。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迷狂欢呼的水库。

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

关于它“利弊”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领导层意气风发,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圣人出,黄河清”,就是那时要干的一件大事儿。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

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

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1957年4月13日,工程开工兴建;1958年12月截流成功;1960年9月基本建成;大坝一下子就建成了,但它的作用就真的达到了它预期的设计和功效吗?能够将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全部解除,将经水坝泄出的黄河水变成清水,清水冲刷下游河床,最终将黄河这条"地上河"变成"地下河”吗?事实证明了这一切,大坝基本建成后,于1960年9月至1962年3月为蓄水拦沙运用期,最高蓄水位达332.58m,水位高于330m的时间有200天。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在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灌溉问题,还包括了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水利工程。

一、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连接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了七个省份。

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建,成为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运的需求,还起到了防洪的作用。

二、都江堰都江堰是位于四川省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奇迹”。

这项工程始于公元前256年,由蜀国时期的君主李冰主持建设。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灌溉和防洪问题。

通过灵活地运用水利工程技术,都江堰成功将岷江水引入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农业区域。

三、龙门水闸龙门水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初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龙门水闸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珠江的水位,防止洪水灾害。

这项古老而精密的水利工程,通过在河道上设置水闸,实现了涨落潮水和洪水的有效控制。

四、渠津工程渠津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被称为古代中国的“水利长城”。

该工程建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86年,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大规模治理淮河洪水的水利工程之一。

渠津工程主要通过修建堤坝和疏浚河道来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有效地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五、西湖水利工程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古代的西湖水利工程是中国人民为了治理湖泊周围的湖泊而建设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起源于公元前726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主要通过修建水闸和运河来解决湖泊周围的水循环问题,使得西湖水域的水位得以调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众多而且多样化,涵盖了灌溉、防洪、航运等不同方面。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成败原因及利弊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成败原因及利弊

论三门峡与都江堰--其成败原因及利弊(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1002班吴辉学号201008020210)摘要:通过三门峡和都江堰的比较,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三门峡和都江堰的利弊,看到其本质,反思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积累经验,扬长补短,造福子孙后代关键字:三门峡;都江堰;原理;原因;利弊引言黄河常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又被称为“黄金河流”。

然而黄河又是一条水旱灾害严重的河流,从公元前602 年至1949 年的2500 多年间,黄河决溢了1590 余次,改道26 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领导人对治黄非常重视,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重大措施。

本文回顾了三门峡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的历史及建设过程中运用的科学原理,并反思其经验教训。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迷狂欢呼的水库。

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

关于它“利弊”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领导层意气风发,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圣人出,黄河清”,就是那时要干的一件大事儿。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

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

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1957年4月13日,工程开工兴建;1958年12月截流成功;1960年9月基本建成;大坝一下子就建成了,但它的作用就真的达到了它预期的设计和功效吗?能够将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全部解除,将经水坝泄出的黄河水变成清水,清水冲刷下游河床,最终将黄河这条"地上河"变成"地下河”吗?事实证明了这一切,大坝基本建成后,于1960年9月至1962年3月为蓄水拦沙运用期,最高蓄水位达332.58m,水位高于330m的时间有200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说明中国古代和现代生态思想和运用生态要素方式的区别,评价两个工程的生态效应和效益。

答:
1)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共同构成。

都江堰成功地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泻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使岷江的水利资源充分的得到利用。

鱼嘴: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最后在江中形成一条绿色的大鱼,终于把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二江。

鱼嘴的灌溉、防洪效应:在修建时,故意使外江的河床稍微高于内江。

外江是排洪的河道,内江则是负责成都平原灌溉任务的干渠。

枯水季节时水流量不大,水流在经过鱼嘴前面的弯道后,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主流60%的水直接进入内江,这时进入外江的水流量只有40%。

这样才能保证平原上灌溉用水的需要。

洪水季时,岷江的水位明显升高。

巨大的水流来到鱼嘴前的弯道这里形成巨大的旋涡。

受离心力的影响,主流约60%的水被甩进外江,此时内外江的进水的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只进入40%的水量。

成都平原则不至于受到洪水的威胁。

因此,不管是洪水还是枯水季节,都江堰鱼嘴都能象现代化的节制阀一样,起自动调剂水流量的作用。

鱼嘴的排沙效应:鱼嘴建立在大弯道的下
面,外江处于凸岸进水的位置,而内江处
于凹岸进水的位置。

当洪水季节来临,水
流是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到达大弯道时,不
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旋涡。

此时含沙量大,
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60%
的主流一起直冲入外江,而轻而浮面的表
层清水进入旋涡后被离心力甩到了下层,
冲向凹岸,也就是内江。

这样进入内江的
泥沙已经很少,只有20%左右。

飞沙堰:是内江的泻洪道。

它上距鱼嘴700
米,下离宝瓶口200米。

高度与宝瓶口进
水刻度13划齐平。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内江
泻洪排沙。

宝瓶口:是玉垒山的末端活生生凿出来的一个梯形引水口,边坡很陡,坡上有进水刻宝瓶口长有40米,底部宽17米,水面宽度枯水季节时是19米,洪水季节时是23米。

飞沙堰和宝瓶口的第二次排沙效益:经过鱼嘴分流后进入内江的岷江水,流到飞沙堰这个位置时,在飞沙堰的对面遇到了第二个弯道,形成又一个弯道环流。

加上宝瓶口凿出的离堆阻住水流,一部分水流回涌,夹带大量泥沙的底层重水再度被翻到表层,翻越飞沙堰,泻入外江,内江多余的水和泥沙就在这里被排走。

剩下的清水则直接冲向离堆,经宝瓶口流向成
都江堰的生态效应:
不得不说都江堰是人类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瑰宝,它运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的珠联璧合,充分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多层次的弯道环流,达到无坝分水、自动控制水流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的效应。

都江堰的效益:
除了显而易见的生态效应外,都江堰航运的便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成都成为蜀地的交通中心,虽在现代,水运的作用降低,但都江堰作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在成都旅游业上有促进的效益。

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主体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坝,为砼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孔尺寸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3000吨的客货轮。

承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方式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1、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度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3、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1]
3)比较都江堰以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时间最能检验建筑工程是否合理实用,特别是要考虑复杂丰富河流水文特征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瑰宝,经历了漫漫两千年的时间检验,如今依然能发挥其分水、排沙、减洪的效用,着实体现了都江堰的伟大。

三峡工程为现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的效益上,作用非凡。

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捷效益方面,两个水利工程都是成功
但相距两千年的水利工程还是存在差别。

在工作效益方面,三峡工程“所担任务”要大于都江堰,即服务半径比都江堰大许多。

在工作难度方面,都江堰所在岷江为长江的一条支流,三峡工程所在的长江的水文特征更为复杂,给长江工程所造成的难度较都江堰大许多。

由此也能体现出现代工程施工技术比古代远远进步了许多,为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利理论支撑,也更丰富、复杂的多。

在对原有自然现状的改变方面:由于古代工程施工的技术不足,以及当时崇拜自然的社会文化,都江堰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较小,因而在对自然的影响也不大又能获得对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效应,高超的治水手段,历经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仍能服务人类,这是其最伟大的地方。

而三峡工程在其建造时,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到了45%。

因为当三峡蓄水完成后,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

在蓄水后,流水变为静水,其自净能力降低,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

并对当地的地质、气候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三峡工程对自然的改造是巨大的。

对其的利弊比重判断还应由时间来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