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大二下学期 必考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大二下)

古代汉语名词、简答(大二下)

古代汉语总结名词解释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交韵: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韵部: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于同一个韵部。

古韵: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合韵:是临近的韵互相通押。

分两种情况:一是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二是韵母近似通押。

古韵三十部:王力先生把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三类,即阴声韵(无韵尾或元音收尾的)、阳声韵(鼻音收尾的)、入声韵(塞音收尾的)。

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36字母:实际上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溦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五音:是音韵学中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术语,指的是唇,齿,舌,牙,喉。

七音:是音韵学中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术语,指的是牙,舌,唇,齿,喉,半舌音,半齿音。

古无轻唇音:这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研究成果之一。

指的是上古只有“帮滂并明”,没有“非敷奉微”四个声母,换句话说,中古的“非敷奉溦”四个声母是从“帮滂并明”中分化出来的。

古无舌上音:这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指的是上古只有“端透定”三个声母,换句话说中古的“知徹澄”从上古“端透定”分化出来的。

娘日二母归泥:这是近代学者章太炎对于上古声母研究成果。

意思是说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是归入泥部的。

正义(疏):古书注解术语。

唐代出现的一种新注解,不仅对书作注而对书作说。

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

之为言:古书注解术语,使用这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古代汉语大二下

古代汉语大二下

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事迹、社会重大变化十表:历代世系、列国关系、职官更迭八书: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三十世家:王侯外戚七十列传:事迹可传或行状可序的人物2、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义和月御:望舒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金星:明星(太白)。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木星:岁星,岁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填星**注意:先秦古籍中的水——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火——恒星中的大火4、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5、兄弟不和睦、亲朋久别不能重逢比喻为参辰、参商6、三垣(yuán):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7、北斗: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组成斗身: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杓)8、正月立春春水(节气+中气)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9、朔:每月第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10、日出:旦早朝晨日入:夕暮昏晚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认定太阳正中:日中将近日中:隅中太阳西斜:晷隅中、日中、日晷、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昧旦(昧爽)11、夏历、殷历、周历,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也叫三正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12、人日:正月初七日(鸡狗猪羊牛马人)上元(元月元宵):正月十五花朝:二月十二日,又叫百花生日上巳:三月初三浴佛节: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的生日冬至:节气的起点13、乐律的五声(五音):宫商角徵羽(12356)(角:jué徵:zhĭ)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律吕:律——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吕——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14、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各部首长:尚书、侍郎(副)部下设司,司的首长:郎中、员外郎(副)15、科举考试(1)乡试——中举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2)会试(礼闱、春闱)——中举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员(3)殿试——中举称进士。

王力古代汉语大二下学期期末试题

王力古代汉语大二下学期期末试题

王力古代汉语大二下学期期末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4、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父子,猛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又名鸧鹒。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古代汉语通论考点论述题: (必考的)1。

分开和合并(P544)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

拿上古三十六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徹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

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于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

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老师说此段话不需理解,只要背下来即可)2.词类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的現象.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一)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1。

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動詞指某些名詞臨時轉化詞義取得動詞功能的現象。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

”2. 形容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但不像名詞作動詞那樣普遍.《國語·吳語》:“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

"3。

數詞用作動詞數詞用作普通動詞一般多見於個位數.《戰國策·楚策一》:“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二)名詞、動詞作狀語;1.名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往往可以直接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和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需要借助介詞的幫助才能充當狀語的情況不同。

《左傳·莊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2。

動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除了名詞,動詞也可直接用在謂語之前作狀語。

動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韓非子·喻老》:“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古代汉语 大二下学期 必考

古代汉语 大二下学期  必考

四,综合分析:
1.《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毛亨传:贯,事也。

)!!!!!!(郑笺云: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汝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

我事汝三岁矣,会无教令思德来眷顾我。

又疾其不修政也。

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陆德明:贯,古乱反。

徐音官,复,扶又反。

税,始锐反。

比,毗志反。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郑笺云:逝,往也。

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

乐土,有德之国。

)!!!!!!(陆德明:乐音洛,注下同。

土如字,他古反。

沈,徒古反。

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郑笺云:爰,曰也。

)!!!!!!(孔颖达:“硕鼠”至“得我所”。

)!!!!!!(陆德明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

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

君非直重敛於我,又不修其政。

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於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

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

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

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

)。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大二下期末复习一、默写老子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4、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荀子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韩非子6、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

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

•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古代汉语 (大二下)

古代汉语 (大二下)

填空:1.韵母包括:韵头、主要元音、韵尾三个部分。

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2.《诗经》的用韵情况,从一章用韵的数量看,可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

3.韵脚是指一般放在句尾的诗韵。

4.从《诗经》韵脚相互举例看,大致可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三种情况。

5.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前综合各家的观点,把上古韵部分为三十部。

6.上古三十韵部中,属于入声韵有:职、觉、药、屋、铎、锡、质、物、月、缉、叶。

7.三十二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来,属于牙音的有:见、溪、群、疑。

8.从发音部位看,“日”为半齿音。

9.《广韵》的作者是宋代的陈彭年、邱雍等,这部韵书分为206韵,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10.古汉语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11.《切韵》的作者是隋代的陆法言。

12.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到现代汉语已全部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

13.我国古书注解的工作始于汉代,当时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

14.《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由汉代毛亨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仪礼》由汉代郑玄作注,由唐代贾公彦作疏。

15.一部作品注解的人很多,后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注解,称作集注或集解。

16.“章句”体的注解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就是通释全章正文的大意的。

17.《三国志》裴松之注的最大特点是:每句话的用典让人难以理解。

18.唐代《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的特点是: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的来源地考证为主。

19.《史记》三家注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0.律诗对仗的一般要求是颈联、颔联规定要用对仗。

21.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今体诗)和古体诗(古风)。

22.旧说,南宋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就是著名的“平水韵”,一般就叫“诗韵”。

23.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坳句。

大二(下)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大二(下)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人的注解(一)汉唐人的注解1.内容:汉代人注解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也有通释大意的。

唐代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重在注明典故的来源和某些词语的出处,有的重在阐明哲学思想。

2.范围:汉注从经书开始,后渐扩大。

唐人除给经书作疏外,也注子书,还为汉代以后古书做笺注。

(二)宋人的注解宋人的注解风格与汉唐大不相同。

宋人常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习称“六经注我”。

(三)清代的注解1.详尽可靠。

一些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较深的研究,注解风格为之一变,重视从材料出发,方法也有进步,所作注解大都详尽可靠,因此称为“朴学”。

2.注重校勘。

旧注中常见的术语(一)曰、为、谓之:用来释义或辨析同义词,相当于“叫做”。

被释词在后。

(二)谓: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相当于“是指”、“是说”。

被释词在前。

(三)貌、之貌:表明所解释的是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四)犹:用来说明是以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或用引申义解释本义,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不完全相同,相当于“等于说”。

(五)之言、之为言:常用于声训。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用来注音(注释和被注释字不完全同音)。

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注音兼释义;读若、读如:主要是注音,偶尔也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两个校勘术语:(1)“衍文”,指古书中误增的字。

(2)“脱文”,指脱落的字。

辞赋:作为和诗歌、散文相对的文体名称,辞赋指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辞赋名称的确立是在汉代,且以楚辞作为辞赋的源头。

辞赋的特点:辞赋最基本的语言特点是“押韵”。

押韵方式和诗歌大体一致。

所用韵部是上古韵部。

从形式看,赋具有铺陈文采,讲究辞藻,具有赡丽华美的特点。

从内容看,赋具有体物写志的特点。

咏物说理,寄托情志。

骈文:是受汉代辞赋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骈文在魏晋开始形成,南北朝成为文章正宗,唐代前期仍很兴盛,中唐以后正统地位被“古文”代替,但文献中仍有不少骈文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综合分析:
1.《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毛亨传:贯,事也。

)!!!!!!(郑笺云: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汝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

我事汝三岁矣,会无教令思德来眷顾我。

又疾其不修政也。

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陆德明:贯,古乱反。

徐音官,复,扶又反。

税,始锐反。

比,毗志反。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郑笺云:逝,往也。

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

乐土,有德之国。

)!!!!!!(陆德明:乐音洛,注下同。

土如字,他古反。

沈,徒古反。

诀,古穴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郑笺云:爰,曰也。

)!!!!!!(孔颖达:“硕鼠”至“得我所”。

)!!!!!!(陆德明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

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

君非直重敛於我,又不修其政。

我三岁以来事汝矣,曾无於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

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

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

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