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在《论语》中的用法与现代用法差异最大? A. 君子 B.贤者 C. 士人 D. 儒生答案:C2.《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诗经》的特点? A. 反映了商代社会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 B. 描绘了周朝王室的荣耀和壮丽 C. 表达了战国时期诸侯的争斗和纷争 D. 记载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答案:A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对于古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字统一 C.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D.清朝康熙时期的字典编纂答案:B阅读理解根据以下古代汉语文段回答问题:田中有禾,自旦至昧。

谁谓尔亡?自旦至昧。

昧者不明。

禾者何生?黍稷之类也。

谓黍稷之类也。

禾者既饱,黍稷既熟,独怀尔容。

谁谓尔雠,我乃大非。

尔雠我非,我生于斯。

4.上述文段中,“禾”和“黍稷”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禾代表稻谷,黍稷代表小麦和谷子。

5.上述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案:田地中有丰收的庄稼,人们感到欣慰和满足,但也有人对这种幸福产生了忧虑和嫉妒。

问答题1.古代汉语有什么独特的语法特点?答案: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包括:词序灵活,没有固定的语序规则;缺乏时态和语气的明确表示;重音唯词义;语言简练,以简洁和意象为特点。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词汇更为古老和古朴,有一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鲜少出现;古代汉语的语法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古语和文言词汇;发音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完成句子1.古代汉语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_______的内涵。

答案:经典著作2.古代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语法的灵活性,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_______。

《古代汉语》期末试卷附加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卷附加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时尚词汇的是:A. 麃(bēi)B. 鬈(quán)C. 刎(wěn)D. 鳢(lǐ)2.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颜色词是:A. 靑(qīng)、苍(cāng)、黛(dài)B. 靛(diàn)、赭(zhě)、绀(gàn)C. 藐(miǎo)、碧(bì)、翠(cuì)D. 翛(xiāo)、苇(wěi)、赅(gāi)3. 下列古代诗词中,不属于宋词的是:A. 春江花月夜B. 静夜思C. 渔家傲D. 西江月4. 以下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古代用法?A. 忧郁自然年年老。

B. 动静深相似。

C. 韶光塞巷空。

D. 不覩当年行人。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A. 曹操B. 施耐庵C. 罗贯中D. 曹雪芹二、问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形容因为过度恐慌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敌视和威胁。

2. 用古代汉语表达“感恩”和“报恩”的意思。

答案:古代汉语中,“感恩”可以用“戴德”表达,而“报恩”可以用“延宠”。

3. 请用古代汉语造句,表达“岁月静好”。

答案:岁月如矢,静好如初。

4.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墟落”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墟落”指的是乡村、村庄。

三、阅读理解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汉语的特点是词义丰富、表达方式独特,同时也有一些时尚词汇和独特的句法结构。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名著以及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回顾和巩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成果。

通过选择题、问答题和阅读理解,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补充说明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最终以教师布置的考试内容为准。

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阅读理解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北山之间,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下面是有关龙门石窟的几个问题,请阅读以下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龙门石窟位于哪个省份?
A. 北京市
B. 陕西省
C. 河南省
D. 湖北省
2.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吗?
A. 是
B. 不是
3.龙门石窟是古代的什么艺术宝库?
A. 绘画
B. 雕塑
C. 文学
D. 音乐
二、词语解释
下面是几个古代汉语词语,请解释其含义。

1.反复推敲
2.不谋而合
三、古代文学名篇
以下是古代文学名篇的句子,请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填写正确的作品名称。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作者是: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是:
四、书法练习
请根据以下古代汉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用毛笔练习写字。

1.人
2.好
五、问答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古代汉语是指哪个时期的汉语?
2.古代汉语词语与现代汉语词语有什么区别?
六、作文题
请根据下面的提纲,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短文。

提纲: 1. 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

2. 古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你对中国
古代艺术的看法。

以上是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祝你好运!。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只C. 个D. 头答案:A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子曰”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庄子》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树茂盛B. 桃花鲜艳C. 桃果甘甜D. 桃叶翠绿答案:B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工具B. 法律C. 道德D. 制度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形容的是?A. 衣服的颜色B. 头发的颜色C. 心情的愉悦D. 环境的清新答案:A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形容的是?A. 心情的愉悦B. 道路的平坦C. 心胸的宽广D. 环境的清新答案:C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指的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B. 三个人一起学习C. 三个人一起工作D. 三个人一起讨论答案:A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什么?A. 知识B. 智慧C. 认识D. 理解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荀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离骚》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之一?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拟声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最为发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A. 主谓宾B. 定语后置C. 状语前置D. 宾语前置答案:C4. 《诗经》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赋”的表现手法?A. 比兴B. 拟人C. 夸张D. 对仗答案:C5.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A. 拟声B. 比喻C. 倒装D. 对仗答案:B6. 以下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C7.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C8.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B9.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A. 之B. 而C. 焉D. 乎答案:B10.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介词?A. 以B. 与C. 在D. 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

答案:字典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许慎13. 古代汉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______、形声、转注、假借。

答案:会意14.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风、雅、颂15.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包括:平声、上声、______、______。

答案:去声、入声16.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司马迁17.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8.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表示主语的心理活动或感情19. 古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指______。

答案:以“被”为标志的被动句20. 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是指______。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对该句中“余”字的分析正确的是()o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副词,意思是“多"2.下列三句中,用作前置宾语的“安”字应是()oA.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B.既来之,则安之。

C.方此之时,尧安在?3.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A.不是B.非C.是4.甲骨文“朱”字形,采用的是()造字法。

A.象形B.会意C.指事5.()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方言》6.下面不属于构成异体字条件的是()。

A.声音相同B.意义相同C.形体相近7o “邹忌惰八尺有余,而形貌吠丽。

”该句中的通假字()oA.惰A.貌C.吠8.“师退,次于召陵”(《齐桓公伐楚》)中“次”可译为()oA.驻扎B.停?白C.动作或行为的次数9.“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左传•成公二年》)该句中“饮”指()A.饮用的泉水B.饮料C.饮水10.“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是()A.同义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C.两个单音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A.吾子与子路孰贤?B.之二虫,又何知?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颖考叔日:“敢问何谓也?”12.叙述句一般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A.动词B.动词性词组C.代词D.名词13.“随亡于荆,吴饼于越。

”(《韩非子•说疑》)关于此句表述正确的是()o Ao上述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B.两个“于”都是都只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Co “荆”和“越”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亡于荆”等于说“被荆亡”,“饼于越”等于说“被越饼”关于古白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形声。

5《论语》是集成的。

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用。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逍遥狼狈
B 逡巡披靡休祲
C 披靡辟易饥馑
D 阻隘忸怩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作揖。

C 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

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大臣强.(qiáng)谏
B 盛.(shèng)气而揖之公语.(y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老妇恃.(sì)辇而行
D 后期.(jī)年先生恶.(w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 是吾师也。

C 彼吾君者,天子也。

D 公赐之食。

9 下列句中的“者”是语气词的一句是()
A 有颜回者好学。

B 于斯三者何先。

C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10 下列四句中,用作介词兼指示词的“焉”字句是()
A 姜氏欲之,焉辟害?
B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C 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D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文字(20)
(一)写出与下列加点字相对应的古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明其关系。

(8)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2韩厥俛.定其右。

3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

4将之薛,假涂.于邹。

5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将倍殡柩,……”
6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7无纤介.之祸者。

8共.其乏困。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所对应的简体字。

(6)
驚厭猶寵衆嘗
與雖穀觀聽薦
(三)指出下列各字的组织结构(6)
心哉
鼻嘗
贱森
虎本
武叔
集锦
四、语法(20)
(一)指出下例加点字活用现象,并解释(8)
1 从左右,皆肘.之。

2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 于是梁王虚.上位。

4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6 因而贾.利之。

7 衣冠
..而见之
8豕人.立而啼
(二)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7)
1 姜氏何厌之有?
2是寡人之过也。

3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4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5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6 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7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三)指出“是”的词性和功能(5)
1) 词性:A 指示代词 B 判断动词(系词) C 形容词
2) 功能:D 主语 E 定语 F 宾语 G 介词宾语
H 复指前置宾语 I 复指句首主语 J 谓语(表示肯定,不带宾语)
K 谓语(带宾语,意动用法) L 谓语(判断句的主宾之间)
M 活用为动词,与“所”一起,构成“所”字短语
N 组成短语“是非”,充当主语或宾语
1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2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
3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4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
5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

()
6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7 吾何快于是?()
8 此必是豫让也。

()
9 是己之所是,非己之所非。

()
10 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
五、词汇与句子。

(20)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0)
1 亟.请于武公。

2 都城.过百雉。

3 姜氏欲之,焉.辟害?
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5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6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7 余病.矣!
8 赦之,以劝.事君者。

9 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10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11 孟尝君顾.谓冯谖…
12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13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14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5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1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0 愿无伐.善,无施劳。

(二)句子翻译(10)
1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2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之于水滨?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5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六、篇章阅读20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间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1 给上段话加上标点。

(8)
2 翻译上段文字。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