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小说鉴赏与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小说鉴赏与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小说鉴赏与写作技巧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描写、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人物刻画。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古代小说的重要知识点以及鉴赏与写作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关于古代小说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古代小说的鉴赏与写作技巧。

一、古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它以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风俗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思想。

根据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题材,古代小说可以分为骈文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等多种类别。

骈文小说是以骈文体来写作的小说,它借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较为庄重。

而志怪小说则以奇闻异事为题材,其中常涉及到神鬼、狐仙、僧尼等神秘的人物和事件。

传奇小说则是以虚构和奇特的情节为特点,它饱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常常描写爱情故事或英雄豪杰的传奇经历。

二、古代小说的鉴赏技巧1.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古代小说时,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了解曹雪芹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有着重要的帮助。

2.注意描写细节:古代小说通常注重描写细节,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的具体描绘,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在阅读时,要注意细致品味作者的描写手法,并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3.把握情节结构:古代小说的情节经常错综复杂,有着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在阅读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情节结构,并分析主次情节之间的关系。

同时,要关注作者对于情节的设置和铺垫,以及对于高潮和结局的处理。

4.品味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多样,他们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在阅读时,要仔细观察人物形象的刻画,理解作者对于人物的塑造意图,并思考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出色的艺术创作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进行鉴赏和评析。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和民间传统的口头文学。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传承。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口述或者手抄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兴起,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得到了极大地推动。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的碰撞,小说逐渐摆脱了对官方文化的束缚,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源泉。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古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体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2. 夸张的情节布局。

古代小说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通过充满悬念和冲突的剧情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3. 精细的人物塑造。

古代小说重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语言的细腻表达和角色的言行举止,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4. 多样的题材内容。

古代小说的题材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洞察和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 《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联袂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巅峰之作。

故事主要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起义,抗击腐败官员和拯救百姓的故事。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情节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情节知识总结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舞会前):用细节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急于去参加舞会的、 热情天真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她兴奋、 激动、焦灼不安(忙 乱中弄坏了自己的裙子) 第二部分(舞会上):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娜塔莎。写出了主人公渴 盼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美丽的自己的心态。所有 的一切是通过娜塔莎的眼睛来展现的。 第三部分(在被阿那托尔吸引之后):初享爱情的狂喜,天真的她急于 要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但又为了爱情不惜与朋友翻脸。她神态的瞬 息万变,羞涩、恼怒、慌张、决绝,都源于她对爱情的不愿意思考,除 了恋人,任何事情都不愿意考虑。





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 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 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 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 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 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 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 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 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 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 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 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 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 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 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中国小说欣赏与外国小说欣赏比较写一段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欣赏与外国小说欣赏比较写一段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欣赏与外国小说欣赏比较写一段读书笔记中西小说比较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我曾经在网上看到饶丸子先生著有一本《中西小说比较》,可惜未得一观,而喻老师的《白话小说研究》后面也有一章中西小说比较研究,对研究的方法做了一个很明晰的界定,可惜学生对中西小说的了解还是很浅薄的,之所以冒着很大的风险写这样一个大的题目,是因为我对于中西小说具体文本的解读反不及对小说理论的了解,于是只好在此根据这些理论来胡言一点对这个题目的浅见。

以后一定加强对具体文本的阅读,因为那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白己的《白话小说研究》巾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其至都是百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的,而浪漫主义的小说则是象鲁迅小说所说的更主要的受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影响,当然如果考虑到《西游记》以及《西游记》对后来的小说的影响的话,我们似乎还应该把印度佛经文学的影响计算在内。

而袁珂先生在《神话论文集-附录-中西小说比较》中则说:“吾国小说,有二大分支:其一源溯魏晋神鬼志怪之书,至唐宋之传奇文而盛,迄明清之笔记小说而衰,士大夫之小说也。

其一起于唐之变文与俗文,宋元之话本及拟话本因之,明清之讲史及章回小说文激其波涛,其势始于微末,终于宏大,影响递嬗,至今未绝,平民小说也。

”在我看来,他说的也有道理,如果将上述几种说法综合起来,也许能给中国小说的源头一个比较完善的说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单一性。

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

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

2.稳定性。

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

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东书局光绪⼗五年(1889)刻本。

下⾯是的⼩编为你们整理的⽂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考证的笔记,⼆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东济阳今店⼦乡张稷若村⼈。

⾃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百家。

以诸⽣⼊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讲说三代古⽂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清“废举⼦业”以后⼆⼗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叙谓⽆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闲话之⽐。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知录》卷⼗四“丧礼主⼈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部分举韩愈《送⽂畅序》、《送⾼闲序》和《送⽂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公《送⽂畅序》有儒名墨⾏、墨名儒⾏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谓之兼爱可乎。

⼜其《送⽂畅北游》诗,⼤以富贵相夸诱,⾄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与世俗惑溺⼈何异。

《送⾼闲序》为蓄有道⼀段,亦以利害必明⽆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进,为胜于⼀死⽣,皆不类儒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日损斋笔记》元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一卷,元代黄溍撰。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

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

他的门人金涓、王袆、宋濂、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元大德五年(1301),25岁的黄溍,被举为教官。

两年后,又举为宪吏。

可是不久,黄溍仍退隐于家,沉湎于写诗作文。

元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

提升他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监运改任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后又奉省撤监税杭州。

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能廉洁自律。

至正十年(1350)四月,黄溍年已七十有四,终于告老还乡。

他南归故里后,悠然生活在稠州乡村田野间。

但他依然勤治学,严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诗作赋,意趣不减当年。

“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其间所作之《秋怀五首》,借景抒情,表达了黄溍迟暮之年的心情,也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黄溍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著作颇丰。

据《元史》记载,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皆考证经史子集异同得失,其‘辨史‘十六则尤精于‘辨经’,如:引《史记》‘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之文,证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又引《宋实録》‘李继迁赐姓名不在真宗时,证僧文莹《湘山野録》之误,引据尤极明确,非束书不观而实仅臆断者也”、清人陈晋又对此书逐条加以考证,更为详明扎实。

今有:《日损斋笔记》,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5年版;《日损斋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万历野获篇》明代最出色的历史琐闻掌故类笔记之一,沈德符撰。

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号他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1、萌芽期—先秦两汉
2、文言小说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3、文言小说繁荣时期—隋唐五代
4、通俗小说繁荣时期—宋元
5、通俗小说繁荣时期—明代
6、古代小说的高峰时期—清代
7、古代小说的衰变时期—晚清
二、鉴赏方法
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叙事技巧与语言特色
第一章
一、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性好阴阳术数”
这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

主旨是:“发明神之不诬”,是儒家思想方术巫术道教迷信的大杂烩,鲁迅称是“半真半假的书籍”。

《三王墓》
1、艺术上具有完整地结构和丰富合理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夸张的艺术和成功的心理描写。

3、对话的叙述方式是内容更具生活片气息。

4、成功塑造了赤和侠客形象。

二、志怪小说特点:
1、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
2、曲折中反映现实
3、为后进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借鉴。

三、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
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在当时起到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艺术风格: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写人重在表现人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性格。

赏析《王子遒……》
1、文字极简约
2、句式短小却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3、情景交融,相映成趣
志人小说特点: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独特的举止和人物的只言片语,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善于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幽默机智。

第二章唐传奇成熟期
一、类型
1、以神怪梦幻为题材的一类
2、以爱情题材的一类
3、以豪侠为题材的一类。

二、艺术魅力
史才诗笔梦感侠气
三、特点
1、唐传奇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所丰富和扩大
2、结构上有六朝小说的粗陈梗概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内在丰富的较长故事。

3、情节上以从一般的风趣有致发展到叙述的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的优美故事。

4、语言由简帅古朴发展到文辞华丽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
5、表现手法由记事发展到尽幻设,即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虚构。

四、《霍小玉传》
1、主题: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接露出封建婚姻的罪恶,批判了封建门阀制度,对妓女命运的同情。

2、人物形象
(1)是沉沦在社会底层的歌妓,有特殊生活经历。

个人命运的巨大反差必然在他性格深处形成巨大的张力。

(2)痴情不痴迷,不被幸福所迷惑。

(3)通过她对命运的顽强抗争显示出她善良温柔、坚韧刚烈。

3、悲剧原因
社会原因——门阀制度
个人原因——李益的自私懦弱
4、艺术特色
(1)精于叙述和描写,化有形于无形,造成强烈的情感世界。

(2)善于烘托和对比手法
(3)故事情节曲折跌宕,结构安排精心巧妙。

(4)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5)语言辞藻华艳而又生动流畅。

第三章宋元话本小说
一、话本小说
1、宋元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2、发展:宋元话本——明末三言二拍——李渔的十二楼
3、由来:唐宋民间的说话表演的底本发展而来。

4 、体制:题目+入话+正话+篇尾
5、题材:烟粉传奇——女性婚恋
公案
朴刀杆棒——绿林好汉
神仙灵怪——志怪的延续
5、艺术特色:
(1)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完成了由文言过渡到白话的转变。

(2)情节构思曲折离奇
(3)大量穿插诗赋,有俗有雅
(4)作者多为府层文人,充满俗趣
二、冯梦龙《崔待诏生死冤家》
分析:新颖独特,没有重复,佳人才子,追慕相思的心态。

没有两性生活的庸俗描写。

1、女主角秀秀:
2、主动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果断有心机。

美丽机智。

3、敢作敢当痴情而执着
4、意志坚定顽强不屈的对封建势力进行抗争。

崔宁:懦弱木讷
市民女性野性大胆泼辣桀骜不驯坦率惊世骇俗纯真。

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2、主题:双重悲剧。

一个是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奴的悲剧,一个是有情人未能白头到老的爱情悲剧。

3、贡献:
(1)叙述了极富独创性的爱情故事。

(2)成功描绘了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

(3)争取自由,个性解放的声响。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同在。

4、小说的情节艺术:在现实情节中求其真,在幻想性情节中力求其奇,两种情节交织进行,作品呈现错综复杂的情节。

5、小说的结构:人间夫妻人鬼夫妻鬼夫妻
6、艺术特色
(1)在结构上单线纵式结构
(2)情节上细密谨严曲折离奇真幻交织
(3)语言具有独特魅力、口语化个性化
(4)特有的结构形式
三、《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在民间说唱逸闻轶事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罗贯中,标志着由话本小说阶段向唱片章回小说过度。

2、章回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哦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3、人物塑造特色
(1)特征化。

夸大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次要方面。

2、人物塑造方法
(1)出场定型(2)反复渲染(3)多用传奇故事和细节突出
(4)善用对比烘托夸张。

3、三奇三绝三品
诸葛亮——贤相关羽——名将曹操——奸雄
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
上品——德才兼备——诸葛亮
中品——有德无才——刘备
下品——有才无德——曹操
4.(1)曹操的两面性
性格特征: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
心脑狭隘又宽宏大量。

(2)诸葛亮:智绝总体上: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上晓天文,下晓地理。

塑造人物的技巧:
运用对比烘托、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通过矛盾斗争的发展,在动态中刻画人物。

即注意全局组织,又注意细节雕琢,有点右面的现实人物性格。

诸葛亮形象的悲剧性:是超群智慧,接受封建道德的绝对控制,甚至牺牲。

是道德律令限制才智的发挥的深刻悲剧。

是封建专制时代只会被盗的异化的深刻化身。

五、《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1.艺术成就:传奇式英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标志着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
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2.塑造方法:
(1)通过不同人物的出场方式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2)通过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3)在现实环境和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通过白描手法与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突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5)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精彩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6)同而不同处有辩。

六、白话小说的里程碑——《金瓶梅》
1、产生及意义;晚清社会的产物;开世情小说的先河
2、《金瓶梅》文化价值:文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价值
3、杯具意义:小说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深刻表现了十六世纪中国商人的悲
剧;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深刻的反映了晚清人欲放纵的悲剧。

4、艺术成就:从歌颂到暴露;人物性格塑造立体化;网状轮式结构;戏谑与讽刺;
语言俚俗口语化谚语方言俏皮话。

5、《金瓶梅》突出特点:人物性格塑造立体化。

(1)注意人物个性与时代生活的关系,写出人物性格的现实性。

(2)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3)注意人物的外在形态的描写与内心世界表达的关系,突出人物的独特化。

(4)注意人物塑造与环境的关系,注意通过室内陈设的描绘陪衬或反衬人物的性格。

(5)注意生活中琐事细节的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人物形象更为亲切自然(6)注意白描与传神的结合,写出人物的动态神韵。

七、《三国》与《水浒传》的比较:
(1)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2)从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3)从特征典型化到个性典型化。

三国人物单一化稳定性和谐型。

《水》每个人物都有个人的特征。

(4)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前者是以魏蜀吴三国历史为线独立但是又有交织。

后者相对独立故事连接在一个链条上。

(5)粗线条勾勒与细致的细节描写
(6)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与生动活泼的市井语言。

《儒林外史》吴敬梓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百态:
1、科举制度的迷信这牺牲者:周进范进严功生。

2、所谓名士杜慎卿赵雪斋娄三娄四。

3、理想人物:王冕杜少卿四大市井奇人
女性世界多种文化视角:1、穷士心理视角是其失意之际在女性身上以寻求精神慰藉。

2、乡村文化视角:健康活泼天真爽朗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乡土质朴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