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使至塞上中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使至塞上》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中考古诗《使至塞上》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参考答案】
1.5.8.10.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6.7.9.12.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13.1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盛唐时大诗人,字摩诘。多才多艺,音乐、书法、绘画、文学均为上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与孟浩然齐名,时称“王孟”。本诗是王维受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时所作。
【译文】
单人独乘,轻车简从,
到边疆去慰问、察看,路过属国居延。
如那随风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
如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在浩翰天际的沙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地区奇伟雄浑、广阔壮丽的景象,也描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赞扬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可贵精神。
【思路提要】
首联点明诗人出行的身份和目的。颔联以“征蓬”“归雁”自喻。颈联描绘边塞特有的雄奇景观。尾联讲明自己与守边军队相遇的情形。
【总体欣赏】
本诗前四句交代了出塞的原因和作者的情绪。诗中“单车问边”与“征蓬”“归雁”,反映出作者孤身出塞的激愤和抑郁。
在远入无际的长河尽头,如镶金般的落日徐徐而降,轮廓鲜明。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
敌兵统帅就在燕然这边防前线。
【默写易错字】
属 延 征蓬 塞 雁 胡 孤 圆 萧 候 燕
【默写强化训练】
1.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并运用比喻的句子是:,。
2.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称为“千古壮观”/被后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勾画出西北高原的特色,并暗显沙漠气候特征/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细细品味,与黛玉品评的诗句是:,。
,。
11.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微妙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导读:使至塞上作为高考语文常考诗经,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诗经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以及使至塞上同步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解:(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完整版)使至塞上中考知识点

(完整版)使至塞上中考知识点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8
D
.(2012·湖南省长沙市)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
3分)
.使:出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
“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

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维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
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

中考必背文言文《使至塞上》重点字词整理

中考必背文言文《使至塞上》重点字词整理

中考必背文言文《使至塞上》重点字词整理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⒀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⒁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中考复习-使至塞上

中考复习-使至塞上

点击进入 限时检测
国”,指诗人的使者身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征蓬出汉塞, 诗人借蓬草、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被排 归雁入胡天。 挤出朝廷后苦闷、孤寂、抑郁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感受。
颈联描写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直”
大漠孤烟直, 描写出孤烟的劲拔有力,“圆”给人温暖苍茫之感,这两个词 长河落日圆。 语生动地描写出奇特壮美的塞外图景。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
美景色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近人王国维称之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尾联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守将正在 燕然前线。写出战事紧张,流露出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之情。
【主旨大意】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 光,表达了诗人因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复杂心情。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作者是 评价他的诗画说:“
,字摩诘, ;
(朝代)诗人。苏轼曾 。”
答案:王维 唐代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单车欲问边, 首联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属国过居延。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 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是从“单车”二字暗示出来的。“属

12 使至塞上知识点

12 使至塞上知识点

12课知识点3、使至塞上一、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全诗写了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三、按原文默写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紧扣“使至塞上”。

2、既写景又叙事,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表明自己尚须继续赶路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四、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从描写意境角度: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大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浅红。

这两句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堪称“千古奇观”2 、从遣词造句:①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写出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写出诗人孤寂的情绪②孤:描绘出荒凉无边的背景上独起一股烟,烟孤独而又格外醒目的神韵。

③大:描绘出茫茫无比边的沙漠景观长:形象描绘出黄河横贯大漠,遥无尽头。

五、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这个角度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①构图上:上是落日,中是孤烟,下是长河。

近的是孤烟,远的是落日,更远的是沙漠。

空间广阔,层次丰富。

②线条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作者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形态。

③色彩上: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白色的河水,白色烽烟,色彩丰富,富于变化。

六、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过居延,自己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这句话既是实写塞上景色,也是作者以“蓬”雁“自比,游子见到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大雁北归,会引起相思之愁。

表达了诗人难言的激愤和抑郁的心情。

七、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作者对大漠雄奇壮美风光的赞美之情及思念家乡,又蕴含着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难言的抑郁孤寂之情。

5、《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贾亭西终,诗中一句一景。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诗歌讲究“诗中有画”。

写此诗时已被排挤出朝廷,前往边塞慰问,并留在边塞任职)一解释使:出使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问:慰问。

边: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一种官员名称。

借指诗人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过(经过)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北方的天空。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大漠(无边的沙漠)孤烟(指烽烟直,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关名)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官名。

这里指前线统帅)在燕然(边塞地名)。

二体裁五言律诗(格律角度)边塞诗(内容角度)。

押韵:an 韵脚:延天圆然三赏析(一)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作用:点题,交代地点(边塞)、事由(慰问将士),路途遥远。

表达孤寂感。

(2)赏析“单车”:也许不真是单人单车,目的表现形单影只,表达内心的孤寂感。

(3)赏析“属国过居延”----“属国”诗人自你。

“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并不经过居延。

表现边塞迢迢,路途遥远,烘托孤寂感。

(二)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1)作用: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更抒情(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2)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3)写作手法:借景生情。

看到征蓬归雁,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4)从颔联看,这次出使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归雁可以看出。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内容概括: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联:在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边塞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直上云霄,十分醒目。

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

《使至塞上》笔记

《使至塞上》笔记

使至塞上一、文学常识:1、解题:使,出使。

至,达。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2、体裁:五言律诗。

3、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他的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一、内容分析:1、首联:单车……居延①首联叙事,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②“单车”写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内心的孤寂。

③“问边”交代出行目的:慰问边关守军。

④“属国”指诗人自己,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2、颔联:征蓬……胡天①颔联抒情,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②既言事又写景,传递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③运用借喻,以“征蓬”“孤雁”自比(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抒情),内心抑郁、激愤,幽微难言。

3、颈联:大漠……日圆①颈联写景,运用对偶,对仗工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描绘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②“大”写出了边境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景物单调,人烟稀少;“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③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4、尾联:萧关……燕然①尾联叙事,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是实写。

②“萧关”是地名,“燕然”这里指前线统帅。

③诗人情绪高涨,有个人失意转为慷慨悲壮,体现出达观之情。

④表现边塞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的频繁。

二、主旨归纳: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艰苦凄凉的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三、名句赏析:1、赏析“征蓬……胡天”运用对偶和借喻,诗人以“征蓬”“孤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递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大雁北归是归家,自己北去却是离家,借归雁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和激愤。

2、赏析“大漠……日圆”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浑圆柔和,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及“诗中有画”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47.(2012 ?江苏省徐州市)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
是落日。(2分)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
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 这幅图画具有美。(1分)
② 美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诗人孤独、思乡(2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 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笔
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 排挤而孤独、寂寞、悲 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 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
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24.(2011 ?江苏省连云
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51.(2010 ?广西省百色市,四(一),6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3分)
(2)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_
14.示例一:“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 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 常讲 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 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 朝 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 、“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 (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 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
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至U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 雁”一词知道,这次 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 妙融入了诗人 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51.(2011 ?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 ,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