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课件

D.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课堂练习
4.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被测电阻约为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
C
电流表量程为0~0.6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选择错误,因此会烧坏电源
探索新知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分析
1.每次实验计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
每次实验计算出的结果都不相同。
2.小灯泡灯丝阻值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电压表示数增加时,阻值变大。
3.小灯泡灯丝阻值变化时电压引起的吗?
不是,是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4.本实验可不可以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减小误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小灯泡灯丝阻值会随
A.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不同
B.滑动变阻器在两个实验的作用仅是保护电路
C.两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
D.两个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在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这是电学中常见的实验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不同的元件,可进
行对应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滑动变阻器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B.将电流表、电压表的位置互换后闭合开关S、两表均无示数
课堂检测
2.某同学用如图来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电源电压为4.5V。各元件完好,
且电路连接正确。当他刚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压表的读数为4.5V,则其中的原因
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最小阻值
最有可能是
。
探索新知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物图
设
计
电
路
及
表
格
次数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教案(人教版)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3.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能够运用伏安法进行电阻的测量;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计算;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欧姆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照明电路中的灯泡,让学生思考灯泡是如何实现照明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本质。
3. 实验操作: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
4.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计算,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电阻计算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给出电阻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板书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电阻计算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作业设计题目: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源的电压。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U = IR = 10Ω × 2A = 20V。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能够运用伏安法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计算。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四章《电学》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阻的测量方法,具体涉及实验操作流程以及电阻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定义,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测量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中电流的方向控制,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每组一套上述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提问学生如何确定电阻器的阻值。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以及欧姆定律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包括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练习设计简单的电阻测量电路。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分析实验误差,探讨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
2. 欧姆定律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的电路图。
(2)计算实验中某一电阻器的阻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2. 答案(1)电路图略。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如四线法,了解其原理及优缺点。
第17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共24组)等。
【教学过程】:是指小灯泡正常发光是的电压即“额定电压”2.5V容易烧坏小灯泡。
.结合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过程,再次测量小灯泡【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测量电阻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二、实验原理:R=U/I三、实验器材:四、实验电路图:五、实验表格六、实验结论:1.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平均值。
【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本节教学设计自始至终贯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整节课从实验原理分析到实验器材的选择,再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最终到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和数据分析,都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得出,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学生设计的几个难点环节,教师巧妙的发挥主动作用,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例如实验电路设计环节,学生往往意识不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完善的电路设计进行评估分析,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验电路这一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通关讲义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

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2课时)特殊法测电阻[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 单安法1.如图甲所示是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物图,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20Ω 1A”,电源电压不变,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_(导线不准交叉);(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滑动变阻器的______端(选填“A”或“B”);(3)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x的阻值为_______Ω;调节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4)实验中,如果电压表突然损坏,小明利用剩下的器材组成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Rx的阻值,请你补充实验步骤并写出Rx的表达式(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用R表示):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记下此时电流表读数为I1;②______,记下电流表读数为I2;③待测电阻Rx=______(用已知和测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为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x、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个、电压恒定不变的电源一个、电流表一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为此,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你把小丽同学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补充完整;(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_____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____,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3)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4)得出表达式:Rx=___________。
3.小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组同学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片向左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小;______ (2)同组的小伟同学在接完最后一根导线时,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立即发生偏转,请你帮小组同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3)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______(4)完成实验后,小组同学对测量过程进行交流时,小梦说“不用电压表,再增加一个开关,也能测出该电阻的阻值。
初中物理_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学习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三、教具与媒体:(学生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子白板。
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大家回忆一下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怎样的?这三个量中如果已知两个是否可以求得第三个?欧姆定律I= U/R的变形公式有几个?一个是U=IR,一个是R=U/I,对于后者,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学生回答〖师〗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电阻只与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
所以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
2、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伏安法测电阻【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呢?【设计方案】我们只要能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
(1)如何能测出电阻的电压值?(2)如何能测出电阻的电流值?(3)欲使电阻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4)要多测几次如何才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电路的设计应该是怎样的,最后确定实验电路如下图。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U/V
I/A
R/Ω
灯泡亮度
电阻平均值/Ω
1
灯丝暗红
2
微弱发光
3
正常发光
4
【分析与讨论】
活动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求出每次的电阻值,并加以比较,看有什么发现。
1.随着灯泡亮度增强,你测出的电阻(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如果几次电阻值不同,你认为主要原因是误差吗?请说明理由。你猜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如图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是电路图和实物,电压表示数如图:
(1)在图中“○”中填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并标出“+”“-”接线柱
(2)在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在端(A或B)这样做的目的是
(3)电压表的示数是,电流表的示数是,待测电阻的阻值是。
(4)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课后反思
【进行实验】
填一填
实验注意事项:
A、连接电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连接,开关应是的
B、电压表、片移到位置。
D、注意认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入电路时,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不得反接。
活动2:连接电路,测出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将测量数据记入表中。
3.观察实验用的小灯泡,其标示的电压值是多少?
这个电压是该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达到标示值的1.2倍以上,否则会烧坏灯泡。那么为了调控灯泡的电压,实验时还需要什么器材?
4.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填一填
用表和表同时测出灯泡工作时的值和值,根据R=,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2、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电阻阻值的方法叫,所以测量导体电阻的原理是。
第3节-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R0
(2)双安法测电阻:
将电流表A1接在电阻Rx所在支
路,测出通过Rx的电流Ix;将电流
表A2接在电阻R0所在支路,测出通
过R0的电流I0.
Rx
I0 Ix
R0
(3)安阻法测电阻:
先闭合S1,断开S2,测出通过R0 的电流I0;再断开S1,闭合S2,测出 通过Rx的电流Ix.
Rx
I0 Ix
R0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下表为记录的实 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原因。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3 0.22 0.30 0.34 4.55 6.67 8.82
解析: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电阻越大。 原因: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温度升高。
3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
解:(1)实物图连接如下;
(2)电流表读数为0.4A,电压表读数为2.4V (3) RU2.4V6
I 0.4A
4.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 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 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 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4)伏阻法测电阻:
闭合开关S1和S2,记下电压表 示数U1;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 记下电压表示数U2.
Rx
U2 U1 U2
R0
(5)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将开关S接在a点,读出电流表 的示数为I,将开关S接在b点,调 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Rx = R
1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 R 的阻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 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 表的示数为 0.4 A,电阻R的阻值为 5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对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
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正确使用,电路的故障和处理方法。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自主预习案】
1测量电阻的原理、器材、电路图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实验电路图:
5、填一填
6、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 _________________ ,记下_____ 、
_的示数,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在记录几组数据。
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 算出灯泡的电阻。
7、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
设计实验:
(1)连接电路时①开关要处于___________ 状态。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
在______________ 0③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 + ”、“―”接线柱(2)先连“主电路”即由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
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注:(每个灯泡的金属口上都标
着它正常工作的电压。
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该电压值,测量时从该
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
比较计算出的几个答案,电阻的大小相同吗?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达到标示值的 1.2倍以上,否则会烧
坏灯泡。
)
进行试验
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2.5V、2V、1.5V,读出电流表的值,填入下表。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三次电阻R。
数据分析与处理:
(1)分析小灯泡的电阻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是电压越高时,电阻也越,这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的说法是矛盾的,其实影响灯泡的电阻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灯丝发光时的电压越高时,电流也越大,小灯泡的亮度也越高,即
灯丝的电阻随着_______ 的升高而_______ 0 (如果在改变电压,电流时能保持灯
丝温度一定,则灯丝的电阻仍不会改变。
)
(2)正是因为灯丝电阻在不同电压,电流下(实质是灯丝的温度不同)本
身就不同,所以,__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不同情况下的电阻计
算平均值,以得到灯丝更为准确的电阻值。
(3)而对于定值电阻的测量,贝U为了减小试验的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将各次测量的电阻求出平均值。
_________ 。
【当堂训练案】
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位于阻值最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端.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
中过大,以致烧坏有关元件•接通电源后,先通过滑动变
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
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_________________ 电压,(填“升高”或“降低”)从
而获得几组数据.
2、如图是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定灯泡电阻_ 的电路图,
)
•开关S 接触不良 •变阻器R 断路
3、如图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是电路图和实物,电压表示数如图: (1) 在图中“O”中填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并标出“ + ” “一”接 线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接好电路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该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A 或B )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3) 电压表的示数是 ___ 值是 ________ 。
_
(4)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小刚同学想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一段电阻丝 R 的电阻,他已连接了部 分电路,如图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
当他闭合开关S 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出现这种 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L 短路 C.灯泡L 断路 ,待测电阻的阻
,电流表的示数是
£蓟?
(b)
—?\|5
BOS
R
(■
A
(1)根据第⑷ 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使变阻器电阻 ____________ (填“A”或“ B')位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
⑷ 当电压表示数为3.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是A 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小刚通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5)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⑹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