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
玻璃纤维布上胶与粘结片质量控制贺杨海

玻璃纤维布上胶与粘结片质量控制贺杨海发布时间:2021-10-15T01:07:22.52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贺杨海[导读] 做好粘结片(也称半固化片)是做好覆铜板的首要条件郴州功田电子陶瓷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做好粘结片(也称半固化片)是做好覆铜板的首要条件。
如覆铜板的厚度精度,覆铜板的外观,覆铜板的平整度,覆铜板层压过程流胶成型都与粘结片的质量相关。
关键词:玻璃纤维布、上胶、粘结片质量一、玻璃纤维布1.玻璃纤维布选用玻璃纤维布品质对覆铜板的翘曲度、厚度精度、和可以生产产品厚度范围、以及产品其他质量影响非常大,所以玻璃纤维布选用是产品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FR-4覆铜板都采用经表面化学处理的电气级“E”玻璃纤维布,通常也称为无碱玻璃纤维布,基本上都采用平纹编织。
因为碱金属氧化物严重影响覆铜板的电性能,耐潮湿性能等,所以覆铜板生产必须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
由于玻璃纤维布占覆铜板产品成本比重最大,因此,了解现有商品规格玻璃纤维布的各个技术指标,特性,用途,并在覆铜板生产中加以灵活、合理安排,对于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很必要的。
在覆铜板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或芯板厚度,公差等级要求,拟定粘结片或半固化片RC%等技术参数。
2.硅烷偶联剂应用覆铜板用玻璃纤维布,根据玻璃纤维布规格型号不同,通常每股纱含400~800根单丝,每根单丝的直径5~91μm(如最常用的7628型玻璃纤维布每股纱含400根单丝,每根单丝的直径91μm)。
玻璃是脆性物质,直接用玻璃纤维织布,玻璃丝容易出现断裂,玻璃布面会产生毛羽。
同一股纱中单丝断的越多,玻璃布面起的毛羽就越多,该玻璃布上胶后,毛羽会在粘结片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胶粒,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用其压制的覆铜板的铜箔面会形成亮点,亮点处铜箔抗氧化层被破坏,会影响产品贮存期等)。
为了避免和减少玻纤纱在拉丝过程和织布过程出现单丝断裂现象,在拉丝时将玻璃纱经过浸润剂浸润(淀粉浆或化学浆),使每根纱中的单丝有一定抱紧度。
覆铜板原材料

覆铜板原材料介绍覆铜板是电子电路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覆铜板的原材料及其特性。
覆铜板结构覆铜板是由基材与铜箔组成的复合材料。
基材通常采用玻纤布、环氧树脂等,而铜箔一般为电解铜箔或轧铜箔。
覆铜板材料特性覆铜板原材料的特性对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覆铜板原材料的特性介绍:1. 玻纤布玻纤布是覆铜板基材的一种常见选择。
它具有以下特性: - 高强度:玻纤布具有很高的强度,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机械性能。
- 良好的绝缘性能:玻纤布不导电,在电路板设计中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
- 耐高温性:玻纤布能够耐受高温环境,在特殊工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 易加工性:玻纤布易于切割、钻孔和粘贴,方便进行电路板的制造和组装工艺。
2.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覆铜板基材的另一种常见选择。
它具有以下特性: - 良好的附着性:环氧树脂能够与铜箔牢固粘结,形成一体的复合材料。
- 低电阻率:由于环氧树脂本身导电性较低,因此有助于提高电路板的电气性能。
- 耐腐蚀性:环氧树脂对常见的化学腐蚀有较好的抵抗能力,能够保护电路板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
3. 电解铜箔电解铜箔是覆铜板中常用的铜箔材料。
它具有以下特性: - 厚度均匀:电解铜箔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控,可生产出满足不同厚度要求的覆铜板。
- 表面光滑度高:电解铜箔的表面经过光洁处理,能够提高电路板的可靠性。
- 良好的导电性:铜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有助于电路板中信号的传输和电流的流动。
4. 轧铜箔轧铜箔是另一种常用的铜箔材料。
它具有以下特性: - 高柔韧性:轧铜箔由于经过多次轧制工艺,具有较高的柔韧性,有利于电路板的弯折和弯曲。
- 适用于多层板:由于轧铜箔的柔韧性和良好的表面粗糙度,适合于多层板的制造。
覆铜板原材料生产工艺覆铜板原材料的生产工艺对最终产品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覆铜板原材料的生产工艺简介:1. 玻纤布生产工艺玻璃纤维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玻璃纤维的制备:将熔融的玻璃经过拉丝或喷丝工艺制成细丝状的玻璃纤维。
新型微波电路基材PPE玻纤布覆铜板

新型微波电路基材——PPE玻纤布覆铜板苏民社,师剑英1前言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频化、数字化、高可靠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SMT、COB、BGA等安装技术在PCB中的大量使用,对微波PCB基材的性能要求不断地提高,要求PCB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还应具有低成本、低吸湿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高的耐热性、热膨胀系数低及良好的加工性能。
PPE(polyphenyleneether)玻纤布覆铜板以优良的介电性能、高耐热性、较之传统的聚四氟乙烯板的成本低、加工性能优异、通孔可靠性好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高性能微波PCB基材,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推出了多种类型的PPE 玻纤布覆铜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生产厂及产品有:日本松下电工的R4726、R4728覆铜板,美国GE公司的RG200覆铜板,日本三菱瓦斯化学的CCL HL 870覆铜板,日本旭化成工业的S2100覆铜板系列等。
在国内,704厂于1997年对此类产品进行开发,先后开发出低介电常数和高介电常数两种类型的PPE玻纤布覆铜板。
其中低介电常数的覆铜板于2000年通过信息产业部的鉴定,从而填补了我国高性能微波电路基材—PPE玻纤布覆铜板的空白。
2PPE玻纤布覆铜板的制作工艺PPE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热塑性树脂,将其直接用于覆铜板中存在以下缺点:(1)熔融粘度高,难于加工成型;(2)耐溶剂性差,在制作PCB时的溶剂清洗过程中或在有溶剂的环境中,易造成导线附着不牢或脱落;(3)熔点与玻璃化温度相近,难于承受PCB工艺要求的260℃以上的焊锡操作。
因此,制造PPE玻纤布覆铜板用的PPE树脂,经热固性改性后才能使用。
PPE树脂的热固性改性一般有两种途径:(1)在PPE分子结构上引入可交联的活性基团,使之成为热固性的树脂;(2)通过共混改性或互穿网络(IPN)技术,引入其它的热固性树脂,形成相容共混的热固性PPE树脂体系。
CEM-1覆铜板技术资料

CEM-1覆铜板一、产品结构与特点CEM-1覆铜板的结构,如图8-2所示。
它是两种基材组成的,面料采用玻纤布,芯料采用木浆纸。
产品以单面覆铜板为主。
CEM-1 覆铜板主要特点:1 产品主要性能优于纸基覆铜板;2 具有优秀的机械加工性;3 成本低于玻纤布覆铜板。
二、主要材料CEM-1覆铜板采用的主要材料有:环氧树脂、玻纤布、木浆纸和铜箔等。
(1)环氧树脂在CEM-1树脂体系中,一般采用溴化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
其技术要求,见表8-3。
(2)玻纤布CEM-1覆铜板用的玻纤布,一般采用平纹的E-玻纤布,含碱量小于0.8%。
玻纤布必须经去除浸润剂和表面化学处理。
处理剂应选用硅烷型处理剂,如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阳离子硅烷等。
常用的玻纤布为《7628》型玻纤布,其技术指标见表8-4。
(3)木浆板覆铜板用的纸有两类:棉浆纸(或称棉纤维纸)和木浆纸(或称木纤维纸)。
目前,CEM-1覆铜板一般是采用漂白木浆纸。
漂白木浆纸又分两种:加增强剂的漂白木浆纸和不加增强剂的漂白木浆纸。
加增强剂的漂白木浆纸主要用于二次上胶。
目前,常用的漂白木浆纸有126g/m2,135g/m2等规格,其技术要求,见表8-5.(4)铜箔CEM-1覆铜板用的铜箔与FR-4覆铜板用的一样。
其技术标准为IPC-MF-150F《印制线路用金属箔》。
常用的铜箔厚度:35μm或18μm。
铜箔的技术要求,见表8-6。
铜箔表面,须经Tc;(渡黄铜)或Tw(镀锌)处理。
三、CEM-1覆铜板制造工艺CEM-1覆铜板是由玻纤布和漂白木浆纸作基材,分别浸以环氧树脂,制成面料和芯料,覆以铜箔,经热压而成的。
所以在制造工艺方面,尤其是上胶工序,与FR-4覆铜板和FR-3覆铜板,有许多相同之处。
CEM-1覆铜板的制造工艺流程,见图8-3。
1 树脂体系在CEM-1树脂体系中,一般是采用溴化环氧树脂作为主体树脂。
在FR-4覆铜板生产中,普遍采用双氰胺作固化剂。
双氰胺是一种应用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潜伏性固化剂。
高性能板对覆铜板的基本要求(上)

(1 )基 材 的CTE会带来板面尺寸的改变和影
时的耐热性CIE即提高基板材料的高温软化温度或 响。当基材的Tg温度低时,高温焊接等会引起高
粘弹性温度 ),从而保证高性能板在焊接时具有较 性能多层板变形(以弓曲和扭曲为特征 )而影响高
小或极小的形变,使 SMD等引脚与板面焊盘之间 性能板的可靠'阻 以剪切应力和拉应力为特征 )。而
总工程师。
数量的通孔插装元器件 (如DIP)和表面贴装元器
件(SMD)。这些DIP和SMD元器件是要经过高温
焊接 (如波峰焊接 、热风焊接、红外焊接或汽相焊 接等 )到这些高性能多层板的板面上。
由于 层 数 多、厚度厚和面积大的高性能板 ,在 高温焊接时,需要有更多的热容量,因此要求提供 更多的热量 ,或者说要求在高温焊接时间更长或更 高温度来进行焊接,才能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否则, 采用常规PCB的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往往会造成
的推广应用和规定的开展 ,今少刮4会使用无铅焊料
目前 , 大 多数用的 PCB基材中的树脂在Tg温
的焊接,因此,高温焊接温度还会再增加20-30℃. 度以下时,树脂的CTE处=1=4d )-:1(Oppm/℃之间,
因此,采用好的耐热性或更可高Tg温度的基板材 但温度超过 Tg温度时,树脂的 CTE大多超过
从上 述 可 知,高性能板上焊盘与SMD引脚之
I旬界面形成的剪切应力大小是与两者 CTE差额和 焊料固化 (或熔化 )温度成正比的。同时,对于插 件板 (Sub-PCB)来说,发生焊接点处开路而造成
的失效较易于补救,如更换一块好的插件板上去, 或者如前面所述的 自动切断而转接到备份插件板 (Sub-PCB) ,或者自动调整到其它插件板上进行运 行 ,从而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与操作,这对于通讯
玻纤网格布标准

玻纤网格布标准
玻纤网格布是一种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为了确保玻纤网格布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玻纤网格布的标准内容,以便相关行业人士和使用者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玻纤网格布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玻璃纤维的成分、纤维直径、纤维长度等。
这些材料的要求旨在确保玻纤网格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地使用。
其次,玻纤网格布的生产工艺也有严格的标准。
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纤维的编织密度、表面涂层的均匀性、边缘的整齐度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玻纤网格布在使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不会出现开裂、脱层等现象。
另外,玻纤网格布的质量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玻纤网格布的拉伸强度、抗碱性、耐候性等指标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只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保证玻纤网格布在使用时能够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此外,玻纤网格布的应用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玻纤网格布的选择和施工也有一定的标准规范,以确保其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
比如,在道路工程中,玻纤网格布的铺设厚度、接缝处理、表面涂层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施工标准。
总的来说,玻纤网格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才能够保证玻纤网格布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因此,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都应该加强对玻纤网格布标准的学习和执行,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升。
覆铜板用三大原材料培训教材

3.胶液:主要成分树脂、双氰胺、二甲基甲 酰胺、二甲基眯唑、丙酮等。
1、玻璃布简单生产流程
池窑拉丝
一、玻璃布
单向低捻 工艺
分批整经 并轴上浆
表面处理
喷气织布
玻璃布成分
玻璃是一种过冷液体。
以SiO2、CaO、Al2O3为主体的多种 氧化物高温熔融而成的液态玻璃,牵伸 冷却便成为固态的玻璃纤维。 覆铜板用 玻璃纤维布一般为无碱玻璃成分,是指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极少的铝硼硅酸盐成 分,国际上通称为E玻璃。E玻璃是专门 为电气绝缘用途研制的。
3.我司常用铜箔基本知识
(1)供应我司铜箔2大供应商 A、佛冈铜箔厂 B、连州铜箔厂 (2)我司常用铜箔种类 A、18μm:标重:153±10%,铜箔箱上标签色 带颜色:蓝色。 B、35μm →标准标重:305±10%,颜色:粉红 ↓ 非标标重:255~275,颜色:灰黄
C、50μm:标重:458 ±10%,颜色:黄色 D、70μm→标准标重: 610±10% ↓ (标准70μm我司到目前暂未投用) 非标标重:535~550,颜色:红色 由于铜箔易氧化、易皱折,而且70μm铜箔易伤 手,所以在投用时一定带上手套,当触摸铜箔时 要带上洁净手套,防止铜箔受到污染、氧化。铜 箔本身为卷状材料,疵点分布可能较分散,所以 排版房同事在投用时留意铜箔光面已经毛面外观 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撕掉疵点部分。
平纹组织的经纬纱交织联结状态图
(a)
透视图
(b)
剖面图
(c)组织图Fra bibliotek表面处理和处理剂
界面原理:未经表面处理的玻纤布制成的
复合材料在受力状态下,特别是湿热 状态下,玻璃纤维会与树脂脱开,这 是覆铜板产生白斑和气泡的主要原因。
CEM-3覆铜板发展前景及对电子玻纤纸的要求

4、抗拉强度及湿强度
5)水性粘结剂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因玻纤纸是采用湿法抄纸工艺生产,粘结剂必须是水性 体系,水性体系分为水溶液、微乳液、乳液和悬浮液。水性 聚合物的合成,均以水作为分散介质,根据反应机理不同可 分:为水溶液聚合(聚合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分子链长在纳 米量级)、微乳液聚合(聚合物以聚集分子态存在,粒径在 1~10μm)、乳液聚合(聚合物以聚集分子态存在,粒径在 10~40μm)、悬浮聚合(聚合物以聚集分子态存在,粒径 在100μm左右),多数人不易分清后三者的区别。玻纤纸 生产最好选用前三者。若以粘结剂和产品的最终性能优劣排 列:水性胶黏剂>微乳液胶黏剂>乳液胶黏剂>悬浮液胶黏 剂,尽可能不使用悬浮液胶黏剂,否则将对覆铜板的性能有 很大的影响……
4、抗拉强度及湿强度
6)粘结剂的固化速度应与车速相匹配: 玻纤纸的生产速度多在百米左右,干燥固化炉长度30米 左右,以此计算粘结剂的固化时间约18秒。在如此短的时间 内,要让树脂完全固化是相当困难的,否则将严重影响玻纤 纸的抗拉强度特别是湿强度。解决此难题办法有三:一是, 提高温度,因为反应温度每提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将增加 2~4倍;二是,选择与车速相匹配的固化体系,可采取催化 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固化体系、游离基固化体系、或 在一般的固化体系中选用高活性的固化促进剂;三是,在某 些粘结剂体系中,必须加入交联剂等助剂才能得到立体交联 的固化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材料]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的品种规格和技术要求由专用的产品标准作出规定。
我国目前尚未制订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国外各个工业发达国家都有相关标准,其中以美国的IPC 标准最具有权威性,是国际通用的电子产品及其原材料标准,覆铜板用玻纤布标准是它的系列标准之一。
(一) IPC 玻纤布标准覆铜板用玻纤布在开发初期沿用电工用玻纤布标准,美国为ASTM-D579 标准,以后在此基础上按电子工业应用要求对玻纤布的性能、质量不断改进提高,至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美国的IPC 协会负责起草制订了IPC 的玻纤布标准。
IPC 的全称为The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1Tonic Circuts,它的前身是印制电路板协会。
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主要覆铜板、玻璃纤维和玻纤布厂商都是它的会员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因此,IPC 标准获得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同,成为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准。
ANSIIIP C- EG-140 印制电路板用表面处理E 玻纤布标准于1988 年3 月发布初版,1988年4 月18 日被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批准为美国国家标准初版发布以来,因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促使其材料工业不断跟进,标准又经过修订。
现行标准为1997 年6 月修订版。
(二)覆铜板用玻纤布与电工用玻纤布的不同点ANSIIIP C- EG-140 与ASTM-D579 标准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代号相同规格不同IPC 标准中布的代号和命名方法仍然沿用ASTM 标准,但两个标准中相同代号布的规格已有明显差别。
以7628 布为例,ASTM 的7628 布经纬纱为EC9 661 X 0 ,经纬密为41 X31 根/in; IPC 的7628 布经纬纱为EC 9681 X 0 ,经纬密为44 X 31 根/in 。
其他品种布也都有类似差异。
2. 必须经过表面处理IPC 标准规定的全部是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纤布,而ASTM-D579 标准则是电绝缘用玻璃纤维胚布标准。
表面处理对覆铜板用途至关重要,处理上的些微波动就会影响应用效果。
3. 更多采用单纱织物IPC 标准所列的玻纤布,除个别薄型织物外几乎全部是单纱织物,现行版本的26 个常用规格中只有"108" 一个是合股纱织物。
而ASTM-D579 标准中单纱织物的比例要小得多。
单纱织物对提高玻纤布的树脂浸渍性和表面平滑性,改善覆铜板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4. 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精度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的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精度是关键技术指标,也是惟一的质量等级指标。
表5-3-11 将ASTM 和IPC 标准的7628 布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以及目前用户的实际要求相比较,由此表可见IPC 标准的要求比ASTM 标准高得多,而用户的实际要求又高于IPC 标准。
5. 外观质量和隐性疵点严格要求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对玻纤布的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玻纤布外观上的些微疵点都可能造成线路板的缺陷。
对比两个标准的外观疵点条文,可以看出IPC 标准外观疵点的允许程度要比ASTM 标准严格得多。
例如:纬斜是造成覆铜板翘曲的重要原因之一,ASTM规定不大于7.3% ,IPC 标准规定不大于2.5% ;污渍、斑点,水印、汗渍都是覆铜板用玻纤布绝对不允许的,这将造成上胶时产生缺胶斑,因此IPC 标准规定凡目测能发现的都是主要疵点。
相对应的在ASTM 标准中规定大于2 in ,清楚可见的才列为主要疵点。
IPC 标准还规定了一些玻纤布上很难发现,而用户使用时会产生缺陷的疵点要求,这类疵点统称为隐性疵点。
ASTM 标准并无此类条文。
6. 提出质量保证要求电子工业是精密制造业,对其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要求也特别严格。
原材料质量的波动不仅会影响最终制品的质量,而且影响其加工工艺。
覆铜板和线路板制造厂商都通过ISO9000 质量体系标准的认证,IPC 标准明确规定玻纤布制造厂商也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三) IPC 标准规定的品种规格和技术妥求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制订覆铜板用玻纤布专用产品标准,在此介绍ANSIIIPC-EG-140 印制电路板用表面处理E玻纤布标准的主要内容。
1.术语定义玻纤布的品种规格和技术要求将涉及众多的专用术语,现将有关定义介绍如下。
(1) E 玻璃E 玻璃的定义及化学成分见本节第二部分的有关内容及表5-3-2 0(2) 单丝直径单丝直径的数值应按ASTM-D578有关规定测试。
单丝直径公称值和平均值允许范围如表5-3-12 所示。
(3)纱的命名玻纤纱的命名有两种系列,即英制系列和国际单位制系列。
IPC 标准采用英制系列,但同时列出国际单位制系列。
英制系列纱的代号及其含义,用例1加以说明。
例1 代号的纱应为E 玻璃连续纤维纱,单丝直径5μm ,原丝450 支(英制) ,初捻单股,二次加捻为两股,该代号可简化为D 450 112。
按惯例纱的并股符号1 心意指只含1 根原丝的初捻单纱。
例1 代号纱相对应的国际单位制代号如例2 所示。
IPC 标准中国际单位制代号在规格表中已简化,如例2 纱可简化为5 111 X 2 。
纱的并股符号1X0意指只含1 根原丝的初捻单纱。
(4) 疵点织物中外观质量低于标准要求的区域。
(5) 主要疵点可能造成破坏或使材料利用率下降的疵点。
(6) 次要疵点使用时不致降低材料利用率的疵点。
(7) 每一百单位的疵点每百码(m) 织物中的疵点数。
(8) 纬斜、弓纬纬纱偏离于经纱的垂直线,呈倾斜状的称纬斜,呈弧线状的称弓纬。
(9) 折痕织物因折叠或起皱处受压而产生的折痕凸痕。
(1 0) 断经、断纬织物中的一段经纱或纬纱缺失。
(11 )稀纬织物中因缺少纬纱造成织纹破坏。
(1 2) 织痕由于重新开动织机造成织物纬纱过密或过稀的横条状厚薄区段。
①厚段纬纱密度大于纬密允许偏差范围的称厚段;②薄段纬纱密度小于纬密允许偏差范围的称薄段。
(1 3) 云织织造时经纱张力波动造成布面交替出现厚薄段。
(1 4) 断裂经纱或纬纱断裂造成织物断裂,常因织物折叠和起皱引起。
(1 5) 撕破织物因加工过程张力过大或强力不足造成的大裂口。
(16) 废丝织人纱或纤维的粗节和织机积聚的杂物织入布中。
(17) 绞织边纱缺失布边的绞织边纱断损或未正常织入。
(1 8) 毛边长度喷气织机织物纬纱伸出布外的长度,指从最边第一根经纱到纬纱末端的长度。
2. 覆铜板常用玻纤布规格(见表5-3-13)3. 玻纤布的外观质量要求(1)合格质量水平(AQL) 玻纤布的外观质量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条件(查阅标准文本)检验,合格质量水平(AQL) 为2.5% 。
(2) 外观疵点的判定和划记外观疵点的判定以标准中外观疵点分类表为准(查标准文本)。
疵点划记规则:当一处出现2 个或更多疵点时只划记较严重的一项疵点;连续性疵点每码(m) 划记为1 个疵点;每码(m) 最多判罚1 个主要疵点。
(3)外观质量的合格判定每100 码(m) 平均出现8 个主要疵点,或者单项的波纹或厚薄段主要疵点,则可判该卷布为不合格。
4 个次要疵点相当于1 个主要疵点。
(4) 隐性疵点玻纤布的隐性疵点是指织物在表面化学处理前难以发现或处理时发生,但对产品用途而言不可接受的潜在性疵点。
这类疵点分下列3 种:①造成玻璃纤维和树脂突起的玻纤断丝;②由浸润剂条纹或热清洗不完全造成的色渍;③鱼眼,可能因树脂系统、织物或处理不良造成。
隐性疵点的合格判定及有关事项由供需双方商定。
4. 玻纤布的物理要求(1)经纬纱织造用经纬纱应是符合标准规格要求的E 玻璃纤维纱。
(2) 织物密度织物公称经纬密度应符合标准规格要求。
实测平均值与公称经纬密度之允许公差为±2 根lin ( 土5 根15cm) 。
(3) 织物组织平纹。
(4) 织物厚度按标准规定方法测试,仅供参考。
(5)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按标准方法测试,符合标准规格表中相应精度等级要求。
(6) 织物长度织物卷长由供需双方商定,实际卷长应在规定值的±1% 范围内。
(7) 织物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实测宽度应在规定值+1 /2英寸1-0 (+ 1.27 cm/-O)范围内。
(8) 单丝直径按标准方法测定,实测平均值应符合表5-3-12 规定。
5. 玻纤布的化学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应为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玻纤布。
经表面处理后玻纤布的处理剂含量(即有机物含量)应在0.050% -0.300%范围内。
6. 织造工艺每卷布(指1 000 码)最多一处拼接,最小拼布长度为150 码。
所有的拼接处都应作标志,并能与树脂相容。
拼接处应不损伤布的强度,并能经受上胶机的张力。
拼接在一起的两段布允许有单位面积质量差异,但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精度等级允许范围。
7. 质量保证要求为了保证玻纤布质量的一致性,应该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缩写SPC) 对玻纤布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可以综合运用质量一致性评估、最终产品控制、过程中产品控制和过程参数控制四个质量保证技术来控制和保证产品、工艺过程和售后服务的一致性。
产品的每个特性都应有明确的SPC工具来保证其稳定性,井有资料和数据能使用户或第三见证方确信符合标准要求的SPC水平。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符合标准某一水平的文件资料是玻纤布供应方质量保证的证据,当质量波动时也可以成为用户交涉索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