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高考必知345个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而地理知识点众多,内容繁杂,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很有难度,因此高考地理备考在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做到精讲精练。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1. 自然地理知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包括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
地球的构造:地球分为固体地壳、液态地幔、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由岩石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地球的地貌:地貌是地壳上各种地形形态及其分布的总和。
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统计得出的天气情况。
气候受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水汽含量等因素影响。
水文:水文是研究水的运动、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包括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方面。
2. 人文地理知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
人口: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总数。
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因素影响。
城市: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等特点。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业:农业是人类生产食物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发展受制于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工业:工业是指在一定地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活动。
工业发展受制于资源、能源、劳动力等因素。
3. 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主要包括地图的制作和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地图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信息用平面方式呈现出来的工具。
掌握地图符号、比例尺、坐标系等基础知识,能够读懂地图并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
遥感技术: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感应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常被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计算机系统。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的解决。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1. 世界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地壳运动、地貌、气候、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国土面积:世界各国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土面积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比例。
3. 人口与人口分布: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化等。
4. 地理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林木资源等,以及各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6. 区域发展差异: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与农村发展差异等。
7.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理念,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等。
8.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村发展模式等。
9. 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进程、工业定位、工业布局、工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功能分类与规划等。
10.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
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以及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政策。
11. 交通运输与通信:世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通信技术对地理空间的改变和影响。
1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
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以上这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必备大全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必背)必修一一.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②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
③速度:⑴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地角速度相等。
⑵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④地理意义:⑴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⑵产生时差时。
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右,南左。
2.地球公转:①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②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23小时9分10秒。
③速度:近日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④地理意义: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⑵昼夜长短的变化。
⑶产生四季的划分和五代的形成。
3.时间早晚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京都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4.时差计算: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②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5.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春秋分:⑴全球昼夜平分;⑵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夏至日: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昼,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夜,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简易天气系统1.锋面2.气旋三.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2.气候类型四.洋流1.洋流的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⑴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⑵大陆沿岸地区的气候:暖流增温加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渔场:⑴寒暖流交汇处:北海、纽芬兰、北海道渔场。
⑵上升流:秘鲁渔场。
③海洋航行:顺(逆)洋流而行,可节省(浪费)燃料和时间。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必背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必背地理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是取得高分的重要保证。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希望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构造及其变化: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板块,板块之间存在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2.大地形和地貌:大地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主要有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海洋主要有大洋和海湾、湾等。
地貌的形成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3.水资源: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冰雪水等。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保护地下水层,地表水的利用需要注意水环境保护。
4.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平均而成的。
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等。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预报和观测。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流动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和城市管理。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性。
4.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如亚洲地理、欧洲地理、非洲地理等。
三、中国地理1.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包括东部沿海平原、西南高原、北方平原和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有寒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2.中国人文地理:中国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中国的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
3.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中国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迁和短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河床、河岸。
- 湖泊与地下水:湖泊的形成与分类;地下水的类型与分布。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城市交通与绿化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区位理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工业区域的类型。
-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投资;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影响。
3. 环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与实践。
-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
-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国家与国际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技术与公众参与。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地理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对于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地球现象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介绍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1. 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自转、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自转的影响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的影响是四季的交替。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降水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可将全球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等五大气候类型。
(3)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变化等自然景观。
(4) 水资源、水循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循环是水在地球大气、水体和陆地间的循环运动。
2. 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居民住房、城市交通、城市环保等。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一般分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个方面。
道路交通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水路交通是跨越远距离的主要交通方式,航空交通则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
(3)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环保措施也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4) 经济发展:经济是城市发展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往往由城市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知识,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水循环等方面;另外一个是人文地理知识,包含了人口与城市、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复习:高考必知345个地理知识点1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天体)构成,天体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约1.5亿千米,也叫一个天文单位(距离单位).6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7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无线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29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相对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7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40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回归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3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7.5内舍7.5外入。
46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实际上有三个弯。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一个黄赤交角)。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4 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1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2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4 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5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76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77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78 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1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2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5 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89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0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2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3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4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9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99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0 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1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2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气温、气压、天气。
103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春季的沙尘暴104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5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06 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
冷气团一侧阴雨。
107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08 气候形成因子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9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0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1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2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3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30-40西岸114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季风。
40-60°大陆东岸。
115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终年盛行西风。
40-60°大陆西岸。
116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内陆117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18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119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0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1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2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3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4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5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26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127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29 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0 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