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合集下载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疫源疫病是一种由病原体传播的传染病,其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野生动物身上。

在中国,野生动物的生命和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野生动物被盗猎、非法捕捞、非法贩卖等行为屡禁不止,这些行为不仅对野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疫源疫病的风险。

为了加强疫源疫病的防控,我们需要更好地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

首先,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人类疾病的潜在宿主。

为了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疫源疫病,我们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减少他们受到的威胁。

这可以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对盗猎和非法捕捞的严厉打击、加强运输安全检查等手段实现。

其次,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和管控。

针对不同野生动物的疫情,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控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同时,也应当开展对疫情高发地区的环境、野生动物、人等进行综合防控,加强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全力打击疫情。

第三,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科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意义,更好地掌握和控制野生动物的相关疫情,有效减少疫源疫病传播的风险。

最后,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野生动物的生态保护,提高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同时,公众也需要了解疫源疫病的相关知识,保持清洁卫生习惯,避免过度接触野生动物,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总之,加强疫源疫病防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保护自然环境,守护野生动物家园,是减少疫源疫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开创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守护野生动物家园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以及环境变化,野生动物家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

野生动物身上的疫源疫病成为了全球的关注焦点,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守护野生动物家园,必须加强疫源疫病的防控工作。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调查。

野生动物是疫源疫病的携带者,监测和调查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预防疫源疫病的爆发至关重要。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的变化情况,预测和预警疫源疫病的潜在风险。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活动环境的保护。

野生动物的活动环境一旦受到破坏,会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种群结构紊乱,增加了野生动物感染疫源疫病的风险。

为了守护野生动物家园,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野生动物活动环境的保护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生活的干扰。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贸易的管理和控制。

野生动物贸易是疫源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贸易的管理和控制。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野生动物贸易市场的监管,严厉惩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者,防止疫源疫病通过野生动物贸易传播。

要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公众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对于疫源疫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疫源疫病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遵守相关防疫规定和措施。

只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守护野生动物家园,预防疫源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疫源疫病防控是保护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众都应共同努力,加大力度,加强合作,共同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共同预防疫源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实施方案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实施方案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实施方案春季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高发季节,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监测种类和监测范围监测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红嘴鸥、野猪、野鸭、松鼠、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等。

监测范围:(一)作为储存宿主、携带者能向人或饲养动物传播,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的野生动物。

(二)已知的野生动物与人类、饲养动物共患的重要疫病。

(三)对野生动物自身具有严重危害的疫病。

(四)突发性的未知重要疫病。

疫情报告林业部门要对候鸟的越冬地、停歇地、迁徙路线及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指定专人和发动群众进行实时监控和巡查,并做好记录,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疫病信息和鸟类的迁徙动态,真正做到掌握信息并排除隐患。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饲养的野生动物出现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或者在野外同一地点发现有成批的野生动物死亡(3只以上),应及时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应及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动物防疫机构,并会同防疫机构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疫情确诊发生野生动物异常,经现场初检疑似或不能排除疫病因素时,应对发生地点实行消毒并隔离封锁。

对感病的野生动物应根据保护级别采取扑杀或隔离救护措施。

确诊为重大动物疫情的,现场封锁时间不短于21天。

预防措施为降低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患病风险和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一)加强饲养管理发生重大野生动物疫病时,所有野生动物饲养场所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切实管理好饲养动物,不得私自买卖、随意宰杀或放生丢弃,饲养场所和饲养人员要认真做好消毒、防疫和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检验投喂饲料。

同时密切关注工作人员和野生动物出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对不明原因引发的野生动物疫病,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和动物检疫部门报告,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以尽快消除疫情。

传染病联防联控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传染病联防联控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传染病联防联控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社会活动的频繁交往,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野生动物作为传染病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范,传染病联防联控的举措正逐渐成为各国公共卫生的重要战略。

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许多传染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其身体特性与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密切相关。

疫源疫病的突发流行往往与野生动物的迁徙、繁殖和交配等行为有关。

因此,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可以提前发现传染病的潜在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遏制疫病的传播。

2. 传染病联防联控的重要性传染病的防控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传染病联防联控的概念是指政府各相关部门、科研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

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可以提高防控效率,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方法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疫情监测网络:建立全国范围的疫情监测网络,密切关注传染病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行为观察:通过对野生动物的行为观察,如迁徙路径、活动范围等,了解其与传染病的关系,预测潜在疫情的发生。

(3)病原体检测:采集野生动物体内的样本,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发现潜在的传染源。

(4)生物标志物监测:通过监测野生动物体内的生物标志物,如抗体水平和免疫反应等,评估其感染状况和传染风险。

4. 传染病联防联控的措施为了实现传染病联防联控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跨部门合作:政府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起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及时共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2)科学研究支持:加强传染病的相关研究,深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潜在威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支持。

(3)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野生动物处置应急预案

野生动物处置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突发野生动物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报告、处理、控制和扑灭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指挥部1. 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2. 副指挥长:由林业、卫生健康、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成员:由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及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等组成。

(二)应急处置指挥部职责1. 负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研究制定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措施,协调各部门、乡镇(街道)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审批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事项,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4. 指导、监督各部门、乡镇(街道)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

四、监测与报告(一)监测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卫生健康部门予以协助。

2. 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定期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进行监测。

3. 监测内容包括野生动物死亡、异常行为、疫源疫病发生等情况。

(二)报告1. 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

2. 林业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3. 疫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林业部门报告。

五、应急处置措施(一)应急处置原则1. 快速反应,及时报告。

2. 严格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3. 科学防控,确保安全。

4. 部门协同,共同应对。

(二)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疫情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2. 采取隔离措施,限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确定病原体。

4. 对已确诊的病例,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所居住的自然保护区逐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疫源疫病的传播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威胁,因此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试论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以保护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疫源疫病的监测是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中疫源疫病的传播情况和疫情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工作应包括对野生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检测、监测点建设等内容。

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生物传感器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疫源疫病防控工作。

在监测的基础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源疫病的传播。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野生动物的隔离、消毒、灭鼠等措施,减少疫源疫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禁止非法捕猎、采伐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减少对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疫源疫病的传播机会。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控制疫源疫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对疫源疫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破坏,从根本上减少疫源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合作。

疫源疫病的传播不分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形成合力。

自然保护区往往跨越多个国家,因此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可以共同开展疫源疫病的监测、病原体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共同制定防控策略和计划,共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为了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工作、加强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加强国际合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疫源疫病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疫源疫病的重要传播源地。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疫源疫病的传播情况,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应该覆盖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野生动物群体,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对流行病学调查和野生动物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源疫病的传播风险。

建立健全的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和监测网络。

自然保护区应该配备专业的疫源疫病防控人员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疫情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传播路径,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针对不同的疫源疫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联动,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疫源疫病防控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培训。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疫源疫病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疫源疫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与此周边居民也是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重要监测对象,他们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与野生动物的直接接触,避免疫源疫病的传播。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

通过开展疫源疫病科普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疫源疫病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疫源疫病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不了解而导致的错误处理和传播。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持续变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由于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疫源疫病对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保护好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有效监测与控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频次和覆盖范围等手段,确保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地监测到位。

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在发现野生动物患病疫情后,需要有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的隔离与治疗。

还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疫源疫病的防控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能力。

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和身边的人们。

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员管理和行为规范。

通过完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杜绝未经许可的非法入境、入侵行为,有效防止外部病原体传入自然保护区;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减少人负载病原体的可能性,保障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强化自然保护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同。

自然保护区往往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尤其在疫情防控上需要与外界相关部门进行紧密的合作与协同。

在疫情监测中需要与相关疾控部门、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在疫情防控中需要与相关环保部门、农牧业部门建立动物疫病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等。

只有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协同,才能更好地推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为了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需要从监测体系建设、防控能力建设、人员管理和行为规范、多部门合作协同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作为主管部 门要重视 ,在上级行政部门 的领导下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 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 、监督和管理工作。通 过相应 的法规和文件来要求和激励工作人员加强对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 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 ,掌握疫源疫病的
基 本情 况 ,为制 定监 测 防控发展 规划 、应 急 预案提
驿 站 。 每 年过 鸟 量 达 2 0 万 只 , 目前 已观 测 记 录 的
作者 简介 :侯群 ( 1 9 7 6 一) , 戈 汉族 , 兽 医师 ;主要 研究 方 向
野 生动 物 疫 源疫 病监 测 。
鸟类有2 0 5 种 ,其 中大鸨 、黑鹳 、金雕 、玉带海
方 式 ,扩 大 人 工 草 地 面 积 。 总之 ,割 草 场 和 人 工
牧 业
2 0 1 3 年 第5 期
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
— —
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侯 群
( 五 家渠 市青格 达湖 自然保 护 区管理站 ,新 疆 五 家渠
8 3 1 3 0 0)
摘要 :青格达湖 自然保护区在加 强 日常野 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基础上 ,在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 方面积极联合各个
实现草畜平衡是草原畜牧业发展 的关键Ⅱ 】 . I 4 】 高鸿雁,宝鲁.
北 方 经济 ,2 0 1 1 ,( 5 ):1 4  ̄ 1 5 .
草地作为发展舍饲 、半舍 饲畜牧业 的主要基地 , 这 对 改变新 疆靠 天养 畜 的习惯 有非 常重 要 的意 义 ,也是实现乌鲁木齐市草畜平衡的必经之路。
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禽
流感的监测防控 ,按照疫病防控要求形成较为完善
的防控 机制 。农 六 师兽 医站根 据工 作需要 可 随时到 湿地 亲 临指导 工作 ,针对 不 同季节 指导湿 地监 测人
员重视对相应的疫源疫病 的监测力度及注意事项 。 湿地凭借农六师兽医站的技术力量和检验设备 ,加 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的检测 ,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8 8 9 ( 2 0 1 3 ) 0 5 一 O 0 1 4 — 0 2
疫病传 播和扩散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维护公众 近年来 ,我 国野生动 物疫病总体呈多样化 、 点状散发态势 ,外来疫病经野生动物传人的风 险 有增无减 。新疆地域辽 阔 ,野生动物种类多 ,数 量大 ,分布范围广。新疆境 内有多种迁徙的野生 动物 ,特别是各种候 鸟往来 于各个 国家 ,极 易携 带病原体成为传播者。这 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
几方 面着 手 :
壁垒 ■■
节 ,如开春至初夏高致病性禽流感 、新城疫等 ,加 大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检测力度,建立一套较完
整 的以鸟类 禽流 感 为主的疫 病监测 办法 ,制 定符合
保护区实际的针对性强 、可操作性强 、较为科学的
防控机制。在监测过程 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鸟类
1 日常工作管理
… 唐功龙,杨学兰. 甘肃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对策初探【 c】 . 2 0 0 6
年 中国草业论坛文集 ,2 0 0 6 :3 5 8 - 3 6 0 .
[ 7 】 胡志玲 ,任安进 ,王春 红. 浅谈 人工种草的作用及 栽培
要点 U ] . 内蒙古草业 ,2 0 0 3 ,( 2):3 9  ̄ 4 0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2
身体健 康与生命安全 ,我们应重视和加大对野生 动物疫 源疫病 的防控 。作为一名 在青格达湖 自然 保护区基层工作 的湿地兽医技术工作人员 ,现结 合工作实际谈谈对野生动物疫 源疫病 的防控 ,如 有不妥之处 ,请予指正。 青格达湖 自然保护 区湿地内水 草丰茂 、鸟类 繁 多 、生 物 多样 性 丰 富 ,是 国 际候 鸟迁 徙 的重 要
I 9 9 5 .6 9( 2 ):1  ̄ 8 .
【 3 】 胡自 治. 人 工草地在 我 国2 1 世 纪草业发展 和环境治理 中 的重要 意义 U 1 . 草原与草坪 , 2 0 0 0 ,( 1 ):1 2 , ' - 1 5 .

2 0 1 3年 第 5 期
雕 、白尾海雕 等 国家一 级保护 鸟类 5 种 ,国家二 级保护鸟类2 5 种 。湿地 内野生动物分布相对较集 中,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 防控提供 了很好的条 件 。为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的防控可以从 以下
相关部 门,建 立一套较 完整 的以鸟类禽流感为主的疫病监测办法 ,制定符合保护 区实际具备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较为 科学的防控机制。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 防控 ;公众身体健康
中 图分 类 号 :¥ 8 5 1
文 献标 识 码 :B
测 和 防 控带 来 了严 峻 的形 势 ,为 了加 强 陆 生 野 生 动 物疫 源疫 病 监 测 防 控 管 理 明. 人 工草地在 退化 草地 恢复 中的作用及
其研究现状田 . 应用生态学报,2 0 0 4 ,1 5( 9 ):1 6 6 2  ̄ 1 6 6 6 .
【 8 】 孔 照芳. 种草在水 土保持 中的战略地位及其作用Ⅱ 】 . 中国
水土保持 ,1 9 9 9 ,( 1 2 ):3 7 " 3 8 . 世界人 工草地及 其分 类现 状U 1 . 国际畜牧 学, 【 9 】 胡 自治 .
参 考 文献 :
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草地 资源 [ 5 j 郭选政 ,于振 田,赵德 云。
图集 l M】 . 西安 : 西安 地 图 出版 社 ,1 9 9 9 .
草原在 维护 国家生态安全 中的作用探 【 6 ] 陈世雄 ,凌远 云. 析f c 1 . 2 0 0 9 年 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2 0 0 9 :4 4 5  ̄ 4 4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