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合集下载

背部按摩手法

背部按摩手法
• 手法:放松手法。以肩 胛骨、斜方肌、三角肌 为主,敲击节奏要均匀, 声音以轻快为主。敲法 结束后,顺客人督脉拍 法至腰骶部,拍打腰骶 部5次。
• 注意事项:腰部以上, 肩胛下角以下部位不允 许敲打。
.
印堂方向用力 • 作用:清神醒脑、放松督脉,促进血液
循环 • 涉及经络或穴位:风池:膀胱经穴位。
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 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 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 是奔鼻子的位置。 • 风府: 督脉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 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 之间的凹陷中。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 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 的穴道之一。
.
第十三步: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
• 手法:食指在上,拇指 在下,两指拿捏皮肤以 比较均匀的节奏慢慢向 上移动,一直到大椎穴 旁侧。以督脉、膀胱经 为主,3遍。
• 注意事项:以客人承受 范围力度为准。
• 作用:放松背部肌肉、 刺激皮下组织血液循环。
• 涉及经络或穴位:膀胱 经督脉。
.
第十四步:敲法放松
• 作用:放松后背,舒缓背部膀胱经 • 涉及经络或穴位:膀胱经
.
第三步:提拿肩部
• 手法:虎口放松肩部, 以拇指用力放松斜方 肌为主,3-5遍
• 注意事项:柔和放松, 向头部方向用力
• 作用:放松肩部,促 进肩部血液循环
.
第四步:放松肩胛
• 手法:掌跟揉法放 松肩胛部位,左右 各3-5遍。
• 注意事项:大幅度 放松。
食指在上拇指在下两指拿捏皮肤以比较均匀的节奏慢慢向上移动一直到大椎穴旁侧
背部按摩手法
15分钟
适用项目: 汉方足道: •辛店:头颈肩12分钟+足部40分钟+下肢

推背的手法和技巧

推背的手法和技巧

推背的手法和技巧
推背是一种传统的按摩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疲劳、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以下是关于推背的手法和技巧的详细介绍。

一、推背的基本手法包括掌推、指推和肘推。

掌推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使用手掌在背部进行大面积的推揉,适用于放松背部肌肉和舒缓压力。

指推则使用手指在穴位或局部进行细致的按压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缓解疼痛和促进气血流通。

肘推则使用肘部在背部进行深层的推拿和按压,适用于缓解长期肌肉紧张和疼痛。

二、推背的技巧
1.掌握好力度,根据客人的需求和承受能力,运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推揉。

力度过轻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力度过重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损伤。

2.注重穴位和经络的刺激,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更好地调节气血和内脏功能,提高推背的效果。

3.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例如对于长期坐姿工作的人群,可以采用指推和肘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肩胛骨区域进行细致的按摩和放松。

背部怎么推拿_推拿背部有什么用

背部怎么推拿_推拿背部有什么用

背部怎么推拿_推拿背部有什么用推拿又称“按摩”,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针灸、推拿、气功四大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推拿疗法以其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那背部推拿有何作用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推拿按摩的治疗方法以及推拿的手法吧。

项背部推拿法1、一指禅推法患者取坐位,术者自枕骨下经风府推至大椎穴,再以蝴蝶双飞势重点推风池穴,然后自风池经天柱推至大杼穴。

2、滚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以滚法从枕骨下经风府、大椎、肩中俞滚至肩外俞。

3、拿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单手拿双侧风池穴,再拿两侧肩井穴。

4、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拇指分按风池、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

5、摇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颏,轻缓地作小幅度被动环旋活动3次。

推拿按摩治疗八法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足疗师必学:精油开背手法

足疗师必学:精油开背手法

足疗师必学:精油开背手法随着现代生活的高节奏,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出现了负荷,颈椎病、腰椎病成了通病,精油开背能深层渗透皮肤,疏通经络,减压,放松,更能起到理疗作用。

精油开背手法,具体步骤如下1.上油,分三步。

2.两手大拇指按膀胱筋,小包滑板筋,按肩中,滑至肩膀,排至手臂。

(大拇指按膀胱筋至腰部,双手掌划按腰部)3.手背按压膀胱筋,甩至风池,滑大板筋,排至手臂。

4.大拇指走S步,划膀胱筋,包至风池,滑大板筋,排至手臂。

5.手掌服贴,四手指力划膀胱筋,包至风池,划大板筋,划肩胛骨缝筋。

6.手横放,四指划膀胱筋,包至风池,划大板筋,排至手臂。

7.单手捏脖子,至风池,双手捏大板筋,打八字。

8.按腰部,用掌心按压腰部,腰部由下至上划膀胱筋,划至臀部,双手握拳,用手背按压腰部,然后弹出.9.双手交叉,掌根压膀胱筋至腰部包腰,弹起。

10.双手搓热,包腰至肚脐弹起。

11.双掌服贴搓背,单手拔膀胱筋,至大板筋,双手搓大板筋,双手拇指重叠下拔膀胱筋至腰部,双手拔膀胱筋至大板筋,排至另侧手臂。

(另侧重复)12.将手放于背部,双手划大板筋,大拇指重叠按划大板筋,按肩中穴,由下至上双手分滑肩胛骨缝筋,将手放至头前,双手由腰分滑至手指,拉抹手臂,由上至下推腰部。

13.双手大拇指划膀胱筋,至腰部按抚。

包至风池,滑大板筋,排至手臂。

14.双手握拳平面划膀胱筋至腰部搓热,包至风池,排至手臂。

15.单手捏脖子,划大板筋,(也要打八字),双手按划腰部,按压腰部,由上至下,搓背推,划大板筋,敲打背部。

精油开背注意事项1、房间温度适宜,不能太高或太低;2、开背前让顾客喝杯温水,开背后也让顾客喝杯温水(有助排毒);3、开背后24小时内不吃冰冷刺激食物;4、开背后24小时内不洗澡,尤其不能洗冷水澡;5、足疗师的手接触皮肤要充分,选择按压力度和节奏;6、孕妇和女士月经期禁按。

马蹄声敲背手法

马蹄声敲背手法

马蹄声敲背手法马蹄声敲背手法,是一种通过敲打背部来调理身体的手法。

它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按摩和推拿疗法中。

马蹄声敲背手法通过敲打背部,以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舒缓肌肉酸痛等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就马蹄声敲背手法的起源、作用机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马蹄声敲背手法的起源。

马蹄声敲背手法源于中国古代农民在耕作时将背部用竹钮敲打的经验。

他们发现,这种敲打可以缓解背部的疲劳和酸痛,提高劳作的体力和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按摩技术,被称为马蹄声敲背手法。

马蹄声敲背手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敲打背部可以有效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穴位是人体表面上特定的点位,经络是连接穴位的通道。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良好,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敲打背部可以起到激活穴位、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气血的畅通。

其次,马蹄声敲背手法可以刺激背部的肌肉和皮肤,增加肌肉的弹性和活力。

敲打的力量可以渗透到深层肌肉,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刺激皮肤的表面感受器,增加身体的感知力。

最后,马蹄声敲背手法还可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

通过敲打背部,可以加快代谢产物的运输,促进其从身体内部排出,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马蹄声敲背手法的具体技巧。

首先,选择一个平坦而宽敞的场地,并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然后,让被按摩者保持一个放松的姿势,可以躺在床上或是趴在按摩椅上。

按摩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姿势和力量,以保证敲打的准确性和力度。

在开始敲打之前,按摩者可以先用手掌轻轻按摩背部,帮助被按摩者放松。

接着,用手指、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进行敲打。

敲打的部位可以从颈椎开始,依次向下,直到腰部和臀部。

在敲打时,需要注意力度要轻、频率要适宜。

最后,在敲打结束后,按摩者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背部,以帮助恢复背部的舒适感。

除了以上的技巧外,马蹄声敲背手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开背手法流程表

开背手法流程表

开背手法流程表摘要:1.开背手法的简介2.开背手法的流程3.开背手法的作用与好处4.开背手法的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1.开背手法的简介开背手法是一种源于传统中医按摩的手法,主要通过对背部穴位的按压和推拿,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疲劳、消除疼痛等目的。

这种手法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了许多按摩店和养生馆的热门服务项目。

2.开背手法的流程开背手法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让顾客平躺在按摩床上,解开上衣,露出背部。

(2)涂抹介质:在顾客的背部涂抹适量的按摩油或精油,以增加手法的顺滑度。

(3)按摩开始:按摩师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顾客的两侧肩胛骨内侧,用力向下按压,然后沿着脊柱两侧的膀胱经推拿至腰部。

(4)揉捏肩颈:用手指揉捏顾客的肩颈部,重点按压肩井穴、风池穴等穴位。

(5)推拿背部和腰部:用掌根或指关节在顾客的背部进行推拿,力度适中,使顾客感到舒适。

(6)拇指推膀胱经:用拇指沿着顾客的膀胱经从上至下推拿,力度逐渐加重。

(7)点按穴位:针对顾客的具体需求,按摩师会重点按压一些穴位,如天宗穴、肝俞穴等。

(8)结束:按摩师用双手轻抚顾客的背部,帮助顾客放松身体,结束整个开背手法过程。

3.开背手法的作用与好处开背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背部肌肉紧张、疼痛,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开背手法还可以帮助调节内脏功能,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开背手法的注意事项(1)在接受开背手法时,顾客应选择正规的按摩场所,确保安全卫生。

(2)按摩师在操作过程中应控制好力度,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顾客疼痛或损伤。

(3)顾客在接受开背手法时,应保持身体放松,不要紧张,以免影响手法的效果。

(4)开背手法不适合在饭后立即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5.总结开背手法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背部疼痛、消除疲劳、调节内脏功能的传统中医按摩手法。

在接受开背手法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场所,保持身体放松,避免饭后立即进行。

背部经络疏通锻炼方法

背部经络疏通锻炼方法

背部经络疏通锻炼方法
背部经络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它连接着全身的经络。

如果经络不通畅,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经常进行背部经络的疏通锻炼。

以下是一些简单但有效的背部经络疏通锻炼方法:
1. 早晨拉伸
在早晨起床后,先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向上拉伸、向左右转动等,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的畅通。

2. 按摩肩部
肩部是背部经络的重要部位,经常按摩肩部能够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颈疼痛。

3. 刮痧
使用刮痧板轻轻刮背部,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排毒,缓解疲劳。

4. 瑜伽
瑜伽中的一些动作,如倒立式、鱼式、骆驼式等,可以有效地疏通背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5. 推拿
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保健方法,通过按摩、揉捏、推压等手法,可以疏通背部经络,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的健康。

总之,背部经络的疏通锻炼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坚持做好,就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1、背部分三段展油上、中、下焦包腰加强肩膀携带毒素从手
指排出
2、双手重叠搓督脉直到发热为止
3、大拇指朝上四指朝下拨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寸
推督脉到尾椎加强八疗区,包腰三下加强肩膀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4、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划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两
边同时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5、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单边划膀胱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
腹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换边做完提拉风池、风府
6、手握拳划大板经六下,以大拇指做引导开火车推督脉(让顾客配
合吸气、吐气)到下焦中间三下左边三下中间过渡右边三下拉回加强肩膀提拉风池、风府
7、一手顺着督脉拉毛巾、另外一只手顺着手下去把顾客的手放在
腰部拉回到肩部双手虎口交替划肩夹骨缝六下点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1、背部分三段展油上、中、下焦包腰加强肩膀携带毒素从手
指排出
2、双手重叠搓督脉直到发热为止
3、大拇指朝上四指朝下拨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寸
推督脉到尾椎加强八疗区,包腰三下加强肩膀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4、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划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两
边同时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5、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单边划膀胱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
腹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换边做完提拉风池、风府
6、手握拳划大板经六下,以大拇指做引导开火车推督脉(让顾客配
合吸气、吐气)到下焦中间三下左边三下中间过渡右边三下拉回加强肩膀提拉风池、风府
7、一手顺着督脉拉毛巾、另外一只手顺着手下去把顾客的手放在
腰部拉回到肩部双手虎口交替划肩夹骨缝六下点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