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合集下载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颁布《航海条例》,发展了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逐步建立起英国的海上霸权
5.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剧了社会动荡,
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八、华盛顿
1.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
2.他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独立
3.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范例,
提出了哲学的主要问题
政治上,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法治优于人治,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伦理学方面,讲授人生哲学,提出了中庸之道
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
生物学上,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解剖研究
物理学上,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3.创办“吕克昂”学园,教授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
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宣告了现代土耳其国家的诞生
3.推行一系列社会改革,废除素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
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了土耳其的现代化
4.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
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
合写《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
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学习马恩
为人类谋福利和解放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信念、
进行理论探索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
十四、列宁
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主要功绩1.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1)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条件。

(2)过程: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经济文化措施:按田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筑灵渠,设三郡,扩大疆域。

(二)功过评述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过分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刑凤峻法、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专制暴虐,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赋敛严重,使秦朝短暂而亡。

4.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一)主要功绩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2)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化重为轻(2)经济:延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3)民族关系: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5)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存百姓(二)功过评述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历史人民复习配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历史人民复习配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考点68 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1.理论贡献(1)1842年春,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要撰稿人,从此利用《莱茵报》发表多篇文章,矛头直指反动的政治制度.(2)1845—1846年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3)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将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4)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1867年发表《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

2.革命实践(1)积极投入到1848年的欧洲革命,动员工人参加起义.(2)领导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成立后,提供各种帮助。

(4)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3.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1.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主义出现,列宁主义诞生。

2.迎接新的革命高潮:1905年革命后,创办《真理报》,并先后发表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等重要文章,及时地对革命进行指导。

3.领导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德国签署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苏俄军民取得反对外来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胜利;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地进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探索。

(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参与创建共产党:1920年,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军队建设道路:国民革命失败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对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贡献。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⑸第二单元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一、柏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1、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2、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1、理念论(哲学思想)①世界: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②对立:理性世界—感性世界③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学习即是回忆。

2、理想国(政治思想)A、代表作:《国家篇》(曾经翻译《理想国》)B、观点:①理想国家: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②国家统治者: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C、评价:①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②最早的乌托邦思想。

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

三、雅典学园1、目的:为了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2、情况: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开设课程:算术、几何、天文(重视自然科学)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教学理念:全面、和谐、发展3、影响: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阿卡德米。

四、以史实评价柏拉图①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②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虽然柏拉图“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给后人一定的启发。

③柏拉图创办柏拉图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他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评价
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影响力、成就和遗产。

以下是一些
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
1. 孔子(中国):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家庭
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军事
天才和征服者。

他建立了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创造了一个文化统一的希腊化东方帝国。

亚历山大的战略
才能和国际视野使他成为全球历史上最杰出的征服者之一。

3.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罗马):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
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他通过军事胜利和政治手段,
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内战,实行终身统治,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统治的女王,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她领导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她的权威和风格对英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尼尔斯·玻尔(丹麦):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基础原理,并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玻尔的量子理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影响了整个科学领域。

以上只是简略的评说,每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征,其评说也需要考虑多个角度和因素。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题第一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给予了后世极大的影响。

其中,尧、舜、禹和汤被誉为“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

他们以其英明的统治和优秀的品质成为后世的楷模。

首先,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奉行太平之道,尊崇道德和正义,为人民谋福祉。

尧治理天下,推行民主,任用贤能,确保政权稳定。

他还倡导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以促进社会和谐。

尧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法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舜作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也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君主之一。

舜担任天子之位时,秉持天命之责,坚持道德准则,以身作则。

他以身体力行地践行仁爱之道,尽心尽力地为人民谋福祉。

舜注重礼乐制度的发展,倡导儒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后世人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舜的治理基于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他的治国理念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禹是尧舜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和经济改革家。

禹治水有方,在解决黄河泛滥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研究水利工程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改造。

他还提出了水利灌溉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汤是中国古代商朝末代君王,也是商朝的缔造者之一。

他意识到商朝已经衰败,积极推动变革,使商朝恢复了生机。

汤注重法律制度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权威。

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民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喜爱。

汤的领导才华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的尧、舜、禹和汤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品德成为后世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在外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史论共享)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3、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2、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帝范》,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3、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增补: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论共享)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过关检测(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7·淄博诊断)材料一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摘自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材料二不拘资历,不问门第,锐意选拔人才;任何人可以推荐人,自己也可以推荐自己;经过考试,有才者立即录用,不合格者立即罢免。

——摘编自郭沫若《我怎样写武则天》材料三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

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

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

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骆宾王、郭沫若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对武则天的看法。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骆宾王抨击武则天,郭沫若赞赏武则天。

第二小问,骆宾王以维护李唐为出发点,对武氏进行道德的批判,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郭沫若更多是用人角度,给与肯定。

第(2)问,概括表明材料三的观点: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

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答案:(1)态度:骆宾王:抨击;郭沫若:赞赏。

原因:骆宾王:从道德的角度抨击武则天,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

郭沫若:从用人的角度评价武则天,肯定武则天的政绩,纠正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下对武则天的故意贬低。

(2)看法:材料三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

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坚持对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一标准。

2.(2017·淮南模拟)材料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

《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1063),沈括登进士第。

熙宁二年(1069)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

熙宁六年(1073)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

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材料二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

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四句话分层概括其历程。

第(2)问,根据材料二“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得出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根据材料二“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得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答案:(1)历程: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支持王安石变法,担当要职;投身科技事业,编著《梦溪笔谈》。

(2)精神: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3.(2017·芜湖质检)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总统军事顾问。

他在189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首次提出“海权”的概念,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

他认为海权是一个整体:“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

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

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马汉的理论成为最强力的理由。

德皇威廉二世也说自己爱啃马汉上校的书,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摘编自熊显华编译《大国海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汉海权思想的历史影响。

(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归纳其背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并结合所学,归纳其目的。

第(2)问,根据材料中第二段话的三句话分层概括即可。

答案:(1)背景: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目的: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影响:促进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推动列强间海军军备竞赛;加剧全球争夺,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客观上加重落后国家或民族的灾难。

4.(2017·德州模拟)材料利玛窦(1552~1610年),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在罗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

万历十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

1583年,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

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

他在广东端州、韶州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子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

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 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钧、翟太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

(6分)解析:第(1)问,根据“加入耶稣会”得出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得出传教与儒学相结合;根据“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得出利玛窦聪颖好学;根据“在士大夫怂恿下”得出士大夫的支持;根据“把……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得出传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相结合。

第(2)问,结合所学从传播西方文化、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原因: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传教与儒学相结合;士大夫的支持;利玛窦聪颖好学;传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相结合。

(2)贡献:传播了西方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5.(2017·九江模拟)材料一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

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材料二“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材料三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

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

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

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

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亲兵“枪实弹,刀出鞘而行。

”结果,“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

”——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为什么历史青睐左宗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历史人物左宗棠的多面性。

(9分)解析:第(1)问第一问,可由材料一“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说明新疆的战略意义,由材料一“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左宗棠力争”等说明左宗棠的大力争取朝廷的支持,由材料一“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表达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来激励士气等内容,同时也可从民族大义的角度来对此说明。

第(2)问,需用不同历史角度的史实来说明,如封建官僚、洋务派、爱国英雄等角度。

答案:(1)原因:①充分认识到新疆的战略意义(资源宝库,边防要冲)。

②与李鸿章据理力争,说服朝廷,从而在政治上得到国家的支持。

③亲自出征,抬棺行军,彰显个人意志,激励将士士气。

④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

⑤超群的军事谋略与外交智慧等。

(答出三点即可)(2)评述:①封建官僚与将领: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派:创办福州船政局,建设海军。

③爱国者: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