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重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二、重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6)运营管理 控制性指标4条,一般性指标12条,优选项指标1条。 4.6.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4.6.3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4.6.5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6 制定建筑物外立面管理制度,严禁不安全悬挂物。 4.6.7 制定场地及场地内生活配套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 4.6.8 制定设备及耗材管理制度,有完善的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设备应有科学的运行计划和详细的设 备运行记录。 4.6.10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 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 求。
一、概述
3、绿色建筑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 建筑环境基 准代码 优点 简单、易行 缺点 不够精准 标准体系 英国BREEAM 美国LEED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澳大利亚NABERS 荷兰Eco-Quantum 日本CASBEE
自然清单考 1、系统、公平的综合 查 指标; 2、能反映在一定的社 会发展阶段和一定的技 术条件下,人们的社会 活动与当时生态承载力 之间的差距
一、概述
(2)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 a、2001年《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b、2003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c、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3)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a、香港在借鉴BREEAM的基础上,在1996年制定了《香港建筑环 境评估标准》(HK-BEAM)。 b、台湾于1999年开始推广绿建筑标章制度。2004年正式将绿建 筑法制化。
二、重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南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南一、什么是绿色建筑。
小伙伴们,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绿色建筑哈。
绿色建筑可不是简单地指建筑外面种了好多树或者刷成绿色的建筑哦。
绿色建筑呢,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像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这些),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比如说,有个房子它特别会利用自然光,白天基本不用开灯,这就很绿色呢。
还有那种收集雨水来冲厕所或者浇花的建筑,也是很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这一方面就像是绿色建筑的“地盘”事儿。
咱得看这个建筑选址咋样,有没有占了不该占的地儿,像那些保护用地可不能乱占哦。
而且呢,建筑周围的绿化也要合理,不能光种几棵树就了事。
要有足够的绿地,能让小动物也有地方待待,像小麻雀能找到个落脚的小角落啥的。
还有啊,室外的公共空间得方便大家活动,老人能在这儿散散步,小孩能在这儿玩耍,那才好呢。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这个就很关键啦。
一个绿色建筑得会节能啊。
就像冬天能把暖气用得恰到好处,不会浪费太多能源,夏天空调也不会呼呼地吹个不停,电老虎似的。
建筑的外墙、窗户这些地方都得做好隔热保温措施。
比如说那种双层玻璃的窗户,就能很好地阻挡热量的传递。
还有太阳能,现在很多绿色建筑都会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或者提供热水,这多酷啊,就像建筑自己长了个小太阳似的。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可是生命之源呀。
绿色建筑在节水这方面得有一套。
像收集雨水、中水回用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做法。
想象一下,一场大雨过后,建筑把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用来浇花、洗车,多环保啊。
还有,建筑里面的水龙头、马桶这些用水器具也得是节水型的,不能让水哗啦啦地流个不停,那多浪费呀。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材料的事儿也不能马虎。
绿色建筑要尽量用那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者是本地的材料。
本地材料多好啊,运输距离短,既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成本还低呢。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1 . 场 地 安 全
新 版标 准4. 1 . 2 条是 对绿 色 建筑 场 地 安全 的基 本要 求 。该 控制
容 .共 涉 及 1 5 个评 价 条文 。
条 文 的 设 置 .阐 明 了绿 色 建筑 建设 应 确 保 建 设项 目场 地 的 安 全 。
建 设 项 目场 地 与各 类 危 险 源 的 距 离应 满 足 相 应 危 险源 的安 全 防 护
三 个 重要 的评 价 条 文 分 别 对 居 住 建筑 和 公 共 建筑 进 行 评价 ,满
分3 4分 是 评 价 绿 色 建 筑 项 目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土 地 的 关 键 性 内 容 和
三 类 工 业 用 地 转 为 民 用 ,土 壤 已 受到 不 同程 度 污 染 的 ) ,则 应 采 取 必 要 的 治 理 与 防 护 措施 进 行 无 害 化处 理 ,确 保 符 合 国家 有 关 标
筑 和 历 史 建 筑 .对 应 国 家 文 物 保 护 法 》 、 《 城 市 紫 线 管 理 办 法 》等
环 节 、相 关 现 行 国 家标 准 规 定 的强 制 性 条 文 作 为绿 色 建 筑评 价 的 高 分 项 .通 过 修 改 归 并和 增 补 等修 订 工 作 ,设 置 了土 地 利 用 室 外 环境 、交 通 设 施 与公 共 服 务 、 场地 设 计 与场 地 生 态 四部 分 内
高者 没 有 国 家 标准 但 有 地 方 标准 的 ,执 行地 方 标 准 :没有 标 准
限定 的 ,符 合项 目所 在地 城 乡规 划 的要 求即 为达 标 。
的城市 建设 用地 内 ,并符 合所 在地控 制 性详细 规划 的有 关规定 。 “ 且 应 符 合 备 类 保护 区 、文 物 古迹 保 护 的建 设 控 制 要 求 ” : 条 文 的 各 类 保 护 区 是 指 受 到 国 家 法律 法 规 保 护 、 划 定有 明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基本规定一般规定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及解读

4.1 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
控制要求
条文: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适用类型: 各类民用建筑 适用阶段: 设计标识 | 运行标识 条文说明: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 2006 年版控制项第 4.1.1、5.1.1 条,有修改。《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明确:“本 法所 称 城乡 规 划, 包 括城 镇体 系 规划 、 城市 规 划、 镇规 划 、乡 规 划和 村 庄规 划 ”; 第 四十 二 条规 定 :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因此,任何建设项目的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
建筑布局不仅要求本项目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还应兼顾周边,减少对相邻的 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等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条文中的“不降低周边建筑的 日照标准”是指: (1)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2)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 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日照环境密切相关,日照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我 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日 照、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间距和设计。
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中第 5.0.2.1 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同 时明确: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 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 照 1 小时的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章来源:居家环保网文章作者:王博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标准1 总则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基本要求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当地植物与多种类型: 存活率高、地域特色、节省投资 乔灌草结合: 复层绿化、强化生态、节地高效
乡土植物: 以舟山地区乔木类植物为例
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 适种植物
针 叶 树 种
苏铁,日,罗汉松
柳杉,水杉,杉木,秃杉,北美 红杉,湿地松,撒金柏,北美圆 柏,北美香柏
评价方法: 审核相关设计文件。 对建筑场地选址在荒地、废地等无旧建 筑的空地上,或旧建筑面积在200m²以 下,或旧建筑的使用年限已过时,此项不 参评。
打分方法:(总分8分) 1、利用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上 。 (8分) 2、利用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下 。 (5分)
4.1.11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 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 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 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 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 5dB执行。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 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 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 工业混杂区。 类别 昼间 夜间 0 1 2 3 4 50 55 60 65 70 40 45 50 55 55
等效声级LAep:dB
评价方法: 审核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以及建成后 的现场测试报告 。 主要对象: 住区中的面街住宅 住区中的闹区 缓解措施: 建筑本身处理 合理距离 绿带隔离
实例: 应用Cadna/A软件模拟计算室外声环境
Cadna/A软件可根据输入的资 料数据,模拟声环境,从而达到 声环境的优化设计。
带形和环形绿地结合,创造 环境景观均好性。
评价方法: 审核规划设计或建成后的绿地率、人 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 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的相关规定。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一、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要求和限制,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1 一级绿色建筑一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具备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和共有共享的资源配置基础的标志性建筑。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新材料,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一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二级绿色建筑二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高效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二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三级绿色建筑三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具备一定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但可能没有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三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判定标准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同时应考虑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爆有毒物质: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
评价方法: 审核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及相关检测报 告。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 ㎡,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
人均用地指标:控制用地 制约别墅用地 指标应用: 与容积率有机搭配 控制方法: 控制户均住宅面积 增加中高层和高层住宅 建设比例
等效声级LAep:dB
评价方法: 审核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以及建成后 的现场测试报告 。 主要对象: 住区中的面街住宅 住区中的闹区 缓解措施: 建筑本身处理 合理距离 绿带隔离
实例: 应用Cadna/A软件模拟计算室外声环境
Cadna/A软件可根据输入的资 料数据,模拟声环境,从而达到 声环境的优化设计。
打分方法:(总分12分) 1、住区建立了会所及幼儿园,其他设施 均在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 (12分) 2、住区建立了会所及幼儿园,住区及周 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设施在五类以下。 (7分)
4.1.10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有利于物 尽其用、节约资源。 “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 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 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对旧建 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改变其 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规划建设项目。
当地植物与多种类型: 存活率高、地域特色、节省投资 乔灌草结合: 复层绿化、强化生态、节地高效
乡土植物: 以舟山地区乔木类植物为例
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 适种植物
针 叶 树 种
苏铁,日本冷杉,日本柳杉,池 杉,雪松,日本五针松,日本扁 柏,柏木,罗汉松
柳杉,水杉,杉木,秃杉,北美 红杉,湿地松,撒金柏,北美圆 柏,北美香柏
4.1.16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 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 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调节微小气候: 降温、增湿、降低热岛效应 补充地下水量: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面下陷 改善排水状况: 减轻排水负荷、减少雨水径流 园林绿化遮阳: 提供户外停留空间
评价方法: 审核设计文件中透水地面面积是否达 标及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 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 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 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透水地面面积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 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
阔 叶 树 种
香樟,普陀樟,红樟,紫楠, 舟山新木姜子,深山含笑,梧桐, 石栎,栓皮栎,白栎,化香,李树, 女贞,冬青,合欢,海槟木槿, 红山茶,三角枫,黄连木,青冈, 雁荡三角枫,红枫,南京椴,杨 梅,浙江柿,柃木,鹅掌楸,竹柏, 北美鹅掌楸, 苦槠,甜槠,榉树
适种植物
赤楠,豹皮樟,火力楠,垂柳,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槿, 无患子,枫香,黄檀,构骨冬青, 鸡爪槭,杜英,木芙蓉,珊瑚树, 木荷,玉兰,广玉兰,红叶李, 桂花,紫薇,红叶李,棕榈,木 香,榆叶李,苦楝,卫矛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5m/s 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 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有利于提高室外环境的舒适 度。 影响因素:建筑层数与建筑布局 有效措施:建筑布局与盛行风向 建筑单体与规划结合
评价方法: 审核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风环境模拟 预测分析报告,核对实施情况与设计要 求是否相符 。 规划设计阶段,应进行风环境模拟预 测分析和优化,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
评价方法: 审核规划设计布局和应对措施的合理 性,或检测建成后的噪声、空气质量、 水质、光污染等各项环境指标 。
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 于施工对现场引起的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影 响 、水污染 、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施工注意事项: 废土回用 控制扬尘 废水排放 有序规制 ┅ ┅
实例: 应用CFD软件模拟计算室外风环境
CFD模拟计算是从微 观角度,针对某一区 域,利用质量、能量及 动量守恒等基本方程对 流场模型进行求解,分 析其空气流动状况。采 用CFD对风环境模拟, 主要用于对通风风场布 局进行优化和对室内流 场进行分析,通过CFD 提供的直观详细的信 息,便于设计者对特定 的区域进行通风策略调 整,使之更有效的优化 室外风环境。
打分方法:(总分15分)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 速ν<5m/s,风速放大系数<2,严寒、寒 冷地区冬季保证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 后压差不大于5Pa。 (9分) 2、除满足第1点要求外,有利于夏季、过 渡季自然通风,住区不出现漩涡和死角。 (15分)
4.1.14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 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评价方法: 审核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包括 提交项目组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 施记录文件(包括照片、录像等)、环 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以及当地环保或建 设等有关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 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
一般项
(共8条)
4.1.9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 与周边地区共享。
评价方法: 审阅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核对实 施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 。 规划设计阶段,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手 段优化室外设计,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 外热环境。以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 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为 例,模拟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 的温度分布情况。
实例: 应用SPOTE软件模拟计算室外热环境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相关规定,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 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 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 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类设 施。
评价方法: 审核规划设计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 否满足居民需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是 否协调互补,以及是否将相关项目合理集 中设置。 集中设置:既可节约建筑用地,也能为居 民提供选择和使用的便利,并提高设施的 使用率; 共同使用:可打破住区范围与周边地区共 同使用。这样既节约用地,又方便使用, 节省投资。
评价方法: 审核景观设计文件及其植物配植报 告,并现场核实 。
4.1.6 住区绿地率不低要标志 公共绿地:提供休憩、交往、文体活 动环境景观的基本指标 注意事项: 公共绿地布局、集中绿地 尺度及其指标不宜过高
块状与带状绿地结合,创 造均好性。但中心绿地太 大、空旷。
评价方法: 审核设计图纸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
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注重 视觉卫生要求,特别是低于北纬25°的 地区,两幢住宅楼或同一栋楼相邻的居 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宜低于18m。
4.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 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乡土植物:存活率高、节省投资 减少病虫害、降低围护费用 无害植物:无毒、无刺
打分方法:(总分15分) 1、比现行国家噪声标准的规定低3dB以上 。 (15分) 2、符合现行国家噪声标准的规定 。 (9分)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 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 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负面影响: 光化学烟雾、中暑 建筑耗能、人体不适 影响因素: 建筑密度、布局、建筑材料 绿地率与水景设施 空调、交通、炊事排热
评价方法: 审核相关设计文件或进行现场抽检 。
4.1.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要 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大中小城市(50万/20万) ·老年居住建筑 ·建筑装饰和商业活动 ·旧区改建项目
评价方法: 审阅规划 设计文件, 审核地下空 间利用的合 理性 。
4 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18条)
控制项
(共8条)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 、自然水系 、湿地、基本农 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当地文物: 整旧复旧、原物迁移 自然水系: 不断流、改道疏通 湿地: 不填挖、维持原状 基本农田: 不占用 森林: 保护、不作他用 其他保护区:遵守相关规定
评价方法: 审核场地地形图和相关文件 。
4.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 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 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洪涝与泥石流:避开 含“氡”土壤:检测
无色无味致癌物质
电磁辐射危害:远离、符合相关规定
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 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
SPOTE软件 功能强大,包含: 室外空气流动模 型、长短波辐射 模型、地表和建 筑表面传热模型、 植物热湿模型、 水景热湿模型以 及层次化耦合模 拟体系,适用于 居住小区热岛效 应预测等方面。
打分方法:(总分8分) 达标-得分
4.1.13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度季、夏 季的自然通风。
评价方法: 审核景观 设计文件或 实际栽种情 况,是否采 用复层绿 化,及乔木 种植数量是 否达标。
打分方法:(总分15分)
1、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且木本植物种类: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不少于32种;华中、华东地区 不少于48种;华南、西南地区不少于54种。 (15分) 2、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且木本植物种类: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不少于25种;华中、华东地区 不少于45种;华南、西南地区不少于50种。 (9分) 3、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3分)
带形和环形绿地结合,创造 环境景观均好性。
评价方法: 审核规划设计或建成后的绿地率、人 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 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