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笔记总结.docx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大学分析化学笔记

大学分析化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获取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获取图像、数据等相关信息用于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与形态。

主要内容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第二节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1.根据分析任务进行分类,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包括构型与构象)、晶体结构。

形态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相应的分析要求和使用的方法也有较大差异。

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由于组成无机物的元素种类较多,通常要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元素、离子、原子团或化合物)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有碳、氢、氧、氮、硫和卤素等有限的几种元素,但自然界有机物的种类有数百万之多且结构复杂,故分析的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3.根据分析方法测定原理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化学的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统称为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常称为经典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主要用于常量组分(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大于1%)测定。

重量分析法准确度高,至今仍是一些组分测定的标准方法,但其操作繁琐,分析速度较慢。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省时快速结果准确(相对误差±0.2%),是重要的例行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故又称为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化学分析学习总结.doc

化学分析学习总结.doc

化学分析学习总结篇一:分析化学学习感想分析化学学习感想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从古时开始,人们便很注重学习要“思”,既要思考如何学习,也要思考学习了什么,更要思考学习得如何。

而这一学期的分析化学课,也在任老师讲授完十一章以及韶钢分析工程师马老师的演讲会后落下了帷幕。

那么这一学期来,我对于分析化学的学习有何收获感想呢?一、充分学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为实验课奠基本学期的分析化学课程主要是任老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内容、发展史等,详细讲述了各种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因而,我学习到了: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测定无知的质和量的科学。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遍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的众多领域。

正是分析化学的广泛应用、重要性以及自身的兴趣,我更是格外地认真去学习。

通过认真听任老师的讲授,我掌握了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沉淀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也自然而然地应用到了实验课当中去,充分了解了实验原理,做起实验来更是得心应手。

二、进行了探究性、合作型学习,学会了自主学习本以为如此专业的分析化学课,只能由老师来讲授,才能让我们真正学得明白。

但是,在任老师宣布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由我们自己来讲之后,我们硬着头皮与同组成员一起学习,才发现原来我们自主学习也是行的。

再后来将要学习第九章的沉淀滴定法时,任老师更是让我们自己来讲授理论知识,而我们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都充满自信,认真地完成了探究性、合作型学习,并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充实性以及满足感。

忆起自己在讲台上向同学们讲莫尔法原理的时候,很担心能否代表组员向同学们展现我们的学习成果,能否清楚地讲述原理,能否让同学听懂自己的表述。

在讲课完以后,老师补充了我未讲清楚的部分,使同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学习到了莫尔法原理。

因而,虽说讲得不够完美,但是能有这样一次讲课经历,真的很不错,既学会了自主学习,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51页word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51页word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第一章 .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1. 1概述一.定量分析过程任务: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步骤:①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③分离及测定。

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二. 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1.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m Q k d 2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试样均匀度越差,k 越大,通常k 为 0.05 ~ 1 kg mm2。

m Q0.2 620.2 367.2kg2.试样的分解:①溶解法:溶剂为水、酸、碱、混合酸等②熔融法:三.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1.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2.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①固体试样:m Bm Sg g 1( 106 );ng g1(109);pg g 1( 1012 )②液体试样:a. 物质的量浓度:mol L 1b. 质量摩尔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单位:mol kg 1c. 质量分数:量纲为1d.体积分数:e摩尔分数:f .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g L 1、g L 1③气体试样:体积分数表示。

§ 1.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一.真值(1.理真:2.量学定真:些真可是知道的3.相真:二. 平均(x):n次量数据的算平均。

x x1 x2 x3x n 1x i n三.中位数 xM:一量数据按大小序排列,中一个数据即中位数。

四. 准确度和精密度: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②再性。

五. 差和偏差1.差 E :定果与真(x T)之的差。

x x T E( E 正,x xT;E, x x T)① 差E a:定与真之差。

例: x =81.18%, x T=80.13%E a= x - x T=81.18%-80.13%=+1.05%②相差:差与真中所占的百分率E r E a100%x x T100% x T x T2.偏差d:表定果与平均果之的差。

d x x1nx x in i 1d1 x1 x ; d 2x2x ;⋯⋯; d i x i x 。

n n1d i x1 x x2 x x i x x i ni 1i 1n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d1 d2 d n1nd idnn i 1nx i0 i 1②相平均偏差:六.极差R:一量数据中,最大(R xmax x min相对极差:R100% x七.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由某种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可测误差)①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②仪器和试剂误差;③操作误差;④主观误差。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定误差。

八.公差§ 1.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二.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三.计算规则:1.相加减时: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依据;2.相乘除时:根据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字来进行修约。

§ 1. 4滴定分析法概述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1.滴定分析法:2.滴定剂:3.滴定:4.化学计量点 (Stoichiometric Point)5.滴定终点 (end point)6.终点误差 (Et)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①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按照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②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③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④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返滴定法:3.置换滴定法:4.间接滴定法:三.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2.要求:①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②试剂的纯度足够高(≥99.9%)③性质稳定;④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⑤标定反应时应定量的进行。

3.标准溶液的配制①直接法②标定法四.滴定分析的计算1.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c( H 2 SO4 ) 0.1mol L 1c( 1H2 SO4 ) 0.2mol L 1 2c(2H 2 SO4 )0.05mol L 1c(B)11c(B) 2c(2B) 22c b B ac(B)a b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 Fe0.00500 g mL 1K2Cr2O 72.滴定剂与被测物质之间的关系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①直接配制法②标定法4.待测组份含量的计算第二章 .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2. 1概述一.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1.由投料组份的浓度 c 和相关平衡常数Ka,求算各种形式的浓度 c 或活度 a;2.从 pH 和相关的平衡常数Ka,求算分布系数δ,是酸碱平衡讨论的重要内容;3.如果测出了某些形式的浓度,并且已知投料组份的浓度c,则可以测算相关的平衡常数;4.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5.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二.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1.代数法;2.图解法;3.计算机方法。

三.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1.浓度与活度①测定的结果是用浓度还是用活度来表示;②判断由于离子强度的变化是否会对计算或测量结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③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何进行校正。

2.活度系数i :a i c精品文档3.德拜—休克儿 (Debye — H ückel) 公式:AB 型 c0.1mol L 1lgiZ i :电荷B :常数, 25℃时,为 0.00328oa :离子体积系数( pm )1 nZ i 2I :离子强度, Ic i2i 1当 I 较小时,lg i0.5 Z i 2四.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1.反应常数:2I0.512 Z io1 B a IIHOH H 2 OK t11014.00K W 1[ H ][OH ]强碱滴定弱酸:HAOH A H 2 OK c[HA]K b 1 ] [ A]K a[ H K W2.活度常数 K aa H a A K a3. K a 与 K a c的关系aHAc [ H ] [ A ]a H a AHAK aK aaHA[ HA]H A HA§ 2. 2分布分数δ的计算一.分布分数δ :溶液中某酸碱组份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

二.一元酸溶液 :精品文档[ HAc][ H ][ HAc][ HAc][ H][ HAc]HAcc[ HAc][ Ac]K a[ H][ H ][ Ac ] [ H ][ HAc ][ HAc][ HAc ][ Ac][ H][ Ac ][ HAc ]Ac[ HAc][ Ac][ H ][ HAc][ Ac ][ HAc][ HAc ]c HAc三.多元酸溶液(如H 2C2 O4)物料守恒H2C2O4/0、HC2O4/1、 C2O42/2总浓度为 c / mol L 1c [ H 2 C 2 O4 ] [ HC 2O4 ] [ C 2O 42 ]0121[ H 2C2O4 ][ H 2C2O4 ]c[ H 2C2O4] [HC 2 O4 ] [C2O42 ]11[HC2O4 ][C2 O42 ][ H 2C2O4 ] [ H 2C2O4 ]11Ka1Ka1Ka2[ H][ H] 2[ H]2[H ]2K a[ H ] K a1K a21[H ]4K a[H ]3K a K a2[H ]2K aKaKa3[ H ]1112§2. 3质子条件与 pH 的计算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1.物料平衡方程(MBE ):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等于各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

①c mol L 1的 H 3 PO4[ H 3 PO4 ] [ H 2 PO4 ] [ HPO 42 ] [ PO43 ] c②2 103 mol L 1 Cu ( NO3 ) 2与0.2 mol L 1NH 3[NO3 ] 2210 3 mol L 1[ Cu 2 ] [Cu ( NH 3 ) 2 ] [ Cu( NH 3 ) 22 ] [ Cu( NH 3 )32 ] [Cu (NH 3 )24 ][Cu ( NH 3 )52 ]2 103 mol L 1[ NH 3 ] [Cu( NH 3 ) 2 ] 2[Cu (NH 3 )22 ] 3[Cu (NH 3 )32 ] 4[ Cu( NH 3 )24 ]5[ Cu( NH 3 ) 25 ]0.2 mol L12.电荷平衡方程(CBE )单位体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mol )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mol )。

① c mol L 1的NaCN[ Na ] [ H ] [CN ] [OH ]②c mol L 1的 CaCl 2CaCl 2Ca 22ClH2O H OH[ H ] 2[Ca 2 ] [Cl ] [OH ]③c mol L 1的 Ca( Ac )2Ca( Ac) 2Ca 22AcH2O H OHH Ac HAc[ H ] 2[Ca 2 ] [OH ] [ Ac ] [ HAc ] [ Ac ] [ HAc ] [OH ] 2[Ca 2 ] [ Ac ][H ] [OH ]溶液呈碱性。

3.质子条件( PBE )在酸碱反应中,碱所得到的质子的量(mol )与酸失去质子的量(mol)相等。

H H2O OHH 2CO3HCO 3CO32[ H] [ H 2CO3] [OH ] [CO32 ]二. pH 的计算1.强酸(碱)溶液2.一元弱酸(碱)溶液HA :c mol L1HA H A[ H][OH][ A][ H]K W K a [ HA ] [ H][ H][ H]K W K a [ HA]K a c HA c[ H]]K a[ H[ H] 3K a [ H ] 2K a c K W [ H ]K a K W 0当K a [ HA ]20K W时, K W 0[H ]3K a [ H ] 2K aK a [ HA]K a c20K Wc(500 )K a3.多元酸(碱)溶液4.弱酸混合溶液5.两性物质溶液§2. 4对数图解法一.H 2O 及强酸强碱的浓度对数图二.一元弱酸的浓度对数图HAc c0.01 mol L 1HAc 、Ac、 H、 OHlg[ HAc ] ~pH[ HAc]c[ H ] HAc c[ H]K alg[ HAc ]lg c pH lg K a[ H ]①当[H]K a时, [ HAc ]c则 lg[ HAc ]lg c2②若[H ]K a则[ HAc] 1 c22.绘制浓度对数图的步骤①确定体系点S( pKa, lg c );②通过体系点,绘制斜率为0,-1 和 +1 三条直线;③校正。

三.多元酸的浓度对数图四.对数图解法的应用§ 2. 5酸碱缓冲溶液一. pH 缓冲溶液能减缓因外加强酸或强碱以及稀释而引起的pH 急剧变化的作用的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