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重点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重点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第三章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本章重点: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二者之间的关系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办法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5.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6.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的目的和方法7.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检验)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相对误差4)真值5)偏差6)平均偏差7)相对平均偏差8)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9)相对标准偏差10)中位值 11)准确度 12)精密度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N(μ,σ2)呈现对称性、单峰性和有界性三个特征。

2)标准正态分布N(0,1)也成为u分布, u=(x-μ)/σ。

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标准正态分布的区间概率可以查u分布表。

三、对有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初步方法: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2)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3)描述测定值集中趋势(平均值和中位值)和分散性(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极差)的有关计算4)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含义,真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5)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判断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由随机误差所引起)和方法(t检验-准确度检验,F检验-精密度检验)6)可疑值的取舍(区分可疑值是由随机误差引起还是由过失所引起)和方法(Q检验和格鲁布斯检验)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按“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合理保留各步计算中的有效数字位数。

2)分析数据计算时,对数据要先修约再计算。

3)加减法运算,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即绝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乘除法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即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2)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辅助方法)3)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4)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第四、五章酸碱滴定法本章重点:1. 质子条件的书写2. 分布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根据质子平衡式进行数学处理)4.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和配制5.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终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7. 各种酸、碱准确滴定和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判断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复习笔记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复习笔记

大小
若 di>4 若 di<4
,则舍弃可疑值; ,则保留可疑值。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一)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是由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只能是一位)不确定数字组成, 它 们共同决定了有效数字的位数。 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反映了测量的准确度,在测定准确度允许的范围内, 数 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表明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二)确定原则: 1、“0”的意义: 在数字前面的“0”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数字中间的“0”都是有效数字; 数字后面的“0”,一般为有效数字。 2、对数中的有效数字: 对数或 pH,pOH,pM, ㏒ c,㏑ x 等有效数字位数等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 如 pH=11.02, 则[H+]=9.5×10-12;pKa=4.75,为 2 位有效数字。 3、对于非测量所得的数字,如计算公式中的倍数、分数关系和一些常数(如π 等),它们没有不确定性,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多位。 二、数字修约规则: 数字修约规则是: “四舍六入五成双” 1、当尾数≤4 时将其舍去;尾数≥6 时就进一位; 2、如果尾数为 5,若 5 后面的数字不全为零,则进位; 若 5 后面的数字全为零,进位后应使所进的位数成为偶数。 如果尾数恰好等于 5 时: 5 的前一位是奇数则进位, 5 的前一位是偶数则舍去。 例,将下列测量值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 6.3468 修约为 6.3 0.405 修约为 0.40
4、改进分析方法或采用辅助方法校正测定结果 四、适当增加平行测定常数,减小随机误差 五、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为了正确的表示分析结果,不仅要表明其数值的大小,还应该反映出测定的 准确度、精密度以及为此进行的测定次数。 样本平均值 x、样本标准偏差 s 和测定次数 n 这三项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的表示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其位数要与测定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一 致。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其实并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呢!只要你掌握了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那化学就很简单了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家好好复习吧!滴定分析概论1.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这一过程称为滴定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指示剂: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滴定终点:在滴定时,滴定到指示剂改变颜*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2.滴定曲线及其特点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即得滴定曲线实践中,滴定曲线的纵坐标一般是与组分浓度有关的某种参数1)曲线的起点决定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浓度,一般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起点越低2)滴定开始时,加入滴定剂引起浓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平缓。

其变化的速度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

至计量点附近,溶液的浓度及其参数将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缓,其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4)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附近,通常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3.直接滴定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3)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4.基准物质及其要求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1).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2).纯度足够高,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3).*质稳定4).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5).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5.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准确度高;*作简单,快捷;仪器简单、价廉6.非水滴定的优点: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使在水中进行不完全的反应进行完全,从而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7.非水*碱滴定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碱*。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不纯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可预测但服从统计规律。

在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够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运算中,遵循“先修约,后计算”的原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的统计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可靠范围。

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关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配位滴定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的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影响配位滴定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 EDTA 的酸效应等。

氧化还原滴定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常见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等。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沉淀滴定则是基于沉淀反应,如银量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溴离子等。

三、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含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沉淀的条件,如沉淀剂的选择、溶液的酸度、温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则 Ea = x - xT =81.18%-80.13%=+1.05%
②相对误差:误差与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Er
Ea xT
100%
x xT
xT
100%
2.偏差 d :表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之间的差值。
d
x
x
x
1பைடு நூலகம்n
n i 1
xi
d1 x1 x ; d 2 x2 x ;……; di xi x 。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第1页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1 概述
一.定量分析过程 任务: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步骤:①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③分离及测定。 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滴定剂与被测物质之间的关系 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①直接配制法 ②标定法 4.待测组份含量的计算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2.1 概述
一.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 1.由投料组份的浓度 c 和相关平衡常数 Ka,求算各种形式的浓度 c 或活度 a; 2.从 pH 和相关的平衡常数 Ka,求算分布系数δ,是酸碱平衡讨论的重要内容; 3.如果测出了某些形式的浓度,并且已知投料组份的浓度 c,则可以测算相关
的平衡常数; 4.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 5.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二.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 1.代数法; 2.图解法; 3.计算机方法。 三.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 1.浓度与活度
①测定的结果是用浓度还是用活度来表示; ②判断由于离子强度的变化是否会对计算或测量结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③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何进行校正。
2.活度系数 i : a ic 3.德拜—休克儿(Debye—Hückel)公式:
AB 型
c 0.1mol L1
lg i
0.512
Z
2 i
1
I
o
Ba
I
Zi :电荷
B :常数,25℃时,为 0.00328
o
a :离子体积系数(pm)
I
:离子强度, I
1 2
n i 1
ci
Z
2 i
mQ k d 2
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试样均匀度越差, k 越大,通常 k 为 0.05 ~ 1 kg mm2 。
mQ 0.2 62 0.2 36 7.2kg
2.试样的分解: ①溶解法:溶剂为水、酸、碱、混合酸等 ②熔融法:
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2.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①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按照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②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 ③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 ④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返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 4.间接滴定法: 三.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2.要求:
①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②试剂的纯度足够高(≥99.9%) ③性质稳定; ④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⑤标定反应时应定量的进行。 3.标准溶液的配制 ①直接法 ②标定法 四.滴定分析的计算 1.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当I
较小时, lg i
0.5
Z
2 i
I
四.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 1.反应常数:
相对极差:
R
100%
x
七.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由某种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误差)
①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②仪器和试剂误差; ③操作误差; ④主观误差。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定误差。 八.公差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三.计算规则: 1.相加减时: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依据; 2.相乘除时:根据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字来进行修约。
①固体试样:
mB mS
g g 1 (106 ); ng g 1 (109 ); pg g 1 (1012 ) ②液体试样:
a.物质的量浓度: mol L1
b.质量摩尔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单位: mol kg 1
c.质量分数:量纲为 1 d.体积分数: e 摩尔分数:
f.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某种物质的质量, mg L1 、 g L1
③气体试样: 体积分数表示。
§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真值( xT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
1.理论真值:
2.计量学约定真值: 这些真值可认为是知道的
3.相对真值:
二.平均值( x ): n 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x
x1
x2
x3
xn
1 n
xi
三.中位数 xM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为中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