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声声慢·烟堤小舫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版本(一)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版本(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作品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声声慢诗文赏析和诗意解释

声声慢诗文赏析和诗意解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诗文赏析和诗意解释《声声慢》李清照【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宋·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着:亦写作「著」。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易安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德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易安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声声慢》是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佳作,在历代文人中颇受赞誉。
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也是非常自然的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词。
【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赏析】在读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的时候,嘴张不大,口腔呼出的气流也不顺畅。
作者用气流的不畅来暗示内心的压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字。
“寒”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寒,二是心里寒,而作者重在写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内心愁,所以想要借酒消愁。
“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词时正值秋日,北雁南飞。
作者的家在北方而现在她却寄居南方,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声声慢》全文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赏析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评析及译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赏析一、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化的程度体现着诗词审美程度的高低。
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来书写愁情,意象联翩而情致充盈。
但意象化的程度,主要不是看诗词中描述了多少景物、而是看这些景物中究竟包含了多少东西,或者说看它们究竟能生发出多少东西。
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要看这些景物中究竟有多少象外之象,有多少言外之意。
这是诗词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
古人特别崇尚”象外多象”,”言外无穷”,”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方面,《声声慢》是相当出色的。
先以“过雁”这个意象为例。
“雁过也,正伤心”,为什么?首先是由于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袭上心头。
但这不是伤心的主要原因。
大雁从哪里来?北方。
这“北方”二字一跳出来,词人的心思就飞向了北方的故国、家园。
这是心之所向,情之所至。
然而故国已沦陷,家园已败毁,于是她的脑海里就会映现出一片故国家园的伤残景象,乃至举家南逃的惨状。
同时,那往昔家园的亭台楼阁、赏心乐事也会在脑屏幕上不断闪现,使她陷入一阵阵美好的回忆之中。
然而当她的思绪再回到眼前来时,那孤身漂泊、晚境悲凉的现实,却使她更加感到凄凄惨惨了。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发了词人一连串更痛切的思念。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笃,往昔常两地诗词赠答,传情寄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当时李清照词中的名句。
所谓“旧时相识”,当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错觉闪念,但这一闪念却恰恰刺中了词人当时最痛楚的神经:勾起了她对丈夫丧情景的记忆,同时也引发了她对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追怀;而最对比眼下空房冷寂、孤苦无依的情景,那就难免苦上加霜、痛上加痛了。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赏析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
历来也备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林语堂,杨宪益夫妇、徐忠杰和许渊冲的译文尤具代表性。
普特英语将这四种译文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拓展大家的翻译思路。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林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杨译:Seeking, seeking,/ Chilly and quiet,/ Desolate, painful and miserable.徐译: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bl eak. /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许译: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解析:1)林译全部选用单音节词,押头韵,且词语的选用层层递进,可谓独具匠心。
“dim”和“dark”表明天色已晚, “dense”和“dull”展现了浓重不化,寻觅不得的忧愁和失落,继而“damp”和“dank”渲染阴冷凄苦的氛围,最后“dead”推向高潮,体现了词人绝望无助,凄凉痛苦的内心。
译文言语简练,内涵丰富。
2)杨译用七个形容词对应七对叠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词人情感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徐译,相较而言,不免显得不够简短。
译者另辟蹊径,将词诗歌化,但由于句子偏长,翻译得过于明白,失去了原词的意境。
4)许译增加了主语,点明了寻觅之物是“what I miss”,似乎过于直白,少了原词的委婉朦胧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声声慢·烟堤小舫翻译赏析
《声声慢·烟堤小舫》作者为宋朝诗人张炎。
其古诗全文如下: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
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
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
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
润笔空题,惆怅醉魄难醒。
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
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阴。
【赏析】这首词开头三句概说吴文英生前游赏之迹,说:你生前游踪广泛,在烟雨迷濛的堤边小船中,在夜雨淅沥的深院灯下,尤其京城生活的日子里,你吐词属篇,已成习惯。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京洛多风尘,缁衣化成素。
”此用“春衫惯染京尘”表示习惯客居于京城临安。
接着,“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二句用晏几道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表示吴文英生前与歌儿舞女周旋之密;又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的文意,表示吴文英风流倜傥,为不少女子所倾倒。
看来吴文英这方面的经历给张炎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以词接着三句:“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说:真疑心在夜色迷朦之中,你梦魂所化的蝴蝶,直到如今还栖宿在窗前的花丛之中。
这里用《庄子·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的故事,以蝶喻人。
“梦蝶宿花阴”比喻男女情爱,即“舞柳”二句之意。
“浑疑”句中嵌入“梦窗”二字(吴文英号梦窗),略见其造语之工巧。
明知其人已逝,却疑其犹存,可见作者对他思念之深。
但毕竟思念而已,“犹存”并非事实,所以紧接着说“待唤起,甚法蓠摇落,化作秋声”,意思说:当我要把你唤醒时,却不见人,只见蘼芜纷纷凋落,化成萧瑟秋声一片。
江蓠是香草。
至此,文词几经周折,以江蓠摇落、一片秋声暗喻其人确已逝去。
上片写足了对其人的凭吊之情。
下片转入赞许其词卷之优。
“回首”三句点题,用了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诗意,比喻吴文英遗笔词篇声情之佳。
又以“朵朵芳云”再喻其词篇之美,终因人已逝去,不堪回首,不忍心再读而不胜愁苦。
“黯消魂”即愁苦的样子。
“润笔空题,惆怅醉魄难醒”二句再次点题,谓自己下笔题词,惆怅不已,神情沉醉,难以清醒。
着一“空”字,表明:其人已经逝去,任我如何润笔都是徒然。
正因此,于是便“惆怅醉魄难醒”。
作者的这种沉重心情,无法解脱,竟至于“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
“水楼赋笔”指吴文英在西湖一带写的作品。
因水楼有了赋笔,而怕在斜阳西照中去登临,可见作者此时陷入了无穷的凭吊哀思之中。
这哀愁未能终了,又听见从柳阴中传来的黄莺孤零的啼叫声。
“残莺”这里指孤零零的黄莺。
全词就在这深沉难遣的哀思中煞拍。
这首词,词意连贯,由回忆起笔,连接现实,似真似幻。
楼敬思云:“一气卷舒,不可方物,信乎其为山中白云”(《词林纪事》卷十六引)。
但又不是平铺直叙,了无意味。
而是“能以翻笔、侧笔取胜”(同上)。
所谓翻笔,类同先扬后抑之法。
如先说“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先疑其仍在),再说“待唤起,甚法蓠摇落,化作秋声”(再证其已逝),
从而使悲悼之情更为深沉动人。
所谓侧笔,也即侧面描写。
如说“心事暗恼东邻”,用不少女子的倾倒来衬托其人之出众,又以“听残莺,啼过柳阴”来烘托“愁未了”,这都有助于表达正面的意思。
从这首词看,张炎是颇推崇吴文英的词的。
但在他的词学论着《词源》中,却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看来《词源》中的这段评论是有偏颇的。
其实,后来也有不少论者并不同意张炎的这种论断。
这是读者在欣赏这首词时必然要连带思考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