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声现象计算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每周一测——声现象计算

初中物理每周一测——声现象计算

“好萌”老师每周一测——声现象计算16.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17.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求:(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18.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1)这段铁路有多长?(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19.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0.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1)请计算沉船处有多深?(2)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21.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23.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2.5s 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24.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25.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340m/s)求: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空(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2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27.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射超声波脉冲信号并接收被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信号间的时间差,可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射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2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假设汽车始终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根据图乙,求:(1)汽车在遇到两个脉冲信号P1、P2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2)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28.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2)所测的海水深度.29.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发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3s,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3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是54km/h,则此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好萌”老师每周一测——声现象计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6.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最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因为v=,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t空气===3s,由题意知:t空气﹣t金属=2.5s,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v金属===2040m/s;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问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7.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求:(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72km/h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解答】解:(1)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1=v车t=20m/s×4s=80m;(2)声音传播的距离:s2=v声t=340m/s×4s=1360m,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2﹣s1,所以s=(s2﹣s1)=(1360m﹣80m)=640m.答:(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80m;(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4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18.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1)这段铁路有多长?(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分析】(1)已知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铁路的长度;(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以及铁路的长度,根据v=求出声音在铁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之差,即听到第一次声响后第二次声响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根据公式v=可知,铁路的长度为:s=v铁t铁=5200m/s×1.5s=7800m;(2)根据公式v=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空==≈23s;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t=t空﹣t铁=23s﹣1.5s=21.5s.答:(1)这段铁路的长度为7800m;(2)大约还需要21.5s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单位应该统一.19.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分析】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根据s=vt得出等式,然后减去司机第一次鸣笛后到第二次鸣笛前行驶的距离,进一步得出客车到悬崖的距离,再根据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得出等式,然后联立等式即可求出客车行驶的速度,最后求出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解答】解: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由v=可得:2L=v声t1+vt1﹣﹣﹣﹣﹣﹣﹣﹣﹣①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s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vt1﹣vt2,因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t3+vt3﹣﹣﹣﹣﹣﹣﹣﹣②所以有2(L﹣vt1﹣vt2)=v声①式﹣②式可得:v=v声=×340m/s=34m/s=122.4km/h,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L=(v声+v)t1=×(340m/s+34m/s)×6s=1122m,因122.4km/h>120km/h,所以,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超速行驶.答:(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22.4km/h,客车是超速行驶.【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明确汽车行驶过程中各段距离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关系是关键.20.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1)请计算沉船处有多深?(2)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因为v=,所以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的时间:t=×4s=2s,所以沉船的深度为:s=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答:(1)沉船的深度为3000m;(2)不能;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1.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分析】根据题意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加上汽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的和的一半即为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就为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解答】解: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2m/s×2s=24m,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2s=680m,那么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s″=(s+s′)=×(24m+680m)=352m,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s1=s″﹣s=352m﹣24m=328m.答: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为328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2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分析】(1)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声原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再利用v=可求悬崖与船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减去船行驶的距离;【解答】解:(1)t=×4s=2s,∵v=,∴悬崖与船的距离s=vt=340m/s×2s=680m.(2)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s1=v1t=20m/s×4s=8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4s=1360m,设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所以s===720m,(2)司机听到回声船距山崖的距离:s′=s﹣s1=720m﹣80m=640m.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为680m.(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64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船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船与山崖距离的2倍.23.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2.5s 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散开处距小梦家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v=可得,小梦家离广场的距离:s=vt=340m/s×2.5s=850m.答:小梦家离该广场的距离大概为85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类似现象: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常见题目.24.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分析】此题的声源是运动的物体,用公式s=vt分别算出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1和火车前进的距离s2,鸣笛时列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求出s.【解答】解:火车的速度v2=80km/h=m/s,由公式v=得火车鸣笛后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1=v1t=340m/s×2s=680m;2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为:s2=v2t=m/s×2s=m;根据关系式:2s=s1+s2;火车鸣笛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362.2m.答: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62.2m.【点评】用公式s=vt求列车和声音在2s传播的距离s1、s2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鸣笛时的距离s和s1、s2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25.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340m/s)求: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空(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分析】(1)再用公式s=vt算出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1;(2)根据先换后算的顺序进行单位换算;知道时间,利用s=vt求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s2;(3)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据此求出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解答】解:(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1=v声音t=340m/s×2s=680m;=72km/h=72×m/s=20m/s;(2)火车的速度v车由v=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s2=v车t=20m/s×2s=40m;(3)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s=(s1+s2)=(40m+680m)=360m.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40m;(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点评】用公式s=vt求列车和声音在2s传播的距离s2、s1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鸣笛时的距离s和s1、s2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2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分析】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此处海水的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由v=得此处海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该处海水的深度是300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7.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射超声波脉冲信号并接收被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信号间的时间差,可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射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2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假设汽车始终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根据图乙,求:(1)汽车在遇到两个脉冲信号P1、P2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2)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分析】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2秒,根据图乙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2秒.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解答】解:(1)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20个格,时间长为2秒,P1、n1之间间隔的刻度值为8,所以对应的时间为0.8秒;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6,所以对应的这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6秒.P1、n1之间的时间为超声波第一次从测速仪发出后遇到行进的汽车又回来所用的时间,所以超声波传播到汽车所用的时间t1为0.4秒.由此可以求出汽车在接收到p1的信号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距离:s1=vt1=340m/s×0.4s=136m;同理可求出汽车在接收p2信号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s2=vt2=340m/s×0.3s=102m.由此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136m﹣102m=34m.(2)设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t,汽车接收到p1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p1的反射信号n1的时间为t1′=t′=0.2 s,测速仪接收到汽车信号又经t2′=2s﹣0.4 s=1.6 s发射p2,后又经t3=×0.2s=0.1s汽车接收到p2,所以汽车行驶34m距离所用时间t=t1′+t2′+t3′=(2s﹣0.4s)+0.3s=1.9s,所以汽车的速度v′==17.9m/s.答:(1)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34m.(2)汽车的速度是17.9m/s.【点评】汽车在接收到信号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求出.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2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2秒.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28.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2)所测的海水深度.【分析】(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2)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超声波发出后4s收到信号说明单程时间是2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来计算海底深度即可.【解答】解:(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v=10m/s,路程s=144km=144000m,由v=可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t===14400s;(2)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由v=可得,海底深度:h=s′=v′t=1500m/s×2s=3000m.答:(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14400s.(2)所测的海水深度为3000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29.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发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3s,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分析】回声是指由声波的反射引起的声音的重复,亦可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由此可知声波由海面传播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海底的深度;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根据回声的定义,则声波传到海底历时为t==1.5s,又因声速为1530m/s,由v=得,海底的深度为s=vt=1530m/s×1.5s=2295m.地球之外没有空气,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常用光波来测量距离.答:海底深度为2295m;不能,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比较简单.3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是54km/h,则此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s=vt求出两者6s内运动的距离,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距离2倍得出答案.【解答】解:由v=可得,声音和汽车在6s内通过的距离:s声=v声t=340m/s×6s=2040m,s车=v车t=m/s×6s=90m,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距离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s===975m=0.975km.答:此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0.975k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距离2倍.。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A. 30m远B. 17m远C. 约1.655m远D. 无法知道【答案】 C【解析】【解答】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现场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它需要传播的时间是:t1=;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电视机前看该联欢会的实况电视转播是通过光传播的,它的传播时间是:t2===0.0049s;当他们同时听到时,光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2=t1=;所以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故选C.【分析】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5.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所以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能够传播是由于有传播声音的,它包括一切、和物质。

3.在15℃的环境中,声音在空气的速度是 k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有关。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不能”)4.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

“土电话”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5.我们能听到雷声,是将雷声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6.小明和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钓鱼的老伯伯说:“……小声点儿,鱼儿会被你们吓跑的……”。

这是因为也能传声。

7.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造成音响效果。

8. 击鼓时,阵阵鼓声是由于而产生的,并通过传入人的耳朵。

9. 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的。

10.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一振动经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2.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13.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14.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

如上图所示,贝多芬是利用的方式听到声音的。

15.如右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产生的;如右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可以传播声音。

16.双耳效应是说: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这些差异使双耳能准确地判断声源的和。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最新初中物理:声现象计算题

最新初中物理:声现象计算题

最新初中物理:声现象计算题1.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

一位猎人在山谷内放了一枪,听到了第一声回声需要0.5秒,听到了第二声回声需要1.5秒。

求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速为340m/s)2.回声常用于探测发声体与远处物体之间的距离。

最常用的应用是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位置。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千米/秒。

若在海面某处声纳传送的声音4秒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千米?3.一位同学想要测量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

他戴上了电子表,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

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XXX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秒又听到一声敲击声。

请计算铁轨的长度。

(当时的气温为15℃)4.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湖上进行的。

两只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

他在火药发光后10秒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请计算水中的声速。

(假设声速为v)5.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火车在桥前某处鸣笛,5秒钟后站在桥头上的人听到鸣笛声。

请问再经过多少时间,火车到达桥头?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秒。

请计算运动员的真实成绩。

7.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晚多少秒?8.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

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

请计算人离两壁的距离。

(设声速v=340米/秒)9.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

经过4秒收到回波信号。

请计算该处海洋的深度。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原因是什么?10.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11.在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五)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五)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五)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单选题(共10小题)1.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泡沫球被弹起B.把一支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2.如图所示的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下列关于医生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B.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C.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D.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3.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A.琵琶B.二胡C.笛子D.编钟4.在一段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段敲击一下,如果把耳朵贴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则传来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7.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弱,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乙:越用力敲鼓,鼓面上的泡沫小球弹起越高,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图丙: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它发声的音调越高D.图丁:蝙蝠夜间飞行是利用发出的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8.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对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真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A.B.C.D.2、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3、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4、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6、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7、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

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

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

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8、声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声现象压轴练习题及讲解

初二物理声现象压轴练习题及讲解

初二物理声现象压轴练习题及讲解练习题一:声音的传播速度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声源的频率B. 声源的振幅C. 介质的性质D. 介质的温度2. 一位学生在实验室中用手敲击一根竖立的铁杆,当听到声音的回声时,他利用秒表测得声音传来所需的时间是0.4秒,当他再次敲击感到到声音的回声时,所测到的时间为0.3秒,求声音的传播速度。

(提示:声音从学生处传播到铁杆处再从铁杆反射回来到学生处,所以他听到两次声音的回声。

)练习题二:声音的反射定律1. 声音在反射时,角度的测量是以什么为基准的?A. 反射面B. 折射面C. 入射面D. 波峰2. 如图所示,光滑的墙壁上有一尺子,玛丽站在丙处,她能听到甲处发出的声音和乙处发出的声音以及两个声音的回声。

玛丽站在丙处听到声音和回声的时间分别为2秒和0.5秒,请根据以上信息标出声音传播的路径(利用箭头表示声音的传播路径),并标出声音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提示: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讲解:练习题一的答案:1. A. 声源的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源的频率无关,只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2.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声音从学生处传播到铁杆处的距离。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所以声音在0.4秒内传播的距离为340米/秒 × 0.4秒 = 136米。

同样地,声音在0.3秒内传播的距离为340米/秒 × 0.3秒 = 102米。

因为声音从学生处传播到铁杆处再从铁杆反射回来到学生处,所以声音的总传播距离为136米 + 102米 = 238米。

而声音的传播时间为0.4秒 + 0.3秒 = 0.7秒。

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为238米/0.7秒≈ 340米/秒。

练习题二的答案:1. A. 反射面:声音在反射时,角度的测量是以反射面为基准的。

2.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声音传播路径如下所示:玛丽➜甲处声音传播路径:先由玛丽处传播到光滑墙壁,然后反射到甲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有位猎人在山谷内放了一枪,0.5s听到第一声回声,1.5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求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速为340m/s).
2.人们常利用回声来探知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

最常用的是用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所在。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千米/秒,若在海面某处声纳传送的声音4秒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千米?7某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小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4.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 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火车速度为90千米/时,火车在桥前某处鸣笛,5秒钟后站在桥头上的人听到鸣笛声,问再经过多少时间,火车到达桥头?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7.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多少秒?
8.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9.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10.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11.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