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 第6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本质和作用。

介绍机械的分类,包括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1.2 机械的组成部分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附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机械的性能与参数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力、速度、精度、效率等。

介绍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机械的类型与原理讲解传动机械的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介绍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形状、齿数、模数等。

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3 皮带传动与链条传动讲解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皮带和链条的规格、张紧方式等。

介绍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章:机械结构3.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讲解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梁、柱、板、壳等。

介绍各个要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2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介绍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讲解机械结构优化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等。

介绍结构优化算法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零件4.1 机械零件的类型与功能讲解机械零件的类型,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介绍各种零件的功能和应用。

4.2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选择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包括钢、铝、塑料等。

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原则。

4.3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等。

介绍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工艺。

第五章:机械系统5.1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系统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系统、复杂机械系统等。

5.2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机械制造基础重要知识点

机械制造基础重要知识点

机械制造基础重要知识点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合金的流动性2.浇注条件3.铸型条件简述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凝固开始温度的收缩即金属在液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2。

凝固收缩:从凝固开始温度冷却到凝固终止温度的收缩即熔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3.固态收缩:从凝固终止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收缩,即金属在固态由于室温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

热应力: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各部分收缩收到热阻碍而引起的。

简述铸铁件的生产工艺特点灰铸铁:目前大多数灰铸铁采用冲天炉熔炼,主要采用砂型铸造.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经球化,孕育处理而制成的石墨呈球状的铸铁.化学成分与灰铸铁基本相同。

其铸造工艺特点可生产最小壁厚3~4mm的铸件,长增设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应严格控制型砂中水分和铁液中硫的含量。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用低碳,低硅的铁液建筑白口组织的中间毛坯,然后经长时间高温石墨化退火,是白口铸铁中的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石墨,从而得到由絮状石墨和不同基体组织的铸铁.蠕墨铸铁:其铸造性能具有比灰铸铁更高的流动性,有一定的韧性,不宜产生冷裂纹,生产过程与球墨铸铁相似,一般不热处理.缩孔的形成:缩孔通常隐藏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有时在机械加工中可暴露出来. 缩松的形成:形成缩松的基本原因坏人形成缩孔相同,但条件不同。

按模样特征分类:整模造型:造型简单,逐渐精度和表面质量较好;分模造型:造型简单,节约工时;挖沙造型:生产率低,技术水平高;假箱造型:底胎可多次使用,不参与浇注;活块造型:启模时先取主体部分,再取活动部分;刮板造型:节约木材缩短生产周期,生产率低,技术水平高,精度较差.按砂箱分类:两箱造型:操作方便;三箱造型:必须有来年哥哥分型面;脱箱造型:采用活动砂箱造型,合型后脱出砂箱;地坑造型:在地面沙坑中造型,不用砂箱或只有上箱.铸件壁厚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壁厚须大于“最小壁厚”在砂型铸造条件下,各种铸造金属的临界壁厚约等于其自小壁厚的三倍,铸件壁厚应均匀,避免厚大断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①基准重合
是跳动、各外圆、孔的设计基准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夹紧简单方便(三爪卡盘)
◆精A基5面2准m—6选外—择圆限:—制— 3个限自制由2个度自(由z, x度, y()x, y)
右下侧面— —限制1个自由度(z) ①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②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短V形块限制
Y,Z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图a)过球心钻一小孔
理论上应限制 X ,Y
走刀次数 8
3.5 试选择图示支架和法兰盘零件加工时定位的精基准
和粗基准
◆精基准选择:
A面— —限制3个自由度(z, x, y)
①基准重合
是跳动、15、52等尺寸的设计基准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面积最大且平整
◆精A基5面2准m—6选外—择圆限:—制— 3个限自制由2个度自(由z, x度, y()x, y)
③计算: 90=130+X-150
X=110
0.4=0.1+ ESX –(-0.1) ESX=0.2
0=0+EIX-0.1
EIX=0.1
X 11000..21 110.200.1
3.16 轴套零件如图所示,其内外圆及端面A、B、D均已
加工。现后续加工工艺如下: ①以A面定位,钻¢8孔,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②以A面定位,铣缺口C,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车床毕业论文

车床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车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切削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车床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车床的深入研究,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车床;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车床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其性能和精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车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车床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旨在提高我国车床制造技术水平,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章车床的工作原理2.1 车床的切削过程车床的切削过程主要包括切削、进给、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2 车床的传动系统车床的传动系统主要由主轴、进给箱、变速箱、齿轮箱等组成。

本文将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进行介绍。

第三章车床的结构特点3.1 车床的总体结构车床的总体结构包括床身、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等部分。

本文将对这些部分的功能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3.2 车床的控制系统车床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气动控制系统等。

本文将对这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进行介绍。

第四章车床的应用领域4.1 车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车床在机械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航空、船舶、军工等行业。

本文将对车床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4.2 车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车床还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些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

第五章车床的发展趋势5.1 车床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床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车床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5.2 车床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是车床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我国大型企业合资改制的案例,揭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同时,概括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展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一机械制造业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

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

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资带来的忧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

2006年4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公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

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亿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

虽然6月份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程出现波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划暂告一段落。

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意外”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已制定了庞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蚕食中国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业中稳居“老大”多年的徐工集团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机、冷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机电系 ** **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技术是制造业赖以发展的支撑,是发展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在制造技术近 2 0 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作坊─机器生产、向批量生产、低成本大量生产、高质量生产、柔性生产、直到目前面向市场的生产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向面向顾客生产方向前进。

正是为了实现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AMT)应运而生。

它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材料、能源、信息及现代管理等技术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取得理想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1]先进制造技术一词出现于2 0世纪80年代末,在1994年[2]美国政府就以批准将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当今唯一重点支持的科学领域。

它是美国学者根据当时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其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严格定义。

有学者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技术群,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综合应用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于产品设计、加工、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等制造全过程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今天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由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经过改造融合吸收、蜕变升华为集机械、液压、电子、光声射线、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检测、通讯、自动控制及其他领域最新成就的崭新科学与高新科技的浓缩一体化的结合产物,是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环保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而形成的技术综合体。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加工中心(MC)、数控技术(CNC)、激光加工、特种加工、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仓库以及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等硬件装备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网上制造技术(e—M)、制造资源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专家系统等软件工具和技术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类 加工机理 加工方法示例 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电火花线切割) 电解加工、蚀刻、化学机械抛光 切削、磨削、研磨、抛光、超声加工、喷射加工 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 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 电镀、电铸 真空蒸镀、熔化镀 氧化、氮化、活性化学反映 阳极氧化 掺杂、渗碳、烧结、晶体生长 离子注入、离子束外延 激光焊接、快速成形 化学粘接 精密锻造、电子束流动加工、激光流动加工 精密铸造、压铸、注塑 液晶定向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1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当前,在制造自动化领域,进行了大量有关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的开发,如计算 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统称计算机辅助工程(CAX);又如面向 装配的设计(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等,统称为面向工程的设计(DFX); 又进行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生产模式如精良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 以及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等研究,这些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代表了当前高新制造 技术的重要方面。但是,作为制造技术的主战场,作为真实产品的实际制造,必然要 靠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表6-1列举了几种典型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


3.超精密加工
超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在0.1~0.01 m,表面粗糙度Ra值在0.03~0.05 m的加工 技术,如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料加工、超精密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等。其适 用于精密元件、计量标准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目前,超精密加工精度 正处在亚纳米级工艺,正在向纳米级工艺发展。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1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就机械制造技术的技术实质性而论,主要有精密、超精密加工技 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 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两者不仅是快速响应市 场需求、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保证产品质 量的有效举措。两者有密切关系,许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要依靠自动 化技术以达到预期指标,而不少制造自动化有赖于精密加工才能准确 可靠实现。两者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机械制造技术支柱。 1.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是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所能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尺寸 范围和几何形状是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金 刚石刀具切削刃钝圆半径大小是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的一个关键技 术参数,国外声称已达到2 nm,而我国尚处于亚微米(100 nm以上) 水平;又如金刚石微粉砂轮超精密磨削在国外已用于生产,使制造水 平有大幅度提高,突出地解决了超精密磨削磨料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2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制造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现代制造正从技艺、技术走向科学。“数字化”将是建立制造科学 理论体系的关键,它将贯穿设计、制造和控制等整个制造过程,如制造 中从几何量、控制量的数字化到物理量、知识、经验的数字化等;“虚 拟化”将在产品制造、制造系统运行全过程中广泛应用,是使预测和评 价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集成化”将使制造技术和管理更加深入和广泛 地融合,其本质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成;“网络化”可为制造企业设计、 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提供跨地域的运行环境,使制造业走向全球化、整 体化和有序化;“智能化”将显著提高制造企业、系统和单元(装备) 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对海量和不完整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相互间主动 协调和协同能力。运作的自律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响应的敏捷性是智 能化典型特征,也是制造科学理论重要特色。加工精度的“精密化”、 加工尺度“细微化”、加工要求和条件的“极限化”都是当今制造科学 与技术发展研究的焦点。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4 常用的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细微加工方法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方法主要可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 是采用金刚石刀具对工件进行超精密的微细切削和应用磨 料磨具对工件进行珩磨、研磨、抛光、精密和超精密磨削 等;另一类是采用电化学加工,电子束、离子束、激光加 工,微波加工,超声波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及复合加工方 法对工件进行加工。 另外,微细加工是指制造微小尺寸零件的生产加工技 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有密切关系,其加 工原理与一般尺寸加工也有区别,它是超精密加工的一个 分支。 这里仅介绍金刚石超精密切削、精密磨削及金刚石超 精密磨削和光刻细微加工技术。
第6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非传统加工方法
6.2
6.3
【学习目标】 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概念、加工环境、分类及加工方法 3.非传统加工方法(电火花、电解、超声波、激光)加工及其工 作原理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1 机械制造技术的地位与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位支柱产 业,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个性化的需求及 制造的全球化、信息化,对传统的观念和生产组织方式也面临着重大的 挑战,即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信息时代的挑战、有限资源与日益增长的 环保压力的挑战、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消费观念的挑战。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电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管 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着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 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 全球化。各种机械生产模式如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和及时生产(Just In Time,JIT)等是当前制造系统的新概念,最近又提倡面向制造的设计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 DFA)甚至面向价值的设计(Design For Value,DFV)等。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内涵及范畴


1.一般加工
一般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在10 m左右、表面粗糙度Ra值在0.3~0.8 m的加工技术。 如车、铣、刨、磨、镗、铰等。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机床等产品制造。


2.精密加工
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在10~0.1 m,表面粗糙度Ra值在0.3~0.03 m的加工技术。 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加工、砂带磨削、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适用于 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产品中的关键零件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 精密导轨、精密轴承等。


4.纳米加工
纳米加工是指加工精度高于10−3 m(纳米,1nm = 10−3 m),表面粗糙度Ra小于 0.005 m的加工技术,其加工方法大多已不是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而是诸如原子分子单 位加工等方法。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内涵及范畴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按加工机理和加工方法来分,可分为去除加工、结合加工 和变形加工,如表6-2所示。Βιβλιοθήκη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2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2.机械制造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将在与其他相关科学的交叉融 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下一代航天、航空产品的制造将与材料科学、空间物理学等 紧密结合;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生物学交叉的生物制造、仿生 制造将得到较大的发展;精微制造的机理和控制技术将得益于与 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微电子科学等的深度融合;数字制造、智 能制造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与现代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的 综合。所以未来10~15年将是制造科学与技术同其他相关学科交 叉融合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制造基础科学可望有一些新的突破。 3.绿色制造将是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 人类社会发展必将走向与自然界和谐,制造必须充分保护自 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生产者身心健康。制造必然 要走“绿色”之路,这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零 件 激光光学零件 多面镜 磁头 零 件 磁盘 雷达导波管 卫星仪表轴承 天体望远镜
加工精度 形状误差0.1 m 平面度误差0.04 m 平面度误差0.04 m 加工精度 波度0.01~0.02 m 平面度垂直度误差<0.1 m 圆柱度误差<0.01 m 形状误差<0.03 m
表面粗糙度 Ra0.01~0.05 m Ra<0.02 m Ra<0.02 m 表面粗糙度 Ra<0.02 m Ra<0.02 m Ra<0.002 m Ra<0.01 m
6.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2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内涵及范畴
现代制造业持续不断地致力 于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和可靠性,改善零件互换性,提 高装配效率。精密加工和超精密 加工技术是精加工重要手段,对 尖端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图6-1所示为各种加工机床和 测量仪器的加工精度随时代发展 的情况。由图可见,普通机械加 超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和表面 工的加工精度从过去的毫米级向 质量达到极高程度的精密加工工艺, 微米级发展,精密加工则从10微 从概念上讲两者是相对的,随着加工 米级向纳米级发展,超精密加工 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的超精密加工 正在向纳米级工艺发展。 可能是明天的精密加工。
去除加工
电物理加工 电化学加工 力学加工 热蒸发(扩散、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