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语词定义
法律规定的名词解释

法律规定的名词解释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2021《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同义词】:法例、规矩、规则、轨则、准则、原则、法则、律例;【基本解释】泛称法律、条例规章等。
1, 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2,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3, 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4,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行。
5,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6, 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7, 此外,英国法律规定,在利物浦,只有热带鱼商店的店员才能在公共场合袒胸露怀,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8,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克尽职守,执法如山,不徇私枉法,不放任任何违法行为,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
9, 他把美德和恶习,把法律规定的所谓善和恶,统统置之度外。
10, 还没有一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11, 新中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父母包办婚姻,更别说指腹为婚了。
12,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13, 法律规定:男人23岁才能结婚,可是18岁就能当兵。
这说明了3个问题:一是杀人比做丈夫容易;二是过日子比打仗难;三是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
14, 世界上哪一条法律规定过你爱着一个人,而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
所以我说:"他没有错,只是不爱我。
"。
15, 按照法律规定他承受了父母的遗产。
16, 法律规定男人18岁可以参军,22岁才可以结婚,这充分说明了两个问题:1、女人比敌人难缠;2、结婚比打仗危险;3、对付身边的人比对付敌人难。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 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 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 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例如:
课堂小结
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 逻辑依据。 逻辑依据。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 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而概括 则相反。 则相反。限制常见的逻辑错误有缺少限 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 制、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概括常见 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的逻辑错误有 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划分
3.划分与分解不同: 划分与分解不同: 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 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 大类( 分成许多小类( );分解是把 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 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 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 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 指称。 指称。 举例: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 举例:A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B 人分为 腰等。 手、脚、头、胸、腹、腰等。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一、定义(一)什么是定义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举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茧是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文学就是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明确概念内涵的过程叫下定义。
2.定义的结构:被定义项(概念),用Ds表示;定义项(概念),用Dp表示;定义联项,也叫联结概念,用“是”表示;也有“叫”、“就是”、“是指”等表达形式。
定义可表达为:Ds 是 Dp.(二)下定义的方法1.属加种差定义(真实定义)(1)公式表示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上式中“种差”指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
例如“某些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就是“茧”的“种差”。
这个“壳”不是泥做的,而是“吐丝做成的”;它不是金丝燕吐丝做成的,而是“某些昆虫的幼虫”“吐丝做成的”,这就划出了“界线”,筑起了“围墙”,凭这“界线”和“围墙”,就可以把“茧”和别的“壳”区分开来。
上式中“属概念”是指“最邻近的属”,指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而且是最邻近的属概念。
例如“茧”的属概念有“壳”、“硬的外皮”、“外皮”、“物质”,但“茧”的各种属概念中,最邻近的属概念是“壳”。
再如:圆的定义圆是等距的封闭曲线。
被定义概念联结项种差最邻近的属(2)三步骤: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第三步,按照DS 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例如:给“刑法”下定义→找出属概念“法律”→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按照“DS 是DP”形式,“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类型真实定义: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定义。
①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个内角为直角的四边形。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法律逻辑学答案雍琦

法律逻辑学答案雍琦【篇一:《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class=txt>课程名称:法律逻辑学学时:5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作用。
法律逻辑学对于法律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意义更加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工作具有很强指导作用。
法律逻辑学是我院各系普高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思维基本规律等内容。
由引论、概念、判断、推理、侦查假设、基本规律和论证等十三章内容组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各种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和规则。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法律工作中熟练运用法律逻辑学的知识,解决法学研究、侦查、检察、审判,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工作中的逻辑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的概念、特征、类型、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具体法律问题。
通过对法律领域中特有逻辑现象与逻辑问题的研究与学习,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常用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习题讲评法、读书指导法、模拟教学法等。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影视作品和多媒体教学更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由于法律逻辑学本身这种工具性的边缘学科,就注定这门学科的高度抽象性。
通过声像教育,或多媒体教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轻松的理解掌握那些难度大,内容抽象的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弥补了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这种缺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定义的作用、分类和规则

定义的作用、分类和规则(文章二)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对于形式逻辑的研究、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成果,是科学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
其次,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细胞。
概念的上述作用,决定了它对思维,从而也对表达和论辩有着重大影响。
可以说,正确运用概念是做到正确思维,通顺表达和有效论辩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此,形式逻辑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做到概念明确。
对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并有过许多论述。
列宁要求我们:“如果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
”斯大林也指出:“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我们必须预先确定我们所运用的概念。
”毛泽东同志则简洁地概括为:概念明确。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呢?可以通过下定义的办法。
定义的任务是揭示概念的内涵。
下定义就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最常用的定义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两类。
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的定义。
如:①人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语词定义又分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
说明的语词定义是说明已有的语词表达什么概念的定义。
例:乌托邦是希腊语;“乌”按希腊文的意思是“没有”,“托邦”是地方。
乌托邦是指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
这就是个说明的语词定义,它说明了“乌托邦”这个语词所表达的意思。
规定的语词定义是规定一个语词表示什么概念的定义。
例:“双百方针”表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就是一个规定的语词定义。
它规定了“双百方针”这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是什么。
说明的语词定义不同于规定的语词定义。
在说明的语词定义中,被定义的不仅仅是语词,而主要是语词的表达的概念。
被定义的语词与下定义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概念与概念的关系。
在规定的语词定义中,被定义的不是概念,而是语词,而下定义的却是概念。
定义与划分

(四)、划分
1、划分及划分的结构 所谓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 所谓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 若干个种概念, 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 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划 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 划分的子项就是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各并列的种概念 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 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划 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 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 划分的母项就是其外延被划分的属概念划分的子项 划分的子项就是从母 划分的母项就是其外延被划分的属概念划分的子项就是从母 项中划分出来的各并列的种概念 划分的标准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时所依据的 划分的标准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时所依据的 对象的一定属性。
下列定义是不是语词定义?如是语 下列定义是不是语词定义? 词定义,属于哪一种? 词定义,属于哪一种?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灵感就是在科学研究或文艺创作中,由于 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 的创造能力。 “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大辟”就是我国古代隋朝以前对死刑的 通称。
2、划分的方法
①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这是日常思维中最常用的两种划分方法。 一次划分是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的划分,这种划分 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②二分法 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是以对象有无某种 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母项中具有该种属性的对 象划分为一类,表现为一个正概念,将不具有该 种属性的划分为另一类,表现为一个负概念,二 者为矛盾关系
下面的议论从事实上说明了对“健康” 下面的议论从事实上说明了对“健康”这个概念所 下定义的不确切之处, 下定义的不确切之处,请根据这些看法指出关于 “健康”的定义各违反什么逻辑规则? 健康”的定义各违反什么逻辑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概念和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密切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载体,概念是语词的内容。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概念是逻辑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它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它的内容 由事物决定。 语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时代,不 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P
S
三、真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全部外 延重合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即:S与P两 个概念,如果仅仅部分S是P,并且凡P是S, 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真包含关系
S P
S
P
四、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即:S与P两个概念,如果只有部分S是P, 并且只有部分P是S,那么,S与P就是交叉 关系(如图四)。例如:
第六节 定 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或者说, 定义是用简短语句把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特有属性高度概括地揭示出来的逻辑方法。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三 部分构成的。
二、实质定义及其方法
通过揭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 来下定义,称为“属加种差定义”。 例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属加种差定义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 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谓概念的适用范围。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内涵和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 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 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变 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 (缩小或扩大)。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 外延也就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 念的外延也就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 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 的内涵就增加。这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 变关系。
第二,规定的语词定义。这种定义是给某 个语词表示的意义作出规定 。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 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 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客观事物 的内部联系,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3、语词定义的要求
第七节 划 分
一、什么是划分
不能对概念进行正确限制的逻辑错误有: 缺少限制,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
二、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 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 逻辑方法。 例如:小说→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的上层建筑。
不能对使用的概念进行正确概括的逻辑错 误有: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 合的概念 。属种关系的概念与反映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的概念的区别,划分和分解的 区别。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 态。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2、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 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 程。 3、概念的作用
Q
S
P
2、矛盾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 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关 系是矛盾关系。即:如果两个全异关系的 概念S与P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Q的外延, 那么,S与P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Q
S
P
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 念的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 方法。 例如: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根据定义的种差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属加 种差定义又可分
性质定 义
发生定 义 关系定 义 功用定 义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合 同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联项不应当是否定的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一般不应用比喻或 借代
四、语词定义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即:S与P两个概念,如果凡S都是P,并且 凡P都是S,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全同关 系。
S
P
二、真包含于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 外延重合的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S与 P两个概念,如果凡S都是P,并且仅仅有部 分P是S,那么,S与P是真包含于关系 。
第二章
概 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 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 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 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 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 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 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 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 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 方法。 划分是由“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三 要素组成的。
二、划分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多分法划分和二分法划分 3、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 4、分类和列举
三、划分的规则
1、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2、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 3、划分的子项之间应当互不相容 4、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1、什么是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的意义、用 法的定义。 ①凯旋就是得胜归来。 ②双百方针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语词定义的种类
语词定义有两种:说明性的语词定义和规 定性的语词定义。 第一,说明性的语词定义。 乌托邦:希腊语,“乌”按希腊文的意思 是“没有”,“托邦斯”是“地方”,乌 托邦是个没有的地方。指空想、虚构的理 想的地方。
S
P
五、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是全异关系,全异关系也叫不相容关系。 即:S与P两概念,如果所有S都不是P,所 有P都不是S,那么,S与P是全异关系 。
S
P
全异关系的概念又有下属两种情形值得 注意。
1、反对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 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 延,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或 对立关系)。即: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 念S与P同时真包含于Q,而且S与P的外延的 和小于Q的外延,那么,S与P是反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