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钻井技术及水里参数设计

关于石油钻井技术及水里参数设计
关于石油钻井技术及水里参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深水无隔水管钻井关键技术及水力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2012-02

学生姓名王雪威学号2012440329

指导教师郭晓乐职称教授

评阅教师职称

2016年5 月18 日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2016年5 月18 日

摘要

随着石油资源一步步的被开发,勘探新的石油资源就迫在眉睫。而随着石油勘探技术不断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开发也逐渐向深水进军。而深水钻井环境恶劣,其中有会出现不少的问题,易造成严重的钻井事故。

在深水环境中进行钻井作业会有相当多的挑战,为了解除这些困难,国外经过一系列研究,开发出了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RMR),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隔水管,利用相对较小的回流管线将钻井液和钻屑从海底泵送回钻井平台。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技术主要解决海洋钻井中地层破裂压力与坍塌压力之间余量较小的问题,采用海底泵举升系统将钻井液和岩屑通过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实时调速来调节流量,以满足保持海底钻井液举升泵入口压力恒定的要求。由于RMR技术是最新发展的技术,目前尚无合适的水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因此,有必要结合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特点,建立相应的水力参数计算模型,为深水钻井设计提供指导。

本文探讨研究了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无隔水管钻井关键技术水力参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new oil resources is immin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world has gradually entered into the deep water. The deepwater drilling environment is poor, which will have a lot of problems, easy to cause serious drilling accident.

In order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deepwater drilling, foreign research issued without riser drilling fluid recovery drilling technology (RMR), the technique removed riser, using relative smaller reflux pipelines will be drilling fluids and cuttings from submarine pump back to drilling platform. Deep water without riser drilling technology is mainly to solve the ocean drilling fracturing a smaller margin between pressure and collapse pressure, the subsea pump lifting system through drilling fluids and cuttings to return pipeline pump back to the sea drilling ship, real-time control to regulate the flow, to meet the protection to subsea mudlift pump inlet pressure constant. As RMR technology i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there is no suitable theory and method of hydraulic calcul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epwater drilling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on the drilling technology of the non riser,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country,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a series of parameters.

Key Words:No riser ;Drilling Key Technology;hydraulic parameter

目录

摘要PAGEREF _Toc19667 I

Abstract II

1 绪论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的优势2

2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3

2.1 RMR技术原理及优点3

2.2井内压力的计算4

2.2最小钻井液排量的计算5

2.3 循环系统压力损耗及泵功率计算5

2.4 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液多级举升技术6

2.5 钻井液举升系统参数分析6

2.6 影响举升泵泵效的因素8

3 无隔水管钻井浅部地层井筒循环压耗分析10 3.1 模型的建立10

3.2 压耗模型的求解11

3.2.1钻柱内循环压耗计算11

3.2.2环空中循环压耗计算12

3.2.3钻头压降及环空携岩12

3.3 分析与结论13

4 深水无隔水管钻井MRL选型以及参数优化16 4.1 MRL压耗分析16

4.2 MRL参数优化17

4.2 MRL选型19

4.2.1 刚性管线19

4.1.2 柔性管线19

5 总结21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石油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国家的经济与工业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石油资源被一步步的开发,陆地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所以世界范围内都在向海洋进军。但海洋深水的钻井环境相当恶劣,在这之中我们将面临许多挑战,诸多挑战也限制了我们在深水域的作业能力。由此,无隔水管钻井技术便出现了。

该技术放弃了传统的隔水管,利用相对较小的回流管线将钻井液和钻屑从海底泵送回钻井平台。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技术采用海底泵举升系统将钻井液和岩屑通过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实时调速来调节流量,以满足保持海底钻井液举升泵入口压力恒定的要求。但该项技术是最新发展的技术,目前尚无合适的水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8]。因此,有必要结合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的相关特点,建立相应的水力参数计算模型,为深水钻井设计提供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对无隔水管钻井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1969年的时候申请了第一个无隔水管钻井技术专利。在2001年,挪威AGR公司在其钻屑输送系统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并于03年在里海成功的进行了商业应用。经过多年人们对其深入的探索研究,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深水钻井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浅水RMR技术发展到了深水、超深水RMR技术。至今,RMR

技术己经在世界范围内钻探100多口油井,成功解决了传统隔水管钻井技术遇到的难题,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Mint-on提出了喷射下套管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采用管柱内安装井下动力钻具,利用管串的自身重力和钻井液喷射力边钻进边下导管。

为了在深水环境中达到钻井液循环要求,业界提出了钻井液多级举升技术,而该项技术又涉及到了许多的参数计算,MRL选型以及其参数的优化,井筒循环压耗的分析等。

该技术于08年9月份在南中国海水深1419 m海域处成功进行了RMR技术的现场试验,试验证明了其在深水钻井中的可行性,以及在南中国海钻井的优点,例如安全钻探浅层风险地层、克服泥浆录井限制、延伸表层套管设置深度等。

目前中海油在渤海和南海勘探井中已经成功应用了套管钻井技术,但还没有广泛应用在深水中。在最近的二十年内,已经有近100口深水井应用了无隔水管套管钻井技术,水深范围350—3050m,井深范围3446—11017m。

1.3 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海洋钻井技术来说,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不仅拥有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隔水管在深水作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困扰,并且能够解决深水作业中的诸多挑战。由于摒弃了隔水管,就不再需要足够大的平台来容纳其管线等一些设备,如此一来,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钻井速度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且增加了安全系数,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将得到显著下降。RMR技术减少了套管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井身机构得到了优化。通过实践证明,,理想状况下,RMR技术不仅可以钻探浅层井眼,深水,甚至超深水其都可以达到。随着对于无隔水管钻井相关技术的一步步深入研究,目前RMR技术的已经较为完善,并且得到的许多应用。,同时,随着海洋深水钻井的蓬勃发展,由于其具有许多明显的技术优势,并且该技术已经愈发成熟,RMR技术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

2.1 RMR技术原理及优点

总的来说RMR技术就是在钻井过程中放弃了使用传统的隔水管,在该技术中,钻杆是直接暴露在海水中的,井眼和海水之间的密封是通过海底井口的吸入模块来实现的,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顶部井眼钻探系统,使用海底泵系统将井眼环空返回钻井液和岩屑通过泥浆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它的主要组成装备有:控制系统,海底举升泵模块,海底吸入模块,钻井液返回管线,绞车以及常规海面装备。该技术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发展,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在复杂深水域中钻探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商业应用。该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浅水发展到了深水、超深水RMR技术。图1为钻井液循环示意图,图2为其压力梯度曲线图。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与传统钻井技术相比,拥有以下优点:

(1)可以大大减少井漏与井涌的发生概率,因为其地层破裂压力和孔隙压力间隙区域相对变宽了;

(2)由于其不需要多层套管体系了,大大减少了下套管和固井的时间,减少了建井周期,节约了成本;

(3)因其舍弃了常规隔水管,钻井平台就不需要再承受隔水管如此巨大的重量,降低了对平台的要求;

(4)大大减少了钻井液用量,节约了钻井液成本;

(5)利用现有的技术与装备,可以到更深的海域进行作业;

(6)由于不采用隔水管,其钻井系统移动的机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2井内压力的计算

在RMR系统正常工作并且海底钻井液举升泵处于恒定入口压力工作模式的条件下,这样可以井眼环空顶部压力保持恒定。在钻井液密度一定的条件下,井内任意垂直深度处的压力p可表示为:

p=pi+ρdghB/1000 (2.1)

pi=ρwghw/1000 (2.2)

式中pi为海底举升泵入口压力,MPa;ρd为钻井液密度,g/cm3;ρw为海水密度,g/cm3;hB为海底泥线以下井眼的实际垂直深度,m,hw为水深,m。

2.2最小钻井液排量的计算

最小钻井液排量是指钻井液从井筒内将岩屑携带至井口处所需要的最低排量。最小排量由携岩所需的最低钻井液环空返速决定[8]。最小环空返速的计算一般使用经验公式:

va=18.24(/ ρddh)(5.3)

式中,va 为钻井液最低环空返速,m/s;dh为井眼直径,cm。

在工程上,通常用岩屑举升效率表示钻井液的携岩能力。岩屑举升效率是指岩屑在环空中的实际上返速度与钻井液在环空中的上返速度之比[8],即

Ks= vs/va (5.4)

式中,Ks为岩屑的举升效率,无因次;vs为岩屑在环空中的实际上返速度,其单位为m/s。

实际钻井中为了保持产生的岩屑量与井口返出量相平衡,一般要求Ks不小于0.5[8]。

2.3 循环系统压力损耗及泵功率计算

RMR系统钻井液循环体系总体上可分为海面平台管汇、钻柱内、钻头喷嘴、井眼环空和回流管线5部分。钻井液在循环系统内的流动,主要是在钻柱内的管内流动、钻柱外的环空流动以及回流管线内的流动。钻井液在流经这些部位时,都要损失掉一定的能量,从而产生压耗。在系统正常工作时,海面泵提供平台管汇、钻柱内、钻头喷嘴和井眼环空的循环压耗,海底泵为钻井液的举升提供能量。

我们假设整个井身内的压力损耗值为Δp,可得出下面公式:

Δp=Δpg +Δpp +Δpa +Δpb

Δpg=9.818Cfρd(Q/100)1.86

Δpp=0.1544μpv0.2ρd0.8Q1.8L/d1.8

Δpb=0.081ρdQ2/(C2dne4)

(5.5)

式中,Δpg—平台管汇压耗,MPa;Δpp—钻井液在钻柱内的压耗,MPa;Δpa—钻井液在井眼环空内的压耗,MPa;Δpb—钻头压降,MPa;Cf—钻井平台管汇摩阻系数,与平台管汇类型有关,可查表得到;L为钻柱总长度,m;pv为钻井液的塑性黏度,mPas;d—钻柱内径,cm;La—环空总长度,m;C—喷嘴流量系数,对于非喷射式钻头,C=0.80,对于喷射式钻头,C=0.95;dne为喷嘴当量直径,cm,di—喷嘴直径。

根据伯努利方程,我们以海底泥线处为基点,可以得到如下的关系:

(5.6)

其中v1、v2 分别为海面泥浆泵出口处的钻井液流速以及钻井液从环空中返回到海底泥线处的流速。在满足工程精度的条件下,可以把两者看作近似相等。则钻井液循环体系泵压传递的基本关系式可用下式表示:

Ps=Δp+(ρmghw-ρdghw)/1000 (5.7)

P0=Δp+ρdghw/1000 (5.8)

式中,ps为海面泥浆泵出口压力,MPa;po为海底举升泵出口压力,MPa;Δpr为钻井液在回流管线内的压耗,MPa。

再由泵压跟流量的关系可以求得海面钻井泵输出功率Ps和海底举升泵的输出功率Po 为:

Ps=psQ (5.9)

Po=poQ (5.10)

式中Q为海面钻井泵排量,L/s。

2.4 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液多级举升技术

在深水海域进行钻井作业时,其钻井液举升泵的扬程通常不能达到工艺的要求,钻井液多级举升技术由此便被提出来了。该技术是通过采用刚性钻井液回流管线将举升泵串联在一起,回流管线既起到钻井液回流通道的作用,尤其到了举升泵的固定作用[5]。

2.5 钻井液举升系统参数分析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其实是双梯度钻井技术的一种延伸,为了使其满足深水海域的钻井工艺,业界提出了多级举升技术。

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是固液混合的两相体系,固液两相间的互相作用使其产生了多样化的流体特性,现根据钻井液工艺的相关理论研究将其视为满足幂律模式的流体,然后再对其参数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钻井液排量以及环空返速的计算。在现场的施工工艺中,通常是用岩

屑的举升效率来衡量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

(2.1)

在式中,ns为岩石的举升效率,无因此;vs为岩屑的实际上返速度,单位是m/s;va 为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单位是m/s;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钻井液的携岩能力,一般要求ns>0.5

岩屑在钻井液中的下滑速度vs1应满足:

(2.2)

式中,ds为岩屑粒径,单位为m;ρs为岩屑的密度,单位为kg/m3,ρ为钻井液密度,其单位是kg/m3;C为颗粒形状系数,圆球状为0.5、圆片状为0.60.82、不规则或者扁平状为2.1.

岩屑在钻井液中的实际上返速度为:

vs=va-vs1 (2.3)

满足携带岩屑的最小泥浆泵排量满足下面的公式:

Qa=π(dh2-dp2)va/4 (2.4)

式中,Qa为泥浆泵的最小排量,单位为m3/s;dh为钻头直径,m;dp为钻杆外径,m。

其次,钻井液举升系统的压降计算:

钻井液在整个回流管线的流动过程中,其水头损失是由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阻力损失两部分所构成的。由于举升系统中回流管线很长,管径变化不大,接头、阀门较少,因此,局部水头损失相对较小,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5]。雷诺数是液体流态判断的主要依据,幂律流体的雷诺数计算公式如下:

Re=(2.5)

式中n—幂率流体的流性指数,无量纲;K—幂律流体的稠度系数。

当Re<2000时为层流,压耗计算公式为:

[ EMBED Equation.KSEE3 ]n (2.6)

当Re>4000时为紊流,此时需要求出沿程阻力系数:

=lg(Reλ1-0.5n) EMBED Equation.KSEE3 (2.7)

通过利用迭代法可以求出阻力系数λ,紊流压耗公式为:

(2.8)

根据压耗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钻井液回流管线的压力降。

最后,举升泵的参数计算:

钻井泵举升系统扬程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Δhm (2.9)

式中p1,p2分别为上一级泵入口的压力和下一级泵入口的压力,单位为Pa;va1、va2分别为上一级泵入口和下一级泵入口的钻井液流动速度,单位为m/s;z1、z2分别为下一级泵和上一级泵的标高,m。

根据上面的式子可以求出举升泵的扬程,从而进一步求出举升泵的功率:

Pe=ρmgQmHm (2.10)

钻井液举升系统中的固相颗粒在举升泵的入口是不产生压力的,因此根据流体力学中的能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可以得到举升泵的扬程公式为:

Hm=-Δhm (2.11)

式中Cv为钻井液中岩屑的体积分数,无因次。

由于钻井回流管线中管的内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举升泵的扬程计算式为:

Hm=-Δhm (2.12)

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到钻井液举升系统所涉及的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由此得到需要的参数值。

2.6 影响举升泵泵效的因素

(1)举升级数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对泵的扬程要求随着举升级数的增加对泵扬程的要求也随之降低,由此建议使用较高的举升级数;

(2)回流管线倾斜角度的影响。该角度主要是影响钻井液回流时的压耗,从而影响扬程,因此在现场工作。应该准确预测出钻柱的横向偏移,从而确定该夹角。

(3)钻井液密度的影响。钻井液的性能不仅影响举升泵所承受的液柱压力,还会影响其在回流管线中的流态,钻井液密度越大,其扬程便越大。因此在现场工作中应该使用密度合适钻井液。

(4)固相颗粒的影响。固相颗粒的体积分数以及直径大小对泵效都有影响,其体积分数越高,举升泵的扬程便越大;而固相颗粒的直径会影响其在钻井液中的沉降速度,从而对其泵效产生影响。

3 无隔水管钻井浅部地层井筒循环压耗分析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试验,证明了其能够相对较好地解决在深水浅部地层钻井的难题。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排量,只有当泵排量不小于临界排量的时候才能够保证井筒循环的连续性。在钻遇浅部地层的时候,井筒压力中还是以钻井液液柱压力为主导,循环压力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开展本项研究可为深水无隔水管钻井在技术上提供一定的支持。

3.1 模型的建立

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钻井液循环过程如图4所示。钻井液首先通过钻杆流经钻头进入井眼环空中,然后继续上返至环空顶部,经过井口装置后由海底泵通过小尺寸的返排管线举升到钻井船上[7]。

据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动力平衡关系可得:

pspp+ρmg( Hw+H)/1000-Δpf,p-Δpb-Δpf,a-ρmgH/1000 = ps (3.1) ps=ρwgHw/1000 (3.2)

根据上面两式联立可得:

pspp+ (ρm-ρw) gHw/1000 =Δpf,p+Δpb+Δpf,a (3.3)

式中,pspp为立管压力,单位为MPa; ps为井眼环空顶部压力,单位为MPa;Δpf,p 为钻柱内循环压耗,单位为MPa; Δpf,a为井眼环空中循环压耗,单位为MPa; Δpb为钻头压降,单位为MPa;ρm为钻井液密度,单位为g/cm3; g为重力加速度,m / s2; Hw为水深,m; H为井深,m。

3.2 压耗模型的求解

3.2.1钻柱内循环压耗计算:

由于圆管流量方程的压耗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钻柱内循环的压耗。在此选用工程中适用性相对较强的赫巴模式,赫巴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满足如下关系:

Q= EMBED Equation.KSEE3 (3.4)

在上式中,Q为排量,L/s; τ0为赫巴模式中屈服值,Pa; K为赫巴模式中稠度系数,Pasn; n为赫巴模式中流性指数;τw,p为钻柱内管壁处切应力,Pa。

在泵的排量给定的条件下,采用牛顿下山法,可求解得到管壁处切应力τw,p,再通过赫巴流变方程可以进一步求得管壁处的剪切速率γwp。根据樊洪海等人提出的广义流性指数法计算管内雷诺数:

(3.5)

(3.6)

式中,Reg,p为圆管广义雷诺数;ρ为流体密度,kg/m3; Deff,p为钻柱内有效管径,m; vp为钻柱内流体平均流速,m/s;μw,p为钻柱内管壁处有效黏度,Pas; n p为钻柱内广义流性指数; D为钻杆管径,m。

层流临界雷诺数:Reg,l= 3470-1370n p

紊流临界雷诺数:Reg,t= 4270-1370n p

如若Reg,p≤Reg,l,则为层流;若Reg,l<Reg,p≤Reg,t,则为过渡流;若Reg,p>Reg,t,则为紊流。

在层流条件下,范宁阻力管内雷诺数与阻力系数有如下关系式:fl=16/Reg

式中,fl为层流范宁阻力系数。

紊流时采用非牛顿流体光滑管范宁阻力系数计算式:

(3.7)

在上式中,ft为紊流范宁阻力系数。

而对于过渡流状态,则采用线性差分的原则求解范宁阻力系数:

Ftr=f1+(3.8)

在上式中,ftr为过渡流范宁阻力系数。

因此,圆管循环压耗可以经由达西公式求解:

(3.9)

在上式中,Lp为钻柱长度,m。

3.2.2环空中循环压耗计算

根据环空流量方程可得赫巴流体在环空中流量与管壁处切应力的关系式为:

Q=(3.10)

式中,τw,a为环空中管壁处切应力,Pa;γw,a为环空中管壁处剪切速率,s-1;Rδ为环空间隙,m;R0为环空外半径,m; Ri为环空内半径,m。

若排量Q已知,则采用数值迭代方法得到管壁处切应力τw,a,进而求解得管壁处剪切速率γw,a。

环空中采用环空广义流性指数法计算雷诺数:

(3.11)

其中,(3.12)

式中,Reg,a为环空广义雷诺数; Deff,a为环空有效管径,m; va为环空流体平均流速,m/s; μw,a为环空管壁处有效黏度,Pas; n a为环空广义流性指数。

井眼环空中仍然可采用式( 3.6) 进行流态判别,由广义流性指数压耗计算模型的推导

可知,式( 3.7)~式(3. 9) 范宁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在环空中同样适用。故此时环空中循环压耗计算式为:

(3.13)

在上式中,La为井眼环空长度,m; Dhy为水力直径,m。

3.2.3钻头压降及环空携岩

工程上钻头压降计算式为:

(3.14)

其中,

式中,C为喷嘴流量系数,一般取C=0.65~0.80;dne为喷嘴等效直径,mm。

岩屑在井眼环空中上升的环空返速,取决于环空钻井液返度、钻井液性能、岩屑几何特性以及相对密度等,其计算式为[1]:

vc= va-vs (3.15)

式中,vc为岩屑上返速度,m/s;vs为滑脱速度,m/s。

关于环空中岩屑下沉速度,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是Moore 计算式:

(3.16)

式中ρs为岩屑密度,g/cm3;μa为表观黏度,Pas。

钻井工程中常以环空岩屑返速与环空钻井液返速之比作为衡量环空携岩的指标,称之为井眼净化能力,即:

(3.17)

现场工程经验表明,当Rt≥0.5时,井眼环空满足净化要求。

3.3 分析与结论

采用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对某深水域储层进行勘探,分析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

钻井工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答案

远程教育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远程教育学院 2012年5月

目录 一、地质设计摘要 二、井身结构设计 三、固井工程设计 四、钻柱设计 五、钻井设备选择 六、钻井液设计 七、钻进参数设计 八、下部钻具组合设计 九、油气井控制 十、各次开钻或分井段施工重点要求 十一、地层压力监测要求 十二、地层漏失试验 十三、油气层保护 十四、完井井口装置 十五、环保要求 十六、钻井进度计划 十七、成本预算

XX油区XX凹陷一口直井生产井的钻井与完井设计。 设计内容:(其中打“√”部分必须设计,其他部分可选做或不做) 一、地质设计摘要(√); 根据《xx井钻井地质设计》,本井设计井深米,预测压力系数为0.95~0.98,属于正常压力体系。主要目的层为。因此本井设计表套封固第四系、第三系泰康组,一开直接采用高密度钻井液钻进,将可能存在的浅层气压稳;若一开确实钻遇浅层气,则在固井水泥浆中加入防气窜剂,保证固井质量。 二、井身结构设计(√); 井身结构设计 设计系数 抽吸压力系数:0.04g/cm3 激动压力系数:0.04 g/cm3 地层破裂安全增值:0.03 g/cm3 井涌条件允许值:0.05 g/cm3 正常压力压差卡钻临界值:12~15MPa 异常压力压差卡钻临界值:15~20MPa

一、地质概况

井身结构设计表 (1)设计一开井深200±米,表层套管下深199±米,封固上部松散地层,为二开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2)若一开钻遇浅层气,则在固井水泥浆中加入防气窜剂,保证固井质量。(2)油层套管水泥浆返深可根据实钻油气显示情况最终确定。原则上含气井水泥浆应返至地面,不含气井水泥浆返高至少高于最浅油顶200米。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表A-1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地质概况29: 井别:探井井号:设计井深:3265m 目的层: 当量密度为:g/cm3 表A-2设计系数 石工专业石工(卓越班)1201班学生姓名:木合来提.木哈西

图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

一.井身结构设计 1.由于该井位为探井,故中间套管下深按可能发生溢流条件确定必封点深度。 由图A-1得,钻遇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max=1.23g/cm3,则设计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为:ρfD=1.23+0.024+3245/H1×0.023+0.026. 试取H1=1500m,则ρfD=1.23+0.024+2.16×0.023+0.026=1.33 g/cm3, ρf1400=1.36 g/cm3> ρfD 且相近,所以确定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为H1=1500m。 验证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1500m是否有卡钻危险。 从图A-1知在井深1400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12 g/cm3以及320m属正常地层压力,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0 g/cm3。 ΔP N=0.00981×(1.10+0.024-1.0)×320=0.389<11MPa 所以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500m。 2.油层套管下入J层13-30m,即H2=3265m。 校核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是否卡套管。 从图A-1知井深3265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23 g/cm3,该井段内的最小地层压力梯度为1.12g/cm3,故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的最大深度为2170m。 Δp a=0.00981×(1.23+0.024-1.12)×2170=2.85Mpa<20 Mpa 所以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2265m。 3.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处,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 1.12 g/cm3,给定溢流数值

连续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软件计算公式

N2 =$L$2-2*$M$2 Q2=$P$2/$N$2 R2=59.7/(2*Q2)^(8/7) 第一种情况 直段长度盘管长度密度P n k a b △Pg 情况1 3500 0 清水1006 1 0.001 0.0786 0.25 0.024 R5=(LOG10(P5)+3.93)/50 R6 S5=(1.75-LOG10(P5))/7 S6 T5=0.0003767*($O5/1000)^0.8*($Q5*1000)^0.2*($S$2/60)^1.8 T6 C16=PI()*(($A16-2*$B16)^2-$L$2^2)/4 C17 D16=36/3600/$C16 D17 G16=$O$5*($A16-2*$B16-$L$2)*$D16/$Q$5 G17 H16=(1/(2*(1.8*LOG10($G16)-1.53)))^2 H17 E16=2*$H$16*$L$5*$O$5*$D16^2/($A16-2*$B16-$L$2)/1000000 E17 F16 =2*$H$16*$L$6*$O$5*$D16^2/($A16-2*$B16-$L$2)/1000000 F17 G20=($O$6*$D16^(2-$P$6)*($A16-2*$B16-$L$2)^$P$6/($Q$6*12^($P$6-1)))*( 4*$P$6/(3*$P$6+1))^$P$6 H20=16/G20 E20=2*$H20*$L$5*$O$6*$D16^2/($A16-2*$B16-$L$2)/1000000 F20=2*$H20*$L$6*$O$6*$D16^2/($A16-2*$B16-$L$2)/1000000 G2=($S$2/60000)/(PI()*$N$2^2/4) H2=$O$5*$N$2*$G2/$Q$5 K2=H2*($N$2/2/1.3)^0.5 K3=H3*($N$2/2/1.441)^0.5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版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给排水》大作业设计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生姓名:沈悦 学生学号:11233017 指导教师:王锦 土建学院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3) 1.2设计主要内容 (3) 1.3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1.4设计重点研究问题 (3) 1.5评分标准 (3) 第2章室内给水工程 2.1 给水方式的选择 (4)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 2.3 管材和管件 (5)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5) 3.2 消火栓布置 (6) 3.3 消防管道布置 (7) 3.5 具体设计图样 (7) 第4章建筑排水系统 4.1 排水系统分类 (7) 4.2 排水系统组成 (7) 4.3 排水方式的选择 (8) 4.4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 4.5 排水管网设计图样 (10) 第5章建筑雨水系统 (11) 第2篇设计计算书 第1章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1) 第2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3) 第3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15) 第4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8) 第5章参考文献 (18) 第3篇课程设计总结 第1章心得及致谢 (19)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幢7层高的多层建筑,该建筑为一类、耐火等级一级。该幢楼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各层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见建筑平面图)。在该幢建筑物的北侧共建四个出口: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层有两个住户,每个住户为三室两厅的一套,每套间均设有厨房与两个卫生间。 该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33.16m2,总高度为20.9m,标准层高为2.9m,一层地评标高位±0.000m,冻土深度为0.7m。 2. 背景资料 本建筑水源为小区自备井,经给水泵站加压后供给小区各用水点,一层引入管压力不低于0.35MPa。 本建筑±0.00以上排水采用重力排水,±0.00以下采用压力提升排水。污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建筑图纸:首层及标准层。 4. 气候暴雨强度等条件按各位同学家乡考虑。 1.2设计主要内容 1. 多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2. 多层建筑消防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消防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3. 多层建筑排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4. 多层建筑雨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1.3基本要求 1.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雨水各系统的体制应当合理选择,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2. 根据选定的系统体制,按照相关设计手册,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尺寸和所需的材料、规格等。 3.平面图管线布置合理,并注意各管线交叉连接,注意立管编号。 1.4设计重点研究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的体制选择,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参考资料推荐: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998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陈耀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钻井设计

钻井工程设计指导 前言 一、钻井设备 二、井身结构设计 三、钻具组合设计 四、钻井液设计 五、钻井参数 六、油气井压力控制 七、固井设计 前言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和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钻井成本的高低,油田勘探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石油工业发展速度。 钻井程设计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搞好钻井工程设计也是提高技术管理和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钻井生产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钻井工程设计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地面井位的选择及钻井设备的确定; 2.井身结构的确定; 3.钻柱设计与下部钻具的组合; 4.钻井参数设计; 5.钻井液设计;

6.油气井压力控制; 7.固井设计; 一钻井设备 (一) 钻进设备的选择 钻井设备可以按设计及分类细分为若干部件系统。这些系统可分为: 1.动力系统; 2.起升系统; 3.井架及井架底座; 4.转盘; 5.循环系统; 6.压力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是选择钻井设备的基础。钻井设备的选择主要依据钻机类型,地表条件及钻井设计所确定的最大载荷而定。 (二) 钻井设备选择实例 表1-1是大庆地区45110钻井队芳深三井的钻进设备记录。

二井身结构设计 (一) 井身结构确定的原则 1.能有效的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泥浆污染损害。 2.应避免漏、喷、塌卡等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使钻井周期最短。 3.钻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泥浆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露地层。 4.下套管过程中,井内泥浆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事故。 (二) 井身结构设计步骤 1.根据地区特点和井的自身条件,确定在保证工程需要的条件下应下几层套管,做出井身结构设计图。 2.确定套管尺及相应钻头尺寸。 3.确定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 (三) 套管下入深度的确定方法 1.确定各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H ni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学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容如下: (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自编教材 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1990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前言 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油气钻井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应在充分分析有关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安全、快速、优质和高效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以保证实施地质任务为前提。主要目的层段的设计必须体现有利于发现与保护油气层,非目的层段的设计主要考虑满足钻井工程施工作业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设计的主要容包括:1、井身结构设计及井身质量要求:原则是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钻井液污染损坏;应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使钻井周期最短;钻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下套管过程中,井钻井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等严重事故以及强度的校核。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给钻头加压时下部钻柱是否会压弯,选用足够的钻铤以防钻杆受压变形;4、钻井液体系;5、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钻井施工进度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容。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头水利参数计算公式: 1、 钻头压降:d c Q P e b 42 2 827ρ= (MPa ) 2、 冲击力:V F Q j 02.1ρ= (N) 3、 喷射速度:d V e Q 201273= (m/s) 4、 钻头水功率:d c Q N e b 42 3 05.809ρ= (KW ) 5、 比水功率:D N N b 21273井 比 = (W/mm 2) 6、 上返速度:D D V Q 2 2 1273杆 井 返= - (m/s ) 式中:ρ-钻井液密度 g/cm 3 Q -排量 l/s c -流量系数,无因次,取0.95~0.98 d e -喷嘴当量直径 mm d d d d e 2 n 2 22 1+?++= d n :每个喷嘴直径 mm D 井、D 杆 -井眼直径、钻杆直径 mm 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 ()()?? ? ???+?+ ?= -?-?225sin 2 2 2 b a b a b a L K ab ab ?? 式中:a ? b ? -A 、B 两点井斜角;a ? b ? -A 、B 两点方位角

套管强度校核: 抗拉:安全系数 m =1.80(油层);1.60~1.80(技套) 抗拉安全系数=套管最小抗拉强度/下部套管重量 ≥1.80 抗挤:安全系数:1.125 10 ν泥挤 H P = 查套管抗挤强度P c ' P c '/P 挤 ≥1.125 按双轴应力校核: H n P cc ρ10= 式中:P cc -拉力为T b 时的抗拉强度(kg/cm 2) ρ -钻井液密度(g/cm 3) H -计算点深度(m ) 其中:?? ? ? ?--= T T K P P b b c cc K 2 2 3 T b :套管轴向拉力(即悬挂套管重量) kg P c :无轴向拉力时套管抗挤强度 kg/cm 2 K :计算系数 kg σs A K 2= A :套管截面积 mm 2 σs :套管平均屈服极限 kg/mm 2 不同套管σs 如下: J 55:45.7 N 80:63.5 P 110:87.9

给排水常用设计参数

出水、排水和水位的要求 消防水池的出水。排水和水位因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水池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被全部利用 2.、消防水池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 3、消防水池应设置溢流水管和排水设施,并应采用间接排水 条文说明 4.3.9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水池的技术要求 1、消防水池是出水管的设计能满足有效容积被全部利用是提高消防水池的有效 利用率。减少死水区,实现节地的要求 消防水池(箱)的有效容积是设计最高水位至消防水池(箱)最低有效水位之间的距离,消防水池(箱)最低有效水位是消防水泵水喇叭口或水喇叭口以上0.6m 水位,当消防水泵吸水管或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计防止旋流器时,最低有效水位为防止旋流器顶部以上0.2m 2.消防水池设置水位的目的是保证消防水池不因放空或各种因素漏水而照成的有效灭火水源不足的技术措施 3、消防水池溢流和排水采用见接排水的目的是防止污水倒灌污染消防水池内的 水 提示: 1,消防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可根据有效水深计算 2、喇叭口吸水管也可以在最低有效水位上方出池壁 3 在逆流水位、最低有效水位时应报警 4、水位位于正常水位的50~100mm时,应向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报警消防水泵启动后低于正常水位时报警应停止 5、室外水池的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可采用电子显示装置 消防水池容积的计算 (1)计算公式 有效容积为:V=3.6*(∑QPtp-Qbtb) V——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m3)

QP——消火栓、自喷等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L/s) Qb——补水流量(L/s) t——火灾延续时间(H) (2)计算步骤 1、根据建筑类别和火灾危险性,确定消火栓延续时间: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为1h 补水时间取最大值 2、根据建筑类别和规模。确定室外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的设计流量 3 、注意计算出消防水池容积与规定值要进行比较不应小于100m3 仅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3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要点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 3.2雨水流量计算

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 雨量分析要素 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H i t =(3-1) 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 管道编号管道长度 (m) 本段汇水面积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 (ha) 传输汇水面积 (ha) 总汇水面积 (ha) 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 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第6章钻井液设计

第8章钻井液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地区常用的钻井液体系,结合A1-4井及探井资料,设计了A区块井组所使用的钻井液体系、计算了所需钻井液用量,提出了钻井液材料计划等。 8.1 钻井液体系设计 钻探的目的是获取油气,保护地层是第一位的任务,因此,搞好钻井液设计,首先必须以地层类型特性为依据,以保护地层为前提,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 新疆地区常用钻井液体系简介[16]: (1)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机理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抑制性;具有强的携沙功能;有利于提高钻速;有利于近平衡钻井;可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 (2)分散性聚合物体系(即聚合物磺化体系):聚合物磺化体系是指以磺化机理及少量聚合物作用机理为主配置而成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使用于深井及超深井;具有一定的防塌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油层能力;可形成致密的高质量泥饼,护壁能力强。 (3)钾基(抑制性)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以聚合物的钾,铵盐及氯化钾为主处理剂配制而成的防塌钻井液。它主要是用来对付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易坍塌地层。该体系特点:对水敏性泥岩,页岩具有较好的防塌效果;抑制泥页岩造浆能力较强;对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稳定作用;分散型钾基钻井液有较高的固相容限度。 (4)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体系中所含NaCl达到饱和程度的钻井液,是专门针对钻岩盐层而设计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抗污染能力及防塌能力的钻井液。该体系特点:具有较强的抑制性,由于粘土在其中不宜水化膨胀和分散,故具有较强的控制地层泥页岩造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由于它已被NaCl所饱和,故对无机盐的敏感性较低,可以抗较高的盐污染,性能变化小;具有较强的防塌能力,尤其再辅以KCL对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页岩具有较强抑制水化剥落作用;可制止盐岩井段溶解成大肚子井眼。由于钻井液中氯化钠已达饱和,故钻遇盐岩时就会减少溶解,以免形成大井眼;缺点是腐蚀性较强。 (5)正电胶钻井液体系是一种以带正电的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晶体胶粒(MMH或MSF)为主处理剂的新型钻井液体该体系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流变性;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对页岩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有较

关于石油钻井技术及水里参数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深水无隔水管钻井关键技术及水力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2012-02 学生姓名王雪威学号2012440329 指导教师郭晓乐职称教授 评阅教师职称 2016年5 月18 日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2016年5 月18 日

摘要 随着石油资源一步步的被开发,勘探新的石油资源就迫在眉睫。而随着石油勘探技术不断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开发也逐渐向深水进军。而深水钻井环境恶劣,其中有会出现不少的问题,易造成严重的钻井事故。 在深水环境中进行钻井作业会有相当多的挑战,为了解除这些困难,国外经过一系列研究,开发出了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RMR),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隔水管,利用相对较小的回流管线将钻井液和钻屑从海底泵送回钻井平台。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技术主要解决海洋钻井中地层破裂压力与坍塌压力之间余量较小的问题,采用海底泵举升系统将钻井液和岩屑通过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实时调速来调节流量,以满足保持海底钻井液举升泵入口压力恒定的要求。由于RMR技术是最新发展的技术,目前尚无合适的水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因此,有必要结合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特点,建立相应的水力参数计算模型,为深水钻井设计提供指导。 本文探讨研究了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无隔水管钻井关键技术水力参数

钻井工程设计(书)(非常好的资料)

第一章钻井工程设计 第一节钻井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和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钻井成本的高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 钻井设计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搞好钻井设计也是提高技术管理和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钻井生产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下面依据SY/T 533—1996《钻井工程设计格式》及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钻井设计的具体情况,对钻井设计的内容、原则、方法及需收集的原始数据作一介绍。 一、钻井设计的内容 现场钻井设计的内容包括地质设计和钻井工程设计两大部分,其中 地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区域地质概况; (2)地理及环境资料; (3)设计依据与钻井目的; (4)设计地层、油气水及岩性矿物、物性; (5)取资料要求; (6)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预测; (7)技术说明及要求; (8)地质附图。 钻井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确定合理的井身结构; (2)选择钻机类型; (3)钻柱组合和强度设计; (4)钻井参数设计; ①机械破岩参数:包括钻头类型、尺寸、数量、钻压、转数、洗井液排量等。 ②钻井液性能; ③水力参数设计; (5)固井工程: ①固井要求; ②套管柱强度设计; ③水泥浆性能参数设计; ④流变学注水泥浆设计; (6)油气井压力检测; (7)环境保护要求 (8)成本及材料预算; (9)技术经济指标及时效分析。 二、钻井设计的基本原则

连续油管钻井水力参数理论计算

连续油管钻井水力计算实例分析 一、计算原始参数 CT 规格:" 78 73 4.8(20.188")3500mm m φ???,级别CT80。 滚筒尺寸(底径x 内宽x 轮缘):260024504200mm φφ?? 采用老井加深工艺,原井筒1500m (5-1/2”和7”套管)加深钻井1000m 和2000m ,参考大量实例,钻头采用4-3/4”和6-1/8’牙轮钻头或PDC 钻头,螺杆马达采用3-3/4”和4-3/4”规格。 钻井液采用清水和一种水基泥浆(ULTRADRIL 钻井液),其流体参数为: ρl =1180kg/m 3,n=0.52564,k=0.8213Pa.s n ,粘度为45.5mPa.s 。 二、泵压计算 P P P P P P P =?+?+?+?+?+?泵工具CT 直管汇钻头环空CT 盘 (一)管内压降计算模型 CT 内流体的摩阻损失通常表示为压力降低的形式,即: 2 2f L v P f d ρ?= 中L 和d 分别是管长和管径,v 是管内的平均速度,f 是范宁Fanning 摩擦因子,它与流体的雷诺数、管壁的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二)清水(牛顿流)介质管内摩阻计算 1.雷诺数计算及狄恩数计算 e R d N ρν μ = 式中,N Re 为雷诺数,无量纲; ρ为液体密度,kg/m 3; ν为循环介质在管路中的平均流速,m/s ; d 为模拟连续油管内径,m ; μ为牛顿流体的动力粘度,Pa*s ; 狄恩数(Dean)是研究弯管流动阻力的基本无量纲数:

De N N = 其中r 0为连续油管内径,R 为连续油管弯曲半径,N Re 为雷诺数。 2.直管摩阻系数计算模型 (1)层流 对于直管,范宁摩阻系数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Re 16 SL f N = (2)紊流 对管内单向流摩阻系数公式进行了分析,当不考虑管粗糙度,在紊流光滑区(3*103

定向井钻井参数设计

定向井钻井参数设计 刘嘉 中石油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技术公司 摘要: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剧增,造成了对能源的巨度消耗。这迫使人类去寻找更多的能源来满足这样的消耗,而石油便是其中之一。在脚下的土地中,蕴含着大量的石油能源需要去勘探,这边需要有先进的开采技术,若是因开采方式的不当而造成对能源的大量浪费,便是得不偿失了。 一、定向井钻井技术概述 定向井技术是当今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也是如今使用的越来越频繁的技术。采用定向井技术开采石油,不仅可以在地下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下经济而有效的开发石油资源,在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同时,又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是一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的技术手段。 1.定向井:定向钻井是使井眼沿盂县设计的井眼轴线(井眼轨迹)钻达预定目标的钻井过程。 2.定向井的分类:按照井型的不同,可将定向井分为常规定向井(即最大井斜角在60°以内的定向井)、大斜度定向井(最大井斜角在60°到90°之间,也成为大斜度井)、水平井(最大井斜角保持在90°左右的定向井)、分支井、联通井。 二、定向井的设备介绍 1.泥浆马达:以泥浆作为动力的一种螺杆状的井下动力钻具,主要由旁通阀总成、马达总成、万向轴总成、驱动轴总成和放掉总成等部分组成。 2.扶正器:在钻井过程中起支点作用,通过改变其在下部钻具中的位置可以改变钻具的受力状态,从而达到控制井眼轨迹的目的。 3.非磁钻铤:在钻具组合中使用非磁钻铤可以有效的放置由于钻具本身所带来的磁干扰,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使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4.浮阀:一个用来防止泥浆倒流损害井下工具及防止钻头水眼被堵的工具。 5.定向接头:为定向仪器提供稳定性的工具,便于准确了解马达等井眼下工具的方向,从而能够为下不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三、定向井参数设计:

钻井工程设计概述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1.1 ........................ 构造名称: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1 1.2 ........................................ 地理及环境资料1 1.3 .............................................. 地质要求1 1.4 .................................... 地质分层及油气水层1 2. 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 (5) 2.1井身质量要求 (5) 2.2 钻头、套管程序及固井质量要求 (5) 2.3 钻井取心质量要求 (5) 3.工程设计 (7) 3.1井身结构 (7) 3.2 钻机选型及钻井要紧设备 (8) 3.3 钻具组合 (10) 3.4 钻井液设计及气层爱护要求 (11) 3.5 钻头及钻井参数设计 (14) 3.6 油气井压力操纵 (16) 3.7 取心设计 (18) 3.8 中途测试安全措施 (20) 3.9 固井设计 (20) 3.10 各次开钻或分井段施工重点要求 (25) 3.11 完井设计 (29)

3.12 弃井要求 (30) 3.13 钻井进度打算 (30) 4. 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 (32) 4.1 差不多要求 (32) 4.2 健康、安全与环境治理体系要求 (32) 4.3 关键岗位配置要求 (33) 4.4 健康治理要求 (33) 4.5 安全治理要求 (35) 4.6 环境治理要求 (38) 5. 完井提交资料 (40) 5.1 完井提交资料 (40) 6. 附则 (41) 6.1 钻井施工设计要求 (41) 6.2 专门施工作业要求 (41)

建筑给排水规范讲解

国家规范强制性条文汇总注释(房建给排水部分)

编制原则 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是在2009 年版的基础上,纳入了2013年5月31日前发布的现行房屋建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以及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政策要求的条文。 二、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为基础,结合我公司实际涉及的设计内容,按以下13项目规范编制,并据每年设计内容范围增加情况逐年更新。

常用给排水规范目录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2009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0400-2006 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02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014-2006(2014年版)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 12.《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2009年版) 强制性条文共28条,分别是第3.2.1、3.2.3、3.2.4、3.2.5、3.2.6、3.2.9、3.2.10、3.2.14、3.5.8、3.9.1、 3.9.3、3.9.4、3.9.9、3.9.12、3.9.14、3.9.22、3.9.24、3.9.27、 4.2.6、4.3.5、4.3.6、4.3.13、4.3.19、 4.5.9、4.8.4、4.8.8、5.4.5、5.4.20条。 一、防水质污染 【3.2.1】生活饮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3.2.3】城镇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3.2.3A】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3.2.4】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内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3.2.4A】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 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 【3.2.4C】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水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2016年钻井部分)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概述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和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钻井成本的高低,油田勘探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石油工业发展速度。 钻井工程设计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所有的井都要进行钻井设计。钻井设计是在地质部门提供一口井地质设计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工程设计、进度设计和费用预算四个部分,其中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设计是本次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课程的任务、目的与要求 “石油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教授及指导学生进行并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了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设计的整体过程及各部分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对“钻井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了解石油工程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编制设计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利用己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掌握“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各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会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掌握有关工程手册的查阅方法。所完成的设计应包含“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学生最终应提交所设计井的“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书”,以及“一口井钻井工程设计说明书”各一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指导教师给每个学生下达一份钻井工程设计任务书,具体由提供的软件自动生成。

2017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安排: 学期结束时请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作业。可以手写,也可以打印。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1 掌握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格式; 2 掌握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 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为百分制,课程考核标准组成: 1.格式、规范10分 评分依据:工程设计规范 评分标准:10*符合程度% 2.设计的依据与原则准确性30分 评分依据:工程设计依据与原则 评分标准:30*符合程度% 3 . 过程的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30分 评分依据:参数符合工程实际;计算过程可靠 评分标准:30*符合程度% 4. 结果准确性30分 5. 上交时间:4月1号,过期不收。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绪论 钻井设计包括地质设计和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主要是指钻井工程师得到地质设计后,如何以地质设计为依据,完成一口井的综合、合理的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 钻井与完井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工种的大系统工程。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是以现代钻井工艺理论为准则,采用新的研究成果,以现代计算技术用最优化科学理论去设计和规划钻完井工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实施措施。 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是完成地质钻探目的、开发油气层、保证钻井与完井工程质量、保护油气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安全、优质、高速和经济钻井的重要程序,是钻井与完井工程施工的指南和技术依据。钻井公司将根据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施工和技术协作,并按照设计进行单井预算和决算。钻井队必须遵循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施工,不能随意变动,如因井下情况变化,原设计确需变更时,必须提交公司主管单位重新讨论研究。 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钻井工程和完井工程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依靠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 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设计书内容,进行一口井施工工程参数及技术措施设计,并给出钻井进度预测和成本预算。 钻井与完井工程设计内容包括: 一、井身结构设计; 二、固井工程设计: 1.套管柱强度设计; 2.套管柱管串结构及扶正器安放; 3.水泥及水泥浆设计; 4.注水泥浆及流变学设计; 三、钻柱组合和强度设计; 四、钻机选择; 五、钻进参数设计: 1.机械破岩参数; 2.钻井液体系及性能; 3.水力参数; 4.下部防斜钻具结构; 六、油气井压力控制设计; 七、完井工程设计(钻开生产层、完井井底结构、完井井底装置); 八、钻前工程设计; 九、环境保护要求; 十、各次开钻或分段施工的特殊点要求; 十一、材料及成本预算;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给排水初步设计部分)

给排水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1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工程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器材表、计算书(计算书是内部作业文件,当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文件审查要求提供计算书时,应按要求提供相关的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件,但应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1.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摘录初步设计总说明(建筑或总图专业编写)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内容; 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设计依据的市政条件; 4)建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有关资料。 2 工程概况:工程项目位置,建筑防火类别,建筑功能组成、建筑面积(或体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以及能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旅馆的床位数,剧院、体育馆等的座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数和住院部的床位数等。 3 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汁资料,说明用地红线(或建筑红线)内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由本专业技术审定的分包专业公司的专项设计内容;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还应说明与本专业有关联的设计内容。 4 建筑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地质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说明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寸、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等; 2)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浇洒、汽车库和停车场地面冲洗、绿化浇洒和末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等)、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景、平均时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3)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及设备控制方法;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如系扩建工程,还应简介现有给水系统; 4)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5)中水系统: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及处理设施、设备选型,并宜绘制水量平衡图; 6)雨水利用系统:说明雨水用途、水质要求、设计重现期、日降雨量、日可回用雨水量、日用雨水量、系统选型、处理工艺及构筑物概况; 7)循环冷却水系统:说明根据用水设备对水量和计量、水质、水温、水压的要求,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