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一二三四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一二三四级标准
矿渣粉烧失量负值是指矿渣粉在烧失过程中损失的质量小于或等于其本身的质量。
这通常是由于矿渣粉中含有过多的水分或挥发性物质,导致其在高温下容易失去质量。
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以下是一般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指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危险源,通常是指那些具有极高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或场所,如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核电站等。
二级重大危险源:指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危险源,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或场所,如大型化工厂、炼油厂等。
三级重大危险源: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通常是指那些具有中度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或场所,如煤矿、金属矿山等。
四级重大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危险源,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较低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或场所,如小型化工厂、加油站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地区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此外,对于不同级别的重大危险源,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和预防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重大危险源等级分类(新版)

作业面高度不超过80m的幕墙外立面安装过程、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的吊运、安装过程。
幕墙、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的预埋螺栓、搭设龙骨过程。
基坑出现大面积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导致基坑局部失稳、或周边建(构)筑物出现沉降裂缝或结构裂缝。
基坑侧壁出现渗水、坑底和基坑周边水浸,周边地面少量裂缝,周边建筑物出现少量非结构性裂缝。
高边坡工程
土方开挖
未按设计要求或设计工况分层开挖、出现大面积严重超挖情况的。
开挖过程中未按规定分层开挖造成局部超挖情况。
地下暗挖盾构机吊入吊出工程。
其他吊装工程。
脚手架工程
搭设高度H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H≥50m。(87号文)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4m≤H<50m。
(87号文)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H<24m。
提升高度H
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H≥150m。(87号文)
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H<150m。(87号文)
周边环境
离基坑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的地下设施、重要管线、浅基础或摩擦桩基础的建筑物,距离基坑边50m(软土地区为100m)范围内有在建或运行的地铁隧道。
离基坑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要的地下设施、重要管线、浅基础或摩擦桩基础的建筑物。
地质条件
基坑及周边软土厚度大于等于5m。
基坑及周边软土厚度大于等于3m、小于5m。
出现大面积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导致边坡局部失稳、或周边建(构)筑物出现沉降裂缝或结构裂缝。
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现渗水、坑底和边坡周边水浸,周边地面少量裂缝,周边建筑物出现少量非结构性裂缝。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一、重大危险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一)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的危险物质,以GB 18218所列临界值为基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
(二)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以外的危险物质(场所和设施)以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所列临界值进行辨识和分级(毒性物质除外,毒性物质分级按照《湖北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一项和第三项之规定实施)。
二、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治理的隐患。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以及标准,按照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整改时间、投入资金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可分为四级。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危险源进行科学分类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活动中,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危害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周围区域和人群造成严重影响。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1. 一级重大危险源,具有极大的危害程度,可能引发大范围的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危险源。
例如,核电站、化工厂等。
2. 二级重大危险源,具有较大的危害程度,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伤亡事故或者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危险源。
例如,油气管道、煤矿等。
3. 三级重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可能引发局部的伤亡事故或者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的危险源。
例如,化工仓库、危险化学品储存点等。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意义。
1. 保障人身安全,通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分类和分级,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
2. 防范事故风险,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管和控制,减少事故风险的发生。
3. 保护环境安全,科学分级管理重大危险源,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四、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制定。
1. 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时,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分考虑危险源的特点和危害程度。
2.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确保分级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 定期评估和修订,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保持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应用。
附表重要危险源分级表

附表:重要危险源分级表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遵守国家相关危险源管理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公司根据其自身的行业和特点,制定了重要危险源分级表,对公司内部的重要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以保证危险源的控制和预防。
下面是公司制定的重要危险源分级表。
一、重要危险源分级定义公司将重要危险源分为五级,按重要程度分别为特别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和次要,各等级的定义如下:1.特别重要:在产生事故时,可能造成生命、财产和环境严重损失的危险源;2.重要:在产生事故时,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危险源;3.较重要:在产生事故时,可能造成个别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危险源;4.一般:在产生事故时,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危险源;5.次要:在产生事故时,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轻伤或轻微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二、各类重要危险源分级表1. 特别重要危险源分级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重要设备易引发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特别重要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电气设备易引发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特别重要特种设备易引发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特别重要化学品易引发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特别重要油气罐区易引发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特别重要2. 重要危险源分级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固定高处作业易引发人员坠落事故重要商业电梯易引发人员触电、坠落等事故重要起重机械易引发起重物坠落事故等重大事故重要机械设备易引发机械损坏或工人伤害事故重要工厂车间易引发工人伤亡事故重要3. 较重要危险源分级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高温设备易造成工人舌烫、皮肤烫伤等事故较重要中温设备易引发工人烫伤等事故较重要低温设备易引发工人烫伤等事故较重要蒸汽锅炉易引发爆炸事故较重要动力设备易发生故障而危及安全较重要4. 一般危险源分级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燃气设备易引发火灾、气体泄漏等事故一般通风系统易造成工人触电、缺氧等事故一般照明设备易造成视力疲劳、劳动生产率降低等事故一般工程机械易引发工伤事故一般地下管道易引发泄露、破裂等事故一般5. 次要危险源分级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性质危险等级桌椅设备易引起人员轻伤次要门窗设备易引起人员碰伤次要风机设备易引起人员轻伤次要安全设施易发生故障但对安全影响不大次要其他小型机械设备易引发人员的轻微伤害次要三、总结公司对重要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各类危险源的重要性及其预防控制的重点,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范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范,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划分为几级

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划分为几级导读:重大危险源按其危险程度,被划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这四个等级依据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确定,一级最高,表示可能致死30人以上;二级可能致死10-29人;三级可能致死3-9人;四级可能致死1-2人。
一、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划分为几级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被明确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这四个等级是根据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来划分的。
1.一级为最高级别,代表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2.二级表示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3.三级表示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4.四级则代表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这种分级方法不仅有助于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也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要去哪里备案重大危险源是需要进行备案的,而备案的机构通常是当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该规定。
三、重大危险源备案所需材料1.需要提交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需要提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等相关记录。
3.还需要提交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等资料。
4.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也是备案所需的重要材料之一。
这些材料将作为备案机构评估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依据,也是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乙醇储罐:2370×2×0.85×0.79=3180吨;乙烯储罐:3000×0.85×0.61=1555吨;液化气储罐:200×0.85×0.58=98吨;环氧乙烷储罐:200×2×0.85×0.87=295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大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单元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乙醇、液化气、乙烯及环氧乙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1适用X围本规X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X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X,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X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X,然而,鼓励根据本规X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X。
《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评价通则》《关于规X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X。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③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
④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
具体用下式表示:∑=⋅⋅=nii ivSDN1(1)式中,N为总的死亡人数,D i为第i个网格的人口密度,S为网格面积,v i 为第i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n为网格的数目。
图1 死亡人数计算原理示意图采用财产损失半径的方法评估事故后果造成的损失,并假定此半径内没有损失的财产与此半径外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或者说此半径内的财产完全损失,此半径外的财产完全无损失。
财产损失半径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确定。
财产损失半径按下式计算:6/123/131751⎥⎥⎦⎤⎢⎢⎣⎡⎪⎪⎭⎫⎝⎛+=TNTTNT i i W W K R (2)式中,R i 为i 区半径,m ;K i 为常量。
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财产损失半径,计算公式如下:2540067305/4+=-t q (3)c M W t /= (4)式中,q 为引燃木材的热通量(W/m 2),t 为热辐射作用时间,即火灾持续时间(s )。
6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程序如下图所示。
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
各类重大危险源具体事故情景选择、后果计算及死亡概率计算过程参见附录A 。
图2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附录A: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型A.1 储罐区重大事故后果分析A.1.1储罐区的主要事故后果类型A.1.1.1池火灾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甲醇、乙酸乙酯等,一旦从储罐及管路中泄漏到地面后,将向四周流淌、扩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受到防火堤、隔堤的阻挡,液体将在限定区域(相当于围堰)内得以积聚,形成一定X围的液池。
这时,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点燃,发生地面池火灾。
A.1.1.2蒸气云爆炸、天然气等,泄漏后随着风向扩散,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气体如H2易燃易爆混合物,在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延迟点火,由于存在某些特殊原因和条件,火焰加速传播,产生爆炸冲击波超压,发生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等,其沸点远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将会由于自身的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气云,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并且随着风向扩散,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也会发生蒸气云爆炸。
A.1.1.3喷射火对于易燃易爆气体如H、天然气,以及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来说,泄漏后2可能因摩擦产生的静电立即点火,产生喷射火。
A.1.1.4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发生突然破裂,压力平衡被破坏,液体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
这种事故被称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
A.1.1.5中毒事故毒性的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氨等,由于沸点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会因自身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生成有毒蒸气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因素影响产生漂移、扩散,X围变大,浓度减小。
A.1.2储罐区主要事故后果模型 A.1.2.1池火灾事故后果模型池火灾火焰的几何尺寸及辐射参数按如下步骤计算。
①计算池直径根据泄漏的液体量和地面性质,按下式可计算最大可能的池面积。
(1)式中,S 为液池面积(m 2),W 为泄漏液体的质量(kg ),ρ为液体的密度(kg/m 3)H min 为最小油层厚度(m )。
最小物料层厚度与地面性质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地面物料层厚度表②确定火焰高度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如下:61.00)]/([42gD m DLh f ρ⨯== (2)式中:L 为火焰高度(m ),D 为池直径(m ),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 ρ0为空气密度(kg/m 3),g 为引力常数。
③计算火焰表面热通量假定能量由圆柱形火焰侧面和顶部向周围均匀辐射,用下式计算火焰表面的热通量:()ρ⨯=min /H W SDLD f m H D q f C πππ+∆=22025.025.0(3)式中,q 0为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ΔH C 为燃烧热(kJ/kg ),π为圆周率,f 为热辐射系数(可取为0.15),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其它符号同前。
④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的计算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q(r)的计算公式为:V r q r q )ln 058.01()(0-=(4)式中,q(r)为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kw/m 2),q 0为由式(3)计算的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r 为目标到油区中心的水平距离(m ),V 为视角系数。
⑤视角系数的计算角系数V 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之比s ,火焰高度与直径之比h 有关。
)(22H V V V V +=(5)B A V H -=π(6)()()()()5.025.01)1/(1111tan )/1(-⎪⎭⎪⎬⎫⎪⎩⎪⎨⎧⎥⎦⎤⎢⎣⎡+--+-=-b s b s b s b A (7)()()()()5.025.01)1/(1111tan )/1(-⎪⎭⎪⎬⎫⎪⎩⎪⎨⎧⎥⎦⎤⎢⎣⎡+--+-=-a s a s a s a B (8)sK J h s s h V V /)(/))1/((tan 5.021-+-=-π(9)()()()()()5.015.021111tan 1⎥⎦⎤⎢⎣⎡+--+⎥⎥⎦⎤⎢⎢⎣⎡-=-s a s a a a J (10)()()()5.011/1tan +-=-s s K (11))2/()1(22s s h a ++=(12))2/()1(2s s b +=(13)其中A 、B 、J 、K 、V H 、V V 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入的中间变量,π为圆周率。
A.1.2.2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蒸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是其主要危害。
冲击波超压可通过传统的TNT 当量系数法进行计算,将事故爆炸产生的爆炸能量等同于一定当量的TNT ,也可根据爆炸能量直接计算。
(1)TNT 当量法 ①确定闪蒸系数在热力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用下式估算燃料的闪蒸部分。
⎥⎦⎤⎢⎣⎡∆--=L T C F p exp 1(14)式中,F 为蒸发系数,C p 为燃料的平均比热(kJ/kgK),ΔT 为环境压力下容器内温度与沸点的温差(K),L 为汽化热(kJ/kg)。
②计算云团中燃料的质量:FW W f 2=(15)式中,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W 为泄漏的燃料的质量(kg),F 为闪蒸系数。
③计算TNT 当量:TNT f f e TNT H H W W /α=(16)式中,W TNT 为燃料的TNT 当量(kg),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H f 为燃料的燃烧热(MJ/kg),H TNT 为TNT 的爆热(MJ/kg),αe 为TNT 当量系数,推荐αe =0.03。
④将实际距离转化为无因次距离:3/1/TNTW R R =(17)式中,R 为离爆炸点的实际距离(m),R 为无因次距离(m)。
在离爆炸点距离为R 处,根据相应的R 值,查图1得到超压,进而预测人员受伤害和建筑受破坏的情况。
(2)直接计算法在得到云团中燃料的质量的情况下,可按下式直接计算爆炸冲击波超压Δp 。
32)(ln 0320.0)(ln 1675.0)(ln 5058.19126.0)/ln(Z Z Z p p a s -+--=∆(18)(0.3≤Z ≤12)31)/(aP E R z =(19) C WQ E α8.1=(20)式中,Δp s 为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Pa ),Z 为无量纲距离,P a 为环境压力,R 为目标到爆源的水平距离(m ),E 为爆源总能量(J ),α为蒸气云当量系数,一般取0.04,W 为蒸气云中对爆炸冲击波有实际贡献的燃料质量(Kg ),Q C 为燃无因次超压(×9806.65P a )1/3-3mkg w TNT实际距离无因次距离=图1 Δ—P ∽—R 曲线料的燃烧热(J/Kg )。
A.1.2.3喷射火事故后果模型加压的可燃物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
假定火焰为圆锥形,并用从泄漏处到火焰长度4/5处的点源模型来表示。
①火焰长度计算喷射火的火焰长度可用如下方程得到:66.161)(444.0m H L C =(21)式中,L 为火焰长度(m ),H C 为燃烧热(J/kg ),m 为质量流速(kg/s )。
②热辐射的通量计算距离火焰点源为X(m)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可用下式表示:100042⨯=X m fH q C πτ(22)式中,q 为距离X 处接收的热辐射的通量(KW/m 2),f 为热辐射率,τ为大气传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