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风险分级R计算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 1 -
注1:企业涉及的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参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0000.18-2013)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注2:每个项目有多个取值时,Ln(n=1,2,3……10)取最大值。
无此项目时,Ln不取值。
注3:按照实际取值项目数计算L值,L =(L1+L2+……+Ln)/n。
L级差为1,当L大于1且小于等于2时,L取2,以此类推。
- 2 -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注1:一座厂房、仓库或一个生产装置、罐区内的人数,是指在一座厂房、仓库或1个生产装置、罐区内从事操作、巡检的最多人数合计。
有多个生产装置的厂房按一座厂房统计人数。
多个防火分区的仓库,按防火分区中最多人数统计。
注2:同一企业或相邻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的现场人数,是指同一企业或相邻两个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现场作业、巡检最多人数的合计。
- 3 -。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表1-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3、确定了S 和L 值后,根据R=L ×S 计算出风险度R 的值,依据表
3的风险矩阵进行
风险评价分级。
(注:风险度 R 值的界限值,以及L 和S 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
)
表3-风险矩阵(R )
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S=17~25:关键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R=L×S=13~16:重要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
R=L×S= 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
R=L×S= 4~7 :低度风险(Ⅳ级),需要关注的风险;
R=L×S= 1~3 :轻微风险(Ⅴ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
表4 风险分级控制模型表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内容

双重预防体系提问内容-应知应会内容1.安全两个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R=L*S);R: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R越大危险性越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5);S: 事故后果严重性(1-5)。
3、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作业活动应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重点考虑高风险作业)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5、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辨识对象: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复杂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7、风险分级:通过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等级分5级:A、B、C、D、E(1、2、3、4、5)级,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轻度危险、稍有危险。
管控级别分4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详见附表。
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一、分级指标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作为分级指标。
二、R 的计算方法⎪⎪⎭⎫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2111 式中:q 1,q 2,…,q 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 1,Q 2,…,Q 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三、校正系数β的取值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四、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附件2可容许风险标准一、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个体死亡率。
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承受的个人风险应满足表1中可容许风险标准要求。
;<310-7;<110-6二、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社会风险是指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 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死亡人数。
通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 曲线)表示。
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采用ALARP (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e )原则作为可接受原则。
ALARP 原则通过两个风险分界线将风险划分为3个区域,即:不可容许区、尽可能降低区(ALARP )和可容许区。
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的计算

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的计算提问者:taofanzi浏览次数:591 提问时间:2009-06-05 10:01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R≥200m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200m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100m四级重大危险源:R<50m (其中:R为死亡半径)【摘要】提出以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结合死亡概率模型,以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为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的方法。
对相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计算模型、死亡概率计算方法、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计算方法以及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等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该重大危险源分级法的应用实例表明,用其评价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具有更好的科学性。
该研究成果对制定我国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应用;探讨0 引言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基础和治本之策,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2]。
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并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等政策。
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也都纷纷要求企业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预防控制重大事故发生[3]。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等工作[4-6]。
我国陆续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都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全国各地正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分级监控等工作。
国内外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基本相同,核心是以超过一定临界量的危险化学品设施作为重大危险源的判断依据。
但各国又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需要,进行部分调整和补充。
围绕重大危险源,提出建立辨识、风险评价、安全管理、安全报告、应急预案、土地使用规划和安全监察等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重大危险源分级公式

重大危险源分级公式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或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设备、物质、环境等因素。
这些危险源可能产生燃爆、中毒、泄漏等事故,因此对于企业或机构来说,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是根据该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概率来进行评估的。
简单地说,可以运用如下公式来评估每个重大危险源的等级:
风险等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事故概率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事故概率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持续时间等。
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事故概率的分类。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一般会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将事故概率分为高、中和低。
而在环境保护领域,可能会将事故后果再增加到极大而将事故概率增加到极小。
一旦根据公式给出每个重大危险源的等级,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以减小危险源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重大危险源分级仅仅是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风险特征,评估相应的风险程度,以便开展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还需要考虑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条件等方面的约束和要求。
因此,要寻求最佳的管理方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对公司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建立分级管控机制,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制定本制度。
2定义本制度所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等。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
危险源一般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GB18218-2009)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各部门、项目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4职责董事长:对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总经理: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分管安全负责人:对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组织、督促各相关单位开展特别重大风险管控工作;定期向安全生产委员会汇报公司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情况。
其他业务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并协调相关资源开展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环保部:每季度开展特别重大风险监控、检查工作,并将结果报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或参与公司重大危险源及特别重大风险管控相关工作;负责监督、指导各相关部门、各附属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摘要: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1.r值的计算方法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2.新冠疫情举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级背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危险程度,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
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方法1.死亡半径法:根据事故死亡半径来判断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死亡半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危险物质泄漏后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范围。
根据死亡半径的大小,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毒性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三、计算r值及对应级别r值是用于衡量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r值= Σ(qi / Qi)× 校正系数其中,qi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吨),Qi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校正系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场所特定因素确定。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照以下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一级:r值≥100- 二级:100>r值≥50- 三级:50>r值≥10- 四级:r值<10四、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1.应急措施分级: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各级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各级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
2.新冠疫情举例:新冠疫情可以被视为一种重大危险源,其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政策,如隔离、封锁、疫苗接种等,以降低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分级R 计算
R (分级)值 =
⎪⎪⎭⎫ ⎝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
2111
式中:
q 1,q 2,…,q n —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 1,Q 2,…,Q 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1)校正系数β的取值 表1
表2
2)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临界量:
苯50吨,乙醇500吨,甲醇500吨,二甲苯5000吨,四甲苯5000吨。
假设:
1、危险化学品库内储存的,粗苯10吨,乙醇5吨,二甲苯5吨,四甲苯20吨。
则:R= 2×(1×10/50+1×5/500+1×5/5000+1*20/5000)
= 2×(1×0.2+1×0.01+1×0.001+1×0.004)= 2×0.215 =
0.43
2、甲醇罐区储存的,甲醇35吨。
则:R= 2×(1×35/500)=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