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一)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
评价程序(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后果可能性极不可能可能不可能轻微伤害 5 4 3一般伤害 4 3 2严重伤害 3 2 1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为了准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的过程。
本方法适用于本项目的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和生活场所。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包括工作环境、平面布局、运输路线、施工工序、施工机具和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特殊装置和设备、有害作业部位、各种设施、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为了方便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可以根据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以及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包括物理性危险源、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等。
2.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包括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等。
在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紧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1.振动危害包括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和其他振动。
例如,手持风钻工作时的振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其中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和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和超高压电场等。
3.运动物危害包括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和其他运动危害。
4.明火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高温物质包括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和其他高温物质。
例如,气割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颗粒,对人体造成危害。
6.低温物质包括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和其他低温物质。
例如,氮、氧气泄漏会造成冻伤。
7.粉尘与气溶胶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不包括爆炸性和有毒性的粉尘与气溶胶。
8.作业环境不良包括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LECD]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方法
![[LECD]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2e5e6951e79b896902264d.png)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3。
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该方法是美国的K。
(L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
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
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③LEC法。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L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3.1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③LEC法。
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一)
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
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
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
及其位置。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
上的缺陷。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
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例如:装
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
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
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
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
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
险有害因素。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
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
能是危险、因害因素。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
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
素。(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
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
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
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
(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
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A、物
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
电火花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
体动力振动等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辐射核放射运动物危
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熟料、
水泥、蒸汽、烟气等作业环境不良粉尘大、光线不好、空间小、通道
窄等信号缺失设备开停、开关断合、危险作业预防等标志缺陷禁止作
业标志、危险型标志、禁火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B、化学性
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易燃易爆物氧气、乙炔、一氧化碳、油料、煤粉、水泥包装
袋等自燃性物质原煤及煤粉等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化学试剂、粉尘、
烟尘等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的气体、液体、固体等其他C、生物性危险、
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能传
染疾病的动物、植物等致害动物飞鸟、老鼠、蛇等致害植物杂草等其
他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E、心
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F、人的行为性危险、
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