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黄 鹤 崔楼
颢
-.
崔颢(hào)(?—754),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 一年(723)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 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 《黄鹤楼》,相传为李白所倾服。他秉性 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 宏伟,著有《崔颢集》。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 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 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从而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1.在这首诗中,通过“仙人乘鹤”的典故,抒发诗人对于天地悠悠,岁月不在感慨 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2.在这首诗中,通过作者的想像,抒发作者岁月易逝感慨的诗
句 黄鹤一勃勃的景象,为下文抒发作者乡愁做铺垫的的诗 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4.在这首诗中,将日暮烟波之景与作者思乡之情相融合,情景交融的诗 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考探究: 一、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的两个“空”字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诗人在第五、六句写了什么景象? 三、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一、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昔 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自己,似乎无所凭依,表达了 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荡”的意思, 表现时间的邈远,表达了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二、五、六句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历 历”与“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
颢
-.
崔颢(hào)(?—754),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 一年(723)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 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 《黄鹤楼》,相传为李白所倾服。他秉性 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 宏伟,著有《崔颢集》。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 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 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从而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1.在这首诗中,通过“仙人乘鹤”的典故,抒发诗人对于天地悠悠,岁月不在感慨 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2.在这首诗中,通过作者的想像,抒发作者岁月易逝感慨的诗
句 黄鹤一勃勃的景象,为下文抒发作者乡愁做铺垫的的诗 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4.在这首诗中,将日暮烟波之景与作者思乡之情相融合,情景交融的诗 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考探究: 一、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的两个“空”字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诗人在第五、六句写了什么景象? 三、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一、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昔 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自己,似乎无所凭依,表达了 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荡”的意思, 表现时间的邈远,表达了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二、五、六句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历 历”与“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黄鹤楼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黄鹤楼》(ppt)课件

译文 原诗文中:借昔用人仙已人乘故黄事鹤的去诗,句此是地?空引余用黄神鹤话楼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颈颔联和 ——尾岁联月转易而逝写—楼—上议的论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7进.一“此步地写空岁余月黄不鹤再楼,”以和白“白云云悠千悠载反空衬悠人悠生”短中促都,有世一事个茫“空茫”。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是虚写; 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写景出名,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描绘了一 5.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老 朋 友 在 黄 鹤 楼 与 我 辞 别 , 在 鲜 花 烂 漫 的 三 艳日阳暮高 乡照关,何澄处空是流,碧烟,波恍江惚上中使,人汉愁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
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 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 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第二个“空”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 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这 首 诗 首 联 和 颔 联 从 传 说 入 笔 , 讲 述 “ 昔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将神话和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颈颔联和 ——尾岁联月转易而逝写—楼—上议的论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7进.一“此步地写空岁余月黄不鹤再楼,”以和白“白云云悠千悠载反空衬悠人悠生”短中促都,有世一事个茫“空茫”。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是虚写; 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写景出名,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描绘了一 5.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老 朋 友 在 黄 鹤 楼 与 我 辞 别 , 在 鲜 花 烂 漫 的 三 艳日阳暮高 乡照关,何澄处空是流,碧烟,波恍江惚上中使,人汉愁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
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 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 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第二个“空”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 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这 首 诗 首 联 和 颔 联 从 传 说 入 笔 , 讲 述 “ 昔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将神话和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时都受到了《黄鹤楼》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 多优秀的诗篇。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品味诗句
首联和颔联中的“空”意义用法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苍茫宇宙之下的 黄鹤楼似乎已无所依托,这个“空”字传达出 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 为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品味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 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品味诗句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 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 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 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 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剩下,仅留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 荡荡的黄鹤楼。
返回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 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清晰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木洲中学158班
刘卫华
黄 白鹤 云一 千去 崔载不 颢空复 《悠返 黄悠, 鹤。 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神童子安即席挥毫 此文有如石破天惊, 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 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 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小结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 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情味悠长。
听读.朗读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美 丽 的 传 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 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 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 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文本研讨
3、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 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诗文延伸
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 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文本研讨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刘卫华
黄 白鹤 云一 千去 崔载不 颢空复 《悠返 黄悠, 鹤。 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神童子安即席挥毫 此文有如石破天惊, 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 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 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小结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 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情味悠长。
听读.朗读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美 丽 的 传 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 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 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 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文本研讨
3、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 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诗文延伸
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 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文本研讨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