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黄鹤楼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黄鹤楼》(ppt)课件

《黄鹤楼》(ppt)课件
译文 原诗文中:借昔用人仙已人乘故黄事鹤的去诗,句此是地?空引余用黄神鹤话楼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颈颔联和 ——尾岁联月转易而逝写—楼—上议的论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7进.一“此步地写空岁余月黄不鹤再楼,”以和白“白云云悠千悠载反空衬悠人悠生”短中促都,有世一事个茫“空茫”。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是虚写; 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写景出名,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描绘了一 5.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老 朋 友 在 黄 鹤 楼 与 我 辞 别 , 在 鲜 花 烂 漫 的 三 艳日阳暮高 乡照关,何澄处空是流,碧烟,波恍江惚上中使,人汉愁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
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 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 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第二个“空”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 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
这 首 诗 首 联 和 颔 联 从 传 说 入 笔 , 讲 述 “ 昔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将神话和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时都受到了《黄鹤楼》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 多优秀的诗篇。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 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 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
朗读诗歌
hào
崔颢

千载

萋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 萋 / 武 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口不过,后人证实这首打油诗是一位禅师所作,但李白对这首诗佩服得五体投地却 是真实的。李白自从崔颢题诗后,便不敢直接写关于黄鹤楼的律诗。
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 白折服。
>朗读诗歌,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 音。
>学习诗歌,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黄昏中看 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 晰在目;鹦武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①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达,色彩鲜明。②两 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和谐,富于
黄鹤楼
口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 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也四处题诗,到湖北黄鹤楼之时又一次诗兴大发,正 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这首《黄鹤楼》。看完后连说绝妙,相传李 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 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就此搁笔,悻悻而去。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4
2024/1/28
黄鹤楼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建筑风格
黄鹤楼共五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建筑特点
5
2024/1/28
文化内涵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同时,它也是诗词歌赋的重要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文化交流
黄鹤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国际声誉
17
2024/1/28
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存在差异,对《黄鹤楼》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解读角度
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黄鹤楼》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差异表现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黄鹤楼》被视为文化瑰宝和民族骄傲;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其建筑风格和审美价值。
象征义
黄鹤楼象征着吉祥、长寿和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视为仙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黄鹤楼的命名和建筑形象都与鹤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2024/1/28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2024/1/28
原文呈现
《黄鹤楼》全文,附带拼音和断句。
注释解析
对文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解释其含义及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8
2024/1/28
通过描述黄鹤楼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境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和眼前 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是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 是虚写;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 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而后四 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 怀。将神话和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 物,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浩渺,抒发诗人漂泊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5 .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
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
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以繁茂之景反衬手法清冷之情,烘
托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6.全诗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有什 么作用? 【答案】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 旨。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尾联将乡愁之情和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百感茫茫、缠绵的乡 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课文 原文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注释: 去:离开。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在此悠悠飘荡。
写景出名,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颈联)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 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 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 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4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末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烟波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吊 古 怀 乡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
到的情景,通过吊古伤今,抒发了思念家乡
的愁情。
《黄鹤楼》虚实相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
人”“黄鹤”,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
7 .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
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 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感。第二个“空” 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 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原文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历历:分明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面。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 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 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
12 黄鹤楼
古 典 诗 歌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 “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 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
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
乐,吟诗作赋。
崔颢(约 704 ~ 754 ),盛唐诗人。汴州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 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
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 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 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 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 楼题诗的绝唱。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势苍茫。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 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写“烟波” 上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界相一致,使 得诗歌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 怅然生情。
类文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
怅之感。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 事茫茫。(融情于景)
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都表达了作者孤寂和惆怅之情。
3 .哪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实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