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
本课设计紧扣__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
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__有很大的区别,正与__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准备】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
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8篇)《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借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
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2《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教学一开始,我采用这样的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他们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化成一片灰烬。
”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十九世纪时曾是清朝皇室和宾客的游览胜地。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1860年遭到了毁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痛楚和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朝政府对来犯的英法联军采取了软弱无能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
英法联军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和烧毁,这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极大侮辱。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的沉重打击。
圆明园不仅拥有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还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烧毁,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永远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作为一座具有独特价值的园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创作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使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消失,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
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也让人们对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感到永远的愤慨。
然而,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努力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传承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要加强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明,让圆明园的毁灭成为历史上的痛楚,而不是重演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9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
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对语言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还是比较困难的,也比较难把握文中爱与恨的情感,尤其是难以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依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以读促悟,以悟促诵,通过有感情朗读,读中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被毁灭的景象。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深深令人痛心的历史。
以下是六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文章。
文章一:圆明园之殇圆明园,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明珠,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宏伟的建筑。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抢劫。
宝藏楼、大都门等重要建筑被焚毁,无数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被劫掠一空。
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文章二:圆明园的末日在圆明园的毁灭中,最为令人心碎的是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
英法联军闯入园中,纵火焚烧了宝藏楼、大都门等建筑物,引发了一场惨烈的火灾。
整个园区被熊熊大火吞噬,历经两天两夜的燃烧,圆明园被彻底夷为平地。
这一天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也是圆明园的永恒末日。
文章三:圆明园的破碎之悲圆明园,曾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1840年起,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多次遭到侵略者的破坏。
其间,大量文物、宝藏被掠走,文化遗产遭到无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切都是那场毁灭性的破碎之悲的见证。
文章四:圆明园的伤痕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圆明园成为了他们野蛮掠夺的目标。
建筑被烧毁,宝藏被抢劫,文物被摧毁,园中温润的湖泊沦为乌推鸦噪的河川。
那些曾经雄伟壮丽的景观,如今只余下那些斑驳的石碑和残破的地基。
圆明园的伤痕,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文章五:圆明园的哀悼圆明园的毁灭使无数宝物和文化遗产永远丧失。
作为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国家,我们深感失去这部分文化遗产的痛苦。
圆明园毁灭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每一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种哀悼之情。
我们仍然记得它曾是多么美丽、庄重的园林,描绘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建筑精髓。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残破的石碑和沉默的遗址去怀念它的往昔。
文章六:圆明园的重建之梦圆明园的毁灭带给中国人民深深的痛苦,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强烈意愿。
时至今日,圆明园的遗址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心灵寄托,也成为了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的伤痛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的伤痛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然而,不幸的是,圆明园在历史的洪流中遭受了被毁的命运,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本文将深入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对人们心灵的伤痛。
一、历史背景圆明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
它集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融汇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堪称园林艺术的典范。
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外来侵略,国力衰败,政局动荡。
二、毁灭的过程1. 第一次毁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霸权侵略,圆明园成为他们对中国抗击的象征。
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了北京城,他们将圆明园当作掠夺的目标。
在兵火焚烧下,圆明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被洗劫一空,无数的园林建筑化为灰烬。
中国人民流传着“烧圆明”的悲愤之声。
2. 第二次毁灭:列强侵略下的蹂躏不久之后,列强势力更加猖獗,中国遭受了更多的侵略,圆明园再度成为他们利欲熏心的对象。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洗劫圆明园,掠夺文物,摧毁园内建筑。
圆明园的毁灭深深刺痛着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民,他们在悲恸中审视着国家的薄弱与未来的命运。
三、心灵的伤痛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心灵伤痛,它代表了国家的屈辱与无助,也是对尊严与文化的践踏。
中国人民深深感受到了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对殖民主义的强烈反感。
圆明园被毁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人民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追求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然而,历史无法逆转,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了永远的痛点。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过去的屈辱,努力通过发展国家实力,保护文化遗产,将历史的伤痛化作强大的力量,继续前行。
结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它见证了中国的屈辱与悲痛。
然而,这段历史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价值
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它的盛大是无与伦比的,它的富丽堂皇也是绝无仅 有。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圆明园最开始新建于康熙46年,是康熙赏赐给自己的四 儿子,也就是未来的雍正。而雍正在登基之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另外修建 了两座园林,自此圆明园三园的格局形成。
而在乾隆时期圆明园达到了鼎盛,首先是因为乾隆时期的国力昌盛,清朝财政 上面有很多的富余,同时乾隆对于圆明园的扩建也非常的上心。
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清朝末年 ,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鸦片贩子打开,鸦 片大量输入,白银不断外流,不仅使得清朝的经济面 临崩溃。而鸦片的泛滥,更是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 的身心健康。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 片,在振奋人心的“虎门硝烟”之后,西方列强却以此 为由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29日,清朝 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 条约》。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 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 陈兵京城。
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 再次闯到大沽口外。
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 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02 Part Two 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 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 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 的辉煌?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 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 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 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 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 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 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 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 曾经的“万园之园”
1 朗诵课文 2 课内问题 3 字词练习 4 随堂练习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课内问题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 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 )()估量 举世( )( )
( )星( )月 金( )辉( )
玲珑( )( ) 诗( )画( )
天( )海( ) 风( )名( )
答案:不可 闻名 众 拱 碧 煌 剔透 情 意 南北 景 胜
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01
多音字
量:liáng称量 liàng量体裁衣
还:hái还有 huán归还
02
形近字
拱(拱手) 供(提供) 境(环境) 镜(镜子) 销(报销) 消(消失)
03
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是……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