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3.1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3.1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

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4.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

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 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重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

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

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讨论其中数据的特点:

每增加1s ,小汽车的速度值都增加2m/s 。计算小汽车的加速度,选取任意两个时刻,如将3s 和4s ,2s 和5s 对应的速度值代入加速度定义式: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

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 0+at

速度——时间公式可以由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数学归纳法得出。也可以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得到:a=t

v v t 0-?v 0+at 其中v t 为末速度(时间t 秒末的瞬时速度)

v 0为初速度(时间t 秒初的瞬时速度)

a 为加速度(时间t 秒内的加速度)

讨论:一般取v 0方向为正,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1)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时,a 与v 0 同向,a > 0,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时,a 与v 0 反向,a < 0,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3)如果初速度为零,v 0 = 0 , 则 v t = at 。

可见:v-t=v 0+at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 0和a 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题1:斜面上一小球以初速度12m/s 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求5s 后该小球的速度。

例题2:一辆汽车以12m/s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遇见紧急情况刹车,做加速度为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5s 后该汽车的速度。

注意:在具体运算中必须规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2/3s m -2/3s m -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a取负值

(三)速度—时间图象:

先通过一个实例来让学生画图,让他们对速度时间图像有直观的了解。

(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

(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1.图线上点的意义——某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

2.图线中线的意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直线为匀变速运动)

3.线的斜率的意义——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图线与纵轴的截距——物体的初速度

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

图3-1-1

(1)甲的初速度为2 m/s,乙的初速度为12 m/s;

(2)在第2 s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2;

(4)甲、乙前2 s内的位移分别为:s甲=(2+6)×2/2 m=8 m

s乙=(12+6)×2/2 m=18 m.

(四)位移—时间关系

先说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由此得出速度位移图像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等于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来推导(微元法).

图3-1-2

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

得s=20v v t +×t ,s=21(v 0+v 0+at )t=v 0t+2

1at 2. 讨论:当a=0时,s=v 0t ;

当v 0=0时,s=

2

1at 2; 当a <0时,s=v 0t-21at 2(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 平均速度公式v =2

0t v v +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五)速度—位移关系 由速度公式v-t=v 0+at 得: 代入位移公式中得

化简后可得速度-位移公式: 课堂小结

速度公式v-t=v 0+at 和位移公式s=v 0t+2

1at 2速度位移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 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 0的方向相反为负.

【练习题】

1、一列火车在斜坡上匀加速下行,在坡顶的速度是0.8 m/s ,加速度是0.20 m/s2 ,火车通过斜坡的时间是30 s ,求这段斜坡的长度和30 s 末火车的速度。

2、如图所示,一步枪子弹打穿 5.0 cm 厚的木板后,它的速度从400 m/s 减少到100 m/s 。设子弹穿过木板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子弹在木板中的加速度和穿过木板所用的时间。

3、某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加速滑行,加速度是4.0m/s2,滑行了20 s 达到起飞速度,求飞机起飞时的速度和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

从v-t 图象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结论在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思路一)

a

v v t t 0-=2021t a t v s +=2000)(21a v v a a v v v t t -+-=a v v v v a v v v t t t 222002200+-+-=a v v t 2202-=s a v v t 220

2=-

梯形的面积 Vt-V0=△V=at

s

思路二:(图象法推导位移公式)

思路三:公式法推导位移公式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在某一段上的平均速度应等于初、末两速度的平均值,即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位移公式:

s= v0 t + a t

2.对位移公式的理解:

(1)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因为υ0、α、S 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υ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a 取负值.

S=S1+S2 S1=v0t S2= 221at v 0

21

(3)若v0=0,则s=

(4)特别提醒:t是指物体运动的实际时间,要将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对应起来,该公式不是路程公式

5)代入数据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步骤

(1)审查题意,构建模型;

(3)代入数据,数学运算;(4)结果分析,完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课时安排: 实验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

2.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二

2.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 掌握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推论及其应用。 3. 了解追及和相遇问题并初步掌握其求解方法。 学习重点: 1.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2. 追及和相遇问题。 学习难点: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 主要内容: 一、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设t=0开始计时,V0=0,s=0则: 1.等分运动时间(以T为时间单位) (1)l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l:V2:V3……=1:2:3……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 S l:S2:S3……=1:4:9……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l:3:5…… 2.等分位移(以S为单位) (1)通过lS、2S、3S……所用时间之比为: t l:t2:t3…=l:2:3… (2)通过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时间之比为: t l:t2:t3…=l:(2—1):(3一2)… (3)lS末、2S末、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l:2:3… 【例一】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一秒内的位移是2米,那么质点在第lOs内的位移为多少?质点通过第三个2米所用的时间为多 少? 【例二】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观察者站在这列火车第一节车厢的前端,经过2s,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观察者所在位置;全部 车厢从他身边通过历时6s,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且不计车厢间距离。求: (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最后2s内从他身边通过的车厢有多少 车?(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的时间是多少? 二、追及和相遇问题 追及和相遇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是:①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到隐含条件(如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或最近),再列方程求解。②根据两物体位移关系列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数学方法,找临界点,然后求解。 解这类问题时,应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画示意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明了,更能帮助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l、匀加速运动质点追匀速运动质点: 设从同一位置,同一时间出发,匀速运动质点的速度为v,匀加速运动质点初速 为零,加速度为a,则: (1) 经t=v/a两质点相距最远 (2) 经t=2v/a两质点相遇 【例三】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30m/s,当一辆以lOm/s速度行驶的汽车经过其所在位置时,摩托车立即启动,要想由静止开始在1分钟内追上汽车,至少要以 多大的加速度行驶?摩托车追赶汽车的过程中,什么时刻两车距离最大?最大 距离是多少?如果汽车是以25m/s速度行驶的,上述问题的结论如何? 2、匀减速运动质点追匀速运动质点: 设A质点以速度v沿x轴正向做匀速运动,B质点在A质点后方L处以初速v o, 加速度a沿x正向做匀减速运动,则: (1) B能追上A的条件是: (2) B和A相遇一次的条件是;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小车速度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Ⅰ、实验操作 实验中应注意: ⒈实验物体在桌面摆放平整:左右水平,前后水平; ⒉若有必要,适当把桌面垫斜,以免挂的钩码太轻拖不动小车:平衡摩擦力; ⒊先通电打点计时器,后放手是小车运动; ⒋多次测量:重复2-3次,选择清晰的一组) ⒌注意小车、限位孔、纸带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纸带发生倾斜与限位孔的旁边发生摩擦,增大摩擦对实验的误差 Ⅱ、数据处理 1.选点(选看得清的点开始为计数点) 2.计数点:每间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等时间间隔的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Ⅲ、作图原则 ⒈剔除偏差较大的点(排除实验当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⒉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或曲线尽可能地穿过更多的点 ⒊尽可能地让未能落到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第二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加速度的角度出发a=△v/△t=(v-vo)/t 推出v=vo+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式 例题: 1、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是多少km/h 17m/s=61km/h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是s,若物体通过这段时间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 2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 v 2 C、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v2 D、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2 (为了不引发它的特殊性,使它初速度为Vo作图,做出t/2,讨论中间位置,讨论匀加速和匀减速的情况) 3、木块从静止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整个过程经过 10s,那么斜面长4m,水平面长6m,求(1)木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各多大 4、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是6m/s,必须在2s内停下,汽车行驶最高速度不得超过多少 5、汽车的初速度Vo=12 m/s,做加速度大小a=3 m/s2的减速运动,求6s后的速度和位移。 今天我们介绍了加速度,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它们图像关系,以及运用它们解题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制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制教案) 速度(v)、速度变化量(△V)与加速度(a)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方向选取正方向初速度方向加速度 a=c0 大小、方向都不变,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a=c0 大小、方向都不变,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基本公式速度变化量△V Vt-V0=at0 Vt-V0=at0 跟时间有关末速度 Vt Vt= V0+at Vt= V0+at 式中没有位移位移 x x= V0t+1/2at2 x= V0t+1/2at2 2 式中无末速度式中无初速度 x= Vtt-1/2at2 x= Vtt-1/2at平均速度V=(Vt+V0) /2 V=(Vt+V0) /2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出公式速度位移式 Vt2= V02+2ax Vt2= V02+2ax 式中无时间位移 x x=(Vt+V0) t/2 x=(Vt+V0) t/2 式中无加速度时间中点速度 v=(Vt+V0) /2 位移中点速度 v=(Vtv=(Vt+V0) /2 2) /2 v= (Vt 位移中点速度大于时间中点速度 2+V02+V02) /2 1、一小船沿河逆流上行,通过某桥洞时一木箱落入水中,设木箱入水后立即随水流漂向下游。 船上的人一段时间后发现木箱脱落,立即掉头追赶木箱。 忽略小船掉头时间,小船掉头后经过时间 t 追上木箱,而木箱此时与桥洞的距离为 d。 假设小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不变,求水流速度的大小。 2、机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 1 /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理解、应用 1.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 和位移公式:s =v 0t + 2 1at 2,导出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 t 2-v 02=2as .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 (1)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02 t t v v v v +== (2)以加速度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Δs =s Ⅱ-s Ⅰ=s Ⅲ-s Ⅱ=…=s N -s N -1=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比例关系:(T 为时间单位) ①1T 末、2T 末、3T 末…的速度比: v 1∶v 2∶v 3∶…v n =1∶2∶3∶…n ②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的位移比: s 1∶s 2∶s 3∶…=12∶22∶32∶…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从计时开始起,物体经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1∶(2-1)∶(23-)∶… 3.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掌握追及、避碰问题的处理方法. 【学习障碍】

1.怎样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2.如何解决追及、避碰类运动学问题. 【学习策略】 障碍突破1:程序法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程序: 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 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未知,据公式特点恰当选用公式. 由于反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多,因此初学者往往拿到题目后,面对这么多公式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选用哪一个公式,实际上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往往含有不同的几种解法,不同解法繁简程度不一样.具体问题中应对物理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明确运动性质,然后灵活地选择相应的公式.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往往能使解题过程简化.例如,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首先考虑它的四个比例关系式;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先用逆向转换,把它看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2)若题目中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应重点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 (3)注意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及题目中的已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中缺少的量去找不涉及该量的公式.例如:若已知条件中缺少时间(且不要求时间),优先考虑v t 2-v 02=2as ,若题目中告诉某一段时间的位移则多考虑,t s v v v v t t ??==+= 202等,若知两段相邻的相等时间的位移,则优先考虑Δs =aT 2. 在学习中应加强一题多解训练,加强解题规律的理解,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进行新课: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 (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 (用公式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 么关系 (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 2、 v-t 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 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 :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 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 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 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 t v 0 图2-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基础必备 1.(2019·江苏南京模拟)(多选)汽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 2 m/s2,在加速运动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每1 s速度增加2 m/s B.第3 s末速度与第4 s末速度之比为3∶4 C.第2 s内和第3 s内的位移之比为2∶3 D.第3 s内的位移与第2 s内的位移之差为5 m 解析:根据Δv=aΔt知,开始运动一秒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比一秒前的瞬时速度增加2 m/s,故A正确;根据v=at,可知第3 s末速度与第4 s末速度之比为3∶4,故B正确;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第2 s内和第3 s内的位移之比为3∶5,故C错误;根据Δx=at2,第3 s内的位移与第2 s内的位移之差为Δx=2×12 m= 2 m,故D错误. 2.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

D.质点第3 s末的速度为5 m/s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v=知,x=vt=2t+t2,对比x=v 0t+at2知,质点的初速度v0=2 m/s,加速度a=2 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 5 s内质点的位移x=v0t+at2=2×5 m+×2×25 m=35 m,故B正确;质点第3 s末的速度v=v0+at=2 m/s+2×3 m/s=8 m/s,故D错误. 3.(多选)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 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1∶v2=1∶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2∶1 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 解析:设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 t,则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1==,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则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故A 错误,D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得,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之比v 1∶v2=1∶1,故B正确;根据x= t,知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2∶1,故C正确. 4.(2019·湖北武汉调研)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由v0变为kv0(k>1),位移大小为x.则在随后的4t内,质点的位移大小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小车速度沿时间变化的规律) Ⅰ、实验操作 实验中应注意: ⒈实验物体在桌面摆放平整:左右水平,前后水平; ⒉若有必要,适当把桌面垫斜,以免挂的钩码太轻拖不动小车:平衡摩擦力; ⒊先通电打点计时器,后放手是小车运动; ⒋多次测量:重复2-3次,选择清晰的一组) ⒌注意小车、限位孔、纸带是在同一直线上,以免纸带发生倾斜与限位孔的旁边发生摩擦,增大摩擦对实验的误差 Ⅱ、数据处理 1.选点(选看得清的点开始为计数点) 2.计数点:每间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t=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等时间间隔的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Ⅲ、作图原则 ⒈剔除偏差较大的点(排除实验当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⒉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或曲线尽可能地穿过更多的点 ⒊尽可能地让未能落到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第二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加速度的角度出发a=△v/△t=(v-vo)/t 推出v=vo+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式 例题: 1、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是多少km/h? 17m/s=61km/h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是s,若物体通过这段时间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新洲四中物理组王杏喜 【教学内容分析】 考纲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二级要求。本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考查,有时也单独考查,如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其重点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能恰当选择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解决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直线运动的研究,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推论,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生: 师分析讲解: 1、四个公式,五个物理量知三求二.公式的选取原则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以方便快捷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公式.每个公式中都涉及了5个物理量v 0、v 、a 、t 、x 中的4个,我们选用涉及已知量和所求量的公式会简捷一些.例如已知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因为不涉及时间,我们选用v 2-v 02=2ax 。 2、四个公式均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速度—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s =v 0t +1/2 at 2,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均为矢量式,所以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一般情况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则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 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单向速度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和双向可逆(加速度不为变)两种情况。 刹车类问题: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即停止运动,其加速度a 也突然消失。求解此类问题时应先确定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与实际运动时间的关系。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也可以按其逆过程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处理,切忌乱套公式。 双向可逆类的运动:如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v 0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就会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整个过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所以该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方程,但必须注意在不同阶段v 、x 、a 等矢量的正负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面的几个推论式: (1)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即: =恒量 可以推广到: (2)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 021at t x +=υax t 220 2 =-υυt t x t 2 0υυυ+= =- at t +=0υυ2aT x =?2 )(aT n m x x n m -=-202 _ t t υυυυ+=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测试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中有一个或几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两物体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A.谁的加速度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B.谁的初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C.谁的末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D.谁的平均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A.1.5s B.8s C.16s D.24s 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t0时,x>0,v>0,a>0,此后a逐渐减小至零,则……( ) 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速度逐步减小 C.位移继续增大D.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5.汽车原来以速度v匀速行驶,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t秒后其位移为……………………………………………………………………………………()A.vt-at2/2 B.v2/2a C.-vt+at2/2 D.无法确定 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以加速度4m/s2作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的距离的最大值是…………………………………………………………………………()A.18m B.23.5m C.24m D.28m 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则在它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A.s B.2s C.3s D.4s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理解领悟 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 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

曲线运动。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用公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三、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探究点及教学要求 (1)通过事例及探究,认识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及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公式和物理意义。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能力训练点及要求 (1)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价值观渗透点及要求 (1)能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2、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自制课件、玻璃管、彩色橡皮筋、刻度尺、秒表等。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请一位同学同时进行解说。 师:究竟谁更快? 师: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首先研究最简单的运动——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二、合作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活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演示:将内径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内封有一小气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猜想? (屏显)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 需要哪些器材?测量物理量?实验方案? 如何设计表格,并画在学案上。

小组交流:------ 适时引导: 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采取什么方法?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更准确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采取什么方法?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小组讨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小组交流: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 比例,运动速度可以看做 是 的。 画 一 画: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交流论证:这种运动的特点? (板 书) 1、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师: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2、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中国跨栏名将刘翔2004年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110m 跨栏的奥运会记录时 的情景,并附有刘翔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想一想:刘翔在这110 m 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 :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翔在这11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11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1.(2013·山西四校联考)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 .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D .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 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 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3.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 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v 02g B.v 0g C.3v 0g D.3v 02g 4.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3 B .1∶5 C .1∶8 D .1∶9 5.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 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6.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 已知物体由a 到e 的时间为t 0,则它从e 经b 再返回e 所需时间为( ) A .t 0 B .(2-1)t 0 C .2(2+1)t 0 D .(22+1)t 0 7.(2011·高考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 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3.1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 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4.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 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 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重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和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 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 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讨论其中数据的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规律总结 规律:运动学的基本公式. 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方法:(1)位移与路程:只有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除此之外均不相等.对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计算位移、速度等矢量时可以直接用运动学的基本公式,而涉及路程时通常要分段考虑.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证明得到以下结论,在计算时可直接使用,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程度.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 ⑥从运动开始通过的位移与达到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s ∝v 2. 新题解答 【例1】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步枪的枪膛长约0.80m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为800m /s ,求子弹在枪膛中的加速度及运动时间. 解析:子弹的初速度为零,应为已知信息,还有末速度、位移两个已知信息,待求的信息是加速度,各量的方向均相同,均设为正值.选择方程v t 2-v 02=2as 计算.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规律 3打点计时器的相关问题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重点,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力: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和拓展。 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掌握—学生提问---学生练习 难点 重点 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自主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对比,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 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 t、a、x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 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 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a>0 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 时,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t -υ图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 图像,你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吗? 教师出示图像,并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观察图像可以知小车在不同时刻它的速度不同,并且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小车速度的增加有没有规律可遵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v-t 图像。

教师总结: 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时间的变化量Δt之比都是一样的,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1和2都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它们变化的趋势不同,图像1速度在均匀_____图像2速度在均匀_____。 答案:增加;减少。 2.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匀加速,v0>0,a>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