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三华”电网培训心得体会

“三华”电网培训心得体会

“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近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三华”同步电网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的深刻具体。

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区域电网联结起来形成的特高压同步电网,称为“三华”同步电网。

“三华”同步电网连接北方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地区,覆盖地理面积约320万平方千米。

2015年,全国将形成东北、“三华”、西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我国能源资源与消费呈逆向分布,决定了我国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进行优化配置。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实现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为构建经济、高效、清洁的国家能源运输综合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围绕华北、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建设坚强的“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提高受端电网电力承接和消散能力,河北北部和内蒙古风电基地、晋陕蒙宁火电基地通过特高压交流就近接入“三华”电网,部分电力通过直流直送负荷中心。

同时,还将构建坚强的西北750千伏、东北1000千伏交流送端电网,为大容量、远距离直流外送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新疆、甘肃煤电和风电,内蒙古呼盟煤电,西南水电通过特高压直流送入“三华”电网。

到2020年,预计“三华”同步电网总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占全国的57%;全社会用电量约5.2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67%;与北美东部电网等国外现有大型同步电网的规模基本相当。

国家电网形成以“三华”电网为主要受端,东北1000千伏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主要送端,连接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2024年三华同步电网学习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三华同步电网学习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三华同步电网学习总结范本【三华同步电网学习总结】2024年,我参加了三华同步电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对三华同步电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对我在此期间的学习经历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计划。

一、学习内容与方法在三华同步电网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同步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稳定性、电能质量、风电与光伏等方面的知识。

1. 学习内容同步电机原理:学习了同步电机的结构、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了解了电机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并学习了如何进行同步电机的运行控制和性能优化。

电力系统稳定性:学习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包括电力系统失稳类型、稳定分析方法,以及稳定控制措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到,电力系统稳定性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电能质量:学习了电能质量的定义、评价和改善方法,了解了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处理措施,提高了我对电能质量的认识。

风电与光伏:学习了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了解了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问题,并学习了如何进行风电和光伏并网运行控制。

2. 学习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听讲,并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在案例分析中,我深入分析实际案例,学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学习成果与收获通过一年的学习,我取得了一些学习成果和收获。

1. 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同步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稳定性、电能质量、风电与光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我了解了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了如何进行同步电机的控制和优化。

我学习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方法,了解了电能质量的评价和改善措施。

我也对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经验在实验实践中,我参与了同步电机的运行控制实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最新整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docx

最新整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docx

最新整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近日来,公司向职工发放了《“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一股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热潮在公司内涌起。

国家电网公司普及“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是为了坚定建设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开展“三华”同步电网相关知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在对“三华”知识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同时,深刻的体会到了电网互联时代,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理解认识到:一:学习特高压电网基础知识的必要性:通过对特高压电网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了解了我国能源的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更多了解了国家电网的优化配置,“三华”同步电网通过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煤输电并举,可以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等综合效益。

“三华”特高压同步方案形成强交、强直、协调发展的电网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学习中知道建设“三华”同步电网,势在必行。

二:更加认知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成果的发展,使电网互联成为可能。

从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再到20xx年7月,向家坝-xxxx±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受到国际电力工业界的高度评价。

20xx年,全国将形成东北、“三华”、西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

到2020年,预计“三华”同步总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占全国的57%;全社会用电量约5.2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67%;与北美东部电网等国外现有大型同步电网的规模基本相当。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信心和决心。

三:通过对“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性的学习,更加了解电网互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电网互联的实现从根本上体现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能源的利用效益显著:从根本上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矛盾,扩大水电消纳范围,提高风电、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消纳能力,节约电源装机容量,取得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合理,使电价具有竞争力。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互补不平衡供需建设特高压电网喜迎国家电网跨越式大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一、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条件。

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预计2015、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1万亿和7.8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京广铁路以东是能源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

2010年,中东部用电量占全国的69.2%。

随着西部大开发、产业机构调整和转移,未来西部地区用电量比重将有所提高,但中东部地区由于基数较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是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

202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比重的68.3%。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消费分步不均衡,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地区。

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三个省区,3/4以上的煤炭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五省区,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

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二、特高压、远距离传输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资源紧缺的基本现状。

我国北方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800-3000千米,西南水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1000-3000千米。

由于西部电源基地送电距离较远,若继续采用500千伏交流构筑我国未来电网主网架,系统稳定问题突出,即使采用紧凑型、串补等先进技术,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也只能达到100-130万千瓦,为满足西南水电和北部煤电外送,需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150回左右,这就会使输电线路过于密集,短路电流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500千伏电网线路走廊密紧张、短路电流超标等瓶颈问题,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三华”电网学习心得2

“三华”电网学习心得2

特高压,智能电网发展的坚强基石——“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通过近段时间关于“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学习,在对“三华”同步电网的知识有更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深刻的体会到电网互联时代,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

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智能电网成为当前电网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而电网的构建,需要电力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以往的高压网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趋势,必须依托新技术、更高电压等级电网来适应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特高压电网建设应运而生,是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特高压电网建设仅实现了“电力交通”的搭建,如何及时疏导交通、调配运载负荷,则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支撑。

智能电网调度中心负责分析电力负载,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电力智能调配。

各支路智能控制负责电能疏导,防止“拥堵”。

并完善电力智能巡检,将路障信息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并进行实时分析及时进行排障处理,进行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通过本次学习,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一、实现电力互联,发展特高压十分必要与输煤相比,采用特高压输电能促进我国环保空间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可以减轻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环境压力,减少环境损失。

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特高压电网和西部煤电基地,2020年中东部地区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5万吨/年,全国可以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年。

二是加快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改善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所造成的污染状况。

三是可以缓解煤炭开采导致的环境压力。

通过煤电一体化建设,实现煤矿与电厂在水、煤、灰、土地等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和综合利用,形成内部良性循环圈,大大减轻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魏昭锋预测,到2012年,全国最大的电力缺口会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到2013年会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他建议,“十二五”期间更要下大力气加强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解决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体会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体会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体会《“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是国家电网公司编著的一本全面介绍“三华”联网工程的书籍,全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特高压电网基础知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成果、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性和“三华”同步电网的安全性等内容。

自2004年底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上下艰苦奋斗,相继成功建设了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并将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智能电网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根据《纲要》,公司规划建设“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将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通过深入学习,了解了我国建设特高压电网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需求年年攀升,负荷每年都以近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国土面积大、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一致,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年,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不发达地区都出现了拉闸限电,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通过反复论证研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战略构想,有力的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实现了很多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了若干特高压试验基地和研究中心,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2、通过深入学习,了解了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性。

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区域电网联结起来形成的特高压同步电网,称为“三华”同步电网。

特高压电网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将有力促进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最新“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最新“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为普及“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坚定建设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信息和决心,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及福州局相关文件的要求,本人通过内网的“远程培训”在线学习了《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及远景展望》、《未来我国电力需求格局》、《我国电网构建及安全性研究》、《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等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的有关内容。

通过相关课件和手册的学习,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一、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三华”同步电网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是由我国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有着其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然后我国能源资源与消费水平呈逆向分布,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我国能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能源开发重心逐渐西移和北移,与能源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基本到负荷中心距离越800—3000 千米,能源输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因此以往的高压电网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趋势,必须开发出新的技术、新的电压等级电网来适应未来我国未来经济和电力发展的趋势。

而特高压电网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等优点,是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的重要手段。

发展特高压电网,能够充分发挥大电网的网络市场功能,促进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综合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提高输电在能源输送中的比重,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三华”同步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为构建经济、高效、清洁的国家能源运输综合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

所以建设“三华”同步电网有其必要性。

二、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建设“三华”同步电网成为可能。

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心得体会 最新 优秀范文 总结 范本 模板 样本.doc

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心得体会 最新 优秀范文 总结 范本 模板 样本.doc

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心得体会互补不平衡供需建设特高压电网喜迎国家电网跨越式大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一、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条件。

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预计2015、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1万亿和7.8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京广铁路以东是能源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

2010年,中东部用电量占全国的69.2%。

随着西部大开发、产业机构调整和转移,未来西部地区用电量比重将有所提高,但中东部地区由于基数较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是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

202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比重的68.3%。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消费分步不均衡,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地区。

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三个省区,3/4以上的煤炭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五省区,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

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二、特高压、远距离传输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资源紧缺的基本现状。

我国北方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800-3000千米,西南水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1000-3000千米。

由于西部电源基地送电距离较远,若继续采用500千伏交流构筑我国未来电网主网架,系统稳定问题突出,即使采用紧凑型、串补等先进技术,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也只能达到100-130万千瓦,为满足西南水电和北部煤电外送,需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150回左右,这就会使输电线路过于密集,短路电流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500千伏电网线路走廊密紧张、短路电流超标等瓶颈问题,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心得体会
一、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条件。

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预计xx、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1万亿和7.8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京广铁路以东是能源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

xx年,中东部用电量占全国的69.2%。

随着西部大开发、产业机构调整和转移,未来西部地区用电量比重将有所提高,但中东部地区由于基数较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是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

202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比重的`68.3%。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消费分步不均衡,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地区。

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 ___、云南三个省区,3/4以上的煤炭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五省区,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___、西北、内蒙古地区。

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
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二、特高压、远距离传输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资源紧缺的基本现状。

我国北方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800-3000千米,西南水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1000-3000千米。

由于西部电源基地送电距离较远,若继续采用500千伏交流构筑我国未来电网主网架,系统稳定问题突出,即使采用紧凑型、串补等先进技术,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也只能达到100-130万千瓦,为满足西南水电和北部煤电外送,需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150回左右,这就会使输电线路过于密集,短路电流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500千伏电网线路走廊密紧张、短路电流超标等瓶颈问题,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完全采用±500千伏直流向负荷中心送电,需新增线路60-70回。

不仅线路走廊十分紧张,换流站和接地站也难以选择,会造成受电电网直流落点过多,电网安全无法报章。

1000千伏交流输送能力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论证表面,特高压电网潮流分布合理,线路利用率高。

随着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设,特高压输电效益将不断提高。

三、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特高压电网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将有力促进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一是从根本上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矛盾;二是扩大水电消纳范围;三是提高风电、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消纳能力;四是节约电源装机容量;五是取得良好社会环境效益;六是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合理;七是电价具有竞争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