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风俗人情
四川的风土人情

四川的风土人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四川人注重礼节,喜欢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人们会带上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亲戚家。
四川的汉族社会习俗中,有“说春”和“拜把子”两种。
说春即在春节前后,春倌会爬山涉水,走乡串户,唱一些吉利的歌谣;拜把子则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通过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四川的民间交际习俗中,有“送节礼”的习惯。
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期间,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
亲朋好友之间也会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
总的来说,四川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反映了四川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风貌。
四川的风土人情

春节:四川人过春节有吃 汤圆、放鞭炮、贴春联等 习俗
元宵节:四川人过元宵节 有吃元宵、赏灯、猜灯谜 等习俗
清明节:四川人过清明节 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习俗
端午节:四川人过端午节 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 草等习俗
中秋节:四川人过中秋节 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 等习俗
重阳节:四川人过重阳节 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 等习俗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代表作有《赤壁赋》、 《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 等
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四川仪陇人
红军长征:1934年至1936 年,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 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抗日战争:四川作为抗战 大后方,为抗战胜利做出 了巨大贡献,如川军出川 抗日、重庆大轰炸等
人才培养:加 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提高人 才素质和创新
能力
政策支持:制 定有利于创新 驱动的政策措 施,营造良好
的创新环境
四川的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发展绿色产业,如新能源、环保产业等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四川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 品
川绣:四川特有的 刺绣技艺,具有浓 郁的地方特色
竹编:四川的竹 编工艺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
面塑:四川的面塑 艺术独特,色彩丰 富,造型生动
剪纸:四川的剪纸 艺术具有浓厚的民 间气息,图案丰富 多样
四川的美食文化
四川火锅:麻辣鲜香,食材丰富 川菜:色香味俱佳,注重调味 川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川酒:口感醇厚,历史悠久
加强与周边省份的 交流合作,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川遂宁的风俗

四川遂宁的风俗四川遂宁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一个美丽且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风俗和习惯都相对独特。
一、崇尚传统文化,尊重老人在遂宁,人们非常崇尚传统文化,对老年人十分尊重。
当地人特别注重对年长者的尊敬和照顾。
他们相信,长者有着丰富的生命经验和宝贵的智慧,能够指导年轻一代追求幸福和成功。
年轻人也会定期向老人们请教关于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以便获得更好的指导。
二、饮食文化多样化遂宁的饮食文化也相当丰富。
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遂宁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细嚼慢咽、品尝美食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方式。
在这里,您会有机会品尝到各种独特的美食,如酸辣鱼、火锅、豆腐脑和串串等等。
当然,如果您喜欢当地的农产品,也可以去菜市场买些蔬菜来尝尝。
三、崇尚劳动精神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农业城市,遂宁人尤其崇尚劳动精神。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勤奋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家喻户晓的“劳动最光荣”思想在这里一直都是人们的信仰,因此在这个城市里看到的每一个人都讲究勤奋和劳动。
四、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遂宁最近的经济发展很快,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这不仅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也是因为城市的战略性投资和区域合作规划正在逐渐推进。
作为一个城市,遂宁自然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些特点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并留下来。
五、喜庆和热情遂宁人还喜欢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春节和中秋节。
据说,每年春节期间,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人山人海的景象。
当地人非常热情,很乐意与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交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让人感到非常温馨。
遂宁不仅有美妙丰富的风俗习惯,而且还有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观。
它是露营、旅游和放松的理想之地,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庇护所。
总之,遂宁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异国风情的城市,是到四川旅游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川广汉市的风土人情

广汉水力资源
广汉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面积大, 地下水类型多样复杂,储存量和补给量 相对较为丰富。境内四条大河湔江(鸭 子河)、绵远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属 沱江水系,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广汉旅游资源
广汉市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级旅游城市。 三星 堆博物馆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为殷商时期古蜀 国都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AAAA级旅 游景区,目前正在申遗和创5A。 段家大院:段家大院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淳厚浓 郁的民俗情调,朴真自然的生态环境,丰富深沉的 文化内涵,匠心独运,风情别具,堪称川西古典民 居的典范,为国家2A级景区。 房湖公园:房湖公园是唐代名相房琯贬任汉州刺史 时所建。占地528000平方米,在川西各县中均属罕 见。园内古色古香,既有苏州式园林小巧玲珑的特 色,又有巴蜀园林中 古风的神韵。
广汉习俗
广汉保保节是由民间传统“游百病”和拉 “保保”的习俗演变而成的。历近三百载, 至今尤盛。每年正月十六,在广汉的两个公 园里。即房湖公园及金雁湖公园举行保保节。 用拉保保这种方式来乞求小孩能平安的成长。 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到这 天都要万人空巷地出门游玩,为孩子拜干爹, 结干亲家,也就是"拉保保"
四川广汉
四 川广汉市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土人情600字四川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土人情600字四川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而且四川,不光有好吃的川菜,优美的景色,还有我们富有特色的川剧。
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
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四川风土人情

1.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乡村道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
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四川茶馆独有的盖碗茶具,品着清幽的香茗,或“摆龙门阵”(聊天),或看书读报,茶馆里的气氛与盖碗里的沸水一样,热热腾腾的。
进餐时分,又可走进遍布街头的川菜馆,品尝“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与风味小吃,从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中感受和贪图四川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川人的独特性格。
茶余饭后,还可步入戏院欣赏川剧,听那高亢动听的高腔,看那神秘莫测的“变脸”、“吐火”绝技表演,也可以参加各种民间民俗活动。
巴蜀文化与中国其它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
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发展,使四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中国已故著名川籍文学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写到:“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
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
除诗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中国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陈子昂、黄庭坚、女诗人薛涛等都在四川长期不行这,有的就是四川人。
在今天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留下了杜甫当年居住的草堂,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反映当时诗人身住茅屋,心忧天下的情怀。
杜甫诗作的三分之一创作于四川。
同样,成都东南的望江公园内也留下了女诗人薛涛的遗迹,千百年来供人瞻仰。
四川还是汉代著名哲学家严君平的故乡,四川成都至今还有一条街道以君平命名。
不仅如此,悠久绵长的巴蜀文化,从起源到鼎盛,从变革到发展,还取得多方面成就。
它拥有从李冰父子治水后形成的优越农耕文明,至今天府之国仍受其惠;它有独特的巢居、栈道、笮桥和梯田林盘四大文化习俗,是今天旅游胜景的资源基础之一;巴蜀是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纸币和世界茶文化、盖碗茶文化的起源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巴蜀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吸纳现代文明,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四川文化。
四川风土人情介绍PPT

前言
我們一組四人,籍著認識祖國這主題, 搜集關於四川的名勝、地形和習俗的資 料,向大家作出報告。
組長: 組員:
組員名單
何鈞棋 麥皓洋 鄧梓豪 周睿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川
▪ 四川簡稱川或蜀,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長江上游,東西相距約
1200公里,南北最寬處900餘公里。四川地域遼闊,全省面積 近48.5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是中國最大的省區之一, 就面積而言,它僅次于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居全國第五 位。 ▪ 四川人口有8500萬,有漢、彝、藏、彊等14個民族,由於地 處青藏高原向平原、丘陵過渡的地帶,地貌複雜奇特,氣候類 型多樣,植物種類豐富,大自然給予這一地區的恩賜可謂十分 獨特。 ▪ 動物種類繁多。僅脊椎動物就有1100餘種,占全國的40%,中 其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55種。舉世聞名的大熊貓,主要 生息於四川境內4個山系的36個縣和保護區內。
ut&k=%A5%7C%A4t
組員感想
鈞棋的感想 : 在是次專題研習中,我學會了如何和別人溝 通 。雖然相處得不太融洽,而且時間難以 配合,最終也能完成這份報告。
組員感想
皓洋的感想: 我在這次專題研習中,我學會了很多與四川 有關連的不同知識,包括氣候﹑風土人情和 名勝古蹟。雖然我們相處得不太融洽,但我 們最後都是分工合作把這個專題研習完成。 而我們在這次專題研習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 很難約定時間討論工作的分配。
組員感想
梓豪的感想 這一次專題研習我們一組有少許困難,就
是組員認為自己的子題是最好的,因此吵架 起來。不久以後,大家又在一起合作完成這 個專題研習。這次專題研習裹裏我學懂了去 解決困難和與人相處,我希望下一年的專題 研習可以有更多的困難,讓我們嘗試去克服。
四川风土人情

1.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乡村道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
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四川茶馆独有的盖碗茶具,品着清幽的香茗,或“摆龙门阵”(聊天),或看书读报,茶馆里的气氛与盖碗里的沸水一样,热热腾腾的。
进餐时分,又可走进遍布街头的川菜馆,品尝“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与风味小吃,从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中感受和贪图四川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川人的独特性格。
茶余饭后,还可步入戏院欣赏川剧,听那高亢动听的高腔,看那神秘莫测的“变脸”、“吐火”绝技表演,也可以参加各种民间民俗活动。
巴蜀文化与中国其它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
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发展,使四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中国已故著名川籍文学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写到:“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
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
除诗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中国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陈子昂、黄庭坚、女诗人薛涛等都在四川长期不行这,有的就是四川人。
在今天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留下了杜甫当年居住的草堂,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反映当时诗人身住茅屋,心忧天下的情怀。
杜甫诗作的三分之一创作于四川。
同样,成都东南的望江公园内也留下了女诗人薛涛的遗迹,千百年来供人瞻仰。
四川还是汉代著名哲学家严君平的故乡,四川成都至今还有一条街道以君平命名。
不仅如此,悠久绵长的巴蜀文化,从起源到鼎盛,从变革到发展,还取得多方面成就。
它拥有从李冰父子治水后形成的优越农耕文明,至今天府之国仍受其惠;它有独特的巢居、栈道、笮桥和梯田林盘四大文化习俗,是今天旅游胜景的资源基础之一;巴蜀是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纸币和世界茶文化、盖碗茶文化的起源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巴蜀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吸纳现代文明,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四川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茶馆四川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
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
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
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六腊之战”的战场。
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历史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
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
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
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
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在四川茶馆里,你只要一坐下,就会有茶博士跟踪而来,拎着晶亮的铜开水壶,将捏在手中的白瓷盖碗“扑”地一声摆到你面前。
然后,提壶从一尺多高处往碗里汩汩冲茶。
那不滴不溅的功夫,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作为社会文化娱乐场所。
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
四川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
解放四川菜系起源于川渝地区,以麻、辣、鲜、香为特色。
川菜原料多选家常食材,宴客偶用山珍、江鲜。
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
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
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著名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鱼、夫妻肺片等等。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乐山、内江,自贡,重庆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即复合味的运用。
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配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
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
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廖排骨、怪味鸡、宫保鸡丁、五香卤排骨、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中六大名菜是:鱼香肉丝、夫妻肺片、东坡肘子等。
四川戏剧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成都,是戏剧之乡。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
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
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
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
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
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
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
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方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四川小吃在四川小吃中较为著名的有:藤椒抄手、客家凉粉、钵钵鸡、夫妻肺片、赖汤元、龙抄手、钟水饺、钵钵鸡、串串香、麻辣烫、肥肠粉、担担面、宜宾燃面、绵阳米粉、广元蒸凉面,罗江豆鸡、水煮牛肉、火鞭子牛肉、三大炮、灯影牛肉,川北凉粉,奶汤面,炖鸡面,梓潼酥饼,火边子牛肉,鱼皮花生,白橙糖,鳝鱼鸡蛋卷,桃米炒蛋,樱桃蜜饯,窝丝糖,酥心脆糖,寿星桔蜜饯,平都牛肉松,蜜橙皮,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榨榨面。
摆龙门阵嘴巴功夫在成都,嘴巴功夫最好的,不外乎两种人,一是小商贩,二是女娃娃。
成都小商有句行话,叫“赚钱不赚钱,摊子要扯圆”。
摊子怎样才能“扯圆”?当然是靠嘴巴吆喝:“耗儿药,耗儿药,耗儿一吃就跑不脱”;“买得着,划得着,不买你要吃后悔药”。
你说是买还是不买女娃子也好生了得。
你不留神踩了她的脚,她会说:“咦,怪事,你是三只脚吗咋个?牛都过得倒你过不倒?”她要是踩了你的脚,也有说法:“挤啥子挤啥子,进火葬场还要排队转轮子的么,瓜不兮兮的,出得倒门出不倒门?”你说是和她吵还是不和她吵。
展言子的确,成都人好像天生就会说话,天生就会“涮坛子”(开玩笑)、“冲壳子”(吹牛皮)、“展言子”。
其中,“展言子”最具特色。
所谓“展言子”,就是说话时讲几句谚语歇后语,而且藏头藏尾,让你去猜去想,在心领神会中获得乐趣。
比如事情有点玄,就说是“癞蛤蟆吃豇豆”,意谓“悬吊吊的”;而你如果说话离谱,他则会评论说:“你咋个吃苞谷面打呵欠”,意谓“尽开黄腔”。
诸如此类的说法,可真是“和尚敲木鱼”,--多多多。
瓜于是,简简单单一件事,到了成都人的嘴里,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即便骂人的话,也是一套套的。
比如某人智商较低,或做事欠考虑,成都人不说他傻,而说他“瓜”。
其实,这“瓜”不是冬瓜西瓜南瓜葫芦瓜,而是“傻瓜”。
因为要“展言子”,便略去“傻”而称“瓜”。
由此及彼,则又有“瓜娃子”、“瓜兮兮”乃至“瓜眉瓜眼”等等。
说一个人“瓜眉瓜眼”,显然就比说他“呆头呆脑”或“笨手笨脚”要有意思多了,也有味道多。
水又比方说,弄虚作假,在成都人那里,就叫做“水”。
其起源,我想大约与酒有关。
因为卖酒要做手脚,无非就是掺水。
所以,日常生活中,便多用“水货”这个词来指伪劣产品。
推而广之,则一个人说话不算数,或做事不到位,成都人便说他“水得很”。
由此及彼,则又有“水客”、“水功”、“水垮垮”、“水漩儿”等说法。
再比方说,一件事情没有办成,就叫“黄”或“黄了”,其他地方的说法也是这样。
但成都人则进而发展为“黄腔”、“黄棒”、“黄浑子”、“黄苏苏”,甚至还有“黄师傅”和“黄手黄脚”等等。
川北灯戏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古老的汉族歌舞小戏,明清以来,灯戏频繁演出于川东北的广大山乡,至今延绵不绝。
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当地汉族民间生活,现有剧本200余个;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来源于汉族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圣谕调及端公调;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了木偶、皮影、猴戏、民间歌舞等多种技艺。
由于它生长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并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
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人户流行于四川各地。
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
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
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春倌说春汉族社会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时间在春节前后。
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
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
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
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四川麻将四川麻将又称血战麻将,采用四川地区流行的麻将打法,尤其是成都及周边比较盛行。
核心是打缺门,刮风下雨,计番,流局查叫。
一局牌中,一家胡牌并不结束牌局,而是未胡的玩家继续打,直到3家胡牌或剩余的玩家流局。
牌局结束一并结算。
这样先胡的玩家并不一定获利最多,点炮的玩家也能翻身,提高了趣味性,促进了牌局的稳定发展。
四川方言要了解四川的习惯风俗和风土民情,就要先来了解下四川特色方言一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骂人话。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讨口----乞丐,叫花子;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三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打锤----是指打架;扯筋----是指吵架或闹纠纷;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四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丁丁猫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下雨天出太阳----假晴;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安逸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
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
“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