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物台背回填检验记录表
关于规范桥涵及结构物台背回填

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总监办公室文件湘衡桂监字[2009]49号关于规范桥涵及结构物台背回填的通知各监理处、承包人:为确保桥涵及结构物台背回填质量,规范施工,现将回填材料、施工工艺、检测标准等作如下要求:一、材料要求1、桥涵及结构物台背回填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如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天然级配的砾(碎)石土等,并满足规定的级配要求(见表1)。
无水稳性好的材料回填时,应采用石灰(水泥)改良土,石灰掺配比例8%~10%,水泥掺配比例3%~5%,改良土方案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 mm,塑性指数应小于12,CBR值≥8。
2、回填材料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和总监办批准,粒径、含水量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3、受地下水影响的地段,采用级配砾(碎)石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30cm。
表1 台背回填用透水材料级配要求注:上述所列集料中0.5mm以下细土有塑性指数时,其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超过10。
二、施工要求1、台背回填实行“五专”施工。
采用专门的材料、专门的压实机具、专业的施工队伍、专门的监理人员和进行专门的检测。
检测资料要求记录完整,检测结果正确并及时整理存档。
2、台背回填必须在地基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并做好基坑排水、清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不留积水。
3、结构物竣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在沉降缝、盖板与墙身之间的缝面用三油两毡(油毡宽度≥20cm)处理,涵洞、通道的临土面要涂刷沥青防水。
4、台背回填范围应符合图纸要求。
图纸无规定时按如下要求执行: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侧墙或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侧墙不小于2m。
涵洞回填长度每侧长度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宽度为全路幅。
5、填方段台背回填路基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为1m,每级台阶高为1m,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坡(见图1)。
图1 填方段台背回填示意图图1 填方段台背回填示意图6、台背回填应在盖板浇筑完成后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进行,填料必须充分拌匀,两侧分层对称回填。
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的质量掌控一、引言在道路工程中,由于桥涵台背处的回填是路基填土与桥涵结构物的连接部分,其与路基、桥涵结构物自身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路面混土面板断裂、产生跳车等通病,将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感及道路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桥涵构筑物的台背回填质量。
二、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掌控的要求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是路基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为保证桥头路堤稳定,在施工中应克服认为结构物回填工程量小、操作空间小而往往被忽视,致使回填料子不符合要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现象。
在施工中应做到:1.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应选择适合的料子并通过检验,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尽可能采纳砂类土或渗水性土。
当采纳非渗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稳定料子进行处置。
所用机具应适应回填操作空间,若不适合用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应尽量采纳小型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
2.桥涵构筑物台背填土范围:依照规定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3.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分层厚度一般规定每层15㎝,并应在桥台背墙或明显地方标明高度逐层填筑、逐层碾压检测。
检查频率每50㎡检验1点,不足50㎡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
4.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与路基标准相同(除非另有文件规定)。
5.回填处如有泄水孔或其他构筑物时,肯定要按设计要求或设置碎石、粗砂或砾料层,以便实现泄水孔处过滤作用。
6.回填钢筋混凝上圆管时,必须注意两边对称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回填时特别要注意管道两侧腋下的回填压实。
回填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时,只有在盖上钢筋混凝土板后才略回填。
当客观情况需要两侧不均匀填筑时,必须等到涵台(墙)的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砂浆实现规定强度后才略进行。
标准化管理-结构物台背回填(改)

江苏省宿扬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结构物台背回填标准化施工管理实施细则编制单位:宿迁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结构物台背回填标准化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关系着路基的强度、不均匀沉陷和稳定性,并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特制定本细则,供监理、施工人员参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1、结构物经验收合格且混凝土回弹检测强度达到设计的100%时,方可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2、结构物回填的范围应满足以下要求:时压实整修成型;结构物两侧台背应分层对称填筑施工,避免产生较大侧应力。
4、台背回填基底处理后应平整密实,压实度不低于设计值;5、台背回填采用2%水泥+4%石灰稳定土或7%灰土作为填料,应在取土场或者其他路基段面上拌制并集中回填,填料粒径中大于15mm的颗粒不得超过总重的5%。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台背施工的机械设备类型、数量及性能需满足现场要求。
对于回填空间不适宜大型压路机作业的部位,应配备小型压实机械施工,如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重型蛙式打夯机,小型气锤等。
2、熟悉路基台背回填设计填料及压实标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及安全交底。
3、取不同土质的土做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台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水泥用量及相应的CBR值,(宿扬高速台背回填采用的是7%石灰处治土进行回填)。
4、根据设计数据敷设台背回填宽度及填筑长度,计算台背填筑高度,并按照15cm/层在结构物左右侧、中部醒目的标注层厚及层次,标注应采用红色不褪色油漆,当层层次标注在红线上方。
5、对原材进行检测,测定石灰、水泥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6、绘制灰剂量衰减曲线,根据施工能力确定掺灰时间及碾压方式。
7、检查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后的压实度,平整度。
8、如在进行台背区填筑前,台背区以外的路基尚未填筑,台背填筑长度一般应大于50m,如台背区以外的路基已经填筑压实,则应将已填筑压实的路基端部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厚度按1m控制,台阶底设2%~4%的内倾坡度,以保证新、老压实区沉降变形的均匀性;台背回填宜与相邻路基一起填筑,当台背回填至路堤顶面时,应与同层次路床同时施工。
关于台背回填施工的补充规定

关于台背回填施工的补充规定为使台背回填施工更具有操作性,以确保台背回填材料和施工的质量,除严格按施工规范和长湘项目的招标文件外,应按如下补充规定实施:一、回填材料用于长湘高速公路结构物台背回填的材料必须按如下标准执行。
1、凡各合同段有天然砂砾土的,其沙砾土的级配符合下列标准。
2、凡没有砂砾土的合同段,不能直接使用细粒土。
应进行改良,若采用透水性材料(砂砾、碎石、矿渣等),其级配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注:上述两表所列集料中0.5mm以下细土,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超过10。
3、若天然砂砾土不符合上述标准时,可采用改良的办法。
改良的参考办法有掺碎(砾)石,掺无机结合料等。
改良土必须采用机械拌和均匀一至。
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土2﹪。
采用石灰掺配比例8—10﹪,采用水泥的掺配比例为3—5﹪。
对没有天然砂砾土或天然砾(碎)石,具备机械拌和条件的单位,可采用砾(碎)石拌CBR≥8﹪的土,用作台背材料,但掺土量不超过30﹪且必须拌和均匀。
改良的方案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所有结构物台背原地面以下回填必须用第2条级配的透水性材料,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夯实。
二、施工管理1、用于台背回填的原材料必须进行筛分、击实、CBR、液塑限等一系列实验,且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
2、在进行台背回填之前,应挖好台阶和清除压实不够的填土,回填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对台阶尺寸、台阶压实度及基坑松土的清除进行验收。
3、台背回填每层材料的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在回填之前,各承包人应在结构物背面用白色双面胶标好每层填料的界限和层次,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4、台背回填施工必须有专人负责、专业队伍施工、专人监理,应建立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档案,详见附表。
5、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2﹪碾压。
三、检测及压实标准。
1、台背回填每层至少检测左、中、右三点压实度,对于填料面积较大部分,应增加检测点数。
2、台背回填压实度标准自下而上均为96﹪。
回填隐蔽验收记录如何填写范本

回填隐蔽验收记录如何填写范本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回填隐蔽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回填隐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
记录。
下面是回填隐蔽验收记录的填写范本,供大家参考:
1. 工程名称,(填写工程名称)。
2. 工程地点,(填写工程地点)。
3. 施工单位,(填写施工单位名称)。
4. 验收时间,(填写验收时间)。
5. 验收人员,(填写参与验收的人员姓名及职务)。
回填隐蔽验收内容:
1. 回填材料,(填写回填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填土、砂石等)。
2. 回填层厚度,(填写回填层的厚度)。
3. 回填均匀性,(填写回填的均匀性情况)。
4. 回填密实度,(填写回填的密实度情况)。
5. 回填水平度,(填写回填的水平度情况)。
6. 回填标高,(填写回填的标高情况)。
7. 回填压实度,(填写回填的压实度情况)。
8. 回填渗透性,(填写回填的渗透性情况)。
9. 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
验收结论:
(填写验收结论,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备注:
(填写需要备注的内容)。
以上是回填隐蔽验收记录的填写范本,希望能对大家在实际工程中的操作有所帮助。
在进行施工验收时,务必认真填写记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台背回填作业指导书

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二工区共有大桥8座,中桥1座、涵洞通道共5座。
大中桥桥台分柱式台和肋板台两种。
台背回填均采用山皮土或爆破料等透水性材料,填筑厚度每层15cm,压沉值控制在2mm以内。
部分台背不具备施工条件的采用混凝土回填。
二、一般规定1、结构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2、基坑回填完毕,原地表清理压实,留存影像资料。
3、柱、肋式桥台台背回填应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的进行;涵洞应在盖板安装及浇筑支撑梁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
4、回填材料:回填采用山皮土或爆破料等透水性材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
严禁用黄土或高液限土填台背。
5、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边角部位必须配备振动冲击夯人工夯实。
6、台背回填的每一层(包括基底)必须有照片作为质量资料的一部分,照片背景要有表明构造物桩号、台背位置、具体层位等内容的标牌,同时反映本压实层的整体面貌。
7、构造物桥台必须安排提早开工,以便台背回填与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否则与路堤交界处必须开挖坡率不大于1:5斜坡,压路机上下自如。
三、台背回填施工工序台背回填施工工序框图1、填前处理1)台背回填施工前,将台背及锥坡范围内的原地面垃圾清理干净并填平碾压。
2)原地表碾压完成后通知实验室做压实度检测,台背原地面压实度≥93%。
3)压实度检测合格后通知测量进行四方联测,确认填筑方量。
4)做出填前地表处理资料向路基专监报检,报检完成后开始回填施工。
2、回填施工1)台背回填前,在台背用醒目油漆画好每一层压实厚度标志线并标明层次。
即用喷漆或记号笔每15cm一层不同颜色相间画在台背上,相间部位写上层次。
2)回填时分层填筑,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松铺厚度根据填料粒径控制在15cm-20cm。
每层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2/3,即不超过10cm。
3)每层碾压6遍后(压路机碾压过去,再碾压回来为一遍)做压沉值检测。
桥涵构造物基坑和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涵构造物基坑和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台背回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了最大可能地消除桥头跳车和减少不均匀沉降,确保基坑和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根据技术规范、合同条款、设计图纸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作业指导意见。
落实组织机构、责任到人、专项管理各标段在基坑和台背回填开工前,要求落实组织机构、责任到人,由专业队伍施工(各标段建议定为 2-3 支),实行专项管理,并做好质量追究责任档案;每一个构造物的基坑及台背回填必须设专人负责。
该现场负责人必须能熟练掌握台背回填的专业知识和施工操作要点,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坚持现场盯岗,驻地监理也要设专人负责,坚持旁站,对每层填土的压 (夯)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严格按照规范、合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每道工序和环节的检查与验收,每标段第一个开工的台背回填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形成样板工程,写出总结,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全合同段按此进行施工。
同时要求各施工与监理单位将每一个台背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经驻地办考核、认可后将名单统一报总监办备案,形成专项管理。
施工现场树立标牌,标牌尺寸参照小结构物标示牌尺寸规定。
内容有:A: 合同号、施工桩号、施工负责人、质检员、监理负责人、监理员。
B:施工要求(含各种技术参数等)一、基坑回填施工1、基坑回填前要清理基底,必须清理干净、彻底,不得有杂物。
结构物基坑回填必须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能够充分压实的材料和机具,不能用草皮土、垃圾和有机土等不适材料回填。
2、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不允许承包人擅自对结构物基坑进行回填。
回填前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必须留取隐蔽工程影像资料,且隐蔽工程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
3、压实度要求≥90%,要分层进行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宜小于 15cm,用小型压实或者夯实设备进行碾 (夯)实。
4、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及设计图纸要求执行。
台(涵)背回填施工工艺

乐宜高速公路工程一合同段(K0+000~K8+490)台(涵)背回填施工工艺编制:复核:总工程师: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乐宜高速公路工程一合同项目经理部二OO八年六月一、编制依据1、乐宜高速公路工程招标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乐宜监【2008】12号《关于结构物回填的有关要求》3、乐宜一监【2008】9号《关于结构物台背回填的几点要求》二、台背回填施工工艺1、原材料储备乐宜高速LJ1合同结构物台背回填施工采用较丰富且已经经过了原材料检测合格的砂砾(卵)石为回填材料,粒径不大于50mm。
2、结构物施工完毕,包括盖板涵梁板安装防水处理等完毕后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3、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乐宜高速工程监理处、乐宜高速第一驻地办公室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施工放样作业。
1)宽度为横向路基全宽,台背回填下部为距离基础不小于2m,顶部为距离翼墙尾端或者台帽不小于台高加2m,涵洞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台背回填上部宽度不小于4 m。
2)高度为自压实后地面至路床顶部或涵顶。
分别在下部距基础不小于2m处、路基坡脚处用白灰进行撒线或者钉竹钎拴红色布条用以标注边界。
顶部长度自台帽丈量4m分别在结构物两侧进行标注。
3)填筑层厚控制我合同采用国标规范的虚铺厚度不大于15cm进行控制。
并用红色油漆以5m间距涂画长度不小于20cm的线段标记与回填结构物上,由基础直至台帽上顶,间距15cm。
4、台背回填开挖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放样后的尺寸进行开挖,形成2-4%的横坡。
与路基结合部分开挖成1:1长度不小于0.5m台阶,且向路基侧适当倾斜。
台阶应保证密实,超过台背回填范围的超开挖路基采用与台背回填相同的材料与工艺同步进行回填。
松散及不适宜路基填筑的材料均予以挖除外运。
同时平整基底。
5、台背回填及压实作业1)台背回填先从路基两侧向中间进行填筑,先在两侧填筑50cm宽的粘土,然后依次向中间填筑不厚于设计要求的砂砾石厚度,然后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