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六)》
高三诗词《人间词话七则》阅读

高三诗词《人间词话七则》阅读人间词话七则近现代: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是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人间词话》十则详解

此中有真意,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
欲辨已忘言。
特征
精品课件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精品课件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的根本区别
“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 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 述,客观性较强。
精品课件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BC
属“无我之境”的是: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精品课件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 为什么? (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 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 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 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 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 较难了。
精品课件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 的角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 ,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 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精品课件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8ˊ
精品课件
• 参考:
•
①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
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孤独、寂寞。
•
②她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
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
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一)

《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一)作者:彭玉平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2期小引:王国维的《人间词》《人间词话》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即备受学界关注,相关的注释、疏证、评析、汇评本不断出版,丰富了关于王国维填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学术史。
但因为这股学术热潮持续了八十余年,文献散漫无纪,汇集不易。
笔者经十余年搜集,始略具规模,因就经眼所见,就相关论著予以编年并简要叙录,若干较早研究新文献的重要论文也收录其中,或对关注王国维词与词学甚或晚清民国以来填词创作、词学理论的研究者有所裨益。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人间词甲稿》并序刊《教育世界》第一百二十三号,丙午四月七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人间词乙稿》并序刊《教育世界》第一百六十一号,丁未十月十九期。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王国维撰成《人间词话》手稿125则。
《人间词话》刊《国粹学报》47期(21则)。
1909年(清宣统元年)《人间词话》续刊《国粹学报》49期(18则)、50期(25则)。
三月,王国维将《人间词甲稿》《人间词乙稿》略加删订并合此后所作若干,抄为《人间词》一册,凡97首,呈吴昌绶审定。
1914年(民国三年)破浪《学词随笔——隔与不隔》刊发《江东杂志》第2期,仅援引数则词话,但当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第一篇文字。
1915年(民国四年)王国维从手稿本和《国粹学报》本《人间词话》中摘录31则(含从《宋元戏曲考》中迻录1则),分七期刊于1915年1月13、15、16、17、19、20、21日的《盛京时报》。
1918年(民国七年)四月,王国维依抄本《人间词》痛删至廿四首,成《履霜词》抄本一种,呈海日楼主人沈曾植审定。
1922年(民国十一年)王国维以《履霜词》为底本,删去《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一首,存廿三首,斟酌数字,而以“长短句”为名收入《观堂集林》中。
1926年(民国十五年)俞平伯将刊发于《国粹学报》第47、49、50期之《人间词话》辑出,凡64则,标点后交朴社以单行本印行。
《人间词话》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宝玉: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 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 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 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 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 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或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4)从对方角度设想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赞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至,令 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 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
王国维不是为了清朝死的,是为了不可再 挽回的中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 人,而且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 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 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有选择死来逃避, 这是他的悲哀。
自杀之迷
1927年,王国维51岁。清朝灭亡已15年之多,五 四运动也已过去8年。世事变幻,清华园内的人文景 观也为之大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衣服穿着也变 了。但是,在当时,只有两人,以其最独特的方式固 守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留着辫子,毫无顾忌地行走于 大庭广众之下。学生们因景仰他们的人品、学识,没 有人强迫他们剪去脑后那带有特定含义的辫子。这两 人,一为梁启超,另一位就是王国维。
境界
诗词 境界
2-4则
创作方法
2则
主客体关系
3-4则
造境 写境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齐读第二则,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造境”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03
在《人间词话》中,古典诗词不仅表达了爱情的情感,还蕴含着对爱情的思考和哲理。这些诗词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引导读者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爱情表达
离别之痛
古典诗词中,离别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亲人、友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基调。
王国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苏州、上海等地接受新式教育,并游学日本、美国等地。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匠”。
作者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以“人间”为名,通过对历代词人的评价和赏析,探讨了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规律,并对词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目录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赏析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理论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风格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意象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01
CHAPTER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理论家。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落花意象
酒在诗词中常常作为诗人排遣忧愁、抒发豪情的方式,也是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佳酿。
总结词
在《人间词话》中,酒意象常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联系,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豪情。
详细描述
酒意象
06
CHAPTER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词话寻得亦人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
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
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
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
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
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
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
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诗句

一.【三种境界】晏殊、柳永、辛弃疾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无我之境】陶渊明、元好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颍亭留别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三.【有我之境】欧阳修、秦观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1.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