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下《热胀冷缩》教案

合集下载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简单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能够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乒乓球恢复原状?”2、学生可能会提出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操作,乒乓球果然恢复了原状。

3、教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恢复原状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胀冷缩。

”(二)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图片,如铁轨、电线杆上的电线等。

教师讲解:“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

教师演示实验: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加热和冷却铜球,并观察铜球和铁环之间的变化。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了解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应用,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

二、重难点
实验观察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杯、火柴、铜球、铁环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下学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路面呢?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你会发现,路面会有鼓胀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做一个小实验。

2、介绍每个实验器材的名称,并说明实验器材的用法,提醒酒精灯使用时注意安全。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提问学生观察的现象
4、提问学生猜想一下加热后,铜球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5、选组展示实验过程
6、分组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五、总结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整理实验报告单和实验笔记。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一、教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能够观察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热胀冷缩的观察和解释3.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指导学生看一下附近的物体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示范实验: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观察水面的变化。

2.学习(1)PPT介绍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和物理原理。

(2)观察实验在教室内或实验室中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金属、橡胶等。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的变化。

(3)情境演示以随季节气候变化的渝灯为情境造物,告诉学生当气温上升,灯体积会增大弯曲或开裂,当气温下降,则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3.讨论(1)观察和解释分组讨论,收集观察实验中的数据和情境演示的案例,并解释现象。

让学生明白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膨胀或收缩。

(2)应用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温度计、夹板、机械紧固件等等。

四、巩固介绍学生一个缩小铜环,再加热就可以装进一个木棒中的实验。

让学生模拟实验,并解释发生变化的物理原理。

五、拓展教师介绍热胀冷缩在道路建设、管道安装等生产领域的应用,并向学生介绍热机原理。

六、总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变化过程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并介绍它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有什么关系,该例子可以是生活中或者工业应用的。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热胀冷缩的应用领域。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热胀冷缩实验并观察现象。

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热水壶、冷水壶、玻璃棒、水。

2. 实验材料:铝盖、玻璃纸、橡皮筋、塑料瓶。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简短的故事引入热胀冷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在受热后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导致物体体积变大。

2. 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铁轨的伸缩缝、桥梁的伸缩缝等。

Step 3:实验演示1.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将一根玻璃棒加热,观察其变化;然后将加热的玻璃棒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其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知识讲解进行解释。

Step 4:巩固与拓展1. 让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例如,将一个铝盖用橡皮筋固定在一个塑料瓶的口上,然后加热铝盖,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有关,为什么需要考虑热胀冷缩现象。

Step 5:小结与展望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

2. 展望下节课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正确解释。

2. 提问学生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与热胀冷缩现象相关的日常生活事例,并解释原理。

五、板书设计:知识讲解:- 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领域实验演示:- 玻璃棒的热胀冷缩实验巩固与拓展:- 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并能够简单解释实验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28、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

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

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说得好。

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

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

谁能设计?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热胀冷缩科学教案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掌握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 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3. 理解物体膨胀/收缩的重要性和应用;4. 能够进行简单的热胀冷缩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认真、负责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应用及实验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观察实验图以及图中物品的变化,判断温度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物体的膨胀和收缩是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二)知识讲授1. 讲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详细介绍热胀冷缩的应用;(三)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探究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 实验材料:纸张,塑料瓶,锡纸,手电筒等;3. 实验步骤:(1)将一张纸沿棱边对折,再在对折处烧红一点,观察其烧红处是否会出现孔洞;(2)将一个塑料瓶装上热水,在泡沫垫上轻扔,观察知否能够见到气泡;(3)将一张铝箔纸裁剪成一个小圆片,加热一会儿,观察是否会发生塌陷变形;(4)用手电筒照射在刚刚在冰箱中冷却过的玻璃杯上方,观察能否看到迷离的影像;4. 实验结果分析:(1)当加温后,纸张中的水分被蒸发掉,造成了纸张的部分损毁,出现孔洞。

(2)当瓶子受到高温水的热胀冷缩影响,气体由于受到瓶体收缩的挤压而排出。

(3)当加热后,铝箔纸的表面变凸,变形后出现的倒悬形状是因为热膨胀所引起的原因。

(4)当玻璃杯在加了冷却后,由于中间有较低温度的液体,那么当手电筒射入光线后,就会在玻璃上反射出光线,形成迷离的影像。

(四)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2. 深入探讨物体膨胀和收缩的原理及应用,以及与学生的生活具体相连的案例。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4、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5、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温度计、气球、玻璃瓶、铜球、铁环等。

多媒体课件1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铁轨缝隙、电线杆上的电线在夏天和冬天的状态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胀冷缩。

111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112 概念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即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现象。

12 实验探究121 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玻璃瓶,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

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再将玻璃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122 实验二:液体的热胀冷缩在一个带有刻度的小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有色液体,将玻璃管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将玻璃管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液面的变化。

123 实验三:固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铁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然后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是否能通过。

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次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结果。

12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上述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13 实验结果分析131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13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

14 微观原理讲解141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受热和遇冷时分子运动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142 强调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分子间距的改变导致物体体积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四、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
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五、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六、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250ML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
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

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1mm长为20cm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10cm,把铜丝按玻
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2cm。

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效果好。

奔波在俗世里,不知从何时起,飘来一股清流,逼着每个人优秀。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

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逃不过现实的残酷。

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洗不净的浮沉,留给雨天;悟不透的凡事,交给时间。

很多时候,人生的遗憾,不是因为没有实现,而是沉于悲伤,错过了打开心结的时机。

有人说工作忙、应酬多,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啊?记得鲁迅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不明花语,却逢花季。

一路行走,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命运会给你一次次洗牌,但玩牌的始终是你自己。

坦白的说,我们遇到困扰,经常会放大自己的苦,虐待自己,然后落个遍体鳞伤,可怜兮兮地向世界宣告:自己没救了!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自己。

一个人在成年后,最畅快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学会了独自、沉默,不轻易诉说。

因为,更多的时候,诉说毫无意义。

伤心也好,开心也好,过去了,都是曾经。

每个人都要追寻活下去的理由,心怀美好,期待美好,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糟糕。

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人坐在一起,杂乱无章的聊天,突然你感到无聊,你渴望安静,你想一个人咀嚼内心的悲与喜。

透过窗格,发着呆,走着神,搜索不到要附和的词。

那一刻,你明白了,这世间不缺一起品茗的人,缺的是一个与你同步的灵魂。

没有了期望的懂,还是把故事留给自己吧!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有时候,你以为找到了知己,其实,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花,只有在凋零的时候,才懂得永恒就是在落红中重生;人,只有在落魄的时候,才明白力量就是在破土中崛起?
因为防备,因为经历,我们学会了掩饰,掩饰自己内心的某些真实,也在真实中,扬起无懈可击的微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扰。

人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逝去的当作最美的风景。

所以,不要活在虚妄的世界,不要对曾经存在假设,不要指望别人太多。

有些情,只可随缘,不可勉强;有些人,只可浅交,不可入深;有些话,只可会意,不可说穿。

或许,有这么一段情,陪你度过漫长冰冷的寒冬;有那样一个人,给你抑郁的天空画上了温暖的春阳。

但时光,总会吹散很多往事,把过去一片片分割,移植到不同区域,并贴上标签,印着不同的定义,也定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庄子所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外在的世界,只是一个形式,而你内在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江山。

丰富自己,取悦自己,随缘,随顺,随境,你的心才会敞开,才会接纳更多的有可能。

这样的人生,眼睛里的笑意,尽是踏实与真味。

年少时,那些说给蓝天白云的梦想,早已遗忘在风中,再也飞不到岁月的枝头。

褪去稚气与懵懂,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心里撑着宽阔,却不动声色。

即便,一份静谧的从容是多么的难,但我依旧期待。

我相信,人生还会很长,还会一直邂逅,但最美的,必是那个明天的自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