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化学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计22题,每题3分合计66分)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2.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A.液化气B.煤油 C.煤球 D.木柴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A.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⑤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D.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5.已知化学反应2C(s)+O2(g)CO2(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NH4Cl晶体受热分解B.木炭燃烧C.钠与水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7.已知在1.01×105 Pa、298K条件下,2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O(g)═H2(g)+O2(g)△H=+242 kJ•mol﹣1B.2H2(g)+O2(g)=2H2O(l)△H=﹣484 kJ•mol﹣1C.H2O(g)+O2(g)=H2O(g)△H=+242 kJ•mol﹣1D.2H2(g)+O2(g)═2H2O(g)△H=+484 kJ•mol﹣1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9.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也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A.B.C.D.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 B. C.D.1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12.在容积固定的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着一个可逆反应X(g)+2Y(g)⇌2Z(g),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的单位为mol•(L•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A.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B.Y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C.Z的物质的量的增加D.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1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14.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 SO2和1mol O2;(乙)1mol SO2和0.5mol O2;(丙)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1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17.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C(S)+O2(g)═CO(g)△H=﹣110.35KJ•mol﹣1,CO(g)+O2(g)═CO2(g)△H=﹣282.57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18.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2NO2B.N2O4⇌2NO2C.Br2(g)+H2⇌2HBr D.6NO+4NH3⇌5N2+3H2O19.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W+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υ)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20.反应:PCl5(g)⇌PCl 3(g)+Cl2(g)①2HI(g)⇌H2(g)+I2(g)②2NO2(g)⇌N2O4(g)③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A.均不变B.均增大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 D.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21.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 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3气体放热98.5kJB.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kJC.Q1=2Q2=2Q3=197D.2Q2=2Q3<Q1<197kJ2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Y (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将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mol•L﹣12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 (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退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二、填空题(共三道题,合计34分)24.将0.1mol MnO2粉末加入到50mL过氧化氢溶液(H2O2,ρ=1.1g/mL)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3)反应放出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约为.(4)A,B,C,D各点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5)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6)计算H2O2初始状态的浓度.25.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由此计算△H1=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kJ.mol﹣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 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其判断理由是26.合金贮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收氢性能,在配合氢能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1)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在OA段,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 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逐惭增大;在AB段,MH x 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 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zMH x(s)+H2(g)═ZMH y (s)△H(Ⅰ);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反应(Ⅰ)中z=(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温度为T1时,2g某合金4min内吸收氢气240mL,吸氢速率v=mL•g﹣1•min.反应的焓变△HⅠ0(填“>”“<”或“=”).(2)η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T1、T2时,η(T1)η(T2)(填“>”“<”或“=”).当反应(Ⅰ)处于图中a点时,保持温度不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到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图中的点(填“b”“c”或“d”),该贮氢合金可通过或的方式释放氢气.(3)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CO2(g)+4H2(g)△H=+165KJ•mol,CO(g)+H2O(g)=CO2(g)+H2(g)△H=﹣41KJ•mol.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二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计22题,每题3分合计66分)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可知,1mol葡萄糖燃烧放出2804KJ热量时生成6mol液态水,即108g水,通过假设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xg,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可知葡萄糖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6CO2(g)+6H2O(l)△H=﹣2804kJ/mol即生成108g108gH2O放出2804kJ的热量,设生成1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xg,可得:解得:x=26.0kJ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把握住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较简单.根据燃烧热的概念来写出葡萄糖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解本题.2.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A.液化气B.煤油 C.煤球 D.木柴【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是污染气体;B、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9~C16的多种烃类混合物,如果氧气不足会有CO生成,较液化气燃烧更不充分;C、煤球属于固体,不易充分燃烧,且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D、木柴燃烧时容易燃烧不充分,产生灰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解答】解:A、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是污染气体,故A可选;B、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9~C16的多种烃类混合物,如果氧气不足会有CO生成,较液化气燃烧更不充分,故B不选;C、煤球属于固体,不易充分燃烧,且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故C不选;D、木柴燃烧时容易燃烧不充分,产生灰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大气的物质,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燃料燃烧时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A.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⑤【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①错误,②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②正确,③浓H2SO4稀释,放出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故③错误,④固体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故④错误,⑤H2在Cl2中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⑤正确,故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②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难度不大.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D.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B.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所有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解答】解: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和吸热,故B正确;C.所有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D错误;故选B.【点评】关于解答化学中吸热或放热的类型题时,应该熟练记住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5.已知化学反应2C(s)+O2(g)CO2(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根据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等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时的热量,据此来解答.【解答】解:A、因2C+O2=2CO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和16g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故A错误;B、因2CO+O2═2CO2是放热反应,所以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C、因2C+O2=2CO,2CO+O2═2CO2都是放热反应,所以C+O2=CO2也是放热反应,所以12gC和32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故C正确;D、因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所以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解此类题要明确,反应物能量是指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能量是指所有生成物总能量和,而不是某一个反应物和某一个生成物能量进行对比.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NH4Cl晶体受热分解B.木炭燃烧C.钠与水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根据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来回答.【解答】解:A、NH4Cl晶体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B、木炭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7.已知在1.01×105 Pa、298K条件下,2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O(g)═H2(g)+O2(g)△H=+242 kJ•mol﹣1B.2H2(g)+O2(g)=2H2O(l)△H=﹣484 kJ•mol﹣1C.H2O(g)+O2(g)=H2O(g)△H=+242 kJ•mol﹣1D.2H2(g)+O2(g)═2H2O(g)△H=+484 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解答】解:A、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 ﹣1,故A正确;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C错误;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题目难度中等,该题型是现在高考的热点.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 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即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及热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即可解答,较简单.9.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也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A.B.C.D.【考点】探究铝热反应.【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铝热反应需要加热反应才能开始,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因通过加热引发铝热反应,所以开始速率为零,一旦反应开始,反应不断放热,温度不断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正确,关系B.【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热反应特点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方面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铝热反应中能量变化.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 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中实线表示的块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虚线所示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利用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答.【解答】解: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加入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较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大,即相同时间内虚线所示的曲线对应的损失的质量大,因为a>b导致最终损失的质量a>b,由图象可知,只有C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明确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盐酸足量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相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反应实质为Mg+2H+═Mg2++H2↑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解答】解:因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Mg+2H+═Mg2++H2↑,①开始盐酸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①正确;②由反应可知Mg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②正确;③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但随反应的进行,反应变慢,放出的热量减小,温度降低,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③正确;④因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Cl﹣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①②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明确图象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在容积固定的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着一个可逆反应X(g)+2Y(g)⇌2Z(g),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的单位为mol•(L•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A.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B.Y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C.Z的物质的量的增加D.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观察图象,纵坐标为Y的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由微分法可知,二者之积为浓度,故V(正)×t(平衡)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V(逆)×t(平衡)表示B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故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再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X的浓度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V(正)×t(平衡)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V(逆)×t(平衡)表示Y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故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Y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即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A、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X)=△c(Y),为阴影面积的一半,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故C错误;D、阴影为平衡时Y的浓度减少量△c(Y),容器的体积为2L,阴影部分的面积不能表示Y 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试题为化学平衡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可以借助数学微分方法理解v﹣t时间图象中所围区域面积的含义.1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使平衡正向进行,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回答判断.【解答】解: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让平衡正向进行即可.A、增加压强,该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故B正确;C、增大CO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方向进行,但是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4.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 SO2和1mol O2;(乙)1mol SO2和0.5mol O2;(丙)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考点】等效平衡.【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甲中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甲=P丙,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乙<P甲<2P乙,故P甲=P丙<2P乙,故A错误;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甲=m丙,甲等效为在乙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SO2和0.5mol O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m甲>2m乙,故m甲=m丙>2m乙,故B正确;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甲=k丙=k乙=2,故C错误;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甲+Q丙=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Q甲>2Q乙,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反应热知识、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注意构建甲、乙平衡建立的途径,注意理解等效平衡.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数学考试范围: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 2-3;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210,,M =,{}M x ,x y |y N ∈==2,则集合=N M I ( ) A .{}0 B .{}10, C .{}21, D .{}20, 2.已知20.2a =,2log 0.9b =,0.12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B .c a b >>C .a c b >>D .c b a >>3.下列函数中,在(,0]-∞上单调递减的是( ) A .12y x =B .2x y -=C .12log y x =D .1y x=4.过曲线y=3x +1上一点1,0)-(,且与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33y x =+B .33xy =+ C .133x y =-- D .33y x =--5.“x >2”是“x 2+x ﹣6>0”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函数()23log ()xf x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5(,2)2-- B .(2,1)-- C .1,2() D .,522(,)7.在100件产品中,有3件是次品,现从中任意抽取5件,其中至少有2件次品的取法种数为 ( )A .23397C C B .2332397397C C +C C C .514100397C -C C D .5510097C -C8.射击中每次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已知某运动员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7,假设每次射击击中目标与否互不影响,则他射击3次的得分的数学期望是( ) A .2.1B .2C .0.9D .0.639.函数()f x 在[]2,2-内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也是连续不断的,则导函数'()f x 在()2,2-内的零点个数为( )A .0个B .1个C .2个D .至少3个10.已知()(),1321,1x a x f x a x a x ⎧>⎪=⎨-++≤⎪⎩在(),-∞+∞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33⎡⎫⎪⎢⎣⎭B .12,33⎛⎫⎪⎝⎭C .10,3⎛⎤ ⎥⎝⎦D .20,3⎛⎫ ⎪⎝⎭11.学校体育节的乒乓球决赛比赛正在进行中,小明必须再胜2盘才最后获胜,小杰必须再胜3盘才最后获胜,若两人每盘取胜的概率都是12,则小明连胜2盘并最后获胜的概率是( ) A .14B .38C .716D .153212.已知10a 4<<,随机变量 ξ 的分布列如下: ξ -11P 34 1a 4- a当 a 增大时,( ) A .E(ξ)增大, D(ξ)增大 B .E(ξ)减小, D(ξ)增大 C .E(ξ)增大, D(ξ)减小 D .E(ξ)减小, D(ξ)减小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3.若522x x ⎛⎫- ⎪⎝⎭的展开式式中含3x 的项为__________.14.已知函数,0,log 0,2)(2⎪⎩⎪⎨⎧>≤=x x x x f x 则f (f (-1))=________. 15.6人站成一排,甲、乙、丙3个人不能都站在一起的排法种数为 . 16.对于定义在R 上函数()f x ,有以下四个命题: (1)直线x a =与()y f x =的图像的公共点个数一定为1;(2)若()f x 在区间(],1-∞上单调增函数,在()1,+∞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f x 在R 上一定是单调增函数;(3)若()f x 为奇函数,则一定有()00f =; (4)若()()11f f -≠,则函数()f x 一定不是偶函数.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请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17.有4名男生、5名女生,全体排成一行,问下列情形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甲不在中间也不在两端; (2)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两端; (3)男、女生分别排在一起; (4)男女相间;(5)甲、乙、丙三人从左到右顺序保持一定.18.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市决定在一个乡镇投资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三个项目,据预测,三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45、56、23,且三个项目是否成功互相独立. (1)求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2)求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19.已知)22nx的展开式的系数和比()31nx -的展开式的系数和大240.在212nx x ⎛⎫+ ⎪⎝⎭的展开式中, 求: (1)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2)系数最大的项.20.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f x x x =-+.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求关于m 的不等式2(1)(1)0f m f m -+-<的解集.21.一袋子中有大小相同的2个红球和3个黑球,从袋子里随机取球,取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设取到一个红球得2分,取到一个黑球得1分. (Ⅰ)若从袋子里一次随机取出3个球,求得4分的概率;(Ⅱ)若从袋子里每次摸出一个球,看清颜色后放回,连续摸3次,求得分ξ的概率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2.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Ⅱ)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个实数,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数学高二考试范围:;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DBBCB BBADA CA3160x1 576 (1)(3)(4)三、解答题17】(Ⅰ)241920(Ⅱ)10080(Ⅲ)5760(Ⅳ)2880(Ⅴ)60480【解析】本题集排列多种类型于一题,充分体现了元素分析法(优先考虑特殊元素)、位置分析法(优先考虑特殊位置)、直接法、间接法(排除法)、捆绑法、等机会法、插空法等常见的解题思路(1)这是一个排列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受到限制的特殊元素开始考虑,先排甲有6种,剩下的8个元素全排列有A88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2)先排甲、乙,再排其余7人,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3)把男生和女生分别看成一个元素,两个元素进行排列,男生和女生内部还有一个全排列,(4)先排4名男生有A44种方法,再将5名女生插在男生形成的5个空上有A55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5)9人共有A99种排法,其中甲、乙、丙三人有A33种排法,因而在A99种排法中每A33种对应一种符合条件的排法,类似于平均分组.18.(1)1945(2)8990【解析】【分析】(1)由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分别求出只有农产品加工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只有水果种植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只有农产品加工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相加即可。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可经三步反应制取,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A.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C.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D.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参考答案:A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专题:有机反应.分析:卤代烃水解可以得到醇类,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可以得到羧酸类物质,但是所以在氧化之前要先将碳碳双键加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原子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氯化氢做加成试剂.解答:解:先是水解,可以将溴原子被﹣OH取代,得到含有醇羟基的醇类物质,然后是和氯化氢加成,保护双键,最后用强氧化即将醇氧化为羧酸即可,发生的反应类型以此为: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的合成方面的知识,注意碳碳双键、醇羟基均易被强氧化剂氧化这一性质,难度不大2. 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

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C.R都是非金属元素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参考答案:C略3. 影响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因素有()①温度② 浓度③压强④催化剂⑤ 接触面积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D、②④参考答案:C略4. 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2>>HCO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CO2→+Na2CO3B.+H2O→+NaOHC.+Na2CO3→+NaHCO3D.+NaHCO3→+H2CO3参考答案:C略5. 某烯烃与H2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烯烃的名称是()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参考答案:D略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Ca2++2ClO-+SO2+H2O→CaSO3↓+2HClO B.Cl2与冷水反应:Cl2+H2O Cl-+ClO-+2H+C.NaHCO3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Ca2+ + CO2↑ + H2O参考答案:C略7. 下列有关电化学的装置完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略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态时相同周期的两种元素的原子所占用的能级和能层是一样的B.基态时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数都为8C.基态时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轨道排布式一样D.非金属元素原子的d轨道一定不填充电子或填满电子参考答案:D略9. 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A.装置①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B.装置②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装置③闭合电键后,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D.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是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参考答案:C【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析】根据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数以及孤对电子数目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解答】解:A.N与3个H原子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1,为三角锥形分子,故A错误;B.CCl4中C与4个Cl形成4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0,为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H2O中O与2个H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2,为V形分子,故C正确;D.CO2是非极性分子,C与2个O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0,为直线形分子,故D错误.故选C.11. 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A.H2O B.H2S C.H2SeD.HF 参考答案:A13.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 ③ NaNO3溶液④ CH3COONa(固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B加入氢氧化钠和醋酸钠固体,会消耗一定量的氢离子,故会使放出的氢气总量减少,而加入水和硝酸钠只降低了氢离子浓度,B项正确。

河北省邯郸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化学事实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MgCO3悬浊液,最终得到Mg(OH)2沉淀,说明Ksp(MgCO3)<Ksp[Mg(OH)2]B.胆矾晶体投入浓硫酸中变成白色固体是化学变化C.电解AlCl3水溶液,阴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说明Al(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D.气体甲通入溶液乙,溶液乙颜色褪去,说明气体甲一定有漂白性参考答案:B略2. 下列各项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稳定性:AsH3>PH3>NH3B.非金属性:N>P>AsC.还原性:AsH3>PH3>NH3D.酸性:HNO3>H3PO4>H3AsO4参考答案:略3. 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充分反应后(设溶液中的其他成分不反应),下列表示该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 Fe3++SO32﹣+H2O→2 Fe2++SO42﹣+2 H+B.2 H++SO32﹣→SO2↑+H2OC.2 H++2 NO3﹣+3 SO32﹣→3 SO42﹣+2 NO+H2OD.2 Fe3++3 SO32﹣+3 H2O→2 Fe(OH)3↓+3 SO2↑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二者都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亚硫酸根离子先与硝酸根离子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产物、配平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二者都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亚硫酸根离子先与硝酸根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NO3﹣+3SO32﹣→3SO42﹣+2NO↑+H2O,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题目难度中等.4. 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至少有SO32-和CO32-中的一种C.取少量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D.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一定是Cl2参考答案:C略5. 丹参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丹参素在C上取代H的一氯代物有4种B.在Ni催化下1mol丹参素最多可与4molH2加成C.丹参素能发生取代、消去、中和、氧化等反应D.1mol丹参素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4molH2参考答案:C【分析】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醇羟基和羧基、苯,具有酚、醇、羧酸和苯的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加成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分子中H原子有5种,其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5种,故A错误;B.苯环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在Ni催化下1mol丹参素最多可与3molH2加成,故B错误;C.醇羟基、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醇羟基能发生消去反应,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酚羟基和醇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能与钠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醇羟基和羧基,所以且官能团与氢气关系之比为2:1,所以1mol丹参素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2molH2,故D错误;故选C.6.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条①Na2CO3—制玻璃;②SiO2—太阳能电池;③AgI—人工降雨;④NaCl—制纯碱⑤Al2O3—焊接钢轨;⑥NaClO—消毒剂;⑦Fe2O3—红色油漆或涂料;⑧MgO—耐火材料A.4 B.5 C.6 D.7参考答案:C略7. 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A.往待测液中滴加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Fe2+B.往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然后滴加盐酸,以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42-C.往淀粉水解液(硫酸催化)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以检验水解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D.向试管中加5mL SO2的水溶液,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3%的H2O2溶液,以检验SO2具有还原性参考答案:D略8.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C.配制 175 mL 0.10 mol?L-1 盐酸D.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参考答案:B略9.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 D.点制豆腐参考答案:D略10.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B.加热时,②、③中的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D.四个“封管实验”中都有可逆反应发生参考答案:C【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A.碘单质易升华,属于碘单质的物理性质,不能据此判断碘的热稳定性;B.根据氨气使酚酞变红的原理解答,根据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原理解答;C.根据二氧化氮的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原理解答;D.可逆反应,须在同等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进行,又能向逆反应进行.【解答】解: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碘单质,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为其物理性质,不能说明碘单质的热稳定性较差,故A错误;B.②中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加热时,氨气逸出,冷却后,氨气又和水反应,变成红色,二氧化硫与品红显无色,加热后二氧化硫逸出,显红色,二者现象不同,故B错误;C.2NO2(g)N2O4(g)△H=﹣92.4kJ/mo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颜色变深,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反之变浅,所以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故C正确;D.氯化铵受热分解与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可逆反应,因前者须加热,后者只要在常温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封管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可逆反应、漂白性、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氯化铵的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1.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大名一中高二年级3月份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共55分,1-20题每题2分,21-25每题3分)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 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 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C. 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D. 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A、蒸馏是利用互溶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液态有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选项A正确;B、利用燃烧法,有机物反应生成简单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实验式,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选项B正确;C、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即化学键或官能团,选项C正确;D、从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但不能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A. CH4B. C2H6C. C3H6D. C6H6【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知,等物质的量的这几种物质,苯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多,根据碳原子守恒知,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6H6>C3H6>C2H6>CH4。

答案选D。

3.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药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其中含C、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0%、4.4%,则阿司匹林的分子式是( )A. C 10H 9O 4B. C 10H 22O 3C. C 9H 10O 4D. C 9H 8O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以及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1mol 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物质的量;据此解题。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S-32 Cl-35.5I-127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 使反应体系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C. 体系中活化分子总数不变D. 对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加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改变反应的温度,提供能量,有效碰撞的机会增大,增大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C错误;B正确;D.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增大程度比放热反应的大,D错误。

选B。

考点:有效碰撞理论2.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CH3CHO,即:2CH3CH2OH+O2=2CH3CHO+2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O2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 乙醇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 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CH3CHO+2H+【答案】C【解析】【详解】A.电池总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中,正极上O2得电子反应还原反应,故A正确;B.正极上O2得电子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故B正确;C.乙醇应该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是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乙醇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2e-=CH3CHO+2H+,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在燃料电池中,如果有O2参与,正极反应物为O2,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环境,电极反应方程式不同:①酸性电解质溶液:O2+4e-+4H+=2H2O;②中性或者碱性电解质溶液:O2+4e-+2H2O=4OH-;③熔融的金属氧化物:O2+4e-=2O2-;④熔融的碳酸盐:O2+4e-+2CO2=2CO32-。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版)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版)

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1~15每小题2分,16~25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D D C C B B B C B C ADCBC16171819202122232425DDCCBCCA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26.(共32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2分)(1)第4周期Ⅷ族41s 22s 22p 63s 23p 63d 5(2)M9135(3)电子云2(4)O>N>C>KN>O>C>K(5)④⑤⑨⑦(1分)⑩(1分)(6)120°sp 2正四面体形27.(共8分)Ⅰ.(1)CH 3CH 2CH 2CHO 或(CH 3)2CHCHO (2分)(2)ClCH 2CH 2CH 2CH 2Cl (1分)取代反应(1分)(3)硝酸和硝酸银(2分)(4)n HOOC(CH 2)4COOH+n NH 2(CH 2)6NH 2→HOC(CH 2)4CONH(CH 2)6NH O H n+(2n -1)H 2O (2分)河北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1~15每小题2分,16~25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缩合最多可形成二肽的种类()A .1B .2C .3D .43.下列高分子材料不宜直接接触食品的是()A .聚丙烯B .聚乙烯C .聚氯乙烯D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下列关于合成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B .聚氯乙烯可制成薄膜、软管等,其单体是CH 2=CHClC .合成酚醛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醇D .合成顺丁橡胶(CC CH 2HCH 2H n)的单体是CH 2=CH—CH=CH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 .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C .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OD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 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一个电子层最多只有s 、p 、d 、f 四个能级B .用n 表示电子层数,则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C .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就是原子轨道D .同一原子中,2p 、3p 、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7.铋(Bi )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i 元素的质量数是209B .Bi 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 族C .Bi 原子的6p 能级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D .Bi 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8.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2019-2020年高二3月竞赛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3月竞赛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3月竞赛化学试题含答案请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8页)两部分。

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a-23第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 .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C .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2.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RTX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①223Na+CO C()+C()+Na CO −−−−→一定条件金刚石石墨(未配平),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下列旧方法容易得多。

②101800C 1.210Pa C()C()︒⨯−−−−−−→石墨金刚石。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 .新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C .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 金刚石需要消耗23g 金属钠D .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3.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 )A .404B .260C .230D .200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223N (g)3H (g)2NH (g)+= 92.4H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32c c >B .92.4a b +=C .232p p <D .α1 + α3 = 15.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6.将固体至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 3(g)+HI(g)②2HI(g)2(g)+I 2(g)达到平衡时,c(H 2) =0.5 mol ·L -1,c(HI)=4 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 ) A.9 B.16 C.20 D.25 7.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①NH+4、H+、NO-3、HCO-3②K+、Al3+、SO2-4、NH3·H2O ③K+、NH+4、CO2-3、OH-④Na+、Mg2+、AlO-2、Br-⑤Na+、K+、SO2-3、Cl2 ⑥NH+4、Fe3+、Cl-、SCN-⑦H+、Fe2+、SO2-4、NO-3⑧Ca2+、Al3+、NO-3、Cl-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⑧ D.⑦⑧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10.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c(H+)=1×10-11mol·L-1B.0.1mol·L-1 HA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C.浓度均为0.1mol/L的HA和Na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则c(A-)>c(HA)>c(Na+)>c(H+)>c(OH-)D.由pH=3的HA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c(A-)>c(OH-)>c(H+)1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点K W间的关系: B>C>A=D=EB.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则A点可到D点C.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 :16 Na:23 Ca:40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D2和T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和互称为同分异构体C.35Cl和37Cl 互称为同位素D.CH3−CH3和CH3−CH=CH2互称为同系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用KMnO4溶液浸泡过的藻土可使水果保鲜,是利用了乙烯的氧化性C.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它是一种饱和烃,很稳定D.己烷可以使溴水褪色,说明己烷中含有碳碳双键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乙基丙烷B.CH3CH2CH2CH2OH 1-丁醇C.间二甲苯D.2—甲基—2—丙烯4.下列各物质中能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是()A.1,1-二氯乙烯B.丙烯C.1,2-二氯乙烯D.1-丁烯5.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生成的二氯代物有几种()A.2种B.3种C.4种D.5种6.美宇航局(NASA)提醒人类:环保、素食、节能将有效抑制温室效应;否则两极冰山融化,将引发一系列灾难。

美国宇航局(NASA)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高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提醒人们慎用含氟物。

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的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C.由丙烷转化为全氟丙烷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全氟丙烷可由全氟丙烯(CF2=CFCF3)与H2加成得到7.无色孔雀石绿(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曾被用作水产养殖业的杀虫剂(鱼药)。

因为具有潜在致癌性,已被禁止用作鱼药,下列关于无色孔雀石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无色孔雀石绿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7个峰C.无色孔雀石绿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D.在一定条件下,1mol无色孔雀石绿可以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键能的两倍,因此结构稳定B.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C.用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水层从下端放出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9.废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将工业垃圾变成极有价值的工业生产原料。

具有不可忽略的潜在意义。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隔绝空气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以此探究废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B.装置乙的试管中收集到的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且出现溶液分层现象D.最后收集的气体可作燃料10.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A. 2种和1种B. 2种和3种C. 3种和2种D. 3种和1种11.下列选项中,对于指定项目的数目前后相等的是()A.电子数:17gOH—与1mol-OHB.双键数目:1mol与4mol C2H4C.分子数:常温常压下16g氧气与4g氦气D.阴离子总数:72gCaO2与62g Na2O12.乙烷CH3CH3与氯气Cl2在光照下发生反应,最多会产生()种产物。

A.6 B.7 C.9 D.1013.已知2NO(g)+O2(g)⇌2NO2(g) 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则下列示意图能说明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A.ab B.bc C.bd D.cd1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C.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D.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15.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各取1 mol,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两者耗氧量不相同的是()A.乙烯和乙醇B.乙炔和乙醛C.乙烷和乙酸甲酯D.乙醇和乙酸1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 将饱和食盐水滴加到电石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验证乙炔可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B 乙醇与浓硫酸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NaOH 溶液,再通入Br2的CCl4溶液检验产生的乙烯C 将溴乙烷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产生的乙烯D 向纯碱中滴加醋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浓溶液证明酸性:醋酸>碳酸>苯酚17.M是苯的同系物,其结构为,则M的结构式共有()A.6种B.24种C.36种D.64种18.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分,能溶于有机溶剂中,生漆涂在物体表面,能在空气中干燥转变为黑色漆膜从而起到保护层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燃烧,当氧气充分时,产物为CO2和H2O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B.乙烯的燃烧热为1411.3 kJ·mol−1,则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3O2(g)2CO2(g)+2H2O(g) ΔH= −1411.3 kJ·mol−1C.用石墨电极电解1 L 0.1 mol·L−1 CuSO4溶液,若反应产生0.1 mol O2,则向原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能恢复至原浓度D.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氯水和盐酸的pH,比较两溶液的酸性强弱2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NO3-、K+、Fe2+B.Cu2+、Na+、SO42-、K+C.K+、I-、NO3-、Ca2+D.OH-、NO3-、Na+、HCO3-21.实验室利用下列相关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甲:验证乙醇脱水产生了乙烯B. 乙:验证1-溴丙烷消去反应有不饱和气态烃生成C. 丙:制备较纯净的一硝基苯D. 丁:用稀溴水检验苯酚2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后生成的醇能被氧化为醛B.CH3Cl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再滴入AgNO3溶液,可检验该物质中含有的卤素原子C.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D.CH3Cl、、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第II卷(非选择题)23.(14分)1,4-环己二醇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1)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上述七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3)反应⑤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4.(14分)按要求填空。

(1)松油醇()的官能团的名称为(2)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3—丁二烯制备1,4-二溴-2-丁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取0.1mol某液态烃A 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汽,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16.2g,碱石灰增重35.2g。

则烃A的分子式,含三个甲基的烃A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烃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吸收峰,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净化。

高铁酸钠可用氢氧化铁和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得到,请补充并配平下面离子方程式。

____Fe(OH)3 +____ClO-+____OH-=__FeO42-+___Cl-+__(_______)25.(10分)胡萝卜中具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它是人体主要营养之一,α-胡萝卜素的结构为:。

有机化学中有时可以将结构简式中的C和H省略不写,如可写为:;又如可写为:。

(1)写出α-胡萝卜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1mol胡萝卜素最多能与__________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3)β-胡萝卜素与α-胡萝卜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是虚线框内部分不同,但碳架结构相同,写出β-胡萝卜素虚线框内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8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

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析提纯: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

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参考答案】1-22(共44分)CABCC CDCDC DDCDD BCDAC BA23.(共14分)(3分)(3分)消去反应(2分)③⑤⑥(2分)、(共4分,每个结构2分)24.(共14分,每空2分)(1)碳碳双键、羟基(2)(3)CH2=CH-CH=CH2 +Br2→CH2Br-CH=CH-CH2Br(4)C8H184种(CH3)3CC(CH3)3(5)2 3 4 2 3 5 H2O25.(共10分)C40H56;(2分)11 (2分)(每写出一种结构给2分)(1)按照每有一个双键和一个环就比烷烃少两个氢原子的规则,此烃共有40个C,11个C=C,2个环,所以氢原子数为40×2+2-11×2-2×2=56,所以其分子式为C40H56;(2)每有一个双键可与一个Br2加成,1mol该烃中含有11mol的双键,所以1mol该烃能与11mol Br2加成;(3)根据观察,右框内双键有三种不同位置,故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