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基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基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第一节数字推理一、基础知识数列A,B,C,D,E,F,()。

该数列可能存在的规律有:1. B-A=C-B=D-C=E-D=F-E,,则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例:3,5,7,9,112. B/A=C/B=D/C=E/D=F/E,则该数列是等比数列。

例:2,4,8,16,32,643. A,C,E存在某种规律,B,D,F存在某种规律,则该数列称为双重数列。

例:2,3,6,6,10,124.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称为和数列。

例:1,2,3,5,8,135. A+B=C,A+B+C=D,A+B+C+D=E,A+B+C+D+E=F,则该数列称为和数列变式。

例:1,4,5,10,20,406.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称为积数列。

例:1,2,2,4,8,327. A/B=C,B/C=D,C/D=E,D/E=F,则该数列成为商数列。

例:1944,108,18,6,3,28. A,B,C,D,E,F分数变式后,分子分母呈规律变化,则该数列为分数数列。

例:-1,1/2,3/4,5/8,7/169. A,B,C,D,E,F中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称为分段组合数列。

例:124,348,5816,7163210.则该数列为根号数列。

11. A2,B2,C2,D2,E2,F2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平方数列。

例:1,4,9,16,2512. A3,B3,C3,D3,E3,F3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立方数列。

例:1,8,27,64,125,21613. A0,B1,C2,D3,E4,F5的结果分别加上或者减去特定的数后呈规律存在,则该数列为幂次数列。

例:1,2,9,64,62514. A,B,C,D,E,F都是质数,则该数列为质数数列。

15. 数列按照A,B,C,A,B,C这样的周期顺序排列,则该数列为周期数列。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典型例题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典型例题解析

(1)2、3、10、15、() 解析: 1的平⽅+1=2、2的平⽅-1=3、3的平⽅+1=10、4的平⽅-1=15、5的平⽅+1=(26) (2)10、9、17、50、() 解析: 10*1-1=9、9*2-1=17、17*3-1=50、50*4-1=(199) (3)2、8、24、64、() 解析: 2*2+4=8、8*2+8=24、24*2+16=64、64*2+32=(160) (4)0、4、18、48、100、() 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是将每⼀项分解,0*1=0、2*2=4、6*3=18、12*4=48、20*5=100、30*6=(180) (5)4、5、11、14、22、() 解析: 前项与后项的和是到⾃然数平⽅数列。

4+5=9、5+11=16、11+14=25、14+22=36、22+(27)=49 (6)2、3、4、9、12、15、22、() 解析: 每三项相加,得到⾃然数平⽅数列。

2+3+4=9、3+4+9=16、4+9+12=25、9+12+15=36、12+15+22=49、15+22+(27)=64 (7) 1、2、3、7、46、() 解析: 后⼀项的平⽅减前⼀项得到第三项,2的平⽅-1=3、3的平⽅-2=7、7的平⽅-3=46、46的平⽅-7=(2109) (8)2、2、4、12、12、()、72 这是⼀个组合数列2*1=2、2*2=4、4*3=12、12*1=12、12*2=(24)、24*3=72 (9) 4、6、10、14、22、() 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列 2、3、5、7、11、(26)/2=13 (10)5、24、6、20、()、15、10、() 5*24=120、6*20=120、(8)*15=120、10*(12)=120 (11)763951、59367、7695、967、() 本题并未研究计算关系,⽽只是研究项与项之间的数字规律。

将第⼀项763951中的数字“1”去掉,并从后向前数得到下⼀项59367;将59367中的“3”去掉,并从后向前数得到7695;7695去掉“5”,从后向前数得到967;967去掉“7”,从后向前数得到(69)。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公务员考试口诀(经典版)

公务员考试口诀(经典版)

公务员考试口诀1数字推理经首看和差递增补一级二级要分清二阶都无规律在三阶隐藏逻辑深自然奇偶质数列常见数列要先行倍数等比最常见平方立方搅头昏前项后项有规律隔项亦有指明灯如无明显规律在加减常数走大运空号在后最前推空号在前走后门空号在中推两边多个空号莫忘邻2病句辨析经辨析病句要认真,雾里看花莫慌神;基础知识先到位,再察病源记类型。

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失调意不明;成分残缺或累赘,逻辑荒唐理不真。

辨识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

或凭语感漫审读,多年经验不可轻;或将枝干勤疏理,删繁就简看得清;或造样句多类比,伪装识破现原形;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

见到长句莫心急,定状叠加有章程;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多从此处生;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提与单承;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

语修逻上功夫到,确保辨句不失分.3数学运算经数字计算是开头,凑整拆补巧开门尾数计算最简单,N次方变化牢记清提取公因或分解,代换公式齐上阵比较大小方法多,作差作比取中间比例问题是必考,增加下降找对象工程问题无难点,关键概念要摸清工作量可视为一,解题公式要清醒行程问题涉追及,相遇也是主题型两者要看速度差与和,分别乘时间等路程交通工具是轮船,莫忘水速是中心植树常考三角板,封闭敞开两类型方阵问题难说清,公式记住保证行和差倍数是常识,年龄差不变是窍门销售价格含两种,利润对应是成本几何问题考公式,基本知识要运行公倍数题不值提,容斥原理要弄明行测心算优笔算,考试时间比较紧代入排除是方法,数学运算要认真4图形判断经图形推理有三种,规律要靠记类型笔画相同或增减,顺时逆时理要明图形个数要数好,交点个数要识清图形重叠求同异,图形旋转莫发晕平面还原立体难,标注数字要用勤判断主要靠审题,各种关系要分清推理部分并不难,克服头晕向前行5阅读理解经阅读理解最费时,理解词语考水平文意主旨是概括,开头结尾两头审片段阅读考记性,带题去读肯定行多用排除和代入,节省时间榜题名.6申论方法经素材角度庞而杂,审读材料要看清.关键词语要打记,反映问题要弄明.概括素材起手式,尽量简洁表中心.提出对策靠套路,主题提炼考水平.脱离素材不得分,对策要有针对性.各种要素考虑全,下笔时候要炼形.空口白话不要提,对策要有操作性.宣传口号不要现,考官最烦此类银(人)文章有血也有肉,全靠积累功夫深.论述之中引经典,名人谚语道理明.开篇不要太赘述,直奔主题开山门.论据必要扣论点,东拉西扯搅水浑.申论复习看范文,平时注意看新闻.碰到问题要思考,滴水不漏得高分.。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机制,而数字推理题是其中的一项难点。

在数字推理题中,考生需要通过数字、图表等信息,寻找一定的规律和推理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应对数字推理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理解题目和数据在做数字推理题时,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和给出的数据,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

在阅读中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分析数字间的关系和规律。

二、寻找常见数字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数字规律,例如:相邻数的关系、乘法和除法关系、平方、倒数等规律。

若能找出这些规律,便能够轻松解决此类推理题。

三、寻找图形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常常会配有一些图形数据。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和特点,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周期性图形的规律常常是循环或对称性;封闭型图形的规律常常是不变性或连通性。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迅速地推断出答案。

四、确定类型和答案数字推理题大致可以分为数列和图形两类。

对于数列题,我们可以看其中的差值和倍数规律,以及数列的加和、中位数、众数等;对于图形题,我们可以寻找变化和相似性规律,以及图形的方向、角度、面积和比例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先推断出答案,然后再用已有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

五、注意隐形陷阱在数字推理题中,经常会隐藏着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导致我们犯错。

例如,数据中可能存在重复数字、相同数字或相同图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辨;同时也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信息或多读信息。

总之,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题目信息,查找数字和图形规律,注意隐形陷阱,便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此类题目。

希望以上简单的技巧和思路能够对大家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个题型技巧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个题型技巧总结

一、数字推理题详解当我们看到一组有关系的数字时,需要快速的建立起四则运算关系。

而且还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即横向递推、纵向延伸、构造网络。

横向递推主要是看一个数与下一个数或者前两个数与下一个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

纵向延伸是把一个数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从而找到一种新的规律。

构造网络是一种逐差逐商的想法。

目前比较新的一种考点是“看变化”。

比如看分数的变化。

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拆开来看。

例题精讲例题:1,2/3,5/8,13/21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和数列的关系,1+2=3,2+3=5,5+3=8,8+5=13。

还有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根式的变化(包括底数、指数、根号)。

还有一些更新的考法就是看上去不能拆分但一定要拆分来看的数列。

特别是多位数的拆分。

例题:12,1112,3112,211213表面上看没什么规律,但拆开来看12是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的,那么1112就是在描述前一个数,后面以此类推。

再看例题:1144,1263,1455,1523,(),1966这组数的规律是:中间两位数是首尾两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14是14的1倍,26是13的2倍。

以此类推再看数列:22,24,39,28,(),16规律是每个数的十个位数字是数字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再看例题:78,57,36,19,10,()规律是前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再加1就是后面的数字。

因此考生要随时关注考试题型的变化,及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趋势。

看下面一道数字变化的例题:红花映绿叶×夏=叶绿映花红这种题如果没有选项比较难猜,但是有选项就可以采用代入法把选项逐一代入进行作答。

二、从例题来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数学运算在考生眼里比较难,其实在出题时不是很难。

在15道题中约8~9道基本题型,其他几道题是比较有深度的题。

作答时要掌握快算、精算、巧算的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2,,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规律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规律

一.题型:●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2,5,8,()A 10B 11C 12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例题2】3,4,6,9,(),18A 11B 12C 13D 14【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3,9,27,81()A 243B 342C 433D 135【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例题4】8,8,12,24,60,()A 90B 120C 180D 240【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例题5】8,14,26,50,()A 76B 98C 100D 104【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 倍减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等差与等比混合式【例题6】5,4,10,8,15,16,(),()A 20,18B 18,32C 20,32D 18,32【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 为首项、等差为5 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 为首项、等比为2 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例题7】34,35,69,104,()A 138B 139C 173D 179【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例题8】5,3,2,1,1,()A -3B -2C 0D 2【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 与第二项3 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例题9】2,5,10,50,()A 100B 200C 250D 500【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 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例题10】100,50,2,25,()A 1B 3C 2/25D 2/5【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2/25,即选C.●求平方数及其变式【例题11】1,4,9,(),25,36A 10B 14C 20D 16【解答】答案为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1 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2 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3 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5、6 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4 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例题12】66,83,102,123,()A 144B 145C 146D 147【解答】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2 的平方再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初看起来显得理不出头绪,不知从哪里下手,但只要把握住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划繁为简了.●求立方数及其变式【例题13】1,8,27,()A 36B 64C 72 D81【解答】答案为B.各项分别是1,2,3,4 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64.【例题14】0,6,24,60,120,()A 186B 210C 220D 226【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 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 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的立方减3,第四个数是4 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 的立方减6,即210.●双重数列【例题15】257,178,259,173,261,168,263,()A 275B 279C 164D 163【解答】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257,259,261,263,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是178,173,168,(),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也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80%了.●简单有理化式二、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1 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2 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3 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4 若自己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如:2 4 8 16 32 64()这是一个“公比”为2(即相邻数之间的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空缺项应为128.(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如:4 2 2 3 6 15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如:0 1 3 7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1、2、4、8、16,空缺项应为63.(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23;(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如:5 3 2 1 1 0 1()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如:2 3 10 15 26 35()1*1+1=2, 2*2-1=3,3*3+1=10,4*4-1=15......空缺项应为50.(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如:1 2 6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1、4、9、16,空缺项应为31+25=56.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汇总1、15,18,54,(),210A 106B 107C 123D 1121、答案是C能被3 整除嘛2、1988 的1989 次方+1989 的1988 的次方.. 个位数是多少呢?2、答:应该也是找规律的吧,1988 的4 次个位就是6,六的任何次数都是六,所以,1988 的1999 次数个位和1988的一次相等,也就是8后面那个相同的方法个位是1忘说一句了,6 乘8 个位也是83、1/2,1/3,2/3,6/3,( ),54/36A 9/12,B 18/3 ,C 18/6 ,D 18/363、C (1/3)/(1/2)=2/3 以此类推4、4,3,2,0,1,-3,( )A -6 ,B -2 ,C 1/2 ,D 04、c 两个数列4,2,1-〉1/2(依次除以2);3,0,-35、16,718,9110,()A 10110,B 11112,C 11102,D 101115、答案是11112从左往右数第一位数分别是:5、7、9、11从左往右数第二位数都是:1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数分别是:6、8、10、126、3/2,9/4,25/8,( )A 65/16,B 41/8,C 49/16,D 57/86、思路:原数列可化为1 又1/2, 2 又1/4, 3 又1/8.故答案为4 又1/16 = 65/167、5,( ),39,60,105.A.10B.14C.25D.307、答案B.5=2^2+1,14=4^2-2,39=6^2+3,60=8^2-4,105=10^2+58、8754896×48933=()A.428303315966B.428403225876C.428430329557D.4284033259688、答直接末尾相乘,几得8,选D.9、今天是星期二,55×50 天之后().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9 、解题思路:从55 是7 的倍数减1,50 是7 的倍数加1,快速推出少1 天.如果用55×50÷7=396 余6,也可推出答案,但较费时10、一段布料,正好做12 套儿童服装或9 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 套成人服装比做2 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 米,这段布有多长?A 24B 36 C54 D 4810、思路:设儿童为x,成人为y,则列出等式12X=9Y 2X=3Y-6得出,x=3,则布为3*12=36,选B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6 分之一,第二次倒出3 分之一,最后倒出4 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20 千克,桶重为5 千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A 50B 80C 100D 3611、答5/6*2/3*3/4X=15 得出,x=36 答案为D12、甲数比乙数大25%,则乙数比甲数小()A 20%B 30%C 25%D 33%12、已X,甲1.25X ,结果就是0.25/1.25=20% 答案为A13、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 倍,每个隔1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A 10B 8C 6 D413、B14、某校转来6 名新生,校长要把他们安排在三个班,每班两人,有多少中安排方法?A 18B 24C 36D 4614、无答案公布sorry 大家来给些答案吧15、某人把60000 元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的年回报率为6%,债券的年回报率为10%.如果这个人一年的总投资收益为4200 元,那么他用了多少钱买债券?A. 45000B. 15000C. 6000D. 480015、0.06x+0.1y=4200 , x+y=60000, 即可解出.答案为B16、一粮站原有粮食272 吨,上午存粮增加25%,下午存粮减少20%,则此时的存粮为( )吨.A. 340B. 292C. 272D. 26816、272*1.25*0.8=272 答案为C17、3 2 5\3 3\2 ( )A.7/5 B.5/6 C.3/5 D.3/417、分数变形:A 数列可化为:3/1 4/2 5/3 6/4 7/518、1\7 1\26 1\63 1\124 ( )18、依次为2^3-1,3^3-1,..,得出6^3-119、-2 ,-1,1,5 ()29(2000 年题)A.17B.15C.13D.1119、依次为2^3-1,3^3-1,..,得出6^3-120、5 9 15 17 ( )A 21B 24C 32D 3420、思路:5 和15 差10,9 和17 差8,那15 和( ?)差65+10=15 9+8=17 15+6=2121、81301512(){江苏的真题}A10B8C13D1421、81/3+3=30,30/3+5=15,15/3+7=12,12/3+9=13 答案为132222、3,2,53,32,( )A 75B 5 6C 35D 3422、思路:小公的讲解2,3,5,7,11,13,17.....变成2,3,53,32,75,53,32,117,75,53,32......3,2,(这是一段,由2 和3 组成的),53,32(这是第二段,由2、3、5 组成的)75,53,32(这是第三段,由2、3、5、7 组成的),117,75,53,32()这是由2、3、5、7、11 组成的)不是,首先看题目,有2,3,5,然后看选项,最适合的是75(出现了7,有了7 就有了质数列的基础),然后就找数字组成的规律,就是复合型数字,而A 符合这两个规律,所以才选A2,3,5,后面接什么?按题干的规律,只有接7 才是成为一个常见的数列:质数列,如果看BCD 接4 和6 的话,组成的分别是2,3,5,6(规律不简单)和2,3,5,4(4 怎么会在5 的后面?也不对)质数列就是由质数组成的从2 开始递增的数列23、2,3,28,65,( )A 214B 83C 414D 31423、无思路!暂定思路为:2*65+3*28=214,24、0 ,1,3 ,8 ,21,( ) ,14424、0+3=1*3,1+8=3*3,3+21=8*3,21+144=?*3.得出?=55.25、2,15,7,40,77,( )A96 ,B126,C138,,D15625、这题有点变态,不讲了,看了没有好处26、4,4,6,12,(),9026、答案30.4/4=1,6/12=1/2,?/90=1/327、56,79,129,202 ()A、331B、269C、304D、33327、不知道思路,经过讨论:79-56=23 129-79=50 202-129=73因为23+50=73,所以下一项和差必定为50+73=123-202=123,得出?=325,无此选项!28、2,3,6,9,17,()A 19B 27C 33D 4528、三个相加成数列,3 个相加为11,18,32,7 的级差则此处级差应该是21,则相加为53,则53-17-9=27 答案,分别是27.29、5,6,6,9,(),90A 12,B 15,C 18,D 2129、答案为C思路:5×6/5=6,6*6/4=9,6*9/3=18(5-3)*(6-3)=6(6-3)*(6-3)=9(6-3)*(9-3)=1830、16 17 18 20 ()A21B22C23D2430、思路:22、23 结果未定,等待大家答复!31、9、12、21、48、()31、答案为1299+3=12 ,12+3 平方=21 ,21+3 立方=4832、172、84、40、18、()32、答案为7172/2-2=84 84/2-2=40 40/2-2=18 18/2-2=7答案分成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来说,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

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

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

这样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

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别的题。

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

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基本思路:“尝试错误”。

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

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间限制,需要考生算得既快又准。

(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数字推理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11、全奇、全偶数列12、排序数列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

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

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三)、题型分析1.数字推理【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B.279C.164D.163【解析】答案为D。

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

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

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

我们可以看出,奇数项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

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

2.数学运算【例2】425+683+544+828的值是( )。

A.2488B.2486C.2484D.2480【解析】答案为D。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利用个位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与选项中的尾数进行对比,如果有唯一的对应项,就可立即找到答案。

如果对应项不惟一,再进行按部就班的笔算也不迟。

该题中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尾数也为0,故正确选项为D。

【例3】有一只青蛙在井底,每天爬上4米,又滑下3米,这井有9米深,那么它爬上这口井一共需要多少天?( )A.2B.6C.4D.7【解析】:这是一道跳井类型的问题,在答题时有人还误认为每天爬上4米后又滑3米,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每天能爬上去的量,这样一算,井有9米深,共需要9天。

但这是一个错误,因为青蛙爬到5米之后,后一天再爬上4米的话,就可以到井口了,所以一共需要6天,即答案为B。

在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画一个初步的解析图,这有利于对题目的正确地理解和解答。

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解数学题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

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

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

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

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男生:75 580女生:85 5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

平均值为C。

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

假设A有X,B 有(1-X)。

AX+B(1-X)=CX=(C-B)/(A-B)1-X=(A-C)/A-B因此:X:(1-X)=(C-B):(A-C)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A C-BCB A-C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 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A.2:5 B.1:3 C.1:4 D.1:5答案:C分析:男教练:90% 2%82%男运动员:80% 8%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A.2∶1 B.3∶2 C. 2∶3 D.1∶2答案:B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男职工工资:580 30600女职工工资:630 20男职工:女职工=30:20=3:23.(2005年国考)某城市现在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

现在城镇人口有()万。

A30 B 31.2 C 40 D41.6答案A分析:城镇人口:4% 0.6%4.8%农村人口:5.4% 0.8%城镇人口:农村人口=0.6%;0.8%=3:470*(3/7)=304.(2006年国考)某市居民生活用电每月标准用电价格为每度0.50元,若每月用电超过规定的标准用电,超标部分按照基本价格的80%收费。

某用户九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9.6元,则该市每月标准用电为()度。

A 60B 65C 70D 755.(2007年国考)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 .84 分B . 85 分C . 86 分D . 87 分答案:A分析:假设女生的平均成绩为X,男生的平均Y。

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是9:5。

男生:Y 975女生:X 5根据十字相乘法原理可以知道X=846. (2007年国考).某高校2006 年度毕业学生7650 名,比上年度增长2 %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 % . 而研究生毕业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0 % , 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A .3920 人B .4410 人C .4900人D .5490 人答案:C分析:去年毕业生一共75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