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0张PPT)

世
纪 艺术
至
三杰 意大利
17
世 纪 文学
英国
人物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代表作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等悲剧和喜剧作品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恩格斯这
C 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B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 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
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
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
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B )
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
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
职人员……”(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B)
A.文艺复兴的影响不大
B.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说明文艺复兴只在意大利发生 D.说明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西 起源
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人的地位提高
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 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 突出。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独特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 阻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智者学派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更改数据图表
This is a subtitle for your presentation
10、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 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 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 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 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 而坚毅。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 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 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谷子的叶 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 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 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 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心若向阳,何惧忧伤。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 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 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 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孤独与忙碌迥异, 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 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 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 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 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人的地位提高
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 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 突出。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独特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 阻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智者学派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更改数据图表
This is a subtitle for your presentation
10、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 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 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 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 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 而坚毅。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 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 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谷子的叶 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 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 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 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心若向阳,何惧忧伤。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 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 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 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孤独与忙碌迥异, 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 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 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 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 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59张PPT)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在道德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④人人平等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①
②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人从那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 力量?
在前7C以前,希腊人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简 单地归结于一个以宙斯为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 灵家族。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 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探究2: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 想主张。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 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有思想 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 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 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 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 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 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自然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公元前5世纪中叶
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人 教 版 高 一 历史必 修三 第 5课 西 方人文 主义思 想的起 源(共59张 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0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期望克服自然
• 【答案】A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核考生对人
文精神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体现了对“人”的探讨和认识, 这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古希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
• 例题6: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 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 法正确的是( )
•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 【答案】B • 【解析】 •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独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知 识 观
不 同 点
道 德 观
政 治 观
相同点
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认为知识 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 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名”的 手段
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 善”的基础和途径,“美德即知识”
认为世间无是非善恶标准,完全 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动身,忽视 道德,寻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寻求人生真谛,主 张“知识即美德”
核心讲授:什么是“人文精神”? 答案:它是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扬光大。也称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 价值,特别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例题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清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 被它吃掉。终究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 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件

人开应始关该注成人为,怎强样调的人人的价? 值
(公元前5世纪)
发现
文艺复兴
人该过怎样的精神生活?
“我们都(是14—希—1腊6世纪人) ,我们的法
律、我解们放的文宗学教、改革我们的人艺该术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我们的宗教皆(公根元16源世纪)于希腊”
——雪莱(英国诗人)
人权
启蒙运动
人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1.思想内容 ①关注焦点: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最高级)
②关于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真理高于一切
③最大的贡献:
创立逻辑学
2.评价 充分体现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小结: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城邦衰落、灭亡后,
重新审视城邦政治公元前4C
重新审视“人”本身
伯 罗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奔
位,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出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的精神。
三、古希腊人文精神照耀千年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 解放过程,人文主义由古代的朦胧稚嫩到成熟,先是 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三、古希腊人文精神照耀千年
觉醒
希腊先哲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智者学派
在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 常要辩护,发表意见。由于社会需要,出现了一批专职的“教授智慧的教 师”,即智者。
他们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向人传授政治学和说话的艺术和争辩的艺 术。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
——《西方思想史》—ຫໍສະໝຸດ 康德四、对人文精神的再思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 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 我们进行报复。”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8张)精品PPT课件

⑵暗淡:欧洲中世纪受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人文主义 思想受到压制;
⑶实践:14世纪以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随着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不断发展,冲击封建制度。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 ⑴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⑵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 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 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拓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②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 强调“社会”中的人;每个 强调人的“个体”; 的关注点 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人的主观感受。
处理个人与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
非产生于自身……
法律是人为产物 ——安提丰
3、基本主张:
① 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但不否定神的存在; ②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个人自由; ③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该强求一律;(标准多样化) ④ 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智者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把哲学家 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人的本身,从 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从而使哲学进入 到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 (1)主张: 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自然 界中最高级的; ② 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感觉。他批判理念论 ,视真理高于一切。
(2)成就: 他以科学的调查方式研究自然界,提出归纳法和演绎法,
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他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结合起来,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学。他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⑶实践:14世纪以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随着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不断发展,冲击封建制度。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 ⑴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⑵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 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 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拓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②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 强调“社会”中的人;每个 强调人的“个体”; 的关注点 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人的主观感受。
处理个人与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
非产生于自身……
法律是人为产物 ——安提丰
3、基本主张:
① 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但不否定神的存在; ②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个人自由; ③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该强求一律;(标准多样化) ④ 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智者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把哲学家 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人的本身,从 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从而使哲学进入 到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 (1)主张: 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自然 界中最高级的; ② 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感觉。他批判理念论 ,视真理高于一切。
(2)成就: 他以科学的调查方式研究自然界,提出归纳法和演绎法,
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他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结合起来,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学。他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高二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共49张PPT)

③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忽视道德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口号有什么不足?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残忍杀 ●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将硫酸 ● 法制日报报道:武汉某大学副教授利用化学知识,在大学实 ●新华社电:曾就读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电脑奇才黄永波研究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 人还要危险。”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 识,甚至无法去守道德 -------认识你自己,知识来 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 知德合一)
每一个人真的都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吗? 不能
哪些人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呢?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
请分析: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 变化?为什么会变?
世界由神创造
神
B.C.6世纪,泰勒斯: 自然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C.5世纪,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智者——“教授智慧的教师”
积极作用:
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作用: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与 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 秩序
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忽视道德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口号有什么不足?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残忍杀 ●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将硫酸 ● 法制日报报道:武汉某大学副教授利用化学知识,在大学实 ●新华社电:曾就读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电脑奇才黄永波研究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 人还要危险。”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 识,甚至无法去守道德 -------认识你自己,知识来 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 知德合一)
每一个人真的都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吗? 不能
哪些人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呢?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
请分析: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 变化?为什么会变?
世界由神创造
神
B.C.6世纪,泰勒斯: 自然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C.5世纪,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智者——“教授智慧的教师”
积极作用:
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作用: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与 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 秩序
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3张PPT)

①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商品经济)加强人的平等、 自由、主体意识
2020/6/10
20
时间
公元前5世纪 中叶
公元前431— 前404年
事件
备注
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伯罗奔尼撒战 雅典战败,民主制一度被颠
争
覆,恢复后走向衰落
——根据《柏拉图全集》(第一卷)整理
②城邦与直接民主的盛衰推动哲学家关注人和人类 社会
影响
•影响(3)突出个性,强调感觉 •提高个人民主意识和能力,促进民主政 治繁荣
2020/6/10
2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
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神》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 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
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
2、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张:①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真理高于一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③强调理性,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④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创立逻辑学。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2020/6/10
15
《理想国》
第一等级: “贤哲”, 具有智慧的品德,国 家的统治者
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
影响
2020/6/10
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
8
•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 善是人内在灵魂
•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 养成美德的方式是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 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 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
1.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2.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订有(合2同),缺规乏定统欧一提评勒判士标先准付,给注普重罗实塔利戈,拉容一易半造学成费道,德剩沦下
①
②
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
“普道罗塔德戈和拉法十律分不生过气是,向人法间院的提约出定起”诉。他对学生说:
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人是万
【课堂拓展】苏格拉底的故事——坚持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 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 “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 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 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 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二、苏格拉底
哲学观点
“认识你自己”
①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②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⑤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快乐的猪。
二、苏格拉底
1.思想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2)美德即知识 ( 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认识你自己”
(1)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 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二、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3.如何获取知识与美德?)
教育
①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的美德
② “助产术”
包括三个部分:
苏格拉底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 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
反对雅过典直于接泛民滥主的制的直典接型民表现主制
“雅典就象一匹钝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
的牛蝇。”
----------苏格拉底
【课堂探究2】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 拉底(时年70岁 “不敬国神”、 和“败坏青年” 审判。
在法庭上, 己辩护,并再一 的哲学观点。由 游手好闲的和看 组成的501位陪 决,以略过半数
普罗泰格拉的名言
•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 正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 人的感觉。”
• “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 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规进行评估、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二、苏格拉底
从人类社会到人——人文精神的升华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历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寡头统治、雅典城
(前470~前399) 国统治时期。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 化身,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在
,他一直被看作是追求真理的圣人,几乎与孔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 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 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
何谓“人文精神”?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 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 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课堂探究2】苏格拉底之死
(1)苏格拉底为何赴死?
遵守法律
捍卫思想自由,维护人格尊严。
(2)苏格拉底的死说明雅典出了什么问题? 分手的时
民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多数人暴政
死,你们 选择好,
(3)苏格拉底的死留给后人一种什么精神?
崇尚自由、真理的理性精神
克力同,
【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教材p25)
人 地 地理环境
理 环
爱
重要前琴提海
境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 工商业的发达
根本原因
民主政治发展地 到中顶峰海
伯 主要原因
利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2.背景:
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提供了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思文:公民参政意识加强,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课堂拓展】苏格拉底的故事——婚姻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 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 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 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 她结婚的。
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3.人真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标准还会带来什么?
◆(普1罗)塔过分戈强拉调悖个论人,感也觉称,忽为视“客半观费真诉理讼。”容—易—造道成德主缺观失
人普主罗义塔。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诡辩家。
一天,一位叫欧提勒士的青年要拜他为师学习诉讼和辩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自主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公元前五世 腊的智者学派。阅读教材P22回答:
1、什么是智者、智者学派?(概念) 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会出现智者学 示:从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归纳)(背景)
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3.概况:
人生名片
(1)时空: 公元前5世纪 雅典
(2)研究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出生: 职业:
古希腊阿 教师
(3)代表——普罗泰格拉
授修辞、
称号: 智者、诡
朋友圈: 伯利克里
人生挫折: 70岁因“
著作《论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目的: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
二、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有
美德 即 知识
(前470~前399)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 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知 教育
“美德即知识” ( 1.含义P23 即“知德合一” 2.如何理
《熊和隐士》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 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 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 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自主学习】阅读选修4《人物评说》p27-31 1.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经历 2.归纳二者的主要思想主张
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
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等
众 神 之 神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
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 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 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 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 他给一个木偶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 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 婚妻。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 贩卖
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装着不懂的样子]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 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 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 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 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 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
2.评价:
材 (料1):使苏哲格学拉成底为将一哲门学真从正天研上究召“唤人下”来的,学使问它。在各地落脚 使 (它2)审他视崇生尚命知、识伦和理道与德善,恶高。扬理性—和—真【理古,罗对马后】世西西塞方罗 根 了据深材远料影,响说。说苏格拉底主张怎样的哲学研究视野?
【课堂探究1】苏格拉底对于知识、美德的强调决定了其对 民主制持何种态度?
3.概况: (1)时空: 公元前5世纪 雅典 (2)研究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3)代表——普罗泰格拉
思想主张: ①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
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普罗泰格拉轶事
起初,普罗泰格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 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 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 正巧,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 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 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
判断标准:
人的感觉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2.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这句话的伟大之处 2.进步性: (1)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 量一切的尺度。
1.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2.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订有(合2同),缺规乏定统欧一提评勒判士标先准付,给注普重罗实塔利戈,拉容一易半造学成费道,德剩沦下
①
②
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
“普道罗塔德戈和拉法十律分不生过气是,向人法间院的提约出定起”诉。他对学生说:
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人是万
【课堂拓展】苏格拉底的故事——坚持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 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 “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 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 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 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二、苏格拉底
哲学观点
“认识你自己”
①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②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⑤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快乐的猪。
二、苏格拉底
1.思想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2)美德即知识 ( 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认识你自己”
(1)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 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二、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3.如何获取知识与美德?)
教育
①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的美德
② “助产术”
包括三个部分:
苏格拉底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 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
反对雅过典直于接泛民滥主的制的直典接型民表现主制
“雅典就象一匹钝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
的牛蝇。”
----------苏格拉底
【课堂探究2】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 拉底(时年70岁 “不敬国神”、 和“败坏青年” 审判。
在法庭上, 己辩护,并再一 的哲学观点。由 游手好闲的和看 组成的501位陪 决,以略过半数
普罗泰格拉的名言
•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 正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 人的感觉。”
• “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 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规进行评估、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二、苏格拉底
从人类社会到人——人文精神的升华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历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寡头统治、雅典城
(前470~前399) 国统治时期。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 化身,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在
,他一直被看作是追求真理的圣人,几乎与孔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 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 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
何谓“人文精神”?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 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 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课堂探究2】苏格拉底之死
(1)苏格拉底为何赴死?
遵守法律
捍卫思想自由,维护人格尊严。
(2)苏格拉底的死说明雅典出了什么问题? 分手的时
民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多数人暴政
死,你们 选择好,
(3)苏格拉底的死留给后人一种什么精神?
崇尚自由、真理的理性精神
克力同,
【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教材p25)
人 地 地理环境
理 环
爱
重要前琴提海
境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 工商业的发达
根本原因
民主政治发展地 到中顶峰海
伯 主要原因
利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2.背景:
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提供了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思文:公民参政意识加强,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课堂拓展】苏格拉底的故事——婚姻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 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 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 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 她结婚的。
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3.人真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标准还会带来什么?
◆(普1罗)塔过分戈强拉调悖个论人,感也觉称,忽为视“客半观费真诉理讼。”容—易—造道成德主缺观失
人普主罗义塔。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诡辩家。
一天,一位叫欧提勒士的青年要拜他为师学习诉讼和辩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自主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公元前五世 腊的智者学派。阅读教材P22回答:
1、什么是智者、智者学派?(概念) 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会出现智者学 示:从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归纳)(背景)
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3.概况:
人生名片
(1)时空: 公元前5世纪 雅典
(2)研究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出生: 职业:
古希腊阿 教师
(3)代表——普罗泰格拉
授修辞、
称号: 智者、诡
朋友圈: 伯利克里
人生挫折: 70岁因“
著作《论
一、智者学派(BC5世纪中叶后)
目的: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
二、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有
美德 即 知识
(前470~前399)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 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知 教育
“美德即知识” ( 1.含义P23 即“知德合一” 2.如何理
《熊和隐士》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 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 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 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自主学习】阅读选修4《人物评说》p27-31 1.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经历 2.归纳二者的主要思想主张
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
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等
众 神 之 神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
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 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 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 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 他给一个木偶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 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 婚妻。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 贩卖
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装着不懂的样子]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 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 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 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 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 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
2.评价:
材 (料1):使苏哲格学拉成底为将一哲门学真从正天研上究召“唤人下”来的,学使问它。在各地落脚 使 (它2)审他视崇生尚命知、识伦和理道与德善,恶高。扬理性—和—真【理古,罗对马后】世西西塞方罗 根 了据深材远料影,响说。说苏格拉底主张怎样的哲学研究视野?
【课堂探究1】苏格拉底对于知识、美德的强调决定了其对 民主制持何种态度?
3.概况: (1)时空: 公元前5世纪 雅典 (2)研究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3)代表——普罗泰格拉
思想主张: ①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
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普罗泰格拉轶事
起初,普罗泰格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 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 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 正巧,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 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 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
判断标准:
人的感觉
【课堂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
2.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这句话的伟大之处 2.进步性: (1)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 量一切的尺度。